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鲇鱼头
正队长是由澳大利亚人担任的。
不过正队长只负责下达工作任务,管理劳动队的工作,实际上是由武内寺负责。
怀特去见安琪的时候,武内寺正在安抚人心惶惶的日军战俘。
并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心存死志,愿意为国王效忠,死后成神。
那些个心存死志的,要么已经战死,要么在试图逃离战俘营的时候被守军击毙,要么因为罪大恶极被关在地牢,连外出放风的机会都没有。
放风指的就是离开战俘营工作。
盟军即将公审战俘的消息传开后,对战俘营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包括武内寺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安琪手中的名单有多长,于是各种版本的流言不胫而走。
“怎么可能会将我们全部杀光呢?我们努力工作,为南部非洲人和澳大利亚人创造财富,即便有人要将我们杀光,也更可能是美国人,不会是南部非洲人和澳大利亚人。”武内寺真不是天真,相反他很聪明,知道要在战俘营活下去,就得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美国人身上。
南部非洲人和澳大利亚人是不可能犯错的,只有心狠手辣的美国人,为了报巴丹死亡行军的血海深仇,才会举起屠刀。
“我听人说这一次的公审,就是南部非洲人组织的。”一名叫松下河的小队长浑身颤抖,日本人不仅跟美国人有仇,跟南部非洲华人的仇恨更是大到无法化解的程度。
这一点在马来战役和菲律宾战役中就已经验证过了。
现在战俘营里的日军战俘,都来自太平洋战争后组建的日军部队,而且是从来没有去过对面的,才有机会走进战俘营。
那些39年之前组建的老牌部队,尤其是参加过侵华作战的,哪怕是后来的补充兵,从来没有去过对面,也是在被俘之后就全部处死,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这里面肯定也有冤枉的。
不过在世界大战背景下,没有人关注这些。
“你曾经亲手杀死过盟军官兵,或者是平民吗?”武内寺问松下,这个问题很关键。
武内寺入伍三年,从来没有开过枪,他是贵族,也没有人追究这一点。
“当然没有,否则我也不会在这里。”松下暗自庆幸,手上沾过血的,只要还活着都在地牢里呢。
“那你就不用担心,南部非洲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文明的国家,他们不会滥杀无辜——”武内寺这话说的自己都心虚。
“如果不会滥杀无辜,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来自菲律宾的新移民,根本就不是军人的大桥泪流满面。
战俘营里不仅有战俘,而且还有战前移民东南亚的新移民,他们都和武内寺一样,是被菲律宾人送过来的。
神奇的是,被菲律宾人送来的“战俘”只有男性,至于女人和财产——
大概是被菲律宾人分了吧,这种事菲律宾人也擅长。
“你会在这里,是因为你需要赎罪,作为大日本帝国扩张的受益者,我们所有人都有罪。”武内寺反省的很彻底,安琪要是在这儿,都得给武内寺点个大大的赞。
这里面还有澳大利亚人的功劳。
管理战俘是个技术活,只靠简单粗暴是不行的,还得做思想工作,让战俘认清自己的罪孽,心甘情愿赎罪才行。
方法当然也简单。
盟军在和日本战斗的过程中,缴获了很多日军自己拍摄的文字图像资料,视频和照片都有。
远的不说,单说巴丹死亡行军,相关的照片就有上千幅,也不知道日本人花这么大代价给盟军留下证据是图个啥。
多半是为了用于国内宣传,要呼吁那些年轻好战的日本人入伍,总得给他们点刺激。
现在这些图片和视频,就成为教育日军战俘的最佳工具。
战场上刀枪无眼,死了怪自己学艺不精,不能怪别人。
对放下武器的战俘下手,甚至屠杀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只能用禽兽不如来形容。
这根德国人和俄罗斯人打城市攻防战,死伤的那些平民还不一样,那些算是误杀,日本人把平民集中起来屠杀这种行为,无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都是妥妥的反人类罪。
当然了,这些暴行,放到日本政府的口中,就是大日本帝国统治亚洲的地位体现。
地位就是我想什么时候杀死你,就什么时候杀死你。
想用什么方式杀死你,就用什么方式杀死你。
“我来到菲律宾,和妻子努力工作,获得微薄收入照顾我的四个孩子,帝国发动战争获得的利益,跟我没有丝毫关系,为什么我也有罪?”大桥还是想不通,他内心深处甚至已经以菲律宾人自居了。
这个年代的菲律宾人,可是美国人。
“身为日本人,只要你体内留着日本人的血,那么你就有罪。”武内寺被美国人洗脑的也很彻底。
美国针对黑人的判断,有个所谓的“一滴血原则”,哪怕你表面上跟白人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只要你祖上有黑人,体内有黑人基因,那么你就是黑人。
这一点放在日本人身上当然也能说得通。
大桥或许是无辜的,可在当下,没有人去调查大桥说得是不是真的,即便真的也不会有人为大桥网开一面。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没有人能幸免。
“所以我们就该死吗?”松下河还是无法接受,这又是什么狗屁理论。
