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411章

作者:鲇鱼头

  美国得到了冯·布劳恩和他的研发团队。

  俄罗斯只得到了一些研究资料和实物。

  最终在火箭研究这个领域,俄罗斯却能领先于美国。

  如果不是美国如有神助一般在月球上飙车,那么星球大战谁输谁赢还不好说呢。

  这就是体制的力量。

  在严密的体制面前,所谓天才更多是通过造神运动树立起来的领军人物,除非强大到尼古拉·特斯拉那种逆天的程度,否则能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

  罗克深知体制的价值,也知道造神运动的作用,所以南部非洲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两者并不冲突,制度可以保证底线,神可以扩大影响力,尼古拉·特斯拉这样的人几百年只出一个,没了神,难道科技就不需要进步了吗。

  所以对于冯·布劳恩和瓦尔特,只要他们没有太大问题,那么就会成为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最佳宣传工具。

  这又是一个千金买马骨的示范效应。

  南部非洲想不断向前发展,就需要从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吸收各种高素质人才,如果连冯·布劳恩都能在南部非洲一展所长,那么其他人不远万里来到南部非洲,也一定能实现他们的南部非洲梦。

  关于“南部非洲梦”这一点,宣传工作其实从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罗伯特·葛达德和鲁道夫·迪赛尔,都是南部非洲梦的代表人物,一时瑜亮。

  葛达德和迪赛尔,跟尼古拉·特斯拉还不一样。

  特斯拉在来到南部非洲之前已经成名,虽然被爱迪生各种打压,经济上已经破产,特斯拉依然凭借对电力领域的贡献,成为美国电力工程师协会的招牌人物。

  葛达德和迪赛尔虽然也都是各自领域的天才,但是在来到南部非洲之前,并没有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类似特斯拉的高度,这就给南部非洲的宣传留下最好的便利。

  冯·布劳恩跟葛达德和迪赛尔又不一样。

  葛达德和迪赛尔在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之前,虽然沦为媒体口中的笑柄,总还是自己人,没有脱离这个范畴。

  冯·布劳恩却因为V2火箭,给英国造成巨大损失,所以针对冯·布劳恩的宣传,肯定就跟葛达德和迪赛尔的侧重点不一样。

  现在这个工作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前面说过,冯·布劳恩来到南部非洲,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希望南部非洲能将冯·布劳恩交给国际法庭审判。

  那么如何为冯·布劳恩洗脱罪名,就成为南部非洲媒体的主要任务。

  想洗脱冯·布劳恩的罪名也很简单,把冯·布劳恩同样描述成德国发动战争的受害者就行了。

  于是在南部非洲的报刊杂志上,冯·布劳恩从V2火箭的总设计师,摇身一变成为被德国政府逼迫参与火箭研究的受害者。

  纵然如此,身为和平主义者的冯·布劳恩,依然在V2火箭的研究上有所保留。

  这就等于是明确告诉英国人,别再追究冯·布劳恩的罪行了,如果不是冯·布劳恩手下留情,V2火箭的性能会更强大,英国遭受的损失也会更大。

  至于英国人信不信,罗克不在乎。

  英国如果因为冯·布劳恩就跟南部非洲翻脸,那么就表示南部非洲对于英国来说,还没有到不可取代的程度。

  既然不可取代,那么关系就不够牢固,即便没有冯·布劳恩,也会有兰德金矿、苏伊士运河、英镑,等等等等,关系迟早会崩。

  冯·布劳恩虽然重要,跟兰德金矿和苏伊士运河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至于英镑就更不用说了,跟英镑的国际地位相比,冯·布劳恩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为了避免南部非洲人对冯·布劳恩的抵触,南部非洲在对内宣传上也一视同仁,冯·布劳恩自然也能看到报刊杂志有关他的报道。

  “这就是我的信心来源,即便南部非洲人看不上我在火箭领域的天赋,只要我还有价值,南部非洲人就不会放弃我。”冯·布劳恩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晰,只要南部非洲需要,冯·布劳恩会无条件配合。

  “即便为此放弃火箭研究,值得吗?”瓦尔特的心情总算平复了点。

  跟冯·布劳恩相比,瓦尔特的职位虽然更高,重要程度明显要低一筹。

  南部非洲连冯·布劳恩都可以包庇,瓦尔特自然更没问题。

  当然了,如果从火箭研究所所长,变成南部非洲的宣传工具,重要程度肯定不一样。

  “总得先活下去,才有机会实现梦想。”冯·布劳恩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罗克也没放弃,他在努力维护俄罗斯和西线盟军的关系,不希望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三战就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机会还是有的,波斯坦。

  随着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终于结束,接下来就要瓜分胜利果实了。

  “这不是饕餮盛宴,甚至连蛋糕都算不上,只是一枚战争苦果,偏偏我们还不能拒绝。”杨·史沫资总结的很到位,作为少数全程参与两次世界大战的人,杨·史沫资对于战争实在厌倦了。

