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557章

作者:瑞根

  冯紫英也笑了起来,朱志仁只怕还不清楚弄不好自己可能还会比他先走,但这个时候他也只能表示感谢。

  说了一阵之后,很快就回到了永平府的公务上来,惠民盐场的问题就是迫在眉睫,原本朱志仁是“主动请缨”要亲自操办此事,只需要冯紫英帮其联络登莱水师就行了,没想到局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近期不但昌黎和乐亭那边安分了许多,而且关键是在祥云岛那边倭寇踪迹全无,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这让朱志仁既心焦,又尴尬,原本希望用此事来实打实为自己的政绩添一笔浓墨重彩,没想到却遇上了这么一桩窝心事儿。

  好在冯紫英这回带回来的消息都是让人高兴的,冲淡了朱志仁的失落感。

  “大人,既然倭寇暂时潜踪,咱们倒也不必强求于一时,您现在更重要的是求稳,平稳渡过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现在您也没有必要再去计较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安安心心赴京走马上任就行了。”

  冯紫英的宽慰让朱志仁心中更为感激,不过他并不知道冯紫英内心的想法。

  在冯紫英看来,这笔功劳完全没有必要让朱志仁来挣了,既然练国事马上要来永平府,何不稍微搁一搁,等一等,等到时机成熟时由练国事来一举将这帮倭寇铲除,顺带把昌黎、乐亭这边豪强劣绅给清理一遍?

  这样一举两得,既能帮助练国事立威,又能铲除倭寇取悦于户部和都察院。

  惠民盐场隶属于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属于户部和都察院双重管理,只要把惠民盐场重新恢复,铁定能让练国事长一回大脸。

  便是黄汝良和张景秋也不能埋没了练国事的这份大功劳。

  对冯紫英来说,这一两个月他就需要谋划永平府的“后小冯修撰时代”了。

  自己虽然离开了,但是这一年他却在永平府烙下了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他不希望这份印记随着自己离开模糊或者消失,所以才会力荐观念相同、私谊极佳的练国事来接自己的班,以确保自己的努力不半途而废。

  那么为了强化练国事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要的帮助和准备就是必须的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顺天府丞!

  朱志仁还装模作样一脸遗憾的模样,冯紫英也觉得好笑。

  这位府尊大人其实不错,但是办事能力的确还是差了一些,虽然不迂腐,也还有些腹黑,但是真正论到实际做事还是要讲求手段能力,他就明显欠缺这些实际做事经验,所以这一拖再拖,拖到时机丧失,也很正常。

  当然这也是好事,冯紫英乐见其成。

  他相信最终这帮倭寇还会回来。

  惠民盐场给乐亭、昌黎这帮已经和倭寇紧紧纠合在一起的劣绅豪强带来的无法舍弃这样大一块利益,他们还想用这种倭寇袭扰最终迫使长芦都转运盐使司放弃的老办法来对付,这也就能给日后练国事一个立功机会。

  冯紫英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单打独斗要想在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中会是多么艰难,他需要同志、伙伴、盟友以及朋友,而且这些人的身份越高、权势越重对自己越有利。

  对自己而言,目前更多的还是依赖于师长和父辈血缘关系以及自己自身才华博得对方认可的这种人脉来施加影响力,真正愿意主动支持自己,或者自己直接发挥影响力的层面还较少。

  这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入仕时间太短培养属于自己体系的机会太少,另外自己的同学同年们都还处于仕途的起步阶段,在每个领域都更多的居于被动从属状态下。

  那么现在自己就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来促成自己这些同志、同伴、盟友们迅速成长起来。

  练国事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有机会的一个。

  对于冯紫英的劝诫,朱志仁自然也就顺水推舟的接受下来。

  当下只有那么两三个月时间,机会不合适,再要强行对昌黎、乐亭的这些劣绅们动手显然不合适了,朱志仁也失去了这份斗志。

  “对了,紫英,你的家眷没有考虑回永平府来么?”朱志仁好心提醒,“虽然吏部和都察院对家眷是否随行并无特别要求,但是最好还是有一二家眷在这边更合适,你原来不是有两个胡姬妾室么?此番怎么没有回来了?年前那江东琴神苏妙对紫英你颇有意思,我还以为你有意纳其为妾呢,还有那海西女真贵女一直在这卢龙未走,我看对你也颇为仰慕,不如择机纳其为妾,对令尊在辽东的局面也大有裨益啊。”

