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4章

作者:中秋月明

近在咫尺的沪海音乐学院作为国内排名前二的专业院校,各专业毕业以后,非尖子生不能进沪海交响乐团。

这都是类似武当派长老团的存在,差点笑出声来。

不知天高地厚啊!

但都是斯文人,不搭理就是了,自顾自的收拾自己东西,主要是以标准的电吉他、电贝司、键盘和架子鼓小乐队为主,因为交响乐团的底子厚,还能加上萨克斯、小号、中号、小提琴这些管弦乐手。

轮流来挣外快呗。

最年轻的小号手今天没啥事儿,顺便就像掸苍蝇一样撵人:“走吧走吧,我们乐团不缺舞曲,再说音乐学院也在附近,你到那边去卖歌还可以。”

其他人噗嗤笑。

荆小强也不废话,迈步上台抓过还没关上的有线麦克风,又伸手拿了后面架子鼓边的铃鼓。

就是很多人家用来逗小孩子、有些后世KTV包房也有的那种环状木框上单面蒙皮拍手鼓,木框上还装了些可以摇响的金属片。

东北亚音乐、南美以及非洲音乐都有这种类似的节奏乐器。

他很随意的在自己大腿上拍打,又是那种七八次看似随意的节奏拍打后,就对了麦克风歌唱!

这是他今天坐在这舞场听了所有来来回回反复的舞曲,都没有听到的一首《Lambada》。

朗巴达舞,南美风的拉丁舞曲,后来非常著名的迪斯科涩情舞曲!

而且他用的是葡萄牙语!

怎么形容呢。

这种舞曲就是明明用着迪斯科的强劲明快节奏,但跳舞双方是交叉贴胯,磨豆腐!

所以唱腔就明快中带着缠绵!

中文都没法表达的那种丝滑妖娆!

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国内唱外文的很多是硬背发音,跟这种就像掌握了母语一样的挥洒自如有天壤之别。

七八位乐队成员,从听见打拍子就有点征兆。

等那清唱的葡萄语一起来,所有人都凝固在原位,难以置信的看着荆小强。

明明他刚才走过来说的那句话,十足标准的西南口音普通话,竟然用如此流利的小语种演唱!

光是单凭这点,就能在整个沪海的舞厅独树一帜!

你说他这唱腔有瑕疵吗?

肯定有。

但看遍整个沪海……不,说不定看遍整个全国,也找不出来这样娴熟葡萄牙语演唱的专业腔调。

更主要是这个明明看着还很青涩的年轻人,毫不怯场,仅靠一个节奏就能韵味十足的演唱,还扭腰跳上了!

摘下拖着电缆的麦克风,展开双臂仿佛抱着位美女,腰胯下沉摇摆,那种挽着圈的送胯动作一看就有功力!

只是荆小强自己就感觉,哎哟,我这腰!

嘎吱吱的响!

肌肉骨骼跟不上身体意识!

得练!

但是看在其他人眼里,就是我的个乖乖捏!

能唱能跳啊!

这是个巨大的门槛差别,自从费翔带着《冬天里的一把火》来到春晚,展现出能唱又能跳的巨大优势后。

顿时成了一块丰碑,结果这位还是梦想去百老汇展现自己,只在江湖上留下一片传说。

试问有几个人能在大幅度的各种身体动作中,还保持气息稳定、嗓音精准?

业务要求可高了!

不过南美歌舞算是一朵奇葩,大多数动作都在下半身摇晃,很适合荆小强这样身体跟灵魂还没完全融合的菜鸟级别入门。

就算是这样,他那圆润丝滑的舞姿也带着原汁原味的拉丁范儿。

绝对能独树一帜!

第5章、别跟我谈什么爱情,我只想搞钱!

一曲唱罢,交响乐团演奏小组的成员们已经鼓掌:“可以的,可以的!有那个味儿!”

“什么曲子,什么语种,南美的味道很重,很洒脱的感觉!”

“谱子呢,马上把谱子扒出来,我这里记了个后半截,你看对不对……”

对这种级别的乐团演奏手来说,听歌识谱是个基本功,但更重要的是几种乐器的相互配合。

听见如此热情奔放的曲目,刚刚还准备下班的几位演奏手都来了兴趣。

连歌舞厅经理都被找来听了个尾声:“小伙子很不错啊,这首歌是哪里来的,想留在我们这里唱歌吗?”

