数风流人物 第890章

作者:瑞根

  可以说现在的莫德伦恨不能喝邝正操和井治中二人的血,食其肉,若非他们的背后插刀,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而如果他们加入自己一方,那拿下吴堡城根本就不在话下。

  可现在他们把自己两寨给卖了,却让他们两寨由此而获得了一个洗白自己的机会,这等反差,让人委实难以忍受。

  “德伦,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邱子雄恻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奈何?巡抚大人那位幕僚的态度很坚决决绝,没有丝毫回旋余地,我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送过去的两个女人,对方根本不收,二百两金子也被对方拒绝,不过……”

  “不过什么?”莫德伦放下捂在脸上的手,抬起目光,此时便是有半点转机,他也不肯放过。

  “我也说不出来,……”邱子雄的语气里罕有的有了几分犹疑,“我感觉这位幕僚话语里也藏着一些别样的意思,他只说巡抚大人此番来陕西不只是想要平定陕西乱局,立一番功劳而已,而且还有意要将整个西北的局势彻底扭转过来,为未来经营西域打下基础,……”

  莫德伦满脸不可思议,看着邱子雄,“他疯了?依托陕西经营西域?现在哈密都放弃了,甘肃镇连沙州都要舍弃了,他还要经营西域?再等两年甘肃镇还在不在都说不清楚,他如此好高骛远,还真以为自己是班超霍去病?想当高仙芝?他可是文臣!”

  “他爹可是三边总督,兴许他是想为他爹打下基础?”邱子雄沉吟着道:“榆林军是用来对付土默特人的,甘肃、宁夏二镇现在已经削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顶多也就是守一守边墙而已,也是叶尔羌人自己都是乱成一团,无暇东顾,否则甘肃镇那点儿兵力只怕连嘉峪关都守不住,所以这位巡抚大人想要替他爹留下一帮随时可以充入甘肃镇和宁夏镇的卫军?”

  “不可能!”莫德伦不相信,“朝廷哪里还有财力来西北折腾?辽东,江南,湖广,哪里不是七拱八翘,咱们陕西就这情形,就算这位巡抚大人有经天纬地的本事一两年里能把陕西局面平定下来,可要恢复到十年前的景象,三五年都未必,这么多年的旱蝗之灾,陕西元气早就伤了,要不也不至于成这样,朝廷绝不会再考虑在西北用兵了,就是守成都要花费相当大了。”

  似乎又想到一些什么,莫德伦迟疑着道:“莫非这位巡抚大人要帮他老爹用这些兵来南下湖广?可他老爹手里有西北军啊,哪里需要再来折腾一支兵马?”

  邱子雄也想不明白,不过他现在也无暇想太遥远的事情,“德伦,我的意思是对方话语中的意思是只要我们好好按照他的意图去做,未必没有机会,到时候只需要一纸招安……”

  莫德伦打断,冷笑道:“你信么?我们真要做了这些事情,你以为地方这些士绅官员会绕过我们?到时候他一个人能保得住我们?他也不会保我们,丢出来一个替罪羊替死鬼,多好!”

  “可我们没有选择!”邱子雄也恼了,“那你说我们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莫德伦同样怒意盈面,“我若知道怎么办,就不会在这里抱头苦思了。”

  大帐里一阵无言的寂静,只有二人的粗重呼吸声。

  “谈谈,我要去面见那位巡抚大人谈一谈。”良久莫德伦才咬牙切齿地道:“我们无路可走,但是我们不是可有可无,如果我们愿意给他当一条比任何人都更听话更服从更让他满意的狗,而且是只听他一个人话的狗,不知道他会不会舍不得我们?”

  邱子雄惊骇地看着目光里多了几分狰狞和决绝的老友,讷讷道:“德伦,你是说……”

  “既然要当忠狗就要当得彻底,在没有选择的余地下,那就只有如此,才能有生机。如你所说,如果这一位巡抚大人心怀异志,或者说有更大的野心,不管他是想替他老爹筹划什么,又或者他想要自己手里有一支如臂指使的私军做点儿什么,我们都愿意!”莫德伦斩钉截铁。