  冯紫英没想到这位朱大人居然对自己后宅之事如此关心,不过对方也是一番好意。

  一个孤家寡人在外做官的士人是绝对不符合这个时代士人为官习俗的,要么你就是年老体衰身体不支,要么就是喜好男风,你这年轻力壮,便是没携带家小来,也该在本地纳妾一二才说得过去,绝无那种独身一人只带一二仆僮的做派。

  “呃,大人说笑了,那苏妙乃是名妓做派,我岂会与她有多少交情?至于布喜娅玛拉,那就更说不上了,她是海西女真的明珠,自然有其姻缘,如何能与我做妾?”

  冯紫英赶紧解释清楚,苏妙也就罢了,这布喜娅玛拉却不是善茬儿,那海西女真一族的传言要落到谁身上,是福是祸,真不好说。

  “怕不这么简单吧?”朱志仁笑了起来,“那海西女子在你回京期间便是半步都懒得来咱们这府衙了,你一回来,三天两头都登门儿,岂是你说的这么轻巧?不过我说句实话,这女子年纪虽然大了一些,但臀大胸丰,一看就是个能生养的,你们冯家一门三房到现在还只有一个女儿,你家里难道就不着急?不如纳此女,若是能生下一二男嗣,也能让你父母心安啊。”

  冯紫英还有些不好回答,自己回永平府不过二日,布喜娅玛拉便已经三度登门,虽然都是说些公务,但这走动也未免太频繁了一些,而且布喜娅玛拉年纪的确不小了,许人多次,却又都毁约未成,弄得现在就有点儿难了。

  不过冯紫英也知道好像现在被叶赫部接纳的乌拉部布占泰就还存着心思想要娶布喜娅玛拉,只不过现在叶赫部已经有吞并整合乌拉部之势,布喜娅玛拉又如何肯嫁给对方?便是布喜娅玛拉愿意,金台石和布扬古也不会答应。

  “府尊大人,此事不过是玩笑罢了。”冯紫英也懒得多解释,这种事情,越是解释,大家可能越是觉得可能,还不如任其慢慢冷下去,也就淡了。

  从朱志仁那边一出来,回到同知公廨,吴耀青早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这期间冯紫英回京,但永平府这边的事务却是半点不能耽误,冯紫英就委托给吴耀青这个只能算是自己私人幕僚的角色来打点,好在这在地方上也都是惯例,衙门里的官吏们也不会因为吴耀青是私人幕僚就低看几分,有些时候甚至更看重。

  “大人,那件事情有些眉目了。”吴耀青见冯紫英一进来,便上前一礼之后道。

  “哦?”冯紫英精神一振,“龙禁尉和刑部的人都没能给我一个交待,倒是我们自己查到线索了?”

  “呃,也不是,龙禁尉和刑部那边还是给了我们这边很多线索,我们合作还是很愉快,只不过他们事情太多,难免有时候被其他事情分心,我们就一门心思挖这些线索,所以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吴耀青便把这一段时间他带着一帮人细细调查下来所得一一道来,其中也介绍了一些得意之处,如何取得突破,冯紫英也颇为满意。

  “唔,按照你这么一说,那就是这帮人可能根据地还是在永平这边,但是可能部分人员已经潜入到了京畿,甚至进了京城?”冯紫英捏了捏自己的鼻梁,若有所思,“他们在动了手之后没有返回永平府那边,而是径直奔赴京师,但从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人中能够得到映证的都是在永平府境内呆过好几年的了,突然就直接去京师了?”

