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鲇鱼头
彭岳和福克斯已经抵达出发阵地,准备炮击停止后,继续发动试探性进攻。
大概是昨天的炮击给日本人造成的损失太大,炮击区域内的日军主力早早撤离,只留下一些警戒部队。
炮击刚开始的时候,有平民冲出炮击区域,向彭岳和福克斯所在的出发阵地跑过来。
很快这些人就被从背后击倒。
彭岳和福克斯同时沉默,这肯定是日本开枪,日本人就是要拉着西贡人一起死。
几架战斗机从出发阵地上空掠过,紧跟着是数量众多的轰炸机,盟军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获得西贡的制空权,轰炸机就算没有战斗机护航也来去自如。
更远处的入海口附近,有盟军的驱逐舰在巡弋,不管任何船只,只要试图离开西贡就会被击沉,关岛战役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从东南亚海域消失,直接退回到日本海。
“彭岳少校,你们今天的任务不再是试探性进攻,占领敌人阵地之后,就地组织防御,小心日本人的狙击手。”耳机里传来最新命令,彭岳精神大振。
这就对了,得给日本人反击的机会,才有机会消灭更多日本人。
下午炮击才停止,吃饱喝足,顺便养足了精神的盟军官兵出发,继续向西贡河出发。
八月份的西贡正处于雨季期间,道路条件极其糟糕,每天都会下雨,昨天的弹坑内已经有了大量积水,被炮弹掀起的泥土,将整个阵地变成一个大泥坑。
泥坑里还有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爆炸的炮弹,这些炮弹都已经安装引信,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随时都可能爆炸。
部队推进的速度并不快,一些坦克前面安装了跟推土机一样的铲刀,随时用来平整道路。
呯——
日本人的生命力确实是很顽强,依然有日军士兵躲在废墟里向盟军打冷枪。
轰——
彭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对所有可能躲藏日军射手的位置进行反复射击。
伤亡也随之发生。
福克斯被日军士兵的冷枪击中,幸好中弹部位不是要害,三八步枪的穿透力很强,威力却不大,子弹从福克斯的肩部穿过去,休息个把月还可以重返战场。
塔塔嗒——
坦克上的机枪也在开火,效果并不好,根本不知道日本人躲藏的位置,只能起到威慑作用。
一个平民从道路旁的一栋废墟内爬出来,身上还流着血,向躲在坦克后面的盟军士兵求救。
“回去,回到你刚才的位置上,别出来——”
好几名士兵同时提醒,各种语言都有。
还有人悄悄举枪,怀疑是日军士兵伪装的。
日本人曾经伪装成平民,接近盟军官兵发起突袭,这都是生命总结的经验教训。
“求求你们,帮帮我——”受伤的平民是白人,他的一条腿被炸断,腹部也在流血,这种程度的伤情,必须送到野战医院接受治疗。
身处战地,就算南部非洲军队有比较完善的医疗资源,也肯定是有限的。
有些默认成俗的潜规则,军队不会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用在平民身上。
即便这个平民是白人。
“留在那儿,别说话,保存体力——”胳膊上带着红十字袖章的医疗兵扯着嗓子提醒,不敢把身体暴露出来。
呯——
日军狙击手再次开枪,这一次终于被彭岳发现。
狡猾的日军狙击手,躲在一栋房屋的阁楼上,这栋房屋并没有完全垮塌,杂乱的环境给了狙击手最好的保护。
彭岳调整炮塔,直接一炮轰过去,将唯一立着的墙彻底击垮。
十几名士兵围过去,先用一堆手榴弹招呼,再把奄奄一息的狙击手从废墟里拖出来,一名士兵抡起枪托,重重一枪托砸在狙击手脑袋上。
狙击手痛苦呻吟,血流满面,一位军士长掏出手枪,对准日军狙击手的头部连开三枪,周围的士兵表情冷漠,没有喜悦,更没有怜悯。
战争把人都逼疯了。
士兵展开行动的时候,医疗兵向受伤的平民冲过去,检查伤情。
情况很糟糕,被炸断的大腿其实并不致命,真正要命的是腹部的伤口。
医疗兵的条件有限,无法检查腹部的受创情况,先来一剂止痛针,最起码能帮助伤员缓解痛苦。
伤员毫无反应,呼吸逐渐微弱。
医疗兵放弃抢救,跪在尸体旁边好半天都没站起来。
这时又开始下雨,豆大的雨滴从淅淅沥沥,十几秒钟就变成漂泊大雨,地上的血迹被雨水带走,流入附近的弹坑,就像一条血河。
第2270章 生不逢时
东亚盟军向西贡开始进攻的时候,北非盟军也在筹划着对隆美尔的反击。
