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从改变开始 第256章

作者:一白化贝

陶哲轩看了看这位寡言少语的老人,也不再多说什么,走回自己的位置,埋首继续自己的研究。

陈舟的论文,他已经完完整整的看过一遍了。

对于里面再次被完善的分布解构法,他有着和陈舟,和德利涅等人一样的感觉。

这是一个具有着无限潜力的方法。

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数论的领域,在许多新的数学领域,都有着大放异彩的可能。

他不知道陈舟是怎么搞出来这样一个方法的。

但就目前来看,陈舟是个真正的数学天才。

至少,陈舟在数学上的天赋,不会比他差。

时间滴答滴答的走过,陶哲轩再一次抬头看向张亿唐时,他发现对方的表情已经变得异常精彩。

张亿唐忍不住为陈舟的想法拍案叫绝,这小子,太出乎意料了。

忽的,张亿唐抬起头看向陶哲轩:“陶教授,你说的对,这就是我们一直所需要的!”

陶哲轩起身走到张亿唐身旁。

张亿唐的双眼之中流光溢彩,这是找到自己苦苦追寻的答案的眼神。

5月20日。

一个数字极其富有美好的日子。

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发表了。

这是一次万众瞩目的期刊发表。

而万众瞩目的内容,便是陈舟的那篇论文。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数学年刊》这一期的期刊,其订阅量居然创下了历史之最。

这无疑使得《数学学报》等其它的三大期刊,忍不住眼红。

但他们也很无奈,是陈舟没有选择他们呀!

随着期刊发表的同时,这一事件的热度直接到达了顶峰!

因为时间差的原因,最先沸腾的是国外的网络,以及国外的媒体。

那个许多网友每天都得刷上几次的网站上。

“发表了!发表了!等了这么久终于发表了!”

“一年时间,连续解决三个世界级数学猜想,太恐怖了!”

“令人窒息的节奏!令人窒息的效率!令人窒息的天赋!”

“不知道这一年究竟有多少人,因为他而博士毕不了业?有没有哪位大兄弟说一下?”

“楼上的,就不说你这扎心的问题了,你这一点也不注意队形呀???”

“扎心一问,据不完全统计,三只下金蛋的鸡,至少击溃了数十名博士生的心!”

“哈哈哈,不管怎么说,这算不算见证历史了?”

“见证历史?从他的名字出现在数学界开始,我们不是一直在见证历史吗?”

“我就想问一下,陶哲轩教授为什么还不发博客?”

“谁知道呢?”

相比于国外网友的兴奋,国外的媒体们,倒是冷静的多。

米国《华盛顿邮报》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事件。

并且详述了陈舟和陶哲轩张亿唐之间的比赛。

最后沉痛的表示,米国的数学家们输掉了这场比试!

随后,便是《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这些米国知名媒体,开始的报道。

他们的报道也和《华盛顿邮报》相同,带有浓厚的国家感情色彩。

尽管《数学年刊》刊登的论文里,德利涅教授、法尔廷斯教授、郎兰兹教授三人,都对陈舟的论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却始终围绕着陈舟三人之间的比赛。

仿佛陶哲轩和张亿唐的输,变成了全米国的输。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华国数学家,战胜了米国数学家。

而且,这还是一位本科未毕业的大学生,战胜了两位数学界的大佬。

足以击痛米国人那骄傲的心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 他和他的比较

相比之下,欧洲国家的媒体们,相对而言,就客观了一些。

英国的《泰晤士报》在报道时,虽然也提及了陈舟和陶哲轩张亿唐的比赛事件。

但报道的重心,还是在陈舟以及陈舟的论文身上。

对于陈舟,他们用了不可思议来形容。

对于陈舟的论文,则是引用了法尔廷斯三位审稿人的评价。

德国的《法拉克福汇报》在报道时,一方面客观报道了事件的经过,对陈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另一方面,则是提到了德国年轻一代数学家的领军人物,彼得·舒尔茨。

他们把陈舟和舒尔茨进行了比较。

舒尔茨同样是一位天才数学家。

曾在未满17岁时,就加入德国的IMO国家队。

虽然第一次很可惜,大概是太紧张了,只拿了个银牌。

但不服输的他,随后连续参加了3届国际奥数竞赛,并且3次斩获奥数金牌。

当被问及原因时,舒尔茨的回答是:“因为这个比赛好玩啊!”

