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691章

作者:瑞根

  京营都开始躁动,那其他地方呢?

  冯紫英不认为其他人就能忍得住了,他的目光望向西北,然后又转向西南。

第十章 西北望(1)

  西北的九月已经秋意十足,萧索的劲风来袭,将树立在高台上的大纛吹得猎猎作响。

  扶了扶头上的铁盔,冯唐甩开了还要替自己扶一把的冯佐,扳鞍飞身上马,这才训斥道:“怎么,真以为我老了不成?”

  冯佐面无表情的退下,旁边的贺世贤几人都笑了起来,“大人才五十岁,哪里能说老呢?照大人的情形,超过李成梁也不在话下。”

  冯唐捋了捋胡须,这才一扬头,“走罢,儿郎们肯定都等急了。”

  随即冯唐跃马扬鞭,卷起一阵烟尘,身后几骑也是纵马狂奔,紧紧跟上。

  贺世贤略略压在了后边,萧如薰则是与他并肩同行。

  西北四总兵,榆林总兵贺世贤资历最深,甘肃镇总兵萧如薰能力最强。

  另外固原镇总兵已经上了辞表,等待兵部下文,而宁夏总兵暂时空缺一直没有任命,不过副总兵祁炳忠也是一员悍将,虽然也是蒙古族出身,但是却对大周忠心耿耿,乃是冯唐在出征宁夏之后向柴恪力荐走马上任的。

  萧如薰看着贺世贤亦步亦趋的模样,有些不屑。

  这贺世贤就是冯唐的一条狗,但却靠着冯唐发达了。

  论能力贺世贤只能说一般,但是却因为忠心冯唐一走就立即把贺世贤从副总兵扶上总兵位置,对这一点,当时还是在担任蓟镇副总兵的他是很不以为然的。

  他从蓟镇副总兵升任甘肃镇总兵,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论资历,论本事,论威信,他萧如薰不惧任何人,当然他也要承认,和盘踞大同几十年的冯家没法比,也无法和在大同、榆林担任过总兵的冯唐相提并论,但和贺世贤这些人比,他自认为绰绰有余。

  瞟了一眼一旁一言不发的祁炳忠,萧如薰觉得这厮看样子也是被冯唐给拉拢收揽了。

  宁夏镇总兵位置一直空缺,陈敬轩在任的时候屡屡提名漕运副总兵蒋子安,但都被兵部压住了。

  蒋子安是平原侯蒋家嫡子,也是陈敬轩在担任漕运总兵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原本想借着出任三边总督时将这个心腹也提拔起来,但没想到却遭到了兵部的否决。

  现在冯唐来了,祁炳忠自然想要争取这个宁夏总兵的位置,加上固原镇现任总兵已经上了辞表,这冯唐就有两个总兵的举荐权了,虽然说朝廷未必就会同意冯唐的举荐,但是光是一个举荐都足以让人感恩戴德,收买人心了。

  萧如薰也不得不承认,冯唐在西北还是颇有威望的,他人尚未到,一直桀骜不驯的刘东旸、土文秀和许朝几人都规矩老实了许多。

  要按照他的想法,这几个叛贼如此嚣张跋扈,早就该处置掉,可朝廷却如此宽纵,柴恪、冯唐以招安手段把这些人重新降服下来,未必是好事。

  有过一次反叛,这些家伙内心就会一直有反叛之心,若是没有一个强力人物来弹压,很难在把这帮人控制得住。

  不过就现在看来,冯唐却是胸有成竹,萧如薰倒是想看看,冯唐如何来把这几人给降服住。

  似乎是觉察到了萧如薰内心的不满,贺世贤倒也不在意。

  这厮的确有些本事,不过刚从蓟镇来不久,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在甘肃镇弄出不少动静,也引来刘东旸他们的不满,各种小规模的士卒闹事甚至哗变也层出不穷,但这家伙也不怕,硬钢了了下来,但这却成了导火索。

