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根
盘算来盘算去,这能帮邢家舅舅的只有冯大哥一人。
也就是说这份姻缘红绳始终要把冯大哥和岫烟拴系在一起。
迎春虽然敦厚老实,但是并非没有智慧,只是她素来性子懦弱,不愿意麻烦人,许多时候也守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所以在府里才会有这样的印象,但是她也能看得出来岫烟是个精明能干的性子,丝毫不亚于三妹妹。
冯大哥未必就没有这份心意,日后若是走到一起,自己就还要和岫烟做姐妹。
这等时候不如示好一番,甚至帮帮忙,让她记自己一个情,也不枉一番姐妹,要知道算起来她和岫烟都属于荣国府长房这一脉的,这层渊源还是其他姐妹所没有的。
“岫烟,你我姐妹,难道还需要遮掩隐瞒什么不成?”迎春难得地如此“豪气”一回,只是言语依然温柔,“你是个机敏性子,比姐姐要强得多,有着母亲这层渊源,自然也不比别家,冯大哥是个做大事的人,成日里在外奔波忙碌,肯定是对家里事情没法有太多精力来看顾的,若是你能嫁入冯府,也能帮着冯大哥处理许多事情,让冯大哥省心不少,……”
邢岫烟也没想到素来敦厚木讷的二姐姐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简直让她大吃一惊。
在她印象中,探春能讲出这番话很正常,宝钗能讲出这番话很也正常,便是湘云或者黛玉说出这番话来,她也勉强能接受,可唯独迎春说这番话,就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这还是外边儿传言的“二木头”么?
“是不是觉得姐姐说这番话很让你惊讶?”迎春妩媚一笑,“姐姐是个内向性子,不喜那些虚滑,也说不来什么花言巧语,但是姐姐觉得你迟早要和姐姐做姐妹,不信和姐姐打个赌?”
岫烟和司棋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二姑娘怎么在得知提亲议亲之后一下子就豁然贯通了一般,说话行事语气都变了不少,变得大方坦然了许多。
第三百一十八章 蕙岫烟
迎春心里也是涌起一阵心满意足。
她清楚自己在府里的身份地位,名义上是个主子,但是除了司棋能入护崽母虎一样替自己打抱不平争取利益,其他人或多或少对她都是抱着一种轻蔑或者说忽略的感觉的。
老爷太太不看重她,姐妹们对自己的内向懦弱性子习惯了也就有些忽略,下人们更因为自己的软弱木讷而日益张狂。
她也知道自己性子的弱点,可是她就是这样一个性子,不喜和人争,也不愿意去和别人太多纠缠,每每都愿意以退让来求得安宁,惹得司棋每次都是大发雷霆,认为自己太过忍让才造就这些下人的得寸进尺。
当得知自己被老爷太太许给孙家那个暴虐无比的孙大郎之后,她便绝望了。
她一直以为自己柔弱忍让能够有一个好的福报,上苍会赐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婚姻结果,让自己下半辈子有所依靠,但是没想到老爷太太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幸福,而是只盯着银子,正因为如此,当她陷入绝望之时,司棋给了自己鼓励,而冯大哥这个心中唯一依靠也成为她奋斗的目标,活了快二十岁,一直退让忍让,这一次她要为自己搏一回。
所以她才会强忍住内心的羞怯和柔弱向冯紫英表露自己的心迹,没想到上苍不负有心人,冯大哥对自己也是有意的,这一切终于有了回报,虽然中间也多有曲折,但终于坚持下来,走到了今天。
她终于可以平心静气地等待着那个时候的到来,甚至抱着一种安宁祥和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一切。
岫烟是个好姐妹,而且多少还有长房这一层关系,加上她和妙玉亲如姐妹,妙玉虽然嘴巴犟,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但她都二十二了,比大姐姐都只小月份,多半也是要跟着黛玉嫁入冯府的,这种情形下岫烟嫁入冯府的几率一样很大。
除了冯大哥,谁能,谁又愿意来娶岫烟这种背后有着邢家舅舅这样“麻烦”和“包袱”的姑娘?
