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809章

作者:瑞根

  “宝琴,这种事情和你们二房没太大关系,那是冯大哥和林姑娘他们的事情。”薛蝌皱着眉头道:“你和大姐最好都不要去多过问,避免无谓的纷争。”

  “兄长要这么说,也的确没什么,但……”宝琴迟疑了一下,“相公现在都还没有子嗣,太太那边难免有些着急,现在好不容易二姐姐有了身孕,如果三房才一下子嫁进来好几个的话,也许姐姐就是在为这个有些担心吧,都说姐姐身子体格也是能生养的,但这都一年多过去了,也没见动静,现在又面临着三房几个的压力,姐姐有些心事也是难免的。”

  薛蝌深吸了一口气,他倒是觉得宝钗那边可能没啥问题,可自己妹妹这份心思却有些浮躁和尖锐了,尤其是对三房,也就是林黛玉那边的不满和敌意,几乎压抑不住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冯紫英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朝务上,没有太多精力来过问内宅之事儿,若是宝琴在内宅里作妖,只怕结果不会好。

  “宝琴,愚兄感觉你好像情绪不太对啊。”薛蝌目光如炬,注视着对方:“我方才说了,三房的事儿,轮不到你们二房来过问,你去掺和,只会适得其反,别以为冯大哥没有精力来过问内宅的事儿,他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并不代表他会无限度地放纵,这一点,我觉得你应该看得明白,……”

  兄长突然严厉起来的语气让薛宝琴也是一怔,内心也是一阵火气上来,怎么连兄长都是这种态度了?

  林黛玉就那么受人待见?还是大家觉得林家还能撑起多大风光不成?

  “兄长这么说倒是觉得小妹我要在其中兴风作浪了?”薛宝琴沉着脸,一字一句道。

  “你做了什么,想做什么,自己心里清楚,事实上冯大哥和大姐我估计心里也都清楚,兴许是照顾你的颜面,大家都不提罢了。”薛蝌没好气地怼回去。

  他意识到不能再惯着这个妹妹了,这个妹妹很多时候都是精明无比,但是却容易在涉及到感情上的事儿犯横,尤其是林黛玉似乎成了她心中的魔障了,大姐都含蓄地和自己提起过,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

  薛宝琴心中一抖,嘴巴却不肯退让:“我做什么了?值得兄长这般大动干戈,替外人张目,……”

  薛蝌咬紧牙关,一字一句:“宝琴,我再说一遍,别把别人当傻子,冯大哥大事精明,小事也不糊涂,就算是糊涂,那也是装的,是替你留面子!”

第三百零六章 内闱伏波,紫英指路

  宝琴眼圈微微发红,看着自己兄长,樱唇几乎要被牙齿咬出血来,但脸上桀骜不服的神色却依然未褪:“兄长一回来就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小妹,替外人张目,这是胳膊肘要往外拐么?”

  “血浓于水,我薛蝌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薛蝌眉目如刀,略显清瘦的面颊此时显得格外凌厉,乍一看和宝琴的模样的确很相像,“但宝琴,你是嫁为人妇了,当明白道理,你现在须得要明悟自家的身份,你是冯家妇,再不能像以往未出阁时任性妄为了。”

  “那小妹究竟怎么了,惹来兄长这般严词训诫?”宝琴一窒,仍然不甘屈服,只是眼眸中却多几分泪影。

  轻轻叹了一口气,薛蝌清楚自己这个妹妹小事精明,大事上也不算糊涂,但是却有些任性,或者说太过骄矜自傲。

  这种性子换了别家小门小户的当大妇,人家也就忍了,但是这是在冯家,一个正在蒸蒸日上迅猛崛起于朝堂的世家,而且同样在大周南北的士绅商贾中巨大影响力的望族,宝琴你还只是一个媵,大姐都不露面,你这强出头,这不是自寻祸端么?