第一百七十三章 整合,加速

  从王成武的越山营出来,冯紫英在郑崇俭、吴耀青、李桂保的陪同下与王成武一道进城。

  吴堡县城太小了,在彻底解决了伯颜寨和拜堂寨威胁之后,王成武就主动提出将越山营撤出吴堡城,冯紫英也同意了。

  随着伯颜寨和拜堂寨的被招安,其他小边寨也都迅速附从,而除开边寨的乱军则陷入了混乱和逃跑中。

  有的投降,这一帮占到了六成左右,剩余的则四处逃散,向西向南,保安和青涧、延川是这些乱军逃跑的方向和目标。

  投降的各部首先就成为王成武的越山营收编整编对象。

  按照大周军事编制,越山营如果要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营,那么应该是五部共计三千三百余人。

  之前越山营只有三部两千人左右,这一仗打下来,在守城战中越山营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王成彪敢于率领三百人发动夜袭的勇气,虽然实际上这一战更多的是大兔鹘寨和波罗寺寨的功劳,但是这一点勇气冯紫英还是很看好的。

  补充完备为一个完整的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冯紫英还很大方地将三百支火铳和几尊虎蹲炮尽皆拨付给越山营,以便于越山营能迅速按照火器部队的训练模式投入训练,实现战斗力的迅速形成。

  可以说冯紫英的这一大方举动让王氏三兄弟都是感激涕零,要知道即便是在边军中,这火器部队也是精锐中精锐,对于越山营这种王成武自认为还是后补卫军身份,却获得了巡抚大人这般青睐,他觉得如果不练出一支精锐之师来,真的有些愧对冯紫英。

  “成武,今天的演练我看了,我知道你们训练很辛苦,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你们的表现还不够好。”冯紫英一边走一边道:“我知道训练时间太短是主要因素,但是延安南边,庆阳和平凉,还有西安府东部,都还是乱成一团,我是陕西巡抚,等不了太久,不可能要等到你彻底训练好才出兵去平定,所以你还得要加速,……”

  王成武有些紧张,“大人放心,末将即便是不睡觉也要把这帮兔崽子训练出来,……”

  “嗯,郑大人是兵部来使,按照朝廷规定,凡是营以上新成立军队,须得向兵部报批,经过兵部批准方能正式成军,之前我是先斩后奏了,但文书已经送至京师了,此番训练开始要由郑大人来负责整训,你协助,……”

  王成武知道大周的规矩,以文驭武,大部分时候大军出征都是文臣作为主帅,而武将只是负责具体作战,同时在训练上,文臣制定训练规划,武将执行训练,特别是在火器开始大规模装备军队之后,朝廷对这一点看的更紧了。

  “喏。”王成武也向郑崇俭行了一个军礼。

  人家是兵部身份,进士出身,王成武天生就有一些敬畏和尊重,而且接触了两日,王成武也觉得郑崇俭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打交道,制定的训练计划出来,一条一款,也愿意听包括自己在内的武将军官的意见,并进行改进。

  “新建的两部中一部为火铳军,还欠缺的三百多支火铳我会安排山陕商会在半个月内送到,大章,你和成武要商议研究好训练方略,力争尽快形成战斗力,但弓箭兵一部还需要补足加强,火铳兵和弓箭兵可以形成互补。”

  冯紫英不打算一下子就把越山营全盘火铳化,虽然从山陕商人能够提供的火铳数量来说,两三千支火铳挤一挤就能凑出来,但是如果全数压在越山营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未来几个月里逐步实现两部火铳军,一部弓箭兵,外加两部长矛兵的配置比例,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冯紫英还要考虑对大兔鹘寨和波罗寺寨以及鱼儿河寨等一批边寨兵的整编事宜。

  要想尽早平定整个陕西局面,并迅速组建起一支兵力充裕的卫军来,单单是一个越山营肯定不够,那么以边寨兵为根基组建另外两营就是并不可少的。

  给大兔鹘寨和波罗寺寨的承诺在包括汪文言和吴耀青看来都显得有些太过于宽纵了。

  两寨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两千人不到,即便是加上其他一些小寨子的兵力也不过三千出头,给其一个营的编制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冯紫英还是打算兑现承诺,给其两个营的编制。