“当然不,不过结果并不取决于南部非洲人或者澳大利亚人的怜悯,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武内寺坚决做一条南部非洲人和澳大利亚人的忠犬,然后再看南部非洲人和澳大利亚人舍不舍得杀。
第2544章 一字排开推过去
日本人对于强者的崇拜,已经到了扭曲的程度,尤其是亲手揍过日本的国家,揍得越狠,日本人就越听话。
在对待弱者的时候,日本人不是怜悯和帮助,而是欺凌,俗话说就是欺软怕硬。
在日本有一个风俗,年满70岁的老人,就会被送上山自生自灭,不愿意上山的会被从山上扔下去,日本人给这种行为找了一个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借口,叫祭拜山神。
这就能解释,武内寺从不抱怨南部非洲和澳大利亚,而是坚决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武内寺甚至都不是委曲求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是真的就这么想,态度坚决到哪怕现在战俘营看守就把武内寺拉出去枪决,武内寺都不会反抗,反而会责怪自己的工作没做好,给看守们添了麻烦。
用医学术语说,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战俘营内,类似武内寺这样的人有很多,怀特提供给安琪的名单里,足足有四百多人。
用怀特的话说,这里面随便挑一个,发给他们一支枪,让他们去进攻东京,他们会比澳大利亚远征军更卖力。
安琪相信怀特的话是真实的,不过四百多人也太多了,安琪删删减减,只给怀特留下20个人,剩下的还是的公审。
“用20个人管理30万战俘,这根本不可能。”怀特叫苦。
“相信我,足够了。”安琪不担心。
公审之后,所有有潜在隐患的家伙都会被处死,留下来的都是老老实实配合改造的,如果这些战俘能洗心革面,为盟军工作一二十年,安琪倒也不介意让他们回家。
就在东亚盟军决定对战俘进行公审的时候,柏林战役也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为了抢在西线盟军之前占领柏林,俄罗斯调集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的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有6250辆坦克和突击炮,42000门火炮,7500架飞机。
柏林守军是隶属于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总兵力共计8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
战役的准备工作早在2月中旬就已经开始,当时维也纳攻势甚至都还没有开始。
小胡子知道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仇恨已经无从化解,所以从去年底就开始频频联系西线盟军,希望能和盟军谈判,以和平方式结束世界大战。
西线盟军遵守卡萨布兰卡会议的精神,拒绝和德国谈判,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
这个要求同样被小胡子拒绝,小胡子遂将主要兵力集中到俄罗斯方向,希望能在柏林打一场类似伏尔加格勒战役的城市攻坚战。
伏尔加格勒战役可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从那之后德军就失去了主动进攻能力,只能被动防守疲于奔命,最终战线龟缩到柏林。
俄罗斯当时打伏尔加格勒战役的时候,朱可夫有近乎无限的补充兵,同时拥有来自南部非洲和美国的大量支援,所以俄罗斯才能坚持到最后,反败为胜。
现在德国以及穷途末路,接替希姆莱出任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的戈特哈德·海因里希兵力不足,不仅武器弹药,连粮食和药品也严重短缺,他和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都认为应该和盟军谈判,小胡子却依然没有放弃。
小胡子是个政治家、演说家,他甚至可以是个画家,唯一不能胜任的军事家。
德军前期的势如破竹,也不是小胡子的指挥能力有多强,而是英国和法国的绥靖政策,以及小胡子的冒险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
战争爆发初期的胜利让小胡子忘乎所以,他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彻底改变这场战争,可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吞并苏台德地区之后,小胡子如果能及时收手,那么他有机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德国人。
在吞并波兰之后,英国和法国虽然向德国宣战,却没有任何动作,打了一场奇怪的静坐战争,这时候小胡子如果放弃扩张,那么依然有和平的可能。
甚至在击败法国之后,小胡子如果不主动撕毁《俄德互不侵犯条约》,那么仍有机会和大胡子联手统治欧洲。
现在小胡子依然不认为他已经没有翻盘机会,他给正在坚守维也纳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沃勒上将下令,命令沃勒上将率麾下的两个合成集团军会师柏林,迂回到俄罗斯军队背后,给俄罗斯致命一击。