  就在德国宣布投降的当天,杨·史沫资就向罗克递交辞呈,要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

  罗克以远东战事尚未结束为由再三挽留,南部非洲也确实需要杨·史沫资这个最了解欧洲的人,在接下来的分赃会议上,尽可能为南部非洲争取利益。

  也没什么“赃”好分了,德国打到现在已经油尽灯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杨·史沫资都想不出来,德国还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南部非洲争取的。

  好处没有,负担却一大堆。

  为了讨论对德国的处理,大胡子提议在柏林附近的波兹坦召开会议,顺便让西线盟军见证下,俄罗斯军队是如何善待柏林平民的。

  前段时间,关于俄罗斯军队在攻击柏林过程中的各种暴行,西线盟军国家进行了广泛报道,在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

  这又是有关话语权重要程度的证明。

  俄罗斯该不该对德国进行报复?

  该,德国人是咎由自取。

  只有俄罗斯在战争期间置《国际法》于不顾,犯下各种战争罪行吗?

  当然不是,西线盟军在德国,远东盟军在日本都有类似行为,可是西线盟国的报道,只关注俄罗斯军队在德国的行为,对其他盟军在战场上行为进行选择性报道,丝毫没有底线。

  民可载舟,亦能覆舟,大胡子也意识到西线盟军对俄罗斯的报道,会严重影响到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所以在柏林战役结束后,大胡子就要求朱可夫、崔可夫们严肃军纪,并且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向柏林运送大量生活物资。

  纪律这东西,只要严格要求,肯定会起到一定作用。

  战争初期,俄罗斯为了鼓舞士气,对俄罗斯士兵的出格行为不仅不进行限制,反而各种鼓励,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结果。

  大胡子一声令下,对不遵守纪律的俄罗斯士兵,一律枪决处理,俄罗斯军队的纪律马上就焕然一新。

  不得不说,这个命令有着强烈的大胡子个人风格。

  严肃了纪律,又往柏林运送大批生活物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波兹坦会议。

  “没关系,即便我们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罗克已经做好了一无所获的准备。

  真正想要的,南部非洲已经得到了,罗克和杨·史沫资去波兹坦开会没有任何预期。

  没有希望,自然也就没有失望。

  “我们已经有了圣洛克这个最佳形象展示窗口。”杨·史沫资越想越亏,一无所获也就算了,还得撘上个添头,这生意没得做。

  早在雅尔塔会议上,大胡子就提出,效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委任统治地,将德国作为战争赔偿,交给俄罗斯管理。

  这个要求遭到南部非洲和美国、英国的集体反对,德国的技术能力加上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那还得了。

  罗斯福的葬礼上,俄罗斯人旧事重提,再次提出独占德国的要求。

  这一次依然遭到南、英、美的集体反对,想都不要想。

  和雅尔塔会议的不同之处在于,罗斯福的葬礼上,俄罗斯人的要求虽然没有得逞,罗克和温斯顿、杜鲁门的态度却有所松动,不再像雅尔塔会议期间那么强势了。

  雅尔塔会议期间,德国还有余力,俄罗斯的态度也不是多坚决,当时俄罗斯还需要西线盟军的援助。

  罗斯福的葬礼上,德军节节败退,覆亡在即,一千万俄罗斯军队给西线盟军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罗克和温斯顿、杜鲁门,也不得不松口,同意柏林战役由俄罗斯军队单独进行。

  现在德国战败投降,俄罗斯的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胡子的要求,也会随着俄罗斯军队的强势达到巅峰。

  罗克杨·史沫资出发前,就对俄罗斯人的要求有预估。

  罗克的底线是俄罗斯军队和西线盟军,按照现有的战线划分占领地,由各国进行管理。

  说白了就是谁抢到的就是谁的,都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至于西线盟军内部如何划分,那就是西线盟军自己的事了。

  这个结果虽然不是完美符合南部非洲利益,却已经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理由只有一个,总不能现在就打三战。

  杨·史沫资的态度也很明显,既然现在的德国已经无利可图,那南部非洲还不如学法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好吧,法国人其实没有这么洒脱,戴高乐完全是因为自顾不暇,所以才在对德作战上不能全力以赴。

  以罗克的性格,如果南部非洲在德国画地而治,那么罗克势必会向南部非洲的管理地区投入巨资,将当地打造成类似圣洛克一样的形象展示窗口,各种输出。

  “德国不仅是窗口,而且是桥头堡,我们必须守住。”罗克不想看到俄罗斯君临欧洲,那完全不符合南部非洲利益。

  考虑到俄罗斯对于二次大战的贡献,给俄罗斯人一些好处是应该的。

  可要将整个欧洲都让给俄罗斯,罗克实在做不到。

  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将俄罗斯限制在内陆地区。

  这样一来德国必将成为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

  这也是罗克和温斯顿、杜鲁门的共识。

  罗克这边对于波兹坦会议的底线是确定的,杜鲁门应该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英国那边,罗克却不敢确定。