  随着固原镇也开始因为在播州遭遇败绩而躁动,朝廷甚至懂了裁撤固原镇的心思,宁夏镇也很快陷入了混乱,这遥相呼应,使得整个西北局面都开始动荡不安,陈敬轩控制不住局面,就只能黯然身退,也只有冯大人才能压得住这个局面。

  要以贺世贤的看法,这萧如薰不了解西北情况,过分强硬的手段又欠缺足够的威望,急于事功,才是导致这一次西北部文的最大原因。

  “贺大人,总督大人倒是胸有成竹啊,我倒是觉得大人对刘东旸、土文秀他们太过于信任了。”萧如薰一夹马腹,胯下健马和贺世贤齐头并进。

  “呵呵,刘东旸他们的确是刺儿头,想当初石光珏就是因为他们而掉了脑袋,虽然重新归顺了朝廷,但是要说他们对不熟悉不了解的人有多么友善信任,当然不现实,但是总督大人不一样,当初可是总督大人亲自和他们当面谈下来的,刘东旸他们任何人都不服,但在总督大人面前却是不敢造次的。”

  贺世贤语气很笃定,一旁祁炳忠也赶上来了,接上话道:“刘东旸他们在哈密沙洲那边打熬了几年,就算是有些棱角,也该磨平了不少吧?”

  萧如薰轻轻哼了一声,“这帮贼将,死性不改,若是不以强硬手段对付,只怕早就翻上天去了。”

  萧如薰这话一出口,贺世贤和祁炳忠都忍不住皱眉。

  刘东旸好歹还是你甘肃镇的分守副总兵,虽然是被牢牢隔绝在嘉峪关之外的哈密和沙州,但是名义上却还是你萧如薰的副手,你却用“贼将”这样的语言来定位对方,这无疑是一种让人无法接受的羞辱。

  也难怪刘东旸他们几个始终和你不对付,就这种态度,换了自己也要和你硬杠到底。

  “萧大人,慎言,这等话传出去,只怕又是一番风波。”祁炳忠不好说萧如薰,但是贺世贤却没有那么多顾忌,脸色一板,“萧大人若是想要在咱们西北坐稳,还是需要相互尊重。”

  萧如薰斜睨了贺世贤一眼,冷冷地道:“不劳贺大人费心,萧某从宣府到蓟镇,又从蓟镇到甘肃,就没有怕过谁,军中若是没有点儿手段,那就最好别吃这碗饭,甘肃镇这块地盘上,萧某还真的坐定了。”

  贺世贤摇头,这厮也的确又臭又硬,就算是你有些本事,但你也需要时间来慢慢积淀,让别人了解你啊,你这般做派,换了自己这种好脾性人都有些接受不了,遑论刘东旸、土文秀这些不是阴沉就是暴躁的性子?

  祁炳忠也在心中暗自摇头。

  他其实对萧如薰印象颇好,因为对方的确是有些治军本事的,但贺世贤也说得没错,西北汉子素来悍野粗犷,若是熟悉了,大家认可你本事,你嚣张猖狂一些,人家觉得这是你的风格,但现在大家都比较陌生,甚至还有些敌意的情况下,这般做派,就容易引发冲突了,好在贺世贤性子很好,上边还有总督大人压着。

  他是蒙古人后代,不过大周素来对蒙古将领没有多少偏见,啺菖崖一故翘乩袼钦庑┪浣故呛苁苤赜玫摹�

  尤其是冯唐在榆林担任总兵的时候就提拔了不少蒙古将领,所以西北四镇的蒙古族将领对冯唐都十分拥戴,当初宁夏叛乱,朝廷平叛如此顺利,很大程度也和冯唐担任平叛主将有很大关系。

  像现在紧跟在冯唐身边策马飞奔的马孔英,也是蒙古族将领,原本就是一个宣府边墙外的降人,就是冯唐在担任榆林总兵是从一个守备提拔起来的,现在已经是一个参将了,而且看样子这一次弄不好还要重用。

