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根
“现在大爷可要比以往好多了,太太许多事情也是要和大爷和姑娘商量的。”
以往的确没让薛蟠过问这些事儿,他就是个瞎折腾的,但现在随着薛蟠似乎有洗心革面的迹象,所以薛姨妈也开始逐渐放权,起码许多事情也要和薛蟠说一声了,毕竟他也是薛家的嫡长子。
“哦,那你家姑娘也知道了?”冯紫英忍不住摇头。
按照贾琏的说法,这贾家铁定是在王家那边碰了壁,可这年有得要过,贵妃娘娘的颜面也得要,林妹妹虽然有银子,却掌握在自己手上,贾家也不好来借太多,所以急迫之下也就只有找着薛家这一只羊狠薅了。
“姑娘当然知道了,不过姑娘倒是没说啥,但大爷这一两年里都很少去西府那边儿了,甚至去东府都比去西府时间多,所以对西府那边不太满意,……”
莺儿说得很委婉,冯紫英也觉得好笑,“莺儿,怕是文龙对宝玉不太满意吧?我看琏二哥时不时还把文龙叫上呢。”
莺儿也不隐瞒地点点头:“大爷和宝二爷闹过几回了,所以现在他们都不怎么见面了,大爷甚至扬言不准宝二爷登门,……”
“这就有些过了,好歹也是亲表兄弟,何至于此?”冯紫英摇摇头,脚步却不停踏入院中。
他一进院字,就看到薛蟠从房中怒气冲冲出来:“既然要问我,我便不答应,我不答应你们却又说我不懂事不明理,我就这么个性子,母亲和妹妹都知道,既如此,又何须来问我?”
面对这个未来的大舅子,冯紫英倒是没太在意,“文龙,怎么这般不通情理i?”
“紫英,你来得正好,怎么,你也觉得我不通情理?这贾家来借钱还借得有理了?”还以为冯紫英会宽解自己几句,却没想到冯紫英当头一棒,薛蟠更是恼怒。
“当然有理。”冯紫英一把按住对方的肩头,薛蟠还要挣扎,只是冯紫英的力气却不是他能比的,挣扎不脱,便涨红了脸,“莫非紫英还要为宝玉说话?”
“这借钱和宝玉又有什么关系?这是关系到贾家、薛家和王家三家的颜面,岂是哪一人的关系?”冯紫英强拉着薛蟠却拐进了薛蟠住的外院,“你这厮就是混不吝,不讲理,也不问问清楚,便这般耍横,也没地让你母亲和妹妹伤心?”
“哼,既然是贾王薛三家颜面,却为何不去向王家借钱,却非要盯着我们薛家一家借钱?”薛蟠仍然恼怒不已。
“谁说只盯着你们薛家一家借钱了?我还不是借了银子?”冯紫英笑道:“你这厮平素豪爽大方,为何此番却为这阿堵之物如此计较起来?”
“啊,紫英,贾家也向你借钱了?你借了?”薛蟠大惊,这贾家和薛家、王家本属亲戚,借钱自然没的说,但向冯家借钱就有些不合规矩了。
“怎能不借?”冯紫英坦然道:“我和林妹妹已经订亲,日后还要娶你妹妹,这和贾家也是斩不断理不清的关系,难道为了区区几万两银子还能生分了不成?”
“哼,这贾家也是马屎皮面光,原来才来京师城,我看这贾府风光无限,还以为这宁荣二府真的是光鲜无比呢,没想到这才几年就漏了馅儿,珍大哥和蓉哥儿那边也是成日里卖这样卖那样,四处借钱抵当,还要遮着瞒着我,现在荣国府这边也是如此,也不知道他们这样东挪西借的能支应多久?”
薛蟠的这一番话让冯紫英都有点儿刮目相看的感觉,没想到这厮在大观楼里坐镇一年多时间变化如此大,或许是那地方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能见识,各种事情都能经历,对这厮的触动很大吧,人居然都成熟了许多了。
“紫英,我倒不是舍不得那一两万银子,虽说现在薛家也不富裕,但是一万多两银子挤一挤也能拿得出来,我是不忿这贾家的做派,王家那边说拒绝就拒绝了,怎么地我们薛家说少一点儿都还不能了?强拿硬要也不能这么干吧?”
