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721章

作者:瑞根

  韩爌点点头:“我也知道你是着急,不过乘风兄(齐永泰)和叶相、方相他们应该有计议才是,但尤世功立即前出巩华城的确很有必要,否则如果牛继宗真的要兵进京师,巩华城就是他绕不过去的坎儿。”

第八十五章 狂飙突进

  “可即便如此,尤世功主力还在顺义一线,假若现在宣府军已经东进,尤世功也来不及了。”冯紫英沉静自若地道:“所以我说动了忠惠王,让他先调京营抢占巩华城。”

  韩爌和王永光都大吃一惊,再度被冯紫英的胆大妄为所震惊,说动徐大化下令也就罢了,毕竟徐大化是兵部侍郎,这京营之兵岂是随意能调动的?京营出京非皇上和内阁、兵部三方批准不能动,忠惠王敢这么做,那就是犯了天条,就算他是京营节度使,皇亲国戚,一样要被追究责任!

  再说忠惠王闲散多年,也不至于连这一点规矩都不懂吧?只能说冯紫英三寸不烂之舌太厉害了,居然把忠惠王给说动了。

  见韩爌和王永光满脸不可思议,冯紫英淡淡地道:“我也没说别的,就说如果料错了,大不了忠惠王就不当这个京营节度使了,皇上醒来也好,新帝登基也好,不会太计较,毕竟他也是为皇上和储君着想,不过不做这件事情,而我有不幸而言中,那忠惠王和忠顺王就不是削爵免职那么简单了,恐怕就是要考虑一家人被囚禁幽居一辈子都算是义忠亲王手下留情了。”

  二人默然。

  夺嫡之争就是这么残酷,义忠亲王从太子变成普通亲王,永隆帝就没少打压,若非太上皇一力维护,义忠亲王焉能有今日的情形?

  义忠亲王也明白,一旦太上皇不在,只怕他就难逃厄运,所以才会这样孤注一掷。

  作为文臣都不愿意掺和到这种事情中去,就是因为谁当上皇帝,对不同地域的文臣们的利益会有影响,但对士林文臣的总体利益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损害,所以他们都不愿意掺和,或者掺和太深。

  不知不觉间,韩王二人已经潜意识的接受了义忠亲王要夺嫡这件事情了,这和之前二人都不愿意相信的情况大不一样了。

  冯紫英似乎也理解得到二人的心境,笑了笑道:“我也知道这种事情其实不该我们这些人掺和,可尤世功现在才到顺义,先前被拖在了平谷一线,就是因为将军石、黄崖峪一线被察哈尔人袭扰,这很不正常,另外北边东狍子店也发现了察哈尔人敌踪,我不太相信这个时候察哈尔人会无缘无故地来小股袭扰,这不符合他们的习惯,……”

  韩爌欲言又止,这的确不好解释。

  “还有,不得不承认王子腾练兵有一套,他的登莱军在湖广一带对上其他土军,犁庭扫穴,每战必胜,但是却始终在湖广盘桓,不肯深入播州,和杨应龙的接战都是不痛不痒,浅尝辄止,这里边没猫腻?”

  冯紫英不肯罢休,他需要把话题挑明,让对方明白现在的危险程度,知晓利弊得失,而不能再局限于只是齐永泰他们内阁几个人打肚皮官司。

  如果不凝聚人心,群策群力,那义忠亲王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是被五军营和尤世功挡在巩华城以西,一样可以凭借现在建立起来的优势对朝中群臣各个击破,不战而屈人之兵,攫取大宝之位。

  “王子腾和牛继宗他们虽然是武勋出身,但是他们实际上都是金陵人,和江南士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义忠亲王的根基也在江南,韩公,王公,你们敢说江南这一年多来鼓噪要求削减赋税,裁撤西北,组建淮扬镇,这里边没有这些人在背后出谋划策摇旗呐喊?我不敢说叶方诸公也是如此态度,但是他们的纵容妥协政策绝对有问题,实际上助长了江南这帮人的气焰,也给了义忠亲王他们趁机壮大的机会!”