  “你怎么了,你心里难道不明白,还得非要我说出来?”薛蝌吐出一口浊气,脸色稍霁,缓缓道:“我知道大姐现在和你肯定都有些压力,豪门望族的妻媵都不好当,现在二姐姐怀孕,三房嫁进来在即,冯家内宅肯定有些波荡,但如何应对,大姐和你就该更加谨慎,……”

  “我再说一遍,现在的冯家不比以往了,甚至比起一两年前你和大姐才嫁过来时都又不一样了,冯大哥的心思都要扑在朝务上,顺天府丞只是他仕途上的一个歇脚点,也许很快他就会步入更高更有挑战性的职位,而冯世伯现在正在山东平叛,同样也是面临关键时候,这个时候若是后宅不宁,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影响到了未来的前程,你说,你负得起这个责任来么?”

  宝琴樱唇微绽,脸色不太好看,但目光却低垂下来,似乎是被薛蝌浸润着寒意的话语所慑,一时间却没说出话来。

  “三房那边,我不知道你怎么就和林姑娘不对付了,但你要知道那是冯大哥多年前就定下的婚事,没有谁能改变,要说林姑娘和大姐乃至咱们,都还沾亲带故,就算你和她性子不合,但也不至于弄成仇敌吧?”见宝琴没做声,薛蝌也更放缓了语气,“再退一万步说,你便是不待见三房和林姑娘,要想争强好胜,那也该做好自己,而非寻衅别人,……”

  薛蝌最后的这一句话才算是让宝琴鼻腔一酸,泪水中落了下来,“我何尝想要和她争风斗气,但是她却是欺人太甚!”

  薛蝌皱眉,这等女人家之间的争斗毫无道理可言,要扯下去没个完不说,而且也很难分清楚是非。

  “她平素里在人前故作清高傲岸不可一世也就罢了,却屡屡针对于我,我不就是选了个模样和她有几分像的龄官做贴身丫头么?这模样生得那样也是人家爹娘给的,和她有什么关系?她能生得这样,人家就不行?”

  宝琴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泻的口子,或许是压抑已久,或许是憋屈太多,总而言之总算是有人肯听一听自己的心里话了。

  “成日里阴阳怪气,在其他姐妹面前也是如此,酸话小话一大堆,真当人听不出来?每每如此,大姐都是让我忍了,要自省,可我不想忍,如兄长所说,二房和三房都是各家管各家的,她又不是我姐姐,管得着我么?莫非我在自家房里做什么,还得要听她的指手画脚?是不是非要把龄官撵出去,才算是遂了她的意?不,我偏不!有本事让相公把我休出门去,我就认了!”

  薛蝌大为头疼,自己妹妹她当然心疼,见宝琴泪流满面,双目红肿的样子,他又哪里忍得下心再去呵斥?

  只是这种事情,他掺和也不是,不管也觉得不妥,但却如何来说?

  寻思良久,薛蝌方才沉声道:“宝琴,我还是那句话,便是不睦,但也须得要把控好一个度,便是竞争,也当做好自己,而无需太过计较别人怎么样,说实话,林姑娘的性子也不比你好到哪里去,但人家能审时度势,另外也能有几个要好的帮衬,这一点你却需要学一学,……”

  宝琴心中一动,兄长最后这话却有些深意,一时间她却还没琢磨出味来。

  薛蝌没有再说下去,再说下去就有些干预冯家内宅之事的味道了,这不好,自己妹妹也是精明剔透之人,冯家内宅日后日益庞大,免不了利益纷争,看样子合纵连横之术也未必就没有市场啊,只要宝琴明白过来,就该知晓怎么做才最佳。

  冯紫英回来看到薛蝌来了,很高兴,便留了饭。

  二房一家子,冯紫英不像其他人那么多避讳,便招呼宝钗、宝琴和迎春与薛蝌一道用饭。

  薛蝌的性格比起前几年已经改了许多,变得十分健谈,或许是常年在外奔波,接触外界各色人太多,经历多了,自然自信心也慢慢建立起来了,这一点变化连宝钗、宝琴都觉察到了。

  边吃边谈,薛蝌重点谈了现在大沽这边的情形。

  相较于榆关,大沽这边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北线大军开始启动南下攻势的时候,各方需求大如海潮,对于民夫需求剧增,也使得顺天、永平、河间三府都面临巨大压力。

  募集民夫也就意味着消耗会更大,数万民夫每天的花销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都需要附加在军队开支上,这就更增添了朝廷和兵部压力。