  哪怕现在两个营对于他们来说怎么都不可能组建完整,但是两个营架子要先搭起来,下一步再来慢慢充实。

  冯紫英的安排郑崇俭心知肚明。

  王成武所在的越山营固然要作为重点培养,但是大兔鹘寨为主的骑营和波罗寺寨为主组建的步营也要跟上。

  大兔鹘寨的骑营整训要交给陈奇瑜,而波罗寺寨的步营则交给孙传庭。

  鱼儿河寨的人马将整合进入冯紫英下一步的亲兵营,当然这个亲兵营名义上是营,实际上只是一部,六百余人。

  这就是冯紫英的初步规划。

  一切不能按照常规的体制来,把谢震业留下来,就是要让陕西都司就这几营的组建进行追认,回去之后迅速将这个方案以陕西都司的名义上报给兵部。

  “那大人,训练肯定要抓紧,不过乱军已经西逃南窜,不知道大人您……”王成武知道自己这个越山营要想迅速在兵部那里获得认可,那就需要连续不断的战功来为其增光添彩,单靠训练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名号的。

  “怎么,我都还没有着急呢,你们就着急了?”冯紫英斜睨了一眼王成武,“有的是仗够你们打,但是我怕你的越山营没经过几仗就消耗光了,你不把根基打牢了,每一仗下来损失一批老卒,你经得起几战?”

  王成武有些尴尬地笑了起来,丑脸更显得狞恶,“大人,儿郎们都盼着立功,这越打大家只会越来劲儿,至于说阵亡损失,嘿嘿,都吃了这碗饭了,谁还不明白瓦罐不离井口破的道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只要能打赢,那就自然有补充进来。”

  这也算是一种以战养战的一种手段,王成武对于收编其他乱军的部属毫不介意。

  乱军不都这样?

  哗变、火并、溃散,都能产生大量的兵员,谁还会在意这个?

  这当兵吃粮,不都是冲着这一点来的么?

  虽然没有明确回复王成武的话,但是在回去的路上郑崇俭和孙传庭都觉得王成武的话有一定道理。

  如果真要等到兵练得差不多在来展开行动,时间上肯定有些晚了,战场局面瞬息万变,就像谁会料到韩城失陷的结果就是导致乱军入晋了呢?

  早一步打出去,起码也能更早地控制局势不至于向不可收拾的状态发展。

  冯紫英也当然明白王成武他们的心思,虽然自己作为巡抚在陕西可以一手遮天,但越山营名声没打响之前,朝廷大佬们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只会盯着自己,只会认为这是自己组建的卫军,其他恐怕都会忽略不计。

  王成武他们日后要想有更大的前途,那就只能靠不断地打仗,打胜仗,在朝廷大佬那里积攒名声,最后实现飞跃和身份的转变。

  既然吃粮当差了,肯定也就指望着能更进一步,一个千总身份现在对王氏兄弟来说是心满意足了,但谁又没有能更高的盼望呢?

  守备,游击,参将,乃至副总兵和总兵,谁又能不景仰向往呢?

  郑崇俭和孙传庭他们同样存着他们自己的一些心思。

  陕西是个做实事和出政绩的好地方,尤其是在这等大乱局面下,郑崇俭已经是兵部一员,而孙传庭和陈奇瑜还算是观政期间,若是能在平定陕西乱局中拿出一份像样的实绩来,那日后的升迁和职位安排,都必定会大有裨益。

  看着自己已经是坐四望三的一方大员,昔日都是一个学院里的同学,若说是内心没有一点儿羡慕嫉妒,那肯定是假话,奋起直追,望其项背总该可以吧?

  冯紫英当然能理解,也愿意创造一些机会给自己这些关系亲近的同学,结党而非营私,志同道合罢了。

  回到县城里的“巡抚衙门”里,送走郑崇俭他们三人,只剩下冯紫英和汪文言、吴耀青,汪文言才道:“大人,若是要这般加速组建,恐怕所需物资巨大,山陕商会那边……”

  “登峰已经到了碛口渡,最迟明日就要到,你去和他交代,让他联系山陕商人们,把所需物资清单罗列出来,交给他们,限期一个月之内送到吴堡,我只打算在吴堡呆一个月就要去肤施,一个月之内我要把延安府北部稳定下来,……”