  韩爌和王永光终于色变。

  他们不是没意识到过这些问题,但一来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二来,内阁中有齐永泰,兵部有张怀昌,他们更多的注意力都还是盯在北面,辽东、西北,所以虽然也感觉到了义忠亲王的一些异常,但是都下意识地忽略过去了。

  但是今日皇上遇刺,冯紫英又如此毫不留情面地将这些问题都挑了出来,讲明讲透,他们才意识到以前好像真的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脸色变幻不定,韩爌终于明白为什么齐永泰、乔应甲他们都如此看重冯紫英了。

  这家伙言语观点中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有理有据,能让人下意识的信服。

  只是让人不解是这家伙如此年轻,怎么见识判断就你能如此深刻老练,若所说四五十岁能有这般,那也罢了,但这家伙才二十岁啊。

  “好了,紫英,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看样子义忠亲王的确是在布一局大棋,但我感觉乘风兄和怀昌兄以及皇上原来也应该是有些准备的,叶方他们几位也应该知晓,是不是?”韩爌猜出了一些端倪来。

  冯紫英点点头:“我估计齐师他们应该是一些准备,但是我以为他们可能低估小觑了义忠亲王已经牛继宗和王子腾他们的胆魄、决心和准备,义忠亲王隐忍十多年,不做则已,一做只怕就是要抱着做成的决心而来,我以为朝廷并没有真正做好充分的应对之策。”

  三人正说着话,张驰和张骐张骥等人就到了。

  “瞧瞧吧,除了外患,我们这边还有内忧,皇上昏迷不醒,这几位爷恐怕就不会安分了。”冯紫英冷笑着。

  韩爌和王永光也都下意识地皱眉,心里也在暗叹,这几位联袂而至,当然不是单纯地看望永隆帝,尽一番孝道,奔着什么而来,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却又不能戳穿。

  不出所料,张驰张骐张骥几位一见柴恪、徐大化和韩爌他们几位,只是简单询问了一直守在殿门口不允许打扰皇上的周培盛几句话之后,便径直奔着这边来了。

  看着三人含悲带戚却又热络地和几位文臣们寒暄的模样,冯紫英心里也有些腻歪,有心想要躲开,但又知道回避不了。

  很快许皇贵妃和璐妃苏贵妃都在殿门上出现,显然是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才出来的。

  她们是获准在内殿守候,但是不允许进入寝殿打扰,只有一名太医和两名贴身内侍承安、承贵守在那里。

  就在铁网山行宫内一片喧嚣时,远在两百多里外的延庆卫所大军进出,前锋已经迅速逼近了龙虎台。

  龙虎台是正对着延庆卫所不到四十里地的一处台地,台地高出周围一丈,呈一个缓坡,而堡寨便修建在这个台地上,可以正好虎视下边驿道,旁边榆河斜插而过,也是京师通往延庆的咽喉之地。

  蓟镇原来在这里驻扎着一个百户所,但是随着延庆卫成为宣府镇辖地之后,被延庆卫比邻的这里驻军也从白百户所变成了千户所,理论上驻扎兵员一千一百一十二员,不过实际上只驻扎着三百余人。

  “千户大人,您瞧,那是什么?”站在卫所的堡寨寨墙上眺望着,一名总旗眯缝着眼睛仔细打量。

  都这个时候了,照理说商旅行人该逐渐减少了,即便是大白天里也不该有如此大规模的马队经过才对,卷起的黄尘遮天蔽日,除了大队骑兵,寻常商旅能如此威势?

  常振威有些不安。

  论理那边过去不到四十里就是延庆卫,听说延庆卫这半月里增加了许多人马,也不知道宣府镇那边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难道还要在城墙内搞一场攻防演习不成?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寻常演习都是在城墙上或者堡寨下,哪里会选到延庆卫这种城墙内的腹地中来?

  “是宣府骑军!”眼见着黄尘越发密厚,伴随着地面微微震动,却又没有见到任何烽燧燃起,常振威有些艰难的吞了一口唾沫。

  除了宣府骑军,没有谁能做到这样大规模行动却又如此整齐划一,如果是蒙古人突入进来,绝无可能全数沿着驿道突进,那都是乱糟糟的一片涌入进来。

  “宣府兵?”总旗讶然地问道:“他们这是要做什么,进京?谁允许他们踏入我们蓟镇地盘的?”