  冯唐策马扬鞭,一路疾行,进入演武场。

  这是选在庆阳城外一处平坝之地,用巨木搭起的高台,第一批从四镇抽调来的诸部都应聚集于此,作为集训演武的第一组成部分。

  看着黑压压几块阵营分列在高台下三箭之地,冯唐微微点头。

  从一踏上西北之路,他就已经在考虑儿子给自己的建议了。

  紫英的言之凿凿让冯唐压力也很大。

  按照常理,新走马上任的总督,都是先熟悉情况,然后在安抚大部,选一二刺儿头杀鸡吓猴,最终把局面稳定下来。

  但紫英的判断却让冯唐有些坐卧不安了,若是下半年真的要出什么乱子,自己却还在按部就班的安抚收揽人心,突发状况下,自己再要来整饬军队,应对局面,就有些手忙脚乱来不及了。

  紫英推断出的风险点有几个,除了义忠亲王在江南反叛外,甚至也包括牛继宗会不会以宣府军趁势动手,虽然冯唐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真当两侧的蓟镇和大同镇乃至山西镇是摆设么?但紫英却说不要小看牛继宗这几年的苦心经营以及义忠亲王原来在军中的人脉,所以冯唐也不敢说就没有这种风险了。

  另外紫英还提到了土默特人、鄂尔多斯人乃至察哈尔人会不会趁势作乱的问题,这一点冯唐也同样无法断言。

  察哈尔人去年虽然没捡到多少便宜,但毕竟打入了边墙,让林丹巴图尔在其部落中声威大涨,而土默特人的卜石兔和素囊台吉现在还在对峙,但也一样无法排除如果有人引诱其二部,让其寇边袭扰。

  紫英还提到了今年大旱可能给山西、陕西带来的巨大影响,山西和陕西北部诸府,特别是从平凉、庆阳到延安,都是旱情骇人,冯唐之前还没有更直观的认识,但是这一路行来,他就意识到这旱情只怕带来的威胁比义忠亲王和牛继宗他们的危险更大,到今冬,如果朝廷没有足够的赈济,铁定要出乱子。

第十一章 西北望(2)

  原来冯唐还不太重视,但是当真的看到陕北旱情下饥肠辘辘的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时,他就意识到,如果手中没有一支立即能打仗的军队,自己这个三边总督只怕连年底都熬不过去。

  一方面他给兵部去信,详细介绍当下山西、山西北部的旱情逼人,恐怕会引发大规模流民甚至民变,如果再有类似于白莲教这样的秘密会社在其中煽动,只怕立即就是一场大叛乱。

  另一方面他也直接上书给皇帝和内阁,请求重视西北旱情和裁撤固原镇可能带来的风险叠加,一旦固原镇士卒被裁撤,恐怕这些原籍就是陕北诸府的士卒们立即就会成为民变甚至叛乱的中坚力量,局面不敢想象。

  冯唐开诚布公地在信中提出要立即取消裁撤固原镇这一设想,甚至连裁减缩编都要暂缓,同时加大对西北四镇的粮饷保障,否则他难以保证西北四镇的军心稳定。

  在做了这一切之后,冯唐很清楚最现实最可靠的还是要牢牢抓住西北四镇的可用之兵,这个时候紫英建议的讲四镇进入机动力量集结起来进行集训也好,演武也好,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就是最可靠的保命之举。

  无论是哪里出现意外,一支掌握在手中,随时可以撒出去的精锐之师就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杀手锏。

  正因为如此,他才没等正式上任,在路上时就连连以三边总督名义发出命令,要求各镇选派精锐到庆阳进行整训和筛选裁汰,而且也根据自己的了解,直接向四镇提出了第一批轮训演武的几部军队。

