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骑猪去挖坑
“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你们想学生物学,进三清工作的,一定要注意了,姑苏大学绝对是你们的不二之选。”
“虽然它现在还不是985,但生物这个专业,很快就会强势崛起,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专业。”
“我向所有的考生强烈推荐,只要你选了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绝对有很大几率进三清集团工作,毕业5年,就能年薪百万。”
“你今年高考就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因为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报的人不多,分数比较低,你肯定能上,要是等到过几年,那绝对是大热门,竞争将异常激烈,我估计没有700分想都别想报。”
“听我的,准没错。”
这话一说出来,提问的男生顿时兴奋得说话都结巴了。
“李,李老师,好,好的,我,我就听你的。”
男生年纪还小,主要是为了能见到偶像而激动。
但旁边围观的家长们,想到的另一件事却很现实。
考上好大学,学个好专业,到底是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一个能赚钱的好工作吗?
尤其是旱涝保收,稳定又高薪的工作,那简直就是家长们梦寐以求的专业。
以前这份荣光属于金融和计算机两大专业。
现在,生物学也有了一席之地,同样被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
姑苏大学生物学专业。
就它了。
家长们将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几乎是一瞬间就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让自家成绩优秀的孩子报考这个大学这个专业。
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昆市南站,出站口。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即便春节已过,依然寒风呼啸,吹得人两颊生疼。
李根生裹着厚厚的黑色羽绒服,帽子将头脸捂得严严实实,总算将寒风阻隔在外。
但他裤子穿得比较单薄,皮靴也有些旧了,里面那层绒已经消磨得差不多,完全抵挡不住刺骨的寒意从脚底升腾,钻入体内,不住向上侵袭。
他缩头缩脑地站在大厅里,不停地跺着脚进行物理取暖,也只能稍微缓解一下寒意袭人。
两只眼睛还得盯着头顶的显示牌,时刻关注着上面的信息,以免错过到达的列车。
在昆市呆了七八年,他早已安定下来,不再是如候鸟一般迁徙的打工人。
老家的亲戚都知道他混得不错,这不,今年有个堂弟出来打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根生哥,是我,你等蛮久了吧,辛苦你了。”
熟悉的乡音突然响起,一个二十七八的年轻人,拖着个拉杆箱,风尘仆仆地走了过来。
李根生顿时面露喜色:“春生,好久不见,你变样了,结实了好多,我差点都认不出来。”
“来,来,路上很累吧,这边走。”
两人寒暄片刻,李根生便带着堂弟朝停车场走去。
刚走没几步,李春生就开口了:“根生哥,都是自家人,坐公交过去就行,没必要打车,白花那个钱。”
李根生笑了笑:“我家有点远,坐公交要转好几趟车,不太方便,还是坐车吧,等明年地铁修好,过去就很方便了。”
“再说,不用打车,我自己有车。”
说话间,两人已来到一辆白色轿车前,李根生掏出车钥匙,启动汽车,打开了后备箱。
“来,把行李放到后面去。”
李春生看了看汽车,虽然是国产车,价格不贵,但依然是他此时无法企及的目标,顿时艳羡不已。
“根生哥,看来你确实混得不错啊,听说你买房了,没想到车也买了。”
“呵呵,还可以,打工糊口而已,再说这车也不贵,没多少钱。”李根生憨厚一笑,没再多说。
一上车,李春生就好奇地东张西望,随着车辆启动,窗外车水马龙的繁华街景映入眼帘。
看了十几分钟,他才过足了瘾,转过头开口道。
“根生哥,昆市很繁华啊,这边房价不便宜吧,你来了七年,车房就都有了,太厉害了。”
李根生一边专注开车,一边随口道:“市区是贵一点,要两万多,我买的比较远,在郊区,只要一万左右,主要房子不是全款,是贷款买的,要还20年呢,每个月房贷就有六千,压力大得很。”
李春生点点头:“那确实压力有点大,你家斌伢子也上高中了吧,他成绩怎么样?”