这一番话倒是说得情通理顺天经地义,冯紫英都得要给薛蟠竖一个大拇指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文龙你得考虑你母亲的感受,现在贾家的确困难,做亲戚也当体谅,而贾家那边太太毕竟和你母亲是嫡亲姊妹,这层渊源不是其他关系能比的,你要想想你这般态度,让你母亲如何伤心?将心比己,若是我和你妹妹成了亲有了孩子,孩子长大以后也如此待你,你这个当舅舅的又当如何?”
冯紫英这一番话倒是让薛蟠低头不语,他何尝不知道母亲和姨妈之间的关系,贾家和薛家也还真有点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而且专门把这梨香院拨给自己一家人居住,包括之前自己在金陵闯祸,也是贾家王家帮忙,这份情谊他也不能不认。
“此番大姑娘初封贵妃回家省亲,那也是皇上对贾家的看重,薛家王家也能沾几分光彩,咱们这些当亲戚的帮补一下,也是应有之意,再说了,这园子贵妃娘娘省亲之后,也不可能空着,日后便是外边人不好住进去,但是像你妹妹却是可以暂时住一段时间的。”
冯紫英这番话固然终于让薛蟠点头,但是却又把另外一个话题勾了起来,“紫英,说到这里,既然你和林家妹妹都定亲了,我妹妹这边你是如何打算的?我再说一遍,我妹妹是不能当妾的,若是你负了我妹妹,我薛文龙再是不济,也和你一辈子没完,……”
冯紫英没想到薛蟠这愣头青却是把这一点记得相当牢靠,但是有些感动与这厮对宝钗的兄妹之情。
“文龙,我冯紫英言出必行,何时做过毁诺之事?”冯紫英拍了拍薛蟠肩头,“放心吧,我自然会给宝妹妹一个交代,此番事情你最好还是去向你母亲道个歉,莫要上了婶婶的心。”
薛蟠这厮倒也是个直性子,被冯紫英说服,便点头应承去给母亲道歉。
这边冯紫英也才优哉游哉的踏入宝钗的房间。
“冯大哥,你和哥哥没怎么吧?”宝钗面带忧色,虽然相信情郎肯定能制服自己兄长,但是也还是怕自己兄长一旦二愣子性子上来了,伤了二人和气。
“妹妹连我都信不过?文龙何时在我面前能讨得好?”冯紫英半开着玩笑,见宝钗娇靥变色,这才赶紧道:“放心吧,我把文龙批评了一顿,他已经去向婶婶认错去了。”
“真的?”宝钗惊喜万分,先前兄长把母亲顶得眼圈都红了,兄长一出去,母亲就在那里抹泪,未曾想到自己情郎居然能把兄长说得主动认错,“冯大哥,您怎么说兄长的?”
“我说这贾薛两家都是亲戚,自然要相互扶持,这婶婶和那边太太都是血缘至亲,文龙如何能这般态度?我又打了一个比方说假如我和你日后有了孩子,孩子大了若是也这般对他这个当舅舅的,他会如何着想,文龙也觉得我说得对,……”
冯紫英只见宝钗那一刹那间陡然变得娇羞不堪,忍不住举袖掩面,显然是被冯紫英这过于直白的比方给刺激到了。
宝钗的确没想到情郎居然用这种比喻,实在太露骨了,也幸亏是那边是自己愣头愣脑的兄长,若是换了一个人,那就太过分了。
“冯大哥!”宝钗娇羞不堪,跺脚娇嗔。
“啊?妹妹是不是觉得我有些失言了?”冯紫英故作吃惊,“不过我说的也是实话,难道我日后娶了妹妹,和妹妹还能没有孩子?假若明年我能娶妹妹,那生孩子也顶多后后年的事情吧?”
被冯紫英这话给逗弄得心惊脸红,宝钗何曾见过冯紫英这般无赖,只能掩面进了里屋。
冯紫英跟随而进。
“冯大哥,你要再说这般话语,小妹便不理你了。”宝钗内心固然无比甜蜜,但是表面上却要保持矜持,“而且,谁知道冯大哥所说的事情什么时候……”
“妹妹可是不相信我么?”冯紫英假作叹息,“其实本来现在就有一个机会,只是却需要考虑清楚利弊。”
宝钗精神一振,再也顾不得掩面矜持,赶紧转身问道:“冯大哥,你说什么?”