迎春也清楚自己虽然得了冯大哥的喜欢,但是冯家三房兼祧,沈家姐姐不说,还有尤二尤三人家是亲姐妹,便是二房宝钗、宝琴也是堂姐妹,三房黛玉和妙玉也是同父异母姐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在大户人家里生活也差不多。
自己这性子迎春也知道,日后要想在冯家里边立住脚,或者说日子过得安稳舒心一些,还是多一两个亲近一些的姐妹更好,虽然宝钗是个好性子,但是宝琴的性子却是个烈的,不比黛玉逊色,哪怕是多一两个说得来的姐妹也要好得多。
正因为如此,她才真心希望岫烟也能嫁入冯家,这样二人也能有个伴。
邢岫烟却不如此想。
她当然知道迎春并无恶意,而且她也知道前些日子府里边也在传自己要给冯大哥做妾,甚至姑父姑母以及自己父母都有此意,不过当时主要原因还是二姐姐要许给孙家,而冯大哥又看上了二姐姐,所以才想了这么一个李代桃僵的主意来。
邢岫烟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乐意的,她不愿意去充当谁的替身。
从内心来说,她对给冯大哥做妾并不抵触,但却不愿意以这样一种方式去给冯大哥做妾。
冯大哥的英雄气概不但是在荣国府里,即便是在京师城中也是闻名遐迩,自己不过是一个寻常出身的女子,便是与人做正妻,也不过就是普通庸人,可与冯大哥做妾,那便是无数人向往仰慕的造化和缘分。
“二姐姐说笑了,小妹也知道二姐姐多半是听到了前些日子府里下人之间的一些流言蜚语,其实二姐姐不必在意,小妹从未有过奢望,……”
邢岫烟的话尚未说完,就被迎春打断了:“妹妹误会了,我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之前老爷太太有意把我许给孙家,可又想交好冯大哥,所以才会想让妹妹嫁给冯大哥,老爷太太性子就是那样,大概是看着宝钗黛玉她们嫁给冯大哥,我们长房这边就有些势单力孤了,所以才会生出这种想法,妹妹的人才,冯大哥是很看得起的,原先冯大哥也和我说起过,……”
邢岫烟吃了一惊,冯紫英会和迎春说起自己?
“冯大哥说妹妹是空谷幽兰,见之忘俗,……”迎春含笑看着邢岫烟,“这可是冯大哥的原话。”
邢岫烟全身一震,她没想到冯紫英居然给出自己这样一个评价,这也未免太高了。
“姐姐这话小妹可受不起。”岫烟赶紧摇头,“小妹不过是寻常小女子一个,和父亲母亲托庇于荣国府,但求温饱,如何敢有那等奢望?更当不起这般评价,冯大哥不过是信口一说罢了。”
“妹妹无需这么自谦,冯大哥评价人可不会因人而异,都是实事求是,当不当得起,妹妹该去和冯大哥理论才是。”迎春略有些调皮地道:“我倒是觉得妹妹完全当得起,只是妹妹善于藏拙,不愿出风头罢了。”
岫烟心思有些乱了,她不知道迎春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受人之托,但毫无疑问,这一下子还把自己牵扯进去了,让自己心乱如麻,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岫烟也觉得在确定了婚事之后,迎春仿佛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不但话语多了许多,而且语气态度也一下子变得洒脱轻松起来,再也不复有往日那种沉默压抑的感觉,而且眉目间的喜意也让她本来就很漂亮的容颜更加靓丽多彩。
情之一字竟是如此有魅力,让这么多年在荣国府中悄无声息的二姑娘都绽放出如此动人风姿,岫烟也忍不住在内心感慨道,二姐姐何其有幸啊。
“二姐姐此番夙愿得偿,惟愿二姐姐过去之后能早生贵子,也替冯大哥诞下麟儿,那二姐姐就真的功德圆满了。”
对于迎春的示好,岫烟也不是感受不到,她当然也希望迎春过去冯府之后有一个美好结果。
论自己日后如何,真的要嫁入冯府也好,另有姻缘也好,冯家的飞黄腾达是无可争议的,冯大哥对二姐姐的喜欢也是真心的,否则不会一口气拿出这么多聘礼来,便是大户人家娶妻也不需要如此多的聘礼,这完全是超出规格了。
岫烟这番话出口,一旁傻愣着的司棋也赶紧向自家姑娘道贺,顺口也说了从秋桐那里听来的冯家聘礼有哪些,听得迎春和岫烟都是大为吃惊。
先前司棋一说几千两银子,迎春和岫烟都觉得可能就是二三千两银子罢了,没想到这一口气罗列出来的各色珍奇只怕加之就要六七千两了,这还没有算金银之物。
连迎春自己都有些被吓住了,又恢复了往日的那种情形,讷讷道:“这么多?是不是太多了,不太好吧?”