  英国现在的情况很复杂。

  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温斯顿在英国国内的政敌们,就已经安耐不住,蠢蠢欲动,欲对温斯顿下手。

  也就当时德国还在顽抗,为了不给盟军造成影响,英国人才苦苦忍耐,一直忍到现在。

  也就在德国投降的当天,英国工党党魁爱德礼要求进行大选,甚至都等不到战争彻底结束。

  温斯顿肯定不同意,因为这时候举行大选,对温斯顿非常不利。

  战争还没有结束,分赃会议还没有开始呢,英国人只知道战争持续这几年,生活水平直线下降,英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个后果应该由谁来负责?

  温斯顿是首相,所以这个锅,只能由温斯顿来背。

第2589章 诈骗犯

  时间过去的太久了,罗克只记得温斯顿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就被赶下台,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

  现在温斯顿的情况很危险,随时有可能遭到英国工党的背刺,罗克其实提醒过温斯顿的,只可惜温斯顿太自信,并不相信爱德礼能对他的地位构成太大威胁。

  这句话或许应该形容为:温斯顿并不觉得,世界大战结束后就会被英国人抛弃。

  毕竟是差点被封为伦顿公爵的人。

  一个伦敦公爵,其实也并不足以酬谢温斯顿给大英帝国做出的贡献。

  这一次罗克并没有通过伦敦中转,而是直接去了圣洛克,对于这座城市,罗克还是有感情的。

  跟欧洲人的习惯不同,罗克其实很反感这种以人名命名的城市。

  或许是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间太久了,罗克已经彻底融入这个时代,先有洛城,后有圣洛克,罗克的反感并不足以改变这个时代,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能主动去适应。

  作为南部非洲在欧洲的展示窗口,圣洛克恢复的速度远超周边的法国城市,一左一右的敦刻尔克和加莱废墟还没有清理完毕呢,圣洛克已经恢复了全部职能,并且更胜以往,成为欧洲大陆在大西洋沿岸最繁忙的港口。

  诺曼底登陆期间,作为主战场之一的瑟堡,被德军彻底破坏,布置的水雷到现在还有清理完毕,到处都是禁航区,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可以进出。

  盟军进逼到圣洛克的时候,德军已经全线溃败,并没有来得及在圣洛克做手脚,连港口外围的炮台都完好无损,这让法国人忿忿不平。

  盟军收复巴黎的时候,德国人可是准备将巴黎彻底炸毁的,幸亏肖尔铁茨最后关头良心发现,巴黎这才得以幸存。

  跟巴黎相比,德国人在圣洛克简直称得上秋毫无犯,将圣洛克近乎完整的还给南部非洲,这让法国人的心理彻底失衡。

  联想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和德国的关系,让法国人不得不怀疑,南部非洲和德国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协议,所以才如此默契。

  罗克下飞机的时候,巴顿和亚瑟,以及其他在欧洲的南部非洲官员,早早赶到圣洛克机场迎接。

  巴顿是盟军欧洲总司令,在机场迎接罗克理所应当。

  亚瑟来到圣洛克,则是因为即将成立的联合国,这个组织将取代国际联盟,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沟通平台。

  只是沟通而已,联系起国际联盟的过往,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得两说。

  机场的欢迎仪式很简单,罗克对于仪式并不看重,简单的寒暄之后,罗克和亚瑟上了同一辆车,前往洛克家族在市郊的庄园。

  庄园的环境非常好,站在主楼的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圣洛克,绿树环绕,溪水淙淙,来自英吉利海峡的温柔海风轻轻吹拂,晴空万里,朵朵白云就像棉花糖一样触手可及,在苦心经营二十年之后,圣洛克和塞浦路斯一样,早已成为欧洲人最向往的度假胜地。

  “俄罗斯人的野心越来越强了,在攻占柏林之后,俄罗斯人的野心正在向整个德国辐射,朱可夫正在将他最精锐的坦克集团军向前线靠拢,能看得出,俄罗斯人正在做最坏的准备。”巴顿对战后的欧洲极不看好,稍有不慎,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有可能爆发。

  这也可以理解,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俄罗斯,和资本主义西方战线,原则上天然对立,根本没有调和的可能。

  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和西线盟军有共同的敌人,矛盾暂时被掩盖,不算突出。

  德国战败投降,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矛盾消失,俄罗斯和西线盟军的冲突逐渐显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可能爆发的,俄罗斯人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不用担心。”罗克对局势有着清楚地判断,大胡子也不傻。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权游之圣焰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