后来还是因为年龄大了,才被“赶出来”,去读了大学。

那时,他已经20岁了。

虽然20岁才开始上大学,是比较落后了。

但是舒尔茨在波恩大学数学系,仅仅用了3个学期,便学完了本科。

紧接着,又用了2个学期,学完了研究生内容。

随后,他继续跟着硕士导师,完成了博士研究。

说起来,他的博士研究,同样有趣。

在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后,就被导师严肃的找去,并表示:“你现在就可以博士毕业了!”

至于原因嘛……

他这篇论文,就不是一般博士生可以写出来的。

这一年,舒尔茨也不过才24岁。

也就是说他从上大学,到博士毕业,只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

而且他的博士论文,在发表之后,还在数学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博士毕业之后,舒尔茨便成为了克雷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

就是那个搞出七大千禧难题的克雷数学研究所。

此外,同一年。

舒尔茨的母校,也就是波恩大学,免去了教授资格考试,破格聘请舒尔茨为W3级的教授。

W3级是德国最高级别。

就这样,24岁博士毕业,24岁成为德国最年轻的教授。

可以说是开挂的人生。

单论本科毕业的时间,陈舟还要落后一些。

因为他用了两年。

虽然后面的这一年,陈舟都没干啥和本科毕业有关的事。

但毕竟还是花了两年的时间。

至于《法兰克福汇报》提到舒尔茨的原因,主要还是2018年的菲尔兹奖。

在舒尔茨连续拿到拉马努金奖、克雷研究奖、米国数学学会的代数奖、奥斯特罗斯基奖、费马奖等等奖项后。

德国数学界,或者说世界数学界,都在等着舒尔茨拿下菲尔兹奖。

因为到2018年菲尔兹奖颁奖时,舒尔茨才30岁。

在他先前获得的奖项里,都是打破这些奖的年龄记录的。

每一个奖项,他都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尤其是德国学术最高奖的莱布尼茨奖,舒尔茨更是至今348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30岁以下的。

但现在,陈舟的出现。

很有可能终结舒尔茨这连续的超神记录。

因为,陈舟远比舒尔茨年轻!

到2018年,陈舟也不过才22岁!

而且只从目前的成就来看,手握冰雹猜想的证明、克拉梅尔猜想的证明、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以及分布解构法这一无限潜力方法的陈舟。

绝对会是2018年菲尔兹奖的有力竞争者!

更何况,离2018年,还有两年时间呢。

按照陈舟的这种效率,甚至可以说,陈舟的热门程度,一点也不会逊色于舒尔茨。

但好在,数学猜想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解决的。

而且,如果按照陈舟目前的学业进度,他把博士毕业的时间,控制在两年后。

那就又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陈舟将会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在读博士生的身份,获得菲尔兹奖的人!

这份记录,估计真就很难超越了。

但是,没到那一天,什么都说不定。

也有可能,陈舟这两年没有获得任何成就。

而其他的数学家,突然爆发了呢?

那陈舟单凭手中的三个猜想,还是差点分量的。

毕竟这三个数学猜想,相比于最高级别的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还是差了一些的。

同时,《法兰克福汇报》还对燕京大学表示了恭喜。

他们认为陈舟的出现,意味着华国数学界的振兴。

尤其是陈舟出自燕京大学,有着传承上的意义。

反正,欧洲的媒体们,是一点也没有米国媒体们的沉痛的。

反而还有些高兴。

毕竟,世界数学中心,以前是在欧洲的。

只是在后来,才转移到美洲,到米国的普林斯顿。

欧洲的国家,尤其是德国,多少还是有着难以弥补的遗憾的。

但《法兰克福汇报》没想到的是,自己所发表的文章,一下子火了!

不仅是在西方国家火了,在华国同样火了。

比西方稍晚一点的华国,在第二天才知道陈舟论文刊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