  像甘肃镇的刘东旸部、土文秀部、刘白川部,榆林镇的马孔英部,宁夏镇的祁秉忠部,都是他直接点名的。

  除了这几部外,各镇也还选出了其他几部被认为最精锐的部队,以求在第一次接触中给总督大人留下好印象,就连萧如薰都不例外。

  今日演武的是甘肃镇的诸部,也就是冯唐最看重的刘东旸、土文秀和刘白川部。

  倒不是说刘东旸、土文秀和刘白川部战斗力就强于马孔英、祁炳忠他们,而是对于冯唐来说,这三部加上许朝部在西北四镇中就是一大隐患。

  自己在西北固然可以能控制得住局面,但一旦自己离开西北,这四部便会成为西北的一个导火索,稍不留意就会酿成大错。

  尤其是甘肃镇总兵萧如薰也是一个刚烈性子,其人固然有些本事,但是对上刘东旸、土文秀这些在西北经营多年的地头蛇,恐怕还真占不到多少上风。

  关键是现在根本不是内耗的时候。

  无论是哪一方面可能爆发的火星,都足以引燃一片大火,这些都是需要自己这个三边总督做好应对准备的。

  正因为如此,冯唐才决定将刘东旸、土文秀和刘白川三部都征调出来,只留下许朝部镇守哈密和沙州。

  这样只有一个许朝自然无法和萧如薰这个总兵抗衡,不至于让甘肃镇因为内讧而影响对土默特人和蒙兀儿人的防御。

  而刘东旸三部加上其他蓟镇抽调出来集训的精锐则跟随自己驻扎在庆阳,一旦中原有事,便可立即率军东进南下。

  伴随着冯唐和诸镇总兵登台,演武正式开始。

  步军展开阵型,开始在旗手的小旗挥舞下分进合击,整个黄土荒原上烟尘铺天盖地,但是却丝毫不能影响正在激烈演武的军队的高涨激情。

  总督大人一到,便先行补发了半年粮饷,而源源不断运入的粮食更是让四镇各部心里都踏实了许多,尤其是总督大人还明确承诺固原镇的裁撤暂停,他将像兵部和内阁呈报,力争取消朝廷的这一计划,这更是让四镇官兵斗志昂扬。

  连固原镇都不会裁撤了,那其他三镇就更不用说了,原来笼罩在四镇官兵头上的阴云顿时散去,这让本来就因为北地大旱就感到惶恐不安的四镇士卒们心里都一下踏实下来。

  伴随着铁蹄槖槖,呼啸而过的骑兵阵绕行而过,按照旗语开始进行突击,……

  不过很快冯唐眉头开始皱起来了,旁边诸镇的总兵官们也都观察着总督大人的神色变化,还是贺世贤首先开口:“大人,可是表现让您不太满意?以属下之见,甘肃镇三部的表现可圈可点,便是放在宣大,亦能称得上精锐吧?”

  冯唐摇摇头,“我并非对将士们的表现有什么看法,但是诸位心里都有数,我们西北四镇的马步,火器数量稀少,所占比例更是整个边军中最少的,宁夏镇整个全镇火炮只有三十门,而且几乎是元熙时代的老式火炮,火铳兵不到三千人,而且还全是老式的三眼火铳,而这种火铳在辽东已经全数被淘汰调了,便是京营也已经基本上被淘汰掉了,……”

  一番话说得整个高台上的一干人都是面沉如水,一片寂静,只听得高台下儿郎们呼喊拼杀,吼声震天,但台上却是压抑无比。

  “大人,辽东那边换装就如此之快么?”萧如薰也忍不住了,他是从蓟镇调过来的,知道辽东从冯唐一去辽东就开始大力推进火器换装,各种鲁密铳、鸟铳开始大量装备,但是具体进展如何,他却并不知道。

  贺世贤、祁炳忠等人的目光也都落到了冯唐身上。

  冯唐叹息了一声,紫英说过一个词儿或者说一句话他记得很清楚,时移势易,与时俱进,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那肯定就要落后,思想落后,观念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

  “诸位,我不清楚你们对当下军中火器使用状况有多少了解,但是我感觉这比起几年前我离开西北时,大家似乎都还停留在几年前那种状态中,他们几位也就罢了,季馨(萧如薰字),你也是蓟镇过来的,难道就一点儿感受都没有么?”