司棋却是一叉腰,大大咧咧地道:“有什么不好,冯大爷喜欢姑娘,看重姑娘,有知道老爷太太惯是喜欢这些的,自然投其所好,免得老爷太太为难姑娘呗。”
岫烟也清楚姑母姑父的做派,微微点头:“多是多了一些,不过冯大哥这么做自然也有道理,姑父姑母这边得了如此厚聘重礼,想必在陪嫁上便不会太计较,肯定会让二姐姐有一个风光的场面。”
迎春脸上也露出喜意,忍不住拉住岫烟的手,含笑点头。
岫烟话说到她心坎儿上了,毕竟自己下月过门儿,这带过去的陪嫁若是太过寒碜,肯定会影响自己在冯家的印象,尤其是自己是入二房,宝钗宝琴都是皇商之家,嫁入冯府时陪嫁肯定都相当豪奢,自己若是相差太远,未免就太过逊色,冯大哥自然不在乎,但那边下人肯定就会有闲话了。
“妹妹真是聪慧无比,若是妹妹能早日也过府,我也算是有了一个知心人。”迎春由衷地道:“日后见了冯大哥,我定要和冯大哥好好说一说。”
司棋忍不住翻白眼,自己姑娘是不是有些傻?
自己还没过门儿呢,就惦记着要替替冯大爷物色新妇了,你也不瞧瞧这邢岫烟是何许人?
论姿容并不逊色姑娘你,论心眼儿,那十个自家姑娘加起来怕都比不上,你这把她也拉入冯府里边,不是自找对手分宠么?
不过司棋也知道自家姑娘就是这么一个实诚敦厚性子,人家对她好,她就会对人家更好,掏心挖肺的,若非如此,自己又如何会这般死心塌地跟着她。
岫烟听得迎春这么一说倒是吓了一跳,脸泛红晕,连忙拉着迎春说:“姐姐千万莫要如此,……”
迎春讶然:“为何?莫不是妹妹外边儿另外有了心仪亲事,或者不愿意?”
岫烟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实诚姐姐的话语,换了一个其他姑娘这么说都还行,但迎春太老实了,她这一说,只怕还成了自己有意授意给迎春来说这番话似的,引起了冯大哥误会,反倒是可能降低自己在冯大哥心目中的印象。
第三百一十九章 筑基
冯紫英对傅试去荣国府的议亲没给与太多关注,这都是事先议定的事情了,贾赦夫妇不可能有什么反悔,无外乎就是一个聘礼和债务问题,他已经授权给了傅试全权处置。
傅试做事稳妥,和荣国府又有千丝万缕关系,是最好的议亲人选。
通过整肃的顺天府衙让人耳目一新,随着吏房、刑房和司狱厅的大力度调整,推官宋宪也开始主动向冯紫英靠拢,五通判中也有二人从中立开始倒向冯紫英。
这就是冯紫英想要的结果。
没有一个稳固健全的府衙班子,他无法应对未来大周可能面临的危机,这个危机现在朝廷诸公都报以太乐观的态度,甚至认为不存在,但是冯紫英却不敢如此。
至于顺天府衙里这些人,更是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连北地大旱他们都只是觉得可能会像往年那样带来一些流民因素的麻烦,白莲教的泛滥也不过是寻常会社一般的癣疥之疾,无足轻重,这更是增添了冯紫英内心的焦躁情绪。
在无法对朝廷施加太大影响时,冯紫英只能立足于顺天府这个自己地盘,他要牢牢掌控住顺天府的局面,一旦有事,可以如臂使指,让顺天府衙乃至下辖各州县都迅速运转起来,按照自己意图行事。
顺天府五州二十二县,每个州县都很重要,但是冯紫英也清楚自己想要在短时间内控制住这么多州县,本来就不现实,加之自己现在还不是府尹,哪怕吴道南再不管事,但名义上他才是府尹,所以他只能有选择性的抓牢一些他认为的关键州县。
比如通州、大兴、宛平、遵化、顺义、昌平,这几个州县是最关键的,其次就是三河、密云、涿州、丰润、武清。
大兴、宛平不必说,那是城内,通州是京师水陆码头要隘,遵化是因为有铁厂,同时马兰峪、龙井关等就在北面,顺义、昌平分别是北部和西北要隘。
三河扼守东部咽喉,密云是北部要害之地,涿州是西南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丰润则是连通永平府的咽喉,武清紧邻运河,扼凤河运河。
这些地方都是至关紧要之地,稍有动荡不稳,就容易传递影响到京师城内的民心,所以冯紫英认为自己要力求控制住这些地方,或者说只要要对这些区域有足够影响力。
通州知州房可壮和冯紫英是山东老乡,通过夜杀案之后,二人关系迅速密切起来,在吴道南日益放手而冯紫英逐渐控制住顺天府衙之后,房可壮和冯紫英走得更紧。