  相比之下,南方来的粮食、布匹、药材等物资都可以通过卫河直接进入运河北段,然后转道南下,运送到河间府这一线,则能大大减轻对民夫的需求,这使得大沽和天津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我前些日子押着一批粮食和药材去了沧州,等到货物下了船,那边才来同知,尤大人的蓟镇军已经南下,又要运到东光那边,另外京营贺大人一部已经改道西向到了阜城,如果早些安排的话,完全可以将一批物资在泊头镇下船,然后转道洚水上溯,那样也能节省不少人力,但是这内里欠缺调度,浪费了很多人力,……”薛蝌一边说,一边摇头:“整个北线军团的后勤运输规划上十分混乱,欠缺一个统筹安排,……”

  冯紫英一边听,一边默默思考,连带着吃饭的节奏都被带慢了。

  宝钗注意到了这一点,有些嗔怪地道:“蝌哥儿,紫英忙了一日,刚回来吃个饭,你们就安安心心吃顿饭吧,待吃完饭之后再去细细计议不迟。”

  薛蝌赶紧道歉,但却被冯紫英挥手制止,“没事儿,只管说你的,这种边吃边说更轻松,也算是难得地调适,嗯,对了,看你这说法,你对这北线大军的后勤保障还是有些见地啊。”

  薛蝌一愣,犹豫了一下,大概是还不太明白冯紫英的意图,但看到冯紫英鼓励的目光,也就点点头道:“北线大军和其他情况有些不一样,因为涉及到多部,蓟镇军,京营,新宣府军,西北军,但出口还是一个地方,基本上都是从京畿运过来,当然大多是转运,来自榆关和大沽,还有一些是从通州、香河等地就地采购补给,可因为北线军现在分布零散,具体战事如何,我不太了解,但我觉得上端集中统一安排,中下适度灵活调配,是完全可行的,既能确保效率,减少层级,也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物力,但现在北线大军的补给保障却做得不太好。”

  “嗯,毕竟匆忙间集结起来,一两个月就要完成整合投入战斗,孙大人本事再大,也没那份能耐,尤其是这后勤运输保障这一块,和打仗还不一样,须得要懂这一行的专业人士来操作更为见效。”冯紫英很随意地道:“蝌哥儿,有没有兴趣来干这事儿?”

  “啊?”薛蝌、宝钗、宝琴三人都是异口同声地惊诧出声,连一直没怎么插话的迎春也抬起目光看着冯紫英。

  “大哥的意思是我去帮孙大人做这桩事儿?”薛蝌又惊又喜又有些担心。

  “嗯,我多少在孙大人那里还能说得起话,这事儿如果做好了也算是一桩功劳,蝌哥儿做生意是一把好手,这两年海运、港口码头甚至造船都有涉猎,都涉及到物流运输的保障安排,加上那复式记账法也都精通了,我觉得不妨去打磨打磨,军中后勤保障是一门学门,很不简单,做好了,朝廷也能记一份功劳,孙大人日后朝廷是有大用的,没准儿下一任兵部尚书侍郎就有他的份儿,结个善缘,蝌哥儿日后未必就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寸进。”

  冯紫英这一番话让薛蝌几乎要喜欢得跳起来,而宝琴也更是兴奋得难以自抑,这意味着薛家也能出一个官儿了?

第三百零七章 巧谋局紫英铺路

  薛蝌深吸了一口气,用略微颤抖的声音道:“大哥,我行么?”

  “行不行,你自己心里没数?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冯紫英哑然失笑,“你也是在外奔波几年了,大风大浪不说见过很多,但也有些经历了吧?军中的后勤保障实际上和做生意息息相关,如何最优化,其实你刚才也说了不少,或许你刚去未必做得多好,但是只要按照你自己的理念做下去,我相信很快就能掌握其中技巧和门道,再说了,你手里边不会没有几个可用之人吧?”

  薛蝌摇了摇头,“人手倒是有几个,但是他们都没有接触过这种事情,另外我自己手里的生意怎么办?”