第九十三章 心有灵犀
“我说有一个机会,但是却有些麻烦。”冯紫英看着眼前宜嗔宜喜的姣靥,心中也有些感慨。
宝钗惊喜之后观察情郎的神色,顿时忐忑起来,莫非这等事情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忧不成?
“冯大哥,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可否告知小妹?”宝钗沉下心来,她不是那种喜怒便能丢失本心的人,可以说如非冯紫英这个人一步一步踏入她的心田,彻底侵掠了她的芳心,她也不会轻易被对方所俘虏。
冯紫英同样知道宝钗心性沉稳,这等事情也没有必要瞒她,便简单地介绍了那一日忠顺王和自己说起的事儿。
“您是说您和皇上提出了二房封爵的事儿,但是皇上不置可否,但是却被外界知道了?”宝钗声音微微发颤。
“嗯,宫中之事难以保密我是早就知道了,不过传得这样快,而且还落入了太妃耳中,甚至太妃都来过问,这就有些蹊跷了。”
冯紫英没和宝钗说太深,但是皇上和太上皇之间若隐若现的隔阂,只要是武勋或者朝中官员多少都知晓一点儿,只不过这其中牵扯有多深,到了哪种程度,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窥测了。
宝钗固然没有刻意去打听了解这些,但是只消冯紫英稍稍一点,她也就能明白。
“冯大哥,小妹不太明白。”宝钗虽然略微揣摩出一二来,但是事关天家之事,她也不敢妄自猜测。
“皇上这边,我估计虽然是有意压一压,哪也不过是因为我的情况太过特殊,这才为我大伯追封袭爵不久,现在又要再封二伯,怕引起其他一些人的反对,所以才想要拖一段时间而已,但是这太妃突然出面,这背后显然是太上皇的意思,我就怕这就容易让皇上疑心和不悦了,或许皇上碍于太上皇的意思,会追封,但是却会在皇上那里落得一个坏印象啊。”
冯紫英叹了一口气,“不过这样一个机会若是错过了,没准儿皇上就会有意压一段时间了,我又怕耽误了妹妹,让妹妹心急啊。”
宝钗也是心中一动,略微有些遗憾,但是却也很温柔而又坚定地道:“冯大哥,此事须得要从长计议,若是因为此事而恶了皇上,那便是得不偿失,小妹这边并不急于一时,沈家姐姐都十九方才出嫁,小妹今年也才十六,便是如沈家姐姐那般等到十九,小妹也能等得起!”
“啊?”冯紫英没想到宝钗态度如此坚决,而且还拿出了沈宜修作为示范,倒是让他有些感触和震动,看来自己选择的女孩子还都有她们独特之处,不是那种人云亦云或者见小利而忘大义的女子。
“冯大哥,这是小妹由衷之言,小妹是盼冯大哥一辈子好,岂能因为这些细枝末节而耽误冯大哥大好前程?”宝钗语气越发坚决,“若是因为小妹之事而影响了冯大哥未来前程,小妹又有何颜面嫁给冯大哥?日后便是一辈子小妹也难以心安!”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冯紫英反而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斤斤计较了,摇了摇头,“此事儿倒也不像妹妹所想那么危险,太上皇这边儿的意图我是大略明白一些的,想必皇上也同样明白,这里边还有没有一些其他的意思,我还得要细细捋一捋,琢磨一番,不过终归太上皇的意思也得要在皇上那里过一关才行,所以倒也不必急于就下结论,我倒是想要等一等看一看再说,……”
这就让宝钗有些不太明白了,看着情郎,“冯大哥所说这等一等看一看是何意?”