说起儿子,李根生整张脸都亮了起来,眉眼间都是笑意:“他成绩还可以,反正上的重点中学,班主任说上个一本没啥问题。”
李春生兴奋地拍了拍大腿:“那好啊,我们家终于出大学生了。你到时候要回屋里头办酒啊。”
李根生笑得合不拢嘴,口中却说:“现在还早,等考上了再说。”
李春生附和着夸奖了几句,便把话题扯到了自己最关心的工作上。
“根生哥,你说这边工作机会多,钱也多,到底是不是真的?给我透个底,进厂能给多少嘛。”
李根生沉吟着说道:“这个要看厂的,有的厂要求高,钱也多一点,有的是个人就要,价格就低一些,高的有七八千,低的也有五六千,总体来说,只要肯干,还是能赚钱的。”
“机会现在多得很,工业园那边都是三清的上下游供应商,天天都在招工。”
“你放心,工作绝对有,主要我在厂子里认识人,有门路,可以把你直接塞进去,不用走中介,给的钱会多一点。”
李春生欣喜若狂,连忙说道:“那太感谢了,我肯定好好干,家里修房子还指望我呢。”
“对了,你是在三清的工厂吧,听说工资很高啊,到底多少钱一个月?”
李根生颇为自得地笑了笑:“三清是甲方,又是名牌企业,当然开得高了,我一个月有一万出头,包社保,每周还可以休一天。”
李秋生吃了一惊,一时不敢置信:“那这一年就是12万了啊,我滴个乖乖,根生哥你一个高中生挣得跟城里的大学生一样多了。”
“不对,大学生也没有你这么高的工资,我听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太多了,不是名牌大学的话,出来一个月只有三千块,硕士都只有五千块呢。”
李根生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现在赚钱都是看本事,不看学历了,很多以前的街溜子,不也当了网红,挣了好多钱。”
“不过有本事的大学生挣得也很多,就像我们公司那些研发人员,个个都很厉害,一年挣个五六十万没问题。”
李春生张大了嘴,一脸的羡慕嫉妒恨,这个数对他来说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了。
“果然还是要读书啊,可惜我不是读书的料子,只能进厂,你家斌伢子读完书出来,子承父业,也到三清去工作,一年赚个几十万,那就真出息了。”
“希望如此吧。”李根生矜持地笑了笑,专心开起车来。
半小时后,汽车驶进一个绿树成荫的小区。
到了家,李春生一眼看到了大客厅里宽敞的落地窗,顿时赞叹不已。
“你这房子起码一百多平吧,小区看起来好高档,风景又漂亮,住起来真舒服。”
李根生微微一笑道:“房子嘛,够住就行了,风景倒是还可以,你晓得嘛,苏市以园林出名,这边修房子都喜欢把绿化搞得很好。”
他冲着卧室方向,喊道:“小斌,快出来见见你春生叔,以前小时候他还抱过你,给你买过棒棒糖呢。”
儿子李晓斌戴着厚厚的眼镜,从卧室里走了出来,大大方方地打着招呼。
“春生叔,好久不见。”
李妻则端着一盘水果从厨房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容。
“来,春生,吃点水果,我都切好了,多吃点。”
“嫂子好。来了这边,看着气色越发好了。”
李春生在老家跟李妻打过交道,倒是不陌生,很快就熟络起来。
午饭很丰盛,有基围虾,有炖鸡,有新鲜时蔬,还有小酒助兴。
酒足饭饱后,李春生迫不及待地问道:“嫂子,你也在这边打工吗?一个月多少钱?”