  冯紫英气定神闲,语气里不容置疑。

  “一个月时间恐怕有些紧了吧?”吴耀青迟疑着道。

  “我又没有让他们送火器来,他们能耐大着呢,你以为他们都是善类不成?边墙外的蒙古人,边墙内的山西镇、榆林镇和大同镇,他们都有交通勾连,凑合拿出一些半旧的甲胄来,不是难题,至于刀枪盾牌这一类的武器,我打算从榆林军那边暂借一部分。”冯紫英早有定计。

第一百七十四章 选官用人,无所顾忌

  站在米脂的城墙头上,冯紫英背负双手遥望北方。

  从吴堡到米脂,其实一日可到,两百多里地,如果不惜马力,也不怕劳累,早晨出发,傍晚就可以赶到。

  不过冯紫英还是在绥德住了一晚,第二天才赶到米脂。

  与贺世贤约定是在米脂县城会面。

  当下所称的陕北和后世的陕北是有一些不同的,本朝的陕北称谓沿袭了前明,陕西也并非只是后世陕西,包括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以及青海一部,面积要大得多。

  所以现下陕北也就是指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三府,算是大陕北。

  这三府都是地形地势都是以黄土高原和山地为主,气候素来干冷酷热交织,北面是榆林、宁夏二镇,西面就靠着甘肃镇了。

  如果从元熙年间一来,十年九旱来描述陕北地区,并不为过,也就是干旱覆盖地域广阔与旱情严重与否罢了。

  但是进入永隆年间之后却是旱情陡然加重,不但面积几乎覆盖了整个陕北,而且旱情也日益严重,这也使得整个陕北百姓的生计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

  实际上从永隆二年开始,陕北地区的流民日增就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永隆六年以后,这种情形更为突出。

  准确的说边寨就是在永隆六年之后迎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无论是边寨数量还是边寨人口,大量流民北逃,再加上边墙外的一些土默特牧民南逃,使得如伯颜寨、大兔鹘寨这些边寨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甚至可以说这些边寨的武器甲胄相当一部分来自榆林、宁夏军中,另外一部分则是一些晋商私下偷偷贩卖给这些边寨的。

  边镇的纵容,地方官府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了这一连串横亘在绥德、米脂与榆林军之间的边寨存在并不断壮大,现在终于到了该清理的时候了。

  并不是所有的边寨都加入了南下觅食的队伍,还有一些还在苟延残喘,或者说他们没有能力和胆量去加入造反队伍,也没有门路能寻求生存。

  但是当灾情进一步加剧,危及到整个边寨人的生存的时候,那么边寨那些精壮不可避免的就要南下东出了,绥德、米脂、葭州,乃至于河东的州县,都有可能被危及。

  这些边寨军的战斗力可不比寻常暴民演变而来的乱军,他们有武器有甲胄,甚至也有战斗经验和组织,一旦为生存而战,那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不可小觑,这也是冯紫英愿意给伯颜寨和拜堂寨机会,愿意拉拢大兔鹘寨和波罗寺寨这些边寨的原因。

  毕竟要把一支寻常乱军训练成具有战斗意志和战斗经验的军队,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王成武的越山营就能看得出来,若非这是第一支投效自己的乱军,冯紫英需要千金买马骨,从成本上来说,还真的是不划算。

  好在王成武用他的忠诚作为了弥补,这一点也算是另有所得了。

  这一趟冯紫英来和贺世贤见面,其实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些边寨存在的隐患。

  大周的体制较为复杂而又矛盾。

  像冯紫英这种加挂兵部右侍郎身份的陕西巡抚,理论上是有指挥陕西境内的边镇军队的,但是这个指挥调动有一定的限度,边镇的主责是御边对外,而非对内剿抚,所以如何调动边军,这要看巡抚本身的能力和威信,当然也还有与边镇之间的关系人脉。

  冯紫英论威信是肯定谈不上多少的,再说老爹当过榆林总兵,那也是老爹,在贺世贤面前他也只是一个小字辈,但是这层渊源在,许多事情就要好办许多。

  “米脂境内尚存多少边寨?”冯紫英突然问身旁的米脂知县许俊阳。

  许俊阳一愣之后立即回答:“大小共九家边寨,但规模都不及伯颜寨、拜堂寨和大兔鹘寨、波罗寺寨,稍微大一些的边寨就一千多人,小一些的就是六七百人,总计人口数大概七八人左右,整体规模要比绥德那边小一些。”