“这不是马上过年了么?贾贵妃不是要回家省亲么?”冯紫英脸上露出一抹的微笑,“我估摸着贾贵妃回来两日,只怕是要召见我的,兴许能从她那里有所得呢。”
宝钗看着这个男人,半晌才幽幽地道:“冯郎,小妹只希望你莫要为小妹的事情而去冒一些无谓的风险,贵妃娘娘要省亲,姨妈为此来借银子,论理我们前面已经借过一次了,但是只要现下我们拿得出来的,母亲和我都不会不借,兄长有些怨气我也理解,他也不过是看不惯贾家那边对宝玉过于骄纵罢了,都说贾史王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其实几家人都知道,史家和薛家早就没落了,全靠王家和贾家撑着,否则兄长几年前在金陵出的事儿便会下狱,……”
冯紫英看着对方,微微颔首,这丫头是个通透人,能看明白这里边的门道,远比一些目光短浅或者狂妄自大之辈清醒。
“都说前几年看王家,今后几年看贾家,但小妹不那么肯定,舅舅为什么去了登莱,小妹看不出来,但大姐姐进了宫,小妹却觉得好像不是那么简单,只是这里边许多事情小妹见识短浅,也看不透悟不出,不过终归咱们这老金陵四大家的姑娘家出了一个能耐人,便是拮据一些也要撑起来,……”
冯紫英差点儿都要给宝钗竖大拇指了,这丫头果真精明剔透,便是朝中许多云遮雾罩的东西让人无法一窥全貌,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了,对于没有多少了解和经验的宝钗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
“小妹也听得有人说我们这些勋贵之家天生就是一条窄路,只能靠着对天家的忠心和天家对我们的恩赏,若是离了这个根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话不无道理,但若是像冯大哥您说的太上皇和皇上之间这种关系,就太难了,稍不注意在某一方掺和得太深,一旦踏错,恐怕就是大祸啊。”
冯紫英忍不住握住宝钗的手,目光柔和地看着对方,给予对方鼓励和安慰。
“妹妹是个明白人,但是有些东西呢,咱们外边人现在是看不透的,不过有些东西呢,终究是要露出来的,不妨事,愚兄虽然是武勋出身,但是现在却已经摆脱了武勋这个出身,二甲进士加上馆选庶吉士和翰林院修撰出身,恐怕已经没有哪个会把愚兄看成单纯的武勋子弟了吧?更何况愚兄好歹还有几位重臣师尊呢,谁要想用武勋子弟这个身份来定性愚兄,恐怕很难呢,所以愚兄心里有数,妹妹放心便是,……”
薛宝钗见冯紫英胸有成竹,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想了一想才道:“总之冯郎千万莫要因为小妹这等事情去冒险,小妹等得起,一年两年也好,三年五年也好,小妹都愿意等下去!”
“妹妹放心,断不会到那个地步,那愚兄可就真的无颜见妹妹了。”冯紫英握住宝钗双手,拉近对方身体,宝钗面颊酡红,但还是依偎在冯紫英怀中,柔声道:“那冯大哥觉得姨妈借银子的事情……?”
冯紫英迟疑了一下,“这等事情本不该我多嘴,不过妹妹既然问起,我还是觉得贾家这边关系固然需要维系,毕竟你们贾王薛三家现在还是捆在一起的,因为些许银子的事情撕破脸,只会让外边儿笑话,估计对婶婶来说也有些难以接受吧,毕竟贾家也曾经帮过薛家许多,她和那边儿太太也是亲姊妹,不过若是任取任予也不合适,适当的表明一下态度,打个折扣,也可以有助于防止有些人贪心不足的人得寸进尺,……”
“小妹明白,其实小妹也是整个意思,如果不是碍于母亲的颜面,小妹本来也想任由兄长先去闹一回,然后再来作计较。”宝钗充满灵性的眼眸中闪过一抹调皮的光彩,“不过冯郎说得也是,还不能让外边儿觉得我们金陵老四大家自己闹内讧了,这贾府里边也如同筛子一般,啥糟心事儿一眨眼就能传遍府里府外,……”
冯紫英一怔,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妹妹是打这个主意,文龙原来却是被妹妹利用了啊,妹妹这可真的是坑文龙啊,也不怕文龙知道?”
“知道又怎地?兄长本来就是那样一个性子,就算是被看穿又如何,本色出演,而且贾家那边本来有时候也让人难以接受。”
宝钗从未在人前说过他人是非,但是在冯紫英面前,她却有一种轻松感,没有任何束缚。
“文龙比起以前已经好了许多了,连愚兄都觉得不可思议,虽说性子有时候还是鲁莽急躁了一些,但是比起往日已经非吴下阿蒙了,估计若是娶了亲,应该会更稳重才是。”冯紫英想起了什么似的,“已经定了那夏家?”
“定了。”宝钗脸颊微红,嘤咛道:“兄长说若是她不早点儿娶妻,也怕影响到小妹,……”
“文龙倒是个知趣的人啊,有心了,愚兄倒是要记这个情才是。”冯紫英语气有些复杂。
也不知道这薛蟠今世娶了夏金桂,会不会也会如《红楼梦》书中一样?