丰润知县刘思诲虽然是江西人,但是做事认真,冯紫英在永平府接纳流民时就和他打过交道,算是有些交情,冯紫英出任顺天府丞之后,刘思诲虽然没有主动来拜会,但是在冯紫英两度前往丰润之后,刘思诲还是渐渐与冯紫英来往密切起来。
刘思诲本就不是那种清高倨傲的性子,最初也是因为冯紫英是北人而有些下意识地保持距离,但是现在冯紫英既然成了顶头上司,而且又刻意结交,他当然不会拒绝冯紫英的交好。
包括玉田知县郭止规等几个县的知县给冯紫英印象都不好,早就有心要调整,但是顺天府的知县要调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和吏部协调好,而且吏部未必会愿意按照你的意图来。
按照冯紫英的想法,像京畿之地,务求要能做事能安民的官员来出任,否则一旦有事,地方官府束手无策,必定导致京畿震荡,影响朝局。
只可惜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等京畿州县,都是无数人盯着的,走各种门路方能有望进来,南北之争更是少不了,哪里由得了他。
这种情况下,唯有找到合适机遇,腾挪出一二来,方能见缝插针安排。
“义伯兄,请坐。”来人是个三十出头的枯瘦男子,但精神却是十分健旺,走路带风,冯紫英招呼对方入座。
“大人,那土豆果然不凡!”声音洪亮,和对方枯瘦身材很不相称,黑色面皮,双目炯炯有神,一口陕西口音。
冯紫英也很欣赏此人,史记事,这名字也取得有些古怪,陕西渭南人,字义伯,元熙三十三年的进士,东安知县。
“怎么,义伯兄,这会子不发牢骚了,不说本官以势压人了?”冯紫英笑了起来。
黑面男子,也就是史记事一屁股坐下,朗声道:“下官先给大人道歉了,是下官愚钝,没想到徐大人在天津卫隐居居然搞出这样一个泽被苍生的东西出来,若是这土豆能大规模推广开来,日后北地便是遇上大旱,起码都能比以前好许多了,我们陕西和山西那等贫瘠山区,尤其适合种植这个东西,便是我们顺天府,大人也该全力推广,以免日后流民蜂拥而来,无物可食。”
“推广肯定是要推广的,但是其中也还有些难度和问题。”冯紫英摆摆手,“种苗问题,退化问题,另外还有口味问题,但我以为这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大家要能接受,你我接受了,甚至我们周围人都觉得是好东西,但是你这一下子就要让所有老百姓来种,他们相信么?愿意么?这可是一季收成,谁会轻易把一年饱腹之事当成儿戏?”
史记事沉默不语,他当然清楚要让老百姓接受一个新生事物的难度,而且这不是三天五天就能见到效果,需要一季时间,而且还需要付出一季没有收成的风险,这是要饿死人的,没谁会轻易去冒险。
而且,哪怕是一个县内,十里不同俗,这个村子和那个庄子之间的信任度也很差,你这个村子种植成功,未必就能那个庄子也接受,除非他们自己也尝试成功了,让邻居们都切切实实看到好处了,他们才会有去尝试的勇气。
“那大人的意见?”
史记事却不甘心就这样拖下去,作为东安知县,他很清楚今年北地遭遇大旱之后,不仅仅是整个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的情况都很差,自己老家陕西情况更糟糕,这种作物推广哪怕晚一天,那到了今冬明春也许就会多饿死上百上千人。
“阳初有个想法,那就是由州县拿出一些银钱来作鼓励,在全州或者全县各地选五十到一百户人,一千亩地来做实验,由县里兜底,种子、灌溉、施肥、锄草等等,一切由县里来培训和决定,种植出来的土豆和番薯全数送给周围百姓品尝,另外每一个种植户要找三到五户抽人出来帮着一道参与种植,让他们实地了解,……”
这个计划是冯紫英和房可壮商量之后确定下来的,现在土豆和番薯推广难度很大,老百姓根本不相信。
要让老百姓主动去种植更不可能,只能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来强行推广,让老百姓尽早看到效果,让他们亲眼所见亲手种植,实打实地意识到其中好处,这些人才能有种植的积极性。
“另外,也要出台政策,让县里对种植出来的的番薯和土豆进行收购兜底,可以折抵田赋,……”
冯紫英这一句话就让史记事站了起来,头摇得如拨浪鼓一般,“这如何能行?户部没有下文,谁敢?”
