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白化贝
那就是,实现可控核聚变,永远需要30年。
而这个问题,也就是他对这场讨论会,最期待的一个点了。
看看陈舟能不能打破科学界的这个梗。
至于先前,之所以令他有些不悦,也是因为陈舟的那些白板。
在他看来,这种做法,有些过了,有些太意气用事。
但现在,随着陈舟在白板上书写的内容,那一丝不悦,早已不翼而飞。
更多地,是浓厚的兴趣,以及赞赏与期待。
如果陈舟真的论证了计划书的可行性,把那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论证扎实。
那他绝对会毫不吝啬的说一声,这白板准备的太好了!
此时会议室里的众人,也没先前激烈讨论的劲了。
全都安静的看着陈舟,看着他所书写的白板。
而白板前的陈舟,只觉得思路异常的顺畅。
关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整体规划,以及其中所有令人生疑的地方,他的心里,全部浮现了答案。
这个答案,并不是直接解决的意思。
而是指,陈舟全部知道该如何去做,有着明确的方向。
这也得益于他一直的研究规划,都有意无意的指向了系统后来的挑战任务1。
也就自然的为后来“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多学科联合研究”做了铺垫。
也因此,才能有他交给李振邦的计划书,才能有今天关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完整研究规划。
有了顺畅的思路,那么就只剩下把思路沿着笔锋,写在白板之上了。
当然,这个研究规划,始终还是个规划,距离真正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还需要一定时间。
而这份研究规划所能得出的时间,便是陈舟所提到的三到五年了。
这也是潘老为什么越看越感到有趣,越看越觉得陈舟值得称赞,越看越期待后续结论的原因。
白板上,陈舟整体书写的方向,还是按照“能源解决之答案”里,那五大核心部分来的。
首先便是理论研究部分。
在这一点上,其实也是刚才讨论最激烈的部分。
但现在,随着一整块白板,被陈舟全部写满之后。
那些原本与陈舟激烈讨论的人,顿时有些尴尬起来。
因为,陈舟在白板上不仅解答了他们的问题,还把他们的问题延伸了。
可以说,他们想到的,陈舟早就想到了。
他们没想到的,陈舟也同样想到了。
不管他们对理论研究部分怎么挑,都始终跳不出陈舟的掌控。
廖玉志在看到这一整块白板之后,心中愈发的有些发慌。
如果后面还跟这块白板一样的话,那他们就真的争不了了。
倒是潘老,在看完第一块白板上的内容后,习惯性的就拿笔记了起来。
同时顺着陈舟的思路,跟到了第二块白板。
会议室里,这么做的人,并不止潘老一个。
而且,正在开始逐渐变多起来。
看到这一幕的李振邦,脸上虽然没有多少表情变化,但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得,一开始一个个的,还端着专家的架子,不肯放下来。
现在还不是变成了学生,一个个的拿着笔跟着陈教授记笔记。
他好想问这些人一句,刚看到白板时的架子呢?
同时,李振邦对于下定决心全力支持陈舟的做法,感到了万分的庆幸。
下意识的,李振邦的目光,便落在了那白板前,挺拔的身影之上。
理论研究部分的内容并不多,因为聚变技术的原理,几乎人尽皆知。
真正核心的还是那些横亘其中的技术壁垒。
针对这些技术壁垒,陈舟从新规范场理论出发,给出了解决的答案。
等到两个白板的理论研究部分结束后,陈舟挪到了第三块白板前,开始书写原料产生部分。
原料产生实际上也存在技术壁垒,并不像普通人想的那样,随处可得。
只不过,相对于整个可控核聚变技术来说,这块的技术壁垒,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就是了。
要真说起来,五大核心部分里的理论研究部分、材料部分,是真正有着最高技术壁垒的存在。
原料产生部分、工程设计部分、控制程序部分,就要稍微好搞一点。
当然,这是陈舟的理解……
第七百二十七章 道理讲通,命为“夸父”
在看到陈舟写到第三块白板的时候,李振邦赶忙吩咐会议室的工作人员。
让他们赶紧的再搬几块白板进来,并把剩余的所有白板预备好,随时准备使用。
同时,也特地交代他们,在搬白板进会议室的时候,千万要动作放轻,不要打扰到陈舟。
之所以有这个交代,是因为李振邦发现,比起最初的计划书。
陈舟此时在白板上所书写的内容,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优化。
整体思路没变,但细节优化了太多。
许多原本存在的问题,也被陈舟给一次性解决了。
这也代表着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这些人所担心的可行性,被进一步论证了。
李振邦不知道这是陈舟早已完成的优化,还是临场迸发的智慧。
所以,他担心搬白板的动静,影响陈舟此刻的思路。
事实上,陈舟此时的状态,已经完全沉浸在白板上面了,完全屏蔽了外界的影响。
光是搬白板的动静,是不可能打扰他的。
当然,李振邦的这种做法,还是有效的。
至少能够给会议室里的人提个醒,谁也不要再发出多余的声音。