  常振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论理不该如此。

  如果宣府军要过境,兵部和蓟镇总兵府早就会有公文下来了,可他作为蓟镇西北这第一哨,却从未接到任何命令,相反总兵府早在三个月前就有密令告知,要随时掌握了解隔壁延庆卫的动向,但这三个月来他也没见着延庆卫那边有什么太大动静,也就是半月前才开始见到延庆卫人马增加,他早已经报给总兵府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回信。

  想到这里,常振威心里打了个突,转身下墙,立即吩咐两骑立即出寨直奔顺义,他知道现在尤总兵驻兵在顺义,他要及时报告这个异常情况。

  二骑刚刚出寨东行不到一盏茶功夫,铺天盖地而来的骑兵已经挤满了整个驿道,并且迅速向两翼展开,瞬间就汹涌而过。

  “宣府军张良才部奉兵部谕令,立即赶赴昌平!”跃马举旗的旗手在堡寨前飞驰而过时怒声喝道:“龙虎台寨立即开门,归我部接管!”

第八十六章 心思浮动

  “忠顺王来了?”尤世功接到亲兵来报,忠顺王到来时,也是颇感惊讶。

  他和忠顺王可没有什么交情,也就是见面之交而已,怎么这位王爷会到顺义自己驻军所在地来?

  猜测再三也想不明白这位忠顺王来自己这里作甚,可好歹也是亲王,而且还是皇上信任之人,他也不能不重视。

  等到忠顺王进了大帐,其他废话也不多说,直接拿出了徐大化的手书,尤世功好奇地接过一看,后边居然还有冯紫英的署名,心里也是一震。

  前期自己兄弟尤世禄在天津卫和冯紫英会面,带回来的消息就说务必要警惕牛继宗,而皇上和内阁乃至兵部也对宣府军的异动一直持警惕态度,这些他都清楚。

  之所以自己率大军西进顺义,其实就是奉命而来,但是考虑到如此大规模的调动,肯定会引起各方关注,所以他不能做的太明显。

  察哈尔人在边墙外行动也加深了他的怀疑,他也是百战宿将了,对于战场上这些东西有着天然的直觉。

  察哈尔人虚张声势的迹象瞒不过他,虽然在将军石和黄崖峪那边动静折腾得看起来很大,但是他只看强攻硬打的力度和伤亡大小。

  察哈尔人不傻,袭扰和真的打算突进边墙来是两回事。

  如果察哈尔人真的打算像去年那样,就不可能折腾出这么大动静,而应该是如毒蛇潜伏择人而噬,一旦动手就是全力以赴,一击必杀才对,哪里会这样多点开花?

  所以他也只在平谷稍作停留就继续西进,但是按照兵部那边的命令,自己所带军队就该停留在顺义了,再要西进需要接到命令。

  论理徐大化是无权下令他调兵的,更被说徐大化只是手书,连印信都没用,他完全可以不予理睬。

  但冯紫英在这上边签字署名作保,又让他陷入犹豫不决。

  冯紫英不是不知轻重的人,他敢在这上边签字画押,意味着他有绝对的把握,否则这种不合规矩的署名,足以将其褫官夺职。

  还有,如果要调兵西进,是留一部继续驻留顺义,还是大军全数西进?

  巩华城虽然是一处粮草物资补给地,但是他三万多精锐大军如果都进驻巩华城,恐怕一样会十分紧张。

  但只带一部西进的话,一旦宣府镇那边全力以赴,自己的兵力未必抵挡得住。

  再说了,即便是在巩华城顶住了宣府镇的进攻,宣府军也可以绕道从玉泉山、石景山那边逼近京师城,自己兵力不足,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尤世功正在犹豫间,就听得外间传来急促脚步声,“大帅,龙虎台急报!”

  简短听了来报的信使介绍,尤世功就知道牛继宗真的动手了,心中哀叹之余,表面上却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命令全军动员,准备立即出兵巩华城。

  见到尤世功的动静,忠顺王也知道肯定是对方从另外渠道得到了消息,心里踏实许多:“尤大人,另外孤也还有一个消息带给你,京营会立即先行进入巩华城帮蓟镇这边赢得时间,……”

  尤世功一愣之后苦笑,“王爷,京营如何能抵挡得住宣府精锐?不是末将瞧不上京营,原来的京营在三屯营被一帮内喀尔喀人都打得落花流水,好不容易才开始重新组建,这才多久?一年时间不到,就算是朝中再支持,但也不可能立即成军吧?王爷您觉得他们能抵挡得住宣府军这些长年和察哈尔人与土默特人作战的边军精锐?只要牛继宗真的要不惜代价拿下,就算是京营依托巩华城防守,也守不住半天!”

  忠顺王没想到尤世功如此低看京营,有些尴尬地皱起眉头:“那尤大人,你觉得牛继宗会不惜代价拿下巩华城么?”