这户部收取田赋,粮食作物只要麦、米、粟三种,其余一概不要,因为这三种易储藏,土豆番薯都是不易保存的,断无可能成为田赋收取之物。
“义伯,咱们有一说一,你觉得今天的天时,麦子收成如何?”冯紫英一句话就让史记事哑然无语。
“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说法,让老百姓放心罢了。”冯紫英淡淡地道:“到了明春,人都要饿死了,田赋哪里来?朝廷铁定会减免,那土豆番薯就能成为救命之物,谁还能管你能不能折抵?”
史记事坐下,好一阵没有说话,最后才道:“其他县也如此么?”
“义伯,不瞒你说,也就是三五个县能如此做,其他县我还没有那么大能耐能让他们接受,这又不是朝廷钧旨,不过是你我担心北地大旱带来灾荒和流民罢了。”冯紫英身子靠在官帽椅上,“当官不为民,却一味只想保着这脑袋上的乌纱帽,这官也当得忒没意义了吧?”
被冯紫英这一句话一激,史记事也红了脸,“大人无需如此相激,此事史某应允了!”
“好,那本官也给义伯一个承诺,若是收储起来的番薯土豆无人问津,或者没能处理完,本官兜底要了!”冯紫英也一拍胸脯,“本官还希望义伯能在这个保底的面积上多发动一些人来种植,东安地处浑河和凤河之间,盐碱荒地甚多,只要有人愿意种,尽可多鼓励,……”
史记事点点头:“下官明白,今冬明春难过,若是不早些做准备,下官担心南边儿河间府的流民只怕又要大举北上,冯大人你的压力会更大啊。”
第三百二十章 指向
史记事走了,但给冯紫英的提醒还是让冯紫英有些紧张。
南边的河间、真定、保定三府是人口密集的大府,今年遭遇的旱情也极其严重,情况也比预期的还要糟糕,一旦这三府旱情带来的灾荒问题得不到解决,实际上也不可能得到解决,也就是说,流民北上奔京师城而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之下史记事提及的河间府其实情况还好一些,真正形势严峻的是真定府北部和保定府西南部几个州县,如定州、曲沃、行唐、藁城、灵寿、阜平和满城、唐县、完县、望都几个州县,沙河、滋河几乎断流,即便是最重要的滹沱河因为降水稀少,几乎不到往年水量一半,其干旱程度可想而知。
这小冰川时代的气候剧变威力委实厉害,连续干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在北地尤为突出,陕西、山西、北直都是连续多年干旱少雨,地方上百姓的生计也面临着严重威胁。
通常情况下,连续两年干旱,基本上就可以逼得一个原本在乡中还算过得去的家庭破产了,而稍微差一点儿的家庭要么就脱身本地大户为奴,要么就只能出去当流民,否则就只有饿死人的结局。
联想到京通二仓的粮食亏空至今仍然有较大缺口,冯紫英就更担心了,这京畿之地地窄人稠,粮食都得要靠南边儿来,一旦漕运中断,只怕立即就会是一场灾难。
京通二仓原本就是为了弥补这种自然灾害和意外而准备的,现在连京通二仓都还有大量亏空尚未弥补起来,如何不让冯紫英心急如焚。
想到这里,冯紫英又拿起宋统殷给他来的信。
宋统殷既是冯紫英在青檀书院的同学,又是冯紫英山东老乡,但二人在青檀书院乃至观政其间的接触都不算很多,因为宋统殷要比冯紫英大十岁,年龄上的巨大差距让他们平素只是泛泛而交。
一直到冯紫英出任永平府同知,宋统殷则是出任藁城知县之后,二人反而还联系多起来。
毕竟都在北直隶地方上任官,大家都是新手上任,都是慢慢来熟悉了解这些在书本和朝中六部里边没人会教你的东西,相互之间切磋交流也是应有之意。
冯紫英出任顺天府丞之后,宋统殷在感慨之余也是专门遣人来冯府道贺并送上了贺礼,这让冯紫英也很感动。
先前在书院里来往不多,没想到倒是在入仕之后二人交集反而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