今年初,隆美尔组织了对北非英军的第三次大规模攻击,将英军逼回埃及境内的同时,并且迫降托卜鲁克的三万英军,再次夺取了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隆美尔最大的问题是后勤严重不足,年中小胡子发起伏尔加格勒战役,减少了对隆美尔的增援,隆美尔的进攻被迫停止。
英国迫于形势,同意南部非洲军队进入北非参战,同时还要求美国增加在北非的兵力。
这样一来北非就很热闹了。
隆美尔那边的北非军团,是由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组成的。
盟军这边集中了英军、南部非洲军队、美军,以及自由法国的部队,如何协调统一成为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再具体一下,英军是由英印部队、澳大利亚军队、埃及部队,以及新西兰部队组成的。
这其中人数最多的英印部队,战斗力最弱。
新西兰部队则只有一个师,这对于人口稀少的新西兰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南部非洲军队的成分更复杂,不仅有南部非洲国防军,而且还有南部非洲联盟部队,其中联盟部队是由六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不仅包括来自巴西的陆战师,还包括来自内志的骑兵师。
内志的骑兵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骑兵师,和南部非洲骑兵第一师一样,内志骑兵师装备了大量坦克装甲车等现代武器,这得感谢内志王室不计成本的疯狂投入,这两年内志从油田获得的利润,几乎都用来购买南部非洲武器装备部队。
截止到七月底,盟军在北非的军队总兵力已经超过70万人。
隆美尔率领的北非军团总兵力大约24万人。
盟军的60万人兵力分散,大部分处于埃及境内的英国第八集团军,总兵力大约11万人,加上埃及军队和进入埃及作战的南部非洲军队,总兵力在35万人左右。
法属北非这边,第三集团军主力开往西班牙之后,还留在法属北非境内的南部非洲军队只剩下四个师六万多人,自由法国的军队数量倒是维持在19万人左右,这其中包括刚刚成立不久的自由法国海军。
最大的变数是美军。
美国去年参战之后,首先派出两个海军陆战旅抵达英国本土,协助英国增强防御。
对于英国政府的邀请,美国人全力支持,四月份美军在北非还只有一个师,到七月底已经增加到近十万人。
八月三号,盟军高层在阿尔及尔召开会议,讨论北非战役中的组织协调问题。
代表美国参加会议的是美国远征军司令德怀特·埃森豪威尔少将。
代表英国参加会议的是从缅甸惨败归来的哈罗德·亚历山大中将。
代表南部非洲参加会议的是从比勒陀利亚匆忙赶回的印度洋战区司令巴顿上将。
代表自由法国参加会议的是戴高乐。
这个组合说实话有点惨。
埃森豪威尔晋升的速度堪称火箭,去年3月刚刚升任美国第九军参谋长,6月出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他先被任命为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埃森豪威尔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这时候的军衔才被升为少将。
亚历山大十年前开始在印度服役,世界大战爆发前加入英国远征军前往法国参战,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升任第1军军长,因为顺利组织第1军撤回英国,受到温斯顿的赞扬。
随后亚历山大前往缅甸,指挥缅甸英军对抗日军入侵。
在缅甸亚历山大惨遭失败,这不是亚历山大的问题,无论谁去指挥英印部队,都不可能战胜1941年的日军。
会议第一天,与会各方顺利达成共识,在北非组建北非盟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北非盟军作战。
紧接着在盟军总司令的人选上,开始出现争议。
亚历山大认为北非是英军的主战场,所以盟军总司令理应由英国人担任。
埃森豪威尔也想当总司令,理由是美国在北非的兵力正在快速增加,到年底可以达到30万人以上,美国人才是引领北非盟军获得胜利的最大因素。
埃森豪威尔自荐的同时,隐晦表示了对英军和南部非洲军队,以及自由法军的鄙视。
就算没有美军加入,盟军在北非的实力也远超德意联军。
仗打成这样,拖了这么久,埃森豪威尔很婉约的表示,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巴顿肯定是当仁不让,你们两位一个是少将,一个是中将,让我这个上将听从你们的指挥?
看不起谁呢!