  “难道你干了这么久,就没有培养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冯紫英看着薛蝌。

  “张义毫还不错,但我还是担心……”薛蝌迟疑了一下。

  “没什么好担心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做生意,就是赔和赚,多大个事儿?张义毫如果能行,就让他去试一试,你不让他试,怎么知道他不行?”冯紫英大马金刀,替薛蝌拿了主意,“这边我会给孙大人一封信,你先带几个合适的人去帮着孙大人处理后勤事务,注意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孙大人的精力要在前线,所以后勤你要做好,各种利益能让则让,一切围绕打赢仗为原则。”

  薛蝌终于拿定主意,坚定地点了点头:“那好,我就去搏一把,大不了被孙大人给撵出来,我再回来做我的生意。”

  “没那么夸张,现在北线后勤一团糟,这不是哪一个人的看法,但孙大人有无可用之人,这正是你的机会,干好了,等到战事结束,也许朝廷就能给你一个恩赏,届时若真想入仕,也不是不可能。”冯紫英淡淡一笑,“人么,总要有一些自己的追求,生意做得好了,当然也可以尝试一下更高的挑战,人生不就是这样不但的挑战自我,才能有奋斗的动力么?”

  这一顿饭倒是把薛蝌吃得心潮澎湃,宝琴也是心情大好,宝钗也替薛蝌感到高兴。

  饭后迎春怀孕身子困倦,就先下去休息了,只剩下冯紫英和薛家兄妹在一起继续探讨薛蝌去北线军帮着孙承宗梳理后勤保障事务的事儿。

  “军中补给保障,效率优先,要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再说损耗,顺天府、河间府这一线,如何调度运筹,你先要了解情况,针对性拿出一个大致方略,要留有一定的冗余,避免一旦出点儿意外就没有回旋余地,这是大忌。”

  冯紫英也循循善诱,先要给薛蝌上一课,这和做生意还是有些区别,一旦失误,贻误战机,那可就不是亏钱那么简单了,影响战局,罪莫大蔫。

  当然以薛蝌的聪明,倒还不至于太糟糕,稍稍点拨一下,薛蝌应该很快就能上道。

  “另外,现有的人员,如何来安排处理,你要好生斟酌,许多人并非没有本事,而是牵扯利益太多,你若是主导,就要善加处置,恩威并济,但不可避免要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记住,稳、准、狠,一旦确定要动手,就要一棍子打死,决不能让他们有反口咬人的机会,……”

  “只要你能保证军中用度,其他你就不必太在意,真正到不可收拾,也还有我,而朝廷现在的心思都在如何打赢这一仗,所以只要打赢这一仗,而你的后勤保障做到位了,其他事儿就不叫事儿,孙承宗自然会替你一力扛起,这点儿担待他还是有的,……”

  “夫子的使用安排上,也要注意,顺天府几个县也出了不少,我会吩咐几个县领队的好生与你配合,……”

  “还有土豆、番薯这一类杂粮的搭配,你也尝试着用一用,若是军中抵触情绪太大,不妨可以在给民夫的日常伙食搭配上用起来,须得要有长远一些的考虑,米麦粟易于保存,土豆番薯则保存不易,所以你也要考虑这里边怎么来合理搭配,实现效果最大化,……”

  对于这个小舅子,冯紫英几乎是倾囊相授了,把所有自己能考虑到的都和盘托出,薛蝌也是默默记在心上,打算下来之后就专门写录下来,在仔细琢磨琢磨。

  冯紫英考虑到也是既然要让薛蝌去做事儿,那就要做好,自己也不吝好生叮嘱一番。

  山东攻略这一战如果打得漂亮,朝廷自然要论功行赏,孙承宗必定会大受重用,薛蝌跟着孙承宗走,孙承宗吃肉,他也能跟着喝一口汤,既是一番历练,也能为其日后步入仕途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而且孙承宗也是一个爱才之人,只要薛蝌表现得好,又有自己这层关系,自然就能出头。

  这一家子的畅谈计议一直到亥正,才算是散去。

  冯紫英留宿在宝琴屋里,免不了又是一番恩爱缠绵。

  这段时间宝钗、宝琴在床笫间变化都不小,这让冯紫英惊喜之余也是感慨不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非有迎春怀孕的刺激,再加上司棋亦真亦假的传言,宝钗和宝琴哪里会轻易改变原来的保守?