这个命令完全没有考虑到沃勒上将正在面对两个俄罗斯方面军的疯狂进攻,整个维也纳都已经被团团包围,沃勒上将别说回师柏林,连突围的能力都没有,转眼覆亡在即。
小胡子又给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下令,命令邓尼茨指挥海军在圣彼得堡登陆,偷袭俄罗斯空虚的大后方,逼迫俄罗斯军队回援国内。
这个命令邓尼茨同样没有能力执行,邓尼茨的海军正忙着从俄罗斯军队的包围圈中撤离德国人呢,就算邓尼茨将所有德军军舰调回来,海因里希也抽调不出哪怕一个人去偷袭圣彼得堡。
80万德军对阵250万俄军,这还不包括同样在疯狂推进的西线盟军。
如果加上西线盟军,已经进入德国国内作战的盟军总兵力超过450万人,而德国此时残余的总兵力只剩160万人。
海因里希很清楚的知道俄罗斯和西线盟军,哪一个对柏林的威胁大。
所以参与防守柏林的德军坦克有1500辆之多,而和西线盟军作战的德军只有大约200辆坦克。
海因里希沿奥得河和尼斯河布置了三道防御带,纵深20至40公里,柏林战役于3月20号正式发起。
秉承俄罗斯传统,在柏林战役发起前,俄罗斯军队照例对德军阵地,进行了长达一个星期的炮击。
自从伏尔加格勒战役之后,如此规模强度的炮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
和伏尔加格勒战役时期相比,俄罗斯的工业能力得到极大恢复。
伏尔加格勒战役时期相比,坦克维修工厂就设在战地,这边修完那边就要上战场,坦克手甚至不需要携带太多炮弹,因为用不了多长时间坦克就会被摧毁。
柏林战役的炮击,朱可夫集中了6000门火炮,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口径重炮和火箭炮。
至于营连级别的小口径火炮,根本不在这个统计范围内,在俄罗斯甚至都没资格进入重武器清单内。
6000门火炮长达一个星期的炮击,对于后勤供应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
这里还得感谢德国人当年为了便于输送部队和物资,在俄罗斯境内修建的高标准公路和铁路,有了便捷的交通,俄罗斯的后勤运输部门,才能将后方工厂生产的炮弹源源不断运送到前线。
德国人的反击能力其实也不弱。
在德军阵地的核心地区,正面平均每三公里布置一个师,每一公里布置600门火炮,以及170辆坦克。
火炮和坦克的数量虽然多,但是受限于越来越艰难的后勤,德军的反击力度并不强,甚至连德国空军,都因为缺少油料,根本无法发挥全部实力。
名义上海因里希手下可是有3300架飞机可以参战的。
这3300架飞机里,有一半因为缺少关键零件,还停放在工厂的厂房里,根本没有列装部队。
剩下的一半里,又有一半因为各种故障没能及时维修,无法升空作战。
一半的一半里,又有近百分之六十,因为缺乏燃料和飞行员,同样无法升空。
这样一算,能升空作战的德军战机,只有不到300架。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拥有的作战飞机却是7500架,这些飞机都是可以升空作战的,而且要么是近几年盟友援助给俄罗斯,要么是俄罗斯自己生产的最新型号,性能是相当先进的。
地面炮击进行的同时,俄罗斯空军也频繁出动,对德军阵地,以及柏林市区进行地毯式轰炸。
没错,在进攻柏林的过程中,大胡子和朱可夫,根本没有顾及是否伤及平民。
其他盟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发言权,俄罗斯人只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要达到最佳效果,地毯式轰炸,最好是在1500米高度上进行。”来自东亚盟军的军事顾问科克尔尽职尽责,这是东亚盟军经过多次实战,才得出的最佳高度。
东亚盟军整天没事干就研究如何轰炸的更有效率,只要有新方法出现,马上就应用到战场上。
机会难得,等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为什么?”俄罗斯空军的彼得中校不会就问。
虽然盟军内部存在竞争关系,整体上俄罗斯和南美英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俄罗斯人也是心大,虽然战争爆发初期,英国和法国祸水北引,但这和南部非洲以及美国并没有什么关系。
相反因为南部非洲和美国对俄罗斯的无私援助,大部分俄罗斯人心存感激。
有一说一,如果没有来自南部非洲和美国的援助,俄罗斯多半撑不到伏尔加格勒战役。
科克尔对他的俄罗斯同行也心存敬意。
无论如何,俄罗斯的1000万伤亡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数字不是德国人公布的,而是俄罗斯官方承认的,至于里面有多大的水分,科克尔就不得而知了。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根据军事观察员传回的消息,判断俄罗斯到目前为止,伤亡人数应该在3000万左右。
还有更过分的,美国综合德国和俄罗斯的战报,判断俄罗斯的伤亡人数,应该是在4200万左右。
到底哪个数字是真的,那就见仁见智。
“高度太低,地面防空武器的威胁就会急剧加大;而高度太高,效率就无法保证。”科克尔倾囊相授,重型轰炸机的成本是很高的,效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