  “不好说,要看情况吧。”尤世功叹了一口气,“如果一击即溃,那还有什么说的?如果受挫,就要看牛继宗,嗯,义忠亲王一方怎么想了,如果……”

  有些话不太好说下去,但忠顺王却瞬间明白。

  如果义忠亲王考虑到要收揽军心民心为登基做准备,或者觉得局面已经在掌控之中,那么也许会暂时放下,绕行进军,但如果认为局面不利,必须要通过军事胜利来扳回局面掌控局面,那么恐怕就必须要通过一战立威,彻底拿下巩华城,顺带击垮京营来证明了。

  “那怎么办?”忠顺王心情一下子就糟糕下来,无论是宣府军要不惜一战拿下,还是觉得大局已定不愿打这一仗,都是糟心的结果,“从顺义到巩华城还有一百多里地,就算是连夜兼程,只怕也来不及了。”

  “王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紫英既然这么急切地督促末将大军西进,也许他觉得京营能拖住宣府军一天呢?”尤世功笑了笑,“我听说惠王爷从神机营中选了几部精锐充实五军营,而且兵部这一年多来将永平府的军器工坊和遵化的火器工坊中所制作的火器全数优先保障五军营和神机营组建,或许他们的表现还真能让人大吃一惊呢?”

  忠顺王对于这些情形倒是不太了解,还以为尤世功是安慰自己,只能叹着气摇头:“尤大人,这等时候,还是莫要开这种玩笑地好,若是宣府军真的大举东进,你的蓟镇军恐怕就真的要和对方在京师城下好好打一仗了,同室操戈,何至于此啊。”

  尤世功却也摇了摇头:“王爷莫非以为末将是在开玩笑,您可能不太清楚,紫英在永平府时就和我蓟镇多有接触,迁安一战你也清楚,便是这等火器营力阻蒙古人,火铳军立下汗马功劳,后来紫英专门建议蓟镇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组建火器营火铳军,而后以永平民壮和部分总督大人亲兵组建起来的两部被末将软磨硬缠划入了蓟镇军,末将专门观阅了这两部火器营的训练和实战演练,采用新式方法训练,操练训导也大不一般,唯一缺点就是消耗太大,火药、弹丸和火铳磨损极大,但是训练成军速度的确很快,所以本想组建十部火器营,但是奈何朝廷粮饷难以保障,所以才完成了三部组建,……”

  尤世功如此郑重其事的一说,让忠顺王颇为意外,好奇地问道:“尤大人,你的意思是京营里也有几部是按照此种新式训练方式组建起来的火器营?”

  “据我所知三屯营之败后,溃散京营的军士在永平进行整编,应该是完成了几部整编,但真正彻底完成火器营整训的应该两三部吧,后来回京之后又完成了几部整编,这末将就不是很清楚了,如果他们能发挥出在永平府和蒙古人对阵的水准,未必不能打宣府军一个措手不及。”

  尤世功也说的是实话,他只知道贺虎臣、杨肇基二部在永平府就被冯紫英灌输了重建新组京营火器营的理念,甚至还和兵部协调了“永平军工联合体”专门拨出一部分产能为其生产火铳,所以贺虎臣和杨肇基二部应该是早就完成了组建训练,至于其他各部,因为都陆续回京了,皇上优先重建神机营,这几部都应该是划入了神机营。

  忠顺王记在心上,心里稍微安稳了几分,“尤大人,那这边还得要你的大军赶紧西进,但愿京营能在巩华城站稳脚跟,让你的大军能赶得上,孤这边就不耽搁你了。”

  等到忠顺王出了大帐之后,冯紫英派去的吴耀青才又和尤世功交涉谈了冯紫英交待的事宜,并将冯紫英手书递交给尤世功。

  尤世功看后也是愁眉深锁,谁曾想这场风波越卷入越深,文臣都知道卷入这种夺嫡之事没什么好处,武将何尝不是如此?

  他固然想要再上一层楼,但是这风险未免太大了。

  如果说皇上清醒,尤世功有绝对把握牛继宗只会碰的鼻青脸肿,甚至恐怕根本就不敢有如此动作,但是现在牛继宗敢如此大的动作,也就意味着,他有绝对把握才敢走出这没有回头路的一步,这也意味着把自己蓟镇军也逼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了。

  这位老上司的儿子还真的不安分啊,难怪能在京师城里搏出如此大的名声,作为文臣,手伸得如此之长,真的就不怕都察院的御史们弹劾?这等事情若是被人察悉,就算是齐永泰和乔应甲也保不住他吧?