  所以这鲶鱼效应还真的大有好处,宝钗和宝琴都不得不被动“跟进”,内卷威力可见一斑。

  早间起来,自然是要到长房那边去走一圈儿,看看宝贝女儿,亲昵嬉笑一番,培养父女感情,这也是冯紫英养成的习惯。

  不过冯紫英也知道,这只怕也只能是现在能行了,等到日后儿女多了,只怕自己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若是两三个还能对付得过来,真要有个十个八个了,哪里可能顾得过来?

  当然嫡长女是不一样的,桐娘既是长房嫡女,又是沈宜修乃至整个冯家这一辈的第一胎,自然要多几分眷顾。

  如果在二房歇息,晚饭一般都在二房,那么用早饭就要在长房,同理,在长房这边歇息,那用早饭就在二房,这也是冯紫英养成的习惯,也尽量一视同仁。

  但想到还有几个月黛玉就要嫁过来,那么三房齐了,这怎么安排就得要再议,或者就是这种顺推制。

  见丈夫和女儿嬉戏亲昵,沈宜修心中也很高高兴。

  她发现丈夫是真的很喜欢女儿,这不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女儿喜欢,之前丈夫曾说过喜欢女儿胜过儿子看来不是假话。

  不过这中做派也不符合当下的伦理风气,一般说来父辈对二女都更倾向于严肃端正,真正亲近的应该是祖辈,也就是所谓的隔代亲,但丈夫却似乎毫不在意这一点,甚至对那种父亲对儿女就该保持严肃刚正形象的做法嗤之以鼻,这也是沈宜修颇感好奇的。

  也不知道公公他们冯家是怎么生养出丈夫这样一个另类,武家出身,却又走了文臣路,但又保留了武人的一些风格习气,这种刚柔并济的风范和京中其他豪门望族都不太一样。

  “迎春妹妹那边身子怎么样?”亲手替丈夫接过云裳送上来的稀粥,放在丈夫面前,沈宜修也挨着丈夫坐了下来,二尤也都规规矩矩地作了下手。

  “嗯,挺好,孕吐严重了一些,不过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冯紫英端起粥碗喝了一口,“比你怀桐娘的时候要严重一些。”

  “没准儿迎春妹妹肚里就能是个儿子呢,那也就能替冯家延续香火了,公公婆婆都盼了许久了。”沈宜修嘴角带笑,淡然自若。

  “那也是二房的,长房可得看你们几个了。”冯紫英满不在乎地道:“桐娘都快一岁半了,宛君你也歇息得差不多了,还有二姐儿三姐儿,你们也得努力了。”

  这屋里只有几个亲近的人,沈宜修也就没有那么多忌讳,眉目间也是笑意,“妾身也想早日替冯家延续香火,可相公越来越忙,她们俩那里相公也去得少了,所以这该是妾身和相公说才对吧。”

  尤二姐碧眸含情,只是多了几分幽怨,倒是尤三姐没有多少表情,她平素里经常男装跟在冯紫英身畔,不少外人还以为冯紫英有龙阳之好,冯紫英和她亲热的机会也不少,没怀上那也真的只能说机缘不到。

  “呵呵,宛君这是在埋怨为夫了?”冯紫英也笑了起来,“嗯,为夫受教了,一定注意,争取今年里长房也能开花结果,二姐儿,今晚爷的就歇你屋里了,好生伺候。”

  尤二姐大喜过望,瞅了一眼依然嘴角含笑微微点头的沈宜修,喜滋滋地站起身来福了一福,“那妾身就多谢姐姐了,正巧妾身这几日里日子正合适,正盼着爷来呢。”