  冯唐的质问让萧如薰脸涨得通红,吭哧了半天才道:“大人,卑职离开蓟镇时,蓟镇也刚刚开始装备鲁密铳,数量恐怕还不到一千吧?原来那些三眼火铳、夹把枪,说实话,卑职一点都不看好,过程繁多,耗时长,炸膛多,射程近,精度差,比起弓箭来简直差距太大,还要受天气影响,卑职当时就觉得这种火器真的不如不用,哪怕弓箭手训练难度再大,但是一旦训练成了,那威力简直比这种三眼火铳和夹把枪强太多,……”

  “那鲁密铳呢?”冯唐冷冷地问道,不用说这也是一个坚决拥护攻坚的角色。

  不过出乎冯唐意料之外的是萧如薰居然犹豫了一下,“卑职见识过鲁密铳的威力,的确比三眼火铳强太多,但是一样也有很多弊病,操作繁复,天气影响极大,射击速度慢,……”

  “听说过斑鸠铳么?”冯唐再问,他知道今日如果不把这家伙给折服,只怕自己要把西北四镇这些骄兵悍将给彻底收服,还真不容易。

  萧如薰一愣,犹豫了一下才道:“大人是说那一具就有五六十斤重的西夷大铳么?卑职只听说过能击中二百步外木板而铅丸入木三分,但从未见过。”

  这家伙到还有些见识,居然听说过,冯唐点点头:“嗯,差不多吧,西夷人称之为木斯克提(Musket),我们称之为斑鸠铳,其威力可达二百步,破寻常棉甲而伤身,若是一百五十步,寻常甲胄,便是铁甲以可轻易破体,……”

  冯唐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是倒吸凉气,一百五十步对于弓箭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了,即便是骑射无双的蒙古轻骑射手也顶多就是一百二十步,而且这是最大射程,真正两军对阵,六十到七十步就是最能发挥弓箭威力的距离,而这斑鸠铳竟然可以翻倍还有多的射程,更关键的是杀伤力还更强。

  此时连素来淡定的贺世贤都有些稳不住了,“大人,卑职军中也引入了鲁密铳,为何威力相差如此之大?”

  “鲁密铳和鸟铳是轻型火铳,更便捷,但木斯克提是重型火铳,携带更不易,而且操作也更难,……”冯唐简单解释了一句,“但即便是鲁密铳和鸟铳,除了榆林镇外,其余三镇也是寥寥无几,我并不是说其他步军马军就没有战斗力了,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宁夏镇诸部的表现十分优秀,但是火铳军的重要性诸位应该清楚,但西北四镇在这方面落后了,可辽东的斑鸠铳装备超过两千,自生火铳超过五千,鲁密铳和鸟铳更是超过了一万五千,占到了步军的三成,……”

  冯唐滔滔不绝,将辽东镇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听得西北四镇的这帮人目眩神迷,那股子羡慕嫉妒恨的味道便是高台下都能感受得到。

  “大人,您说这么多,可我们西北四镇连日常粮饷都不足,哪里能从兵部那里要到火铳来换装?”祁炳忠忍不住气呼呼地道:“一支鲁密铳现在价格都在二十五两银子左右,一镇就算是装备两部六千人,那都是十五万两银子,兵部能答应?”

第十三章 西北望(3)

  祁炳忠说出了西北诸镇武将们内心最不满的问题,连日常粮饷都难以保证,朝廷怎么还可能为西北四镇提供花销巨大的火器换装?