不过既然他成了自己的大舅子,就冲着宝钗的份儿上,自己就不会再让其重蹈覆辙,总得要把这夏家降服,让其规规矩矩的守着。
第九十四章 《今日新闻》,蓬勃发展
“如你所说,当下这《今日新闻》倒不宜太快增加了?”坐在报馆最里边单独打理出来的房间里,冯紫英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这两位几乎要瘦了一圈下来的汪文言和曹煜。
《今日新闻》已经发到了第七期,按照这个势头,一直持续下去,突破两千份不在话下,甚至可以在明年就能达到三千份。
“嗯,我们的考虑是有海通银庄这个广告客户的支持,其实短期内我们并没有亏损压力,所以当下的主要主要精力还是要把现有愿意购买报刊的这个群体维护好,使得他们形成习惯,一千份是一个坎儿,我们打算在这个数量上维持一段时间,争取在三月间提升到一千五百份,然后年中达到两千份,再来根据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发展。”
回答的是曹煜。
按照目前的格局,汪文言的身份相当于是社长,对外协调各种日常行政事务都由汪文言暂时来负责,当然冯紫英会负责处理一些和朝廷、顺天府以及宛平、大兴二县县衙门的一些事务,包括五城兵马司这边也是由冯紫英来打点协调好。
曹煜则相当于总编辑,整个《今日新闻》的内容编辑和板块布局都是由他来负责策划,当然鉴于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冯紫英最初肯定是要为曹煜保驾护航的。
但是随着第四期第五期的顺利出版,《今日新闻》的轰动性效应迅速传播开来,而曹煜的运作也更得心应手,冯紫英也准备逐渐放手,只负责大的方向掌舵了。
“嗯,你的意思是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怎么把这份报刊办得更吸引人上?那子翼你有什么想法?”冯紫英对曹煜的日益老练成熟也很满意。
原本以为曹煜是汪文言、吴耀青、顾登峰、钱桂生加上曹煜这个五人团队中价值最低的,只不过当初也是考虑到林如海的推荐,而自己也的确需要一个在策划文案方面得力的人手,所以才会将他们都全部接纳了下来。
但是现在看来,这曹煜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其他几人,单单是这份《今日新闻》的成功,曹煜就功不可没。
尤其是内容采编所花的心思上,曹煜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居功至伟。
“嗯,是有一些想法,我们也按照大人您的提醒,对这些一直在购买我们报刊的这些读者群体做过一份简易调查并进行了一个大略统计,发现在第五期和第六期卖出的八百份中,出来五十份是赠送外,其中售出的七百五十份中,商贾,也就是包括京师城中一些商铺东家和经营业主,大概占到了三成左右,官吏约占到二成五左右,一些家境交好的学生,比如国子监学生和一些书院学生,大概占到一成五左右,另外就是士绅约占到了两成左右,其他一成为各种人,包括外敌来京师城临时居住者,……”
冯紫英眼睛一亮,这个统计居然还做出来了,看来曹煜把这些报童的培训调教得很好。
粗略的算了一下,和自己预估的大致差不多,士绅、官吏、商贾加上学生,基本上就占到了九成了。
但是你算一算,就算最大群体商贾,哪怕是一千份也不过就三百份左右,而整个京师城中各种层次的商贾不下万人,就算是具备识字和一定规模的商贾也不下千人,如果算上他们手下能粗识字的掌柜、管家这类的人,还不止。
同样像士绅、官吏和学生群体中这种能识字的数量也还很大,只不过一份报纸未必只能一人看,甚至可能是五人十人看,所以这种方式来计算未来报刊销量的增长空间肯定也不合适,需要打一个折扣。
“那你们对这些读者群体调查感兴趣和喜好倾向调查如何?”冯紫英更感兴趣的是这一个问题。
在他看来随着《每日新闻》的影响力扩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其销量持续增长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未来达到三千甚至五千份都是可以期待的,限于这个时代识字者的比例和绝对数量,再有更大的提升就有难度了,除非教育问题上能够得到突破性进展,但是这显然不现实。
“嗯,这也是我们此次调查的重点,也很是花了我们的心思,根据调查,我们设立的几大板块,在商人群体中,自然是关于商贸和物资价格的消息最受欢迎,基本上他们都会首选看这一块,然后再是市井闲话这一块,因为这一块涉及面比较广,像万古流芳这个版块,最受学生和士人的欢迎,另外像格物新探这一块,在士人和学生中也比较受欢迎,商贾们也比较感兴趣,史海钩沉,这一块很受士绅和学生欢迎,官吏群体对这一块十分热情,……”