  别看尤二姐性子软弱,不过这方面情商却不低,每每都能讨得沈宜修的欢心,而且沈宜修也喜欢尤二姐的与世无争的柔绵性子,所以这些方面沈宜修都还挺照顾尤二姐。

  相较于性子大大咧咧的尤三姐,这两姐妹几乎就是走了两个极端。

第三百零八章 细思量绍祖起疑

  冯紫英又和沈宜修说了自己有意让薛蝌到北线军团中去帮忙替孙承宗打理后勤事务的想法,沈宜修意外之余也表示了赞同。

  对沈宜修来说,薛家对她并没有太大影响,毕竟薛家是皇商出身,天生就矮了一等,很难在以家世为本的士人中得到认可,薛家想要走军功之路也无可厚非,再说了,薛蝌也只是薛家二房出身,和薛宝钗还隔了一层,而薛宝钗的嫡亲兄长却是一个妄人,不足挂齿。

  “相公倒是替薛家二爷考虑周全,君庸这边相公怎么没有考虑呢?”沈宜修笑着打趣。

  “君庸何须为夫来考虑,他进士出身,老老实实做好他的本份儿,到时候自然有他的前途造化。”冯紫英也不以为意,“不过山陕灾情带来的贼乱方炽,朝廷很是担心,所以前期已经安排了大章带着玉铉、伯雅他们去了山西协助地方整理卫所军务,我听说君庸对地理很感兴趣,还打算沿着边墙走一遭,其实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带着几个人去走一走,……”

  前世历史中沈自征就很喜欢军事地理,自小就有游历雄关峻岭隘口要道的想法,在考中进士之后又在兵部接触到了职方司的一些事务,所以这方面兴趣也更浓厚,来冯府的时候也和姐姐姐夫提起过这方面的想法。

  沈宜修却有些犹豫:“相公,山陕贼乱正盛,朝廷又无力处置,君庸走那边去会不会有危险?”

  冯紫英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君庸若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不妨从蓟镇这边开始,比如山海关一路向西,宣府、大同这边都是无大碍的,榆林那边有父亲打招呼也问题不大,甘宁那边就更没有问题了。”

  沈宜修见丈夫说得肯定,心中稍安:“那妾身和君庸说一说,看看他自己的意愿吧,不过这山陕贼乱怕是一时半会儿了结不了,以妾身的想法,他要真想去游历,还不如去辽东那边走一遭更合适。”

  “要去辽东倒也可以,天气也正合适,就把蓟镇和辽东一并游历了,这一路的军事群落也不少,考察考察蓟辽险地,为对付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做文章,也能让君庸日后观政结束时拿出一篇好的调查文章来,远胜于在朝中碌碌混日子。”

  冯紫英给内阁提出了关于进士观政的一些新建议,建议观政的进士们不宜都扎堆在朝中七部,而应该考虑深入到一些具体事务中去,或者就到下边州县去实地历练。

  最起码三年观政期也不能全都在七部和都察院中,或许可以考虑一年在朝中七部观政,一年到州府历练,一年具体协助经办某些事项,这样可以进士们得到更全方位的锻炼磨砺,迅速摆脱士人学生的身份,进入到官员的状态中去。

  这个建议在朝中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当初三年观政期的设立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刚取得官员资格的士人们迅速适应,但实际上这些士人很多在观政期结束后都不能留在朝中,大多数人都要到地方上去,而在七部的历练并不能让他们熟悉了解基层府州县的事务工作,去了之后还有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期,而考虑到他们下去之后就会是一方官员,却难以迅速适应,所以也会影响到地方州县的工作开展,冯紫英的这个建议还是博得了很多人的赞同。

  反对者担心的是这种下地方观政会使得进士观政这个光环有所褪色,进士们也会有所抵触,但冯紫英也提出,既然是观政,无论到哪里观政,从事什么事务,都是朝廷的意志体现,代表着朝廷观政,并不影响观政的意义,反而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在经过一番争论后,朝廷也逐渐倾向于支持冯紫英的这一建议,只是因为现下形势发展,没有太多精力来推进这一项事务,但郑崇俭、陈奇瑜和孙传庭他们却作为试点已经先行前往山西整军了。

  有了试点,而且如果能收到效果,尤其是朝廷能给与那些在下边做事的观政进士们以更高的奖赏,那么这种下基层观政所面临的阻力就会荡然无存,甚至还会鼓励进士们踊跃下基层。

  ……

  猛力推开窗,扑面而来的凉风吹得额际的发梢微微荡漾,脸上也有些凉意,孙绍祖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才让他内心的压抑稍稍得以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