  这显然只能是想想而已,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冯唐当然明白这一点,但是他要把眼前这帮人的心气调动起来,要让他们为了希望去把军队带动起来,就不能不画一画饼。

  当然也不能说这完全是画饼,而要看未来发展是否会如紫英所预料的那样发展,一旦真的如紫英所预测的那样,那么西北四镇这支生力军的地位就会陡然提升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要知道宣大三镇和蓟辽二镇都是面临着实打实的外敌压力,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眼下都是虎视眈眈,也就是说这这五镇兵力基本上都被外敌所牵制,抽调不出多少机动力量,而一旦中原有事,能动的只能是西北四镇。

  到那时候自己也才有资格向朝廷提条件。

  “炳忠说得没错,就目前咱们西北的情形,朝廷不可能为我们提供火器换装,不瞒大家说,目前从河南运过来的粮食,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其实都是我先斩后奏,先让山陕商人们替我先垫着从湖广买回来的,否则要等到我现在上任再来买,粮价早已经涨上去了,起码要多付两成以上的银子,……”

  冯唐话语里透露出来的意思几个总兵也约摸明白,山陕商人愿意主动替西北四镇垫支购买军粮的款项,这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得到的,起码前任三边总督陈敬轩就做不到。

  在北地,如果没有山陕商人的支持,很多事情就要棘手许多,而如果能得到山陕商人的鼎力支持,那许多麻烦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单是这一点,萧如薰就知道自己望尘莫及,要当总督甚至总兵,欠缺了这些方面的支持,那么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干好一亩三分地的事儿,还想要折腾出点儿什么来,那就得有外部资源支持了。

  贺世贤却要想得远一些,而且他也隐约知晓山陕商人在永平府大规模开办铁矿煤矿,兴办铁厂,并与兵部合办军器工坊,据说做得相当热火,而当时总督大人的独子小冯修撰就在永平府担任同知,要知道小冯修撰当时可以提出了开海之策,而这一点对商人们的影响极大。

  山陕商人在永平府的动作,肯定会与总督大人这位公子有关,甚至就是投桃报李的合作,贺世贤也听闻老上司提到过现在辽东的火铳基本上就是来自永平府那边的军器工坊,否则老上司又怎么敢在今日提到这桩事儿。

  “大人,卑职听闻遵化和永平那边山陕商人们都在兴办火器工坊,辽东那边的鲁密铳、鸟铳甚至自生火铳都应该是来自这两地吧?”贺世贤沉声问道。

  “嗯,鲁密铳、鸟铳和斑鸠铳他们都已经能制作出来,但是产量还有限,自生火铳也能做,但是产量极小,而且质量也无法保证,辽东的自生火铳主要还是从西夷购买来的。”冯唐知道这是老部下在替自己引话题,心里有数,“不过估计到明年,遵化铁厂和遵化火器工坊完成改造,火铳的产量会得到较大提升,另外红衣大炮的制作水准也能有一个较大提升,届时,各镇都应该有机会,……”

  “有机会的前提是兵部能想到咱们西北!”萧如薰忍不住提高声调:“大人,您在辽东时能和兵部讨价还价,为辽东争取到不少好东西好条件,到咱们西北可不能弱了气势,还得要和兵部那帮老爷们据理力争,不说能和辽东、蓟镇、宣府、大同比,但是起码应该向山西镇看齐吧?”

  “是啊,山西镇这么些年我也没见着有什么像样的表现,就躲在大同镇背后,可就因为和宣府、大同一体,所以也是吃得脑满肠肥,论辛苦论功劳,榆林镇什么时候比山西镇差了,可一说到粮饷军资就说三边四镇要放在最后了,这公平么?”

  没等贺世贤说话,马孔英也接上话抱怨道。

  冯紫英也知道西北四镇这些武将们早就对朝廷的厚此薄彼充满恚怨,但奈何朝廷财力有限,只能采取优先保证最紧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