对于陈舟此时在白板上所书写的内容,李振邦能够看出来这些细节的优化,会议室里受邀参加这场讨论会的人,自然都能够看出来。
只见,他们脸上的表情,一个个都比较精彩。
有欣喜的,有愁闷的,有无奈的,有期待的,有赞赏的,有嫉妒的,也有愤恨的……
总之,精彩纷呈,各人自有各人的心思。
本来想着借讨论会,给陈舟涨涨知识,让他学一学该怎么在学术界搞研究。
可没想到,竟然让这家伙给装逼成功了。
尤其是那个白板,简直无法形容……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陈舟再一次震惊到了他们。
不管是潘老这样的,聚变技术领域里的先驱者们。
还是其他真正致力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以期将其真正实现的研究人员。
亦或者如廖玉志这般,一方面确实期待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另一方面却又有着自己想法的人。
此时都只有一个想法,陈舟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远超他们的想象。
先前还口口声声说着他们不是学生,可却真的成为了学生,认认真真的做着笔记。
对于身后众人精彩的表情,陈舟自然浑然不知。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面前的白板上。
手中握着的笔,正稳稳的在面板上,留下一行行的文字。
很快,第三块面板全部写完。
陈舟很自然的便走到了下一块面板前,继续抬手书写。
在又一块面板被写满之后,陈舟也从原料产生部分,来到了材料部分。
材料部分的主要内容,正是陈舟结合DMD-2号材料,所进行的研究。
当然,这还是一个方向,并不能直接运用于可控核聚变技术上。
但就是这么一个方向,却看得会议室里很多人,瞬间瞪大了双眼。
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过,陈舟曾经发过一篇关于计算材料学的论文。
虽然可以说是改变研究格局的论文,但是在那之后,就没有听过陈舟在材料学领域,有什么更加深入的研究了。
反而是陈舟的老本行,也就是数学和物理学,一直在出研究成果,更是拿下了菲尔兹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就是说,陈舟应该没有再把研究重心放在材料学上,也应该没有时间,再兼顾材料学的深入研究了才对。
但现在,就在他们的眼前,陈舟所展现出的,关于材料学的研究深度,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如果再仔细想想的话,距离那篇关于计算材料学的论文发布,似乎也没有过去多久。
完全想象不到,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精力,在取得那么耀眼的数学和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还能兼顾到材料学的研究。
更加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是,陈舟的学术能力,以及他的科研天赋,简直令人感到窒息。
难道说,陈舟将成为新世纪第一位,真正全能型的科研人员吗?
这个想法也在许多人的心中冒了出来。
他们此时再看向白板前的年轻人时,目光之中已经隐隐有了佩服之色。
与此同时,在又两块白板被完全写满之后,陈舟也完成了材料部分的内容,开始向着工程设计部分进发。
以托卡马克装置为基础,陈舟逐渐开始展开……
原本上午9点开始的讨论会,已经进行了3个多小时,现在也已经到了中午12点多。
李振邦本来也没注意时间,全沉浸在陈舟的白板上。
还是会议室工作人员的提醒,才意识到时间问题,得给每个人安排午餐了。
可在看了眼还在奋笔疾书的陈舟后,李振邦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现在明显不是打断陈舟,带着他们去吃饭的时间。
而且李振邦也相信,这些记着笔记的人,此刻估计也没有太大心思吃饭。
想到这,李振邦快速环视了一圈,和他所想的差不多,基本上每个人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陈舟所书写的白板。
即使是廖玉志这样,带着个人想法的一些人,也同样目不转睛的看着白板,手中的笔则记录个不停。
于是,李振邦便吩咐工作人员,先把午餐备好,等会议结束他们再去用餐。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舟逐渐写到了第十块白板,也来到了五大核心部分的最后一个,控制程序部分。
这一块,就是以计算机科学为主,数学为辅了。
但是因为陈舟解决了NP完全问题,在控制程序部分的内容,同样优化的令在场众人大吃一惊。
只能说,五大核心部分逐一加重力度,逐一征服了他们。
到现在这里,陈舟已经把他们全部的问题,都给回答了。
尤为重要的是,关于项目的可行性,按照陈舟的设计,按照这白板上的内容,三到五年完全有可能实现!
上一篇: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下一篇: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