戴高乐心态最稳,他知道怎么轮都轮不到他,所以坚决支持巴顿担任北非盟军总司令。
拉拢自由法国的好处开始出现了,2:1:1,得到戴高乐全力支持的巴顿,顺利成为北非盟军总司令,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担任副司令。
总司令的问题刚刚解决,新的问题马上又出现。
亚历山大认为盟军兵力分散,不利于对德意联军的反攻。
考虑到隆美尔手下的德意联军战斗力较强,亚历山大建议从埃及方向,向隆美尔北非军团发起进攻,理由是进攻部队可以得到南部非洲塞浦路斯舰队,以及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掩护,这样就算进攻距离较长,也不用担心后勤供应不足。
仗打到现在,后勤成为影响战役走向的最关键因素,隆美尔如果不是因为后勤不足,早就顺利占领苏伊士运河了。
亚历山大的提议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盟军在法属北非的出发阵地,明显比从埃及境内出发,距离隆美尔北非军团的核心区更近。
同时盟军在法属北非境内的兵力,也比埃及方向的兵力更多,自由法军接受的是南部非洲教官训练,战斗力比英印部队明显高出不止一筹。
同时盟军从法属北非出发,也可以得到舰队掩护。
在法属北非境内,盟军还有战斗力强大的陆基航空兵,隆美尔手下可以出动的战斗机已经所剩无几。
从8月5号到15号,整整十天,盟军都在为进攻发起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16号突然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南部非洲空军的侦察机发现隆美尔北非军团正在调动兵力,很可能在近期向盟军发动新的进攻。
会议主题马上从进攻变成防守。
这一次争论的焦点在于隆美尔的主攻方向上。
亚历山大再次坚称,隆美尔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埃及。
戴高乐有不同意见,隆美尔北非军团的调动方向表明,多个德国师正在向法属北非移动,所以很明显隆美尔的主攻方向是法属北非。
众所周知,隆美尔手下的北非军团,意大利人就是凑数的,主力部队一直是德军。
所以隆美尔如果要进攻埃及,那么德军应该是向东线的埃及移动,而不是调往西线。
巴顿和埃森豪威尔不方便发表意见,盟军内部也有严重的利益冲突,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担心南部非洲和美国扩大在北非的影响力,这会影响到法国和英国对北非的殖民统治。
法国已经失去了东亚。
英国已经失去了非洲南部。
北非一直以来都是英国和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一天的争吵毫无建树,晚上埃森豪威尔主动约巴顿吃晚饭,陪同埃森豪威尔出席晚宴的是另一个巴顿。
美国巴顿现在的职务是美国第1装甲军军长,他是罗克的崇拜者,罗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坦克部队的使用,给巴顿留下深刻印象,今年上半年,巴顿一直在迪奥训练中心工作,负责组建美国的坦克部队。
南部非洲的巴顿也是装甲部队指挥方面的专家,和美国的巴顿少将一样,南部非洲的巴顿上将对隆美尔的指挥也相当佩服,两个人迅速在隆美尔身上找到共同话题。
“隆美尔最大的弱点在于后勤,如果隆美尔有英军那样充足的后勤,盟军或许早就在北非一败涂地。”少将巴顿对和隆美尔交手非常渴望,唯一遗憾是现在的隆美尔,并不是最强状态的隆美尔。
“你错了,即便给隆美尔充足的后勤,隆美尔也不可能成功——”上将巴顿对隆美尔只是赞赏,还不到崇拜那种程度:“——这不是由隆美尔的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由协约国和同盟国的综合实力决定的,隆美尔手中坦克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800辆,我们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出动8000辆坦克,如果不够就一万辆。”
少将巴顿无话可说,这也不是唯武器论,装备差距大到一定程度,个人能力再强也没用。
一力降十会。
“华盛顿传来的消息表明,隆美尔的兵力调动并不是进攻,而是防守,我们可以针对隆美尔的布置,有针对性的调整我们的进攻方向,选择弱侧进攻。”大半生军事生涯都担任参谋人员的埃森豪威尔,对隆美尔没感觉。
如果在两个巴顿之间挑一个,埃森豪威尔更赞成上将巴顿的陈述。
盟军这边情况复杂,隆美尔那边的情况更危险。
盟军只是因为进攻方向不同发生分歧。
隆美尔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分配兵力,防御来自两个方向的进攻。
隆美尔手下的24万人,坦克数量只有不到700辆,其中德军部队只有8万人左右,坦克数量300辆,更多的坦克装备在意大利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