  或者这根本就是老上司的一手安排?

  尤世功陷入了深思。

  联想到老上司去了西北之后据说在庆阳大肆整军演武,连他在蓟镇都听闻了,兵部那边不知道作何反应?活着也是皇上先前就有授意?如果是那样,皇上可真的就有点儿深谋远虑算无遗策了。

  真的要搏这一把?

  尤世功有心想要把自己兄弟叫来商量一下,但是当作吴耀青却不能犹豫:“小冯修撰的信我看了,我知道怎么做,只是军情千变万化,原先预计未必赶得上变化,我尽力而为。”

  吴耀青也不催促,含笑点头:“我家大人也说尤将军眼光深远,必定能看清楚这里边的形势。”

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

  “兄长,您还在犹豫什么?这不是朝廷早就预料到了的么?”尤世禄不解地问自己兄长,“都到顺义来了,难道您还要打算退缩?”

  “老三,皇上昏迷不醒,据说是遇刺坠马,义忠亲王这是要志在必得啊。”外边兵马已经开始在迅速准备起来,但尤世功还是要考虑清楚,考虑更周更长远一些,这关系到尤氏一族的存亡,“老三,咱们弄不好就要当前明‘靖难之役’的李景隆啊。”

  李景隆奉建文帝之命抵抗朱棣大军,最终惨败离场,最后在守南京时却又开门投降,史书上可是将其批得够呛,尤氏兄弟多少还是读了点儿史书的,知晓这里边的凶险。

  出兵到巩华城没什么,奉兵部的命令而已,甚至就算是和宣府军冲突也没啥,军令之下,自己只是执行者,战场上交锋,刀枪无眼,武人么,都看得开,日后就算是义忠亲王登基为帝,也说不上个什么,但是冯紫英在信中的要求就让他犯难了。

  尤世禄被兄长的话给噎了一下,但随即又硬着头皮道:“难道兄长准备……”

  “那也不可能。”尤世功脸色一正,摇摇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皇上原来就有安排,朝廷有谕令,我自当遵从,哪怕是和宣府军打一仗也在预料之中,只是小冯修撰的信里却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哦?紫英给你出了什么难题?”尤世禄诧异地问道。

  “他要让我下令调兵从慕田峪、渤海所那边直插入宣府镇后方,攻占四海治和永宁,威胁宣府军后方退路。”尤世功苦笑,“你觉得呢?”

  “啊?”尤世禄也吃了一惊,“进攻延庆那边,围魏救赵?断其后路?”

  “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尤世功摩挲着下颌,又揉了揉太阳穴,“这可有些超出了原来的布置,而且,东狍子店那一带本来就发现了察哈尔人游骑的踪迹,紫英也在信中说那应该是义忠亲王说通了察哈尔人搞的袭扰牵制战术,可以不予理睬,……”

  “那大哥您判断呢?”尤世禄紧紧盯着自己兄长,如果大哥不想搏这一把,那就会把这个当作借口。

  “我判断也是,和在将军石黄崖峪那边差不多,甚至可能还没有那边演得像。”尤世功摇摇头,“这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这一动的话,那就真的是要全面开打了啊,嘿嘿,这可是大周朝开国以来第一场内战啊,居然是我尤世功首开纪录,……”

  “大哥,皇上还在,义忠亲王这么做就是不义,而牛继宗更是大逆不道,我们作为武人,只会遵照朝廷命令行事!”尤世禄沉声道:“更何况冯大人待我们尤氏一族不薄,谁都知道我们尤氏兄弟是冯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这等时候更应当义无反顾,更何况我倒是觉得紫英这是在给我们尤氏一族机会!”

  尤世功见自己三弟如此激扬,心里倒有些惭愧,自己坐上总兵这个位置之后反而变得有些瞻前顾后起来,许多原来不会去考虑的东西,现在都要掂量再三了,反而失去了往日的勇气了。

  “老三,你说得对,朝廷命令,我们责无旁贷,紫英给我们出的是难题,但也的确是机会,也罢,那就搏一把!”

  想明白了自己和冯家其实已经捆绑在一起,原来还有皇上这层隐藏的关系,但现在皇帝生死未卜,冯氏这层关系到需要捆绑更紧一些更稳妥,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尤世功就不再犹豫。

  ……

  冯紫英这一觉睡得很不踏实。

  能做的都做了,剩下来的很有点儿听天由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