  这个时代的人要跨州过府的流动可不简单,除非是那等遇上灾荒的流民,寻常商旅外出,那都是要有官府手续,普通人兴许一辈子都没有离过县境甚至乡境。

  这种在一地逗留几年突然就外出,而且在路上作案行刺,却不回出来的老巢,而是去了京畿,也不惧怕官府的查缉,这说明人家在京畿之地是早有安排落脚。

  如果联想到冯紫英是临时性去玉田县那沽河渡口,那这一场刺杀就越发显得蹊跷诡异了。

  路上偶遇发起刺杀,失手之后直奔京畿藏身,这怎么都觉得不合理。

  京畿再怎么说也是首善之地,治安管控乃是天下一等一的严格,寻常盗寇也都不敢进京畿,便是永平那些仇视自己的士绅们似乎也做不出这么不合常理的事情来吧,或者说真的背景已经大到了不惧怕在京畿落网,落网也能有人解决掉?

  “就目前我们查到的这些情况的确有些古怪,还需要进一步核实,但他们已经进了京师,京师城中百万人,要查的难度就要大许多,纵然有倪二的帮助,也不容易……”

  吴耀青沉吟着:“宛平和大兴二县各占一半,恐怕还需要动用这两县官府的一些人和巡捕营的人慢慢来摸才行,如果是在城外,或许还要简单一些。”

  “京师城?”冯紫英若有所思地笑了笑:“不急,总会有机会的,我倒是很想看看这帮人针对我来究竟是为什么,另外他们背后还有没有其他人。”

  冯紫英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猜测,但是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如果自己真一直呆在永平府,那京师情况太过复杂,名不胜言不顺的话,还真的不好查。

  但如果自己出任顺天府丞,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便是天王老子府上,他都敢去碰一碰,查一查。

  “耀青,这边的情况你再好好全面梳理一下,尤其是和京畿那边有关的,一定要梳理细致,……”冯紫英点点头。

  “啊?”吴耀青讶然地抬起头,一时间没有明白过来。

  “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重返京师了。”冯紫英不打算瞒着自己这边这几个最重要的助手幕僚。

  “啊?!大人要回京中,是入朝么?”吴耀青大为震惊。

  冯紫英从翰林院出来外放不过一年,又回朝中?

  虽说朝廷里更显赫名声更好听,但是对他们这些幕僚来说,尤其是像他们这种更侧重于实务的幕僚来说,发挥余地就要小许多了,比如像礼部、吏部、工部这些就更狭窄了,倒是兵部、刑部还有些机会。

  “不,是回京但不入朝。”冯紫英笑了笑,“是顺天府。”

  “顺天府?”吴耀青也算是半个官场人,明白顺天府的官员品轶。

  府尹不用提,肯定说不上,顺天府治中便是正五品,从永平府同知调任顺天府治中算是平调,看上去应该更光鲜一些,毕竟是顺天府嘛。

  但治中上边还有两个人,府尹和府丞,只能算是三号人物,而且下边通判人数众多,也都各掌一方,相当于治中的副手助手,如果治中压不住通判,那就有些棘手了。

  “怎么?”冯紫英微笑。

  “若是治中的话,大人日后怕是有的忙。”吴耀青笑了起来,“不过这样也好,大人在顺天府治中一任,便是哪里都能去得了。”

  “谁说我是去当治中?我在永平府做了这么多事情,难道朝廷就以一个治中酬功?”冯紫英傲然反问。

  “啊?”吴耀青一下子明白过来,大喜过望:“若是大人出任顺天府丞那就是太好不过了,简直是天生为大人准备的,我等便更能为大人做事,……”

  顺天府丞!正四品大员!二十岁!

辛字卷 斜阳草树

第一章 政治光谱

  宝钗宝琴一行人抵达永平府已经快一个月了。

  陌生的环境总是让人有些不太舒服,但宝钗也知道这是为人妇,或者说作为一个跟随丈夫外放的必要经历。

  丈夫在这里为官同知,准确的说,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二号人物,而作为同知夫人,那么就需要承担起必要角色担当和扮演。

  丈夫很忙,感觉总是在一种戎马倥偬的状态下,每日一大早出门,夜里才回来,就算是回来吃晚饭的时候都不多,这让宝钗宝琴二人也是颇为惊讶,难道一个府同知的事务就繁忙到了这种程度?