李妻性格温柔,轻声细语道:“我在三清的办公楼搞清洁,工资不高,大概五千左右吧,但是比较清闲,平时可以照顾小斌学习。”
李春生又是一阵艳羡:“那你们两个工资加起来都有一万五六了,一年下来,四舍五入都有二十万了。”
“多好啊,一家人可以在一起,房子车子都有了,等斌伢子读书出来,你们就彻底享福了。”
他想起了自己在老家的蹉跎岁月,不由大为懊悔。
“早知道我就跟根生哥来这里打工了,在老家一个月才两千块,也就够个温饱,快30了连老婆都讨不起。”
李根生拍了拍他的肩膀,呵呵一笑,安慰道:“你现在来也不晚,只要好好干,一年就能娶媳妇,三年就能在老家买房,干久一点想在这边安家也不是不行。”
“你别急,家里正好有个客房,你在哥这里先住着,平时嫂子做饭也一起吃,找工作这事慢慢来,最好找个好一点的,然后干久一点。”
“你年纪轻,又是高中毕业,个子也高大,人又机灵,有我帮忙,还怕找不到好工作吗?”
“等进了厂,真正的好日子才在后头呢。”
李春生听得连连点头,喜笑颜开,瞬间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
“这里房子太贵了,我一个人可买不起,还是买老家房子适合我,三千一平,我要是挣六千块,一个月就能买2平,一年买30平,三年就有100平的房子了。”
“24,一年是24平,4年零2个月才是100平。”李晓斌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冷静地纠正了他的错误。
李春生反而更高兴了,拍着大腿叫好:“小斌数学真好,果然是个读书苗子,我们老李家以后就靠你了。”
李根生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幕,心里的幸福感,满得就要溢了出来。
作为曾经的学渣,每次看到儿子的考试成绩单,他都仿佛看到自家的祖坟在疯狂地喷着青烟。
老李家三代学渣,一直都是农民和工人,从来没出过读书人。
这一次,终于破了例,要出一名大学生了。
以他有限的认知,并不知道啥叫基因突变,只能是归结于三清园的风水好,读书氛围又浓厚,影响到了他,才会产生如此质的突破。
等到儿子考上大学,读个生物专业,毕业后进三清做研发人员,他老李家也就实现了从底层到中产的跃迁。
这,就是他,一个普工的终极梦想。
在他心目中,自己的人生,就是因为来了三清,才彻底得以改变。
在三清干了七年,从一个普工干到线长,他对公司的爱戴和信赖可谓是与日俱增。
每天听到的是三清的暴富神话,见到的是轰鸣不休的产线,拿到手的是一年比一年多的薪水。
日积月累下来,他深深地明白,这一切都离不开三清园里那群身怀绝技,可敬可爱的年轻人。
研发大楼里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造就了三清的崛起和辉煌,也保障了他全家的衣食无忧。
李根生没读过书,可能无法意识到,人类历史上,他这样的人曾有过一段黄金时代。
那是最好的搬砖时代,工人的薪水可以用富足来形容。
那个时代的工人,两年的收入就能买下一套房。
一个高中文化的工人,可以凭自己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一栋房子,一辆车,妻子全职在家,还能供三个孩子上大学,这样的生活如天堂一般美好。
这要换成现在,中产都很难做到。
因为那个时候,贫富差距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财富的增长几乎被全部让渡给了工人,导致后者变得异常富裕。
李根生并不知道过去的这段黄金岁月,但这并不妨碍他感知到,现在的自己就过着天堂一般的美好生活。
他也是高中文化的工人,月入过万,能够凭自己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两年的收入,在老家县城,也能买下一套房。
甚至在昆市这样房价上万的地方,也能付个首付,每个月几千块的房贷也能负担得起。
唯一的差别就是老婆不能全职,不过他就一个儿子,也不需要老婆全职。
反而两口子一起赚钱,才更符合他勤劳致富的理念。
除此之外,他也能供儿子上大学,甚至还能直接供到博士。
这样的生活,已经很符合他心目中黄金时代的标准了。
事实上,跟历史上那段黄金时代,差距也不是太大了。
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同样令人暖心。
主要是因为卫康将一部分利润非常大方地让渡给了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