由于《今日新闻》的定位就是暂时不介入时政版块,以免引起朝廷的不满和关注,所以定下的几个版块,比如史海钩沉和万古流芳明显就是满足官员、士绅和学生这三个重要群体,商海觅宝这一块刊载商业信息和评论则极受商贾这个大群体的喜欢,而市井闲话和传奇话本则是广受各个群体的欢迎,是《今日新闻》的最热门版块,也是最需要巩固和提升的版块。
“嗯,应该是如此了,不过子翼,你这准备如何稳固这些群体并稳步吸引更多的人来成为《今日新闻》的读者呢?”冯紫英要看看这曹煜有什么样的打算。
“大人,我也想过许多,但是都觉得困难很大,涉及到我们需要由更多的人来做许多事情,比如像商海觅宝,这一块涉及到许多生意上的信息,我们缺乏更懂行的人手来收集和整理,比如我们到各大会馆和商帮去了解,在商贾们中去询问,能了解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消息,即便是如此,也很是花心思,然后收集回来整理,还需要简单的分析评估,这方面我们请了几位对这方面有些了解的人士,但他们只能口述,而需要我们来进行提炼加工,……”
“还有,市井闲话这一块是最受欢迎的,但这也需要很多人手来帮我们收集,也幸亏那位倪二爷帮了我们大忙,他手底下各色人众多,这几期基本上都是通过他手底下的人来帮我们了解收集的,……”
“史海钩沉和万古流芳版块相对较为简单,前者翰林院和国子监里我们略微发动了一下,都不少教谕学子都愿意把他们的一些研究观点和看法发表出来,至于后者,那就更多了,想要扬名立万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我们还要认真筛选才行,当然也需要有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人来点评,我们暂时是采取一些临时请人来帮忙评价的办法,像礼部顾秉谦顾大人,闲居在京师城中汤宾尹汤公,北静王水王爷,也包括以诗才著名的上科进士王象春王先生,……”
冯紫英没想到曹煜居然还把王象春都给请来评论这些新诗词,这倒是让他有些意外,不过王象春的确在永隆五年这一科进士中以诗才著称,他当然不会干预这些事情,只要曹煜能想得到的办法,有利于《每日新闻》的发展,他都会支持。
一句话,《每日新闻》这个新生事物刚刚破土而出,看起来前景无比光明美好,但实际上却也一样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
哪怕是在不考虑盈利的情况下,由于这个新生事物京师城中的上下民众都不了解,而能够参与这个新生事物的人才更是极端缺乏,饶是曹煜已经想尽了办法,但是仍然面临着各种捉襟见肘的难题。
“我大概明白了子翼你说的这些难题,不过这也很好,起码我们知道了我们哪些方面存在难处,如何来克服,无外乎就是银子和人的问题,银子我们暂时不需要考虑,海通银庄,包括大观楼、燕子楼、绕梁阁、丰润祥、海东皮货行、江南布庄这些大商家不是都有意要来通过《今日新闻》来扩大影响力么?所以盈利问题其实不大,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这份报刊在内容上的良性提升,这就需要大量能写会做的人,……”
冯紫英其实也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青檀书院虽然秋闱春闱的成绩都非常出色,但是不得不说,即便是青檀书院,秋闱中被淘汰的学子仍然占绝大部分,春闱就更不必说。
当然过了举人关的士人自然不可能担心生计问题,但是那些秋闱屡屡不过的学子却不可胜数,苦读三年秋闱不过,甚至苦读几科都不过的都一样比比皆是,到最后还是得黯然回乡寻找诸如西席、幕僚、食客这样的生计,回乡教授族学、私塾者更多。
很多人其实并不愿意离开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的京师城,但是京师大,居不易,尤其是还要养活一家人,那就更不易了,所以如果能够为这些屡考不中已经丧失了斗志的学子们提供一条生计,那无疑是极受欢迎的,同时也能让书院那边松一口气。
毕竟那些多年屡考不中,年龄也老大不小的秀才们一直呆在书院不可能,但是他们又不太愿意回乡,给他们这样一条出路,也算是书院做到仁至义尽了。
第九十五章 安内
冯紫英把一切事务处理完回到府里时,已经天色漆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