  当然,二人也不会认为丈夫太忙忽略了自己就感到不满,丈夫忙于事业并非坏事,而且谁都知道丈夫正在仕途上奋力拼搏的时候,作为后宅大妇更是应当毫无保留的予以支持,但作为新婚燕尔,一些小幽怨也是免不了的。

  长房那边出了二尤之外,还有晴雯也跟了来,据说是替二尤帮忙管理日常事务。

  宝钗和宝琴都没有什么态度,长房那边怎么安排都是长房的事情,轮不到二人插嘴,但晴雯这丫头的突兀冒出来,还是让二人有些警惕。

  对于二尤,虽然二女丰乳蜂腰肥臀,碧眸蓝眼白肤,对于男人的吸引力十分大,但是在宝钗宝琴看来,那不过是男人图新鲜的好奇感。

  加上尤二姐那种唯唯诺诺温吞水一般的老实性子,尤三姐则是大大咧咧假小子的性子,根本就对自己二人构不成多少威胁。

  宝钗宝琴甚至不在意二尤会怀孕生子,二尤就算是抢先生下儿子,以二人的血统和身份,这种庶子,恐怕也很难在冯家获得多么高的地位,无足挂齿。

  晴雯情况略有不同,从香菱这条内线那里宝钗宝琴就知道丈夫对晴雯这个有些脾气火爆性格桀骜的妖娆丫头有些不一般。

  但香菱也不知道冯紫英究竟是什么时候就对晴雯这丫头态度不一般的,也不清楚晴雯这丫头究竟是哪方面就让冯大爷这般金贵娇惯她了。

  没错,晴雯这丫头长得格外俊俏,但要说漂亮丫头,哪里又能缺了?

  一个丫头而已,哪里就当得起冯大爷的这般着紧了。

  更别说,宝钗宝琴也能看得出来到现在晴雯也是一个黄花处子身,若是冯紫英真的只图她的姿容身子,难道还能留到现在?

  而且沈宜修既然主动把这丫头放到永平府这边来,分明就是打着某种主意,可这一个月都快过去了,也没见相公有什么动静,很显然不应当这个缘故才对。

  但无论如何晴雯的出现还是让宝钗宝琴有些警惕,虽然不至于让二人多么担心,可是既然丈夫对此女有一些不同的感觉和态度,那自然也要引起二女的小心。

  这等女子,无外乎就是以色侍人,在床笫间讨好男人,从有些阴暗的角度出发,宝钗甚至有些怀疑沈宜修的用意,虽然她也不太相信沈宜修作为长房大妇会有这样下作的手法,那无疑会让她轻看。

  就在宝钗宝琴还在力图尽早适应永平府的生活时,冯紫英却还在紧张地等待着来自京中的消息。

  京察已经开始了,这涉及到整个朝官的调整变化,当然免不了也会有牵扯到地方上,但主要还是以朝官为主。

  七大尚书加上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正式亮相,标志着字永隆帝登基一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事调整拉开了序幕,而这也是新一届内阁成型之后最重要的一波人事布局,也标志着江南士人、北地士人、湖广士人三大大周官场主流派系基本达成了妥协。

  左都御史张景秋,南直金陵人,但倾向于皇帝,或者说属于帝党;吏部尚书高攀龙,南直无锡人,江南士人中的南直——浙江联盟;户部尚书黄汝良,福建泉州人,江南士人中的福建——江右联盟;礼部尚书顾秉谦,南直苏州人,帝党;兵部尚书张怀昌,辽东人,北地士人;刑部尚书刘一燝,江西南昌人,江南士人中的福建——江右联盟;工部尚书崔景荣,北直大名府人,北地士人;商部尚书官应震,湖广黄州人,湖广士人。

  八大金刚,其中纯粹的江南士人占据三席,而且吏部和户部两个最重要尚书位置均被江南士人控制,北地士人两席,湖广士人一席。

  帝党二席,但从籍贯上来说他们也属于江南士人。

  北地士人目前和湖广士人结盟,堪堪能与江南士人抗衡,而帝党就成为极为重要砝码,但张景秋和顾秉谦二人虽然籍贯属于江南,但是在政治倾向性上基本上是跟随永隆帝的态度而转,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北地——湖广士人联盟,所以也就形成了当下的这种微妙平衡。

  七部尚书加左都御史的尘埃落定,意味着大的格局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更加激烈的各部左右侍郎和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副都御使、佥都御史的争夺战。