  “七八千人口也不算少了,米脂才几万人,五分之一的人口都算是隐数了,许大人,你这个知县当得合格不合格呢?”冯紫英看了一眼许俊阳。

  许俊阳脊背一阵汗意。

  从冯紫英不从老牛湾过黄河经榆林镇入陕,而是突兀地从碛口渡悄然进陕,还在吴堡折腾出这么大的阵势来,许俊阳就能感觉得到这位巡抚大人是相当特立独行的,他来陕西,肯定会搅起滔天巨浪,对于他们这些地方官员来说,也许比大旱、乱军、瘟疫更危险。

  “大人批评得是,下官在清理隐户上囿于形势,畏惧困难,所以一直未能有多少进展。”许俊阳迟疑着道:“不过大人可能也应该清楚,北边山区中这些边寨人口变动很大,而且流民和其交织,不易清理,若是强行清剿,一来县里难以做到,二来也容易引起骚乱,……”

  见许俊阳还在辩解,冯紫英也不多说。

  边寨问题不是哪一任遗留下来,而是几十年多任地方官员慢慢累积起来的问题。

  更多的还是因为绥德、米脂两州县紧邻榆林军,而榆林军逃卒日多,盘踞在山区难以清剿,而地方上的巡捕衙役根本不敢进入山区。

  再加上这么些年遭遇灾情之后的民众无以为生,索性逃入山中寻求庇护,开垦山间荒地,又可逃避赋税劳役,这样一来二去就越发猖獗了。

  冯紫英无意追究什么人的责任,对自己来说,他要做的是手里抓起来一帮官员来,让其为自己做事,否则自己没法在一两年里就把偌大陕西梳理平滑顺畅。

  之前汪文言在陕西半年,就是要梳理这些地方上的官员,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

  能力、态度、人脉、操行,这四大要素是判定大周官员的重要指标,但朝廷或者大佬们用人的侧重和尺度则不一样。

  对现在的冯紫英来说,能力和态度最重要,这也是自己要用人的首选条件,无能者只能坏事,没法用,而不愿意为自己做事,那就更只能放在一边,甚至要想办法解决处置,避免碍手碍脚。

  人脉有些作用,算是能力的一个衍生,但对要准备快刀斩乱麻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冯紫英来说,意义不大,一切都需要服从自己的意志。

  至于操行,或许在太平盛世很重要,但起码在现在的陕西,这是最不重要的,只要能为自己所用,贪财也好,好色也好,弄权也好,沽名钓誉卖直取忠也好,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一切以解决当前大局难题为首要。

  汪文言那里对许俊阳的评价是能力突出,但好弄权,手段酷烈,好名,攀附心强,对钱财和女色都不看重。

  好弄权就意味着对米脂县衙的控制力较强,手段酷烈,也就是对绅民都十分苛待。

  好名有点儿不好判断,论理在地方上要得名,那就意味着要和士绅搞好关系,但是手段酷烈很难得到士绅的喜欢,或者说他好名的目的是想要给上峰看,有利于升迁,这似乎也说得过去,还需要观察。

  至于攀附心强也很好理解,想升迁嘛,若是科举之前没有点儿人脉关系,那就自然只有靠自己在入仕之后去结交攀附了。

  许俊阳和卢川素有往来,据说每年卢川寿辰和节日礼物从来不缺,而许俊阳自身不重钱财女色,他本身又是湖广寻常农家出身,家里无法支持,这礼物从何而来?估计在米脂这地方捞点儿银子都孝敬了卢川了,难怪冯紫英感觉得出来对方平素穿着都很普通。

  “许大人,这些理由放在以前,可以接受,但是现在,恐怕就很难向朝廷交代了。”冯紫英淡淡地道:“乱军围攻吴堡,险些破城,其中主力均为边寨乱军,其他乱军远无法和边寨乱军相比,若是任由这些边寨继续存留下去,一旦局面再生变,只怕就要祸起肘腋了,莫非徐大人有信心米脂不会被乱军看中?”

  许俊阳低头皱眉,“大人所言甚是,是该清理这边地的时候了,若是榆林军相助,倒也不是难事。”

  “单靠榆林军清剿治标不治本,虽说边寨中逃卒甚多,但是其主要构成依然是州县流民,若要根绝还需要将这些流民收拢回来。”冯紫英又睃了一眼许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