  当然这种争夺都还是控制在一定范围、节奏和底线之内的,一些先前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基本得到了保留,比如乔应甲升任右都御史,杨涟出任左副都御史,柴恪出任吏部左侍郎,孙居相出任吏部右侍郎,缪昌期出任商部左侍郎等等。

  也有一些出现了变化,比如王永光和韩爌,原本是确定南下金陵,但是在经过反复争议和犹豫之后,齐永泰最终又否定了他自己的观点,认为江南的一些不安局面应该是江南士人因为对于赋税增加和倭寇入侵袭扰带来的不满,加上朝中也的确需要这几位关键重臣支持,所以最终韩爌出任刑部左侍郎,王永光出任户部左侍郎,只有金陵同知(应天府丞)孙鼎相出任南京右都御史。

  齐永泰甚至考虑到朝中力量不足,齐永泰重新布局,将周永春也召回朝中,出任南京兵部左侍郎,毕自严出任南京户部左侍郎,这也打破了青檀书院历来的格局,即山长和掌院两位主副出仕一人,另一人保持书院稳定的格局,好在齐永泰也有安排,邀请了已经致仕多年的北地士人亓诗教出任山长,另外一名陕西士人王之寀出任掌院。

  对于齐师的这般的安排,冯紫英有些担心,但是对于江南变乱的可能性和风险性,冯紫英也无从判断。

  虽然他确定义忠亲王肯定在推进实施其在江南的一些布局,但是究竟进展如何,还不清楚,另外他也认为在永隆帝身体状况只要保持现状,江南想要叛乱的可能性或者说成功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只要随便抽调大同、榆林、蓟镇、辽东的一支边军南下,便能轻而易举的碾碎一切江南的抵抗力量,这还没有算江南真正敢于押上一切追随义忠亲王起事的人究竟能有多少?

  所以冯紫英的判断也是,义忠亲王短时间内也是做不成什么的,而永隆帝现在也是想要稳步控制局面,随着京营军权渐渐落入到了永隆帝手中,五军营大将陈继先的威胁性也降到了最低,下一步永隆帝恐怕就是要等到朝局稳定之后,彻底剪除陈继先这个首鼠两端的不稳定因素。

  有了神枢营和神机营在手,五军营这边冯紫英相信永隆帝只怕也早就在着手安排渗透,只要彻底解决了陈继先的威胁,永隆帝大概就可能高枕无忧了,再有蓟镇尤世功牵制住宣大牛继宗,慢慢来撤换掉和牛继宗走得太近的宣府总兵,日后哪怕太上皇也再难以在其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

  冯紫英也很清楚,哪怕自己对义忠亲王在江南的活动有所担心,但实际上自己却做不了什么,自己已经向齐永泰和乔应甲陈述了自己对江南局势的微妙变化存在的隐忧,齐永泰和乔应甲也应该和崔景荣、王永光、孙居相这些人商计过,但是得出的结论都没有认可自己的担忧,当然也并非毫无准备,像让周永春、毕自严和孙鼎相三人出任南京就是一个布局,但冯紫英仍然觉得太过单薄。

  按照这样的安排,南京兵部尚书、南京户部尚书以及南京左都御史都会被江南那边的力量掌握,届时真的一旦有变乱,周、毕、孙都是副手,能不能及时作出应对?

  这种担心现在冯紫英也只能存于心中,他现在也无力去改变什么,只能小心翼翼地不断提醒齐、乔等人不要轻视了义忠亲王铤而走险的风险。

  “大爷,京城来信了。”瑞祥急匆匆地踏进门来,手里捏着一封信函递上。

  这段时间里,几乎是每三日汪文言就会送出一封信来,随时将京中的各种信息传递过来,这消耗很大,但是冯紫英却觉得值得。

  接过信,冯紫英一目十行,迅速浏览完毕,京察已经进入尾声,对地方进行考察的“大计”即将开始,这也意味着一两个月内,吏部和都察院的人便会走遍大江南北,其中也包括永平府。

第二章 这个汉人

  汪文言做事很周全,基本上把所有该想到的都考虑到了,再有曹煜和倪二的协助,现在冯紫英对整个京师城情况的了解不敢说了如指掌,但基本上大事和一些重点关注的目标对象的动向是了然于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