荆小强没有据为己有:“一部国外电影里面的,版权肯定没有,但我能把谱子和器乐搭配出来,我需要有个演唱练习的机会,您觉得能开个什么样的上台价格?”

经理打量他:“就这么一首?一招鲜很容易被别人抄了去啊。”

荆小强笑得很含蓄:“我肯定还有其他曲子,您这价格开得合适,我能源源不断的上新曲子,包您这里观众满意。”

这年头的歌舞厅经理都是下海承包资产的能人,也不含糊:“明天先试试看吧,表演五首曲子,五十块钱一天,效果好我肯定不会亏待你。”

在月收入只有几十百来块的90年,沪海这最好的大众歌舞厅,每张门票是两块钱。

从下午六点到晚上十一点这五个小时进进出出,偌大个舞厅能卖出去上千张票!

所以说娱乐行业赚钱,哪怕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都理所当然。

荆小强也不贪:“好,只求您能做到水涨船高就行了,起码我要在这里待到看能不能考上戏剧学院。”

基本都毕业于旁边音乐学院的乐手们,立刻笑着把他围起来,七嘴八舌的问询情况。

戏剧学院他们熟得很啊。

更主要还是赶紧把谱子搞出来吧。

好在南美舞曲往往在乐器方面非常简单,一把吉他,一把手风琴跟架子鼓就够了。

经理兴致勃勃的在旁边看了一阵,确定荆小强是个行家,还预支了两百块给他置行头。

就这么点讲规矩的局气,让后来蜂拥而至挖角儿的歌舞厅经理,都没能把荆小强带走。

荆小强毫不意外的收了钱,也把自己的身份证递过去当抵押,更是索性住在了歌舞厅后面的杂物间。

这下他一个月能存一千五了。

一年就是十八万!

而且唱拉丁舞曲还有个优点,第二天荆小强买了件花衬衫、沙滩裤,就趿着泡沫拖鞋上台了!

九十年代沪海舞厅的装修风格,大多都是循着三十年代百乐门的那种金碧辉煌风格。

哪怕在改开以后别的地方还很遮遮掩掩,阿拉十里洋场的底蕴懂不懂的啦。

乐队都基本是西装革履,还打领结的。

好在交响乐团这都是工作服。

所以显着荆小强这身热带打扮超级醒目,他还买了个八毛钱的草帽,捏把捏把的就带着牛仔卷边,夏威夷凹顶,歪戴上台还来了个骚包的抹过草帽边手势。

换个时代油腻得不行的动作,这会儿在十八岁年纪演绎下,立刻换来一片欢呼声!

等到电子琴弹起前奏,所有人都是瞬间惊喜!

新曲子?!

别看这年头全国上下歌舞厅风起云涌,但舞曲几乎都是舶来品,中文歌除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就是翻唱的《路灯下的小姑娘》,其他一水儿的外文舞曲。

翻来覆去都是那么几首恰恰恰、成吉思汗、螺丝刀螺丝刀半夜起来安地板……

早就听烦了。

所以每首新歌一定会得到展现的机会,只是能跟这些经典对抗留存下来的极少。

特别是国内专业人士还在从原有体制向市场化转变中,哪里会写这种享乐主义的歌曲,根本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全场转头,注视那个看起来还乳臭未乾的小赤佬!

不是所有人能都在这么多人的场面放声歌唱,大把的能歌善舞站到人堆前面就发怵发抖,啥都表现不出来。

可荆小强就是为了这种场面而重生,闭眼开口拉长音调,顺滑的外语腔调,让人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伴随他拿着麦克风的右手在胸前模拟搂着姑娘,左手横举平端,摇摆、转圈、横移、进退……

连舞步都是新的!

所有人都轰动起来!

这种场面下,乐手们也极有状态,手风琴悠长浪漫,吉他提供舞曲节奏感,鼓手拍得摇头晃脑。

之前拉小提琴、吹小号、萨克斯的几人都站成一排,拿了沙锤、铃鼓、三角铁,跟着打拍子……

如果说以前他们天天演奏那些已经想吐的曲子,只是为了应付赚钱。

今天这种全新的曲子,才会唤醒他们内心对音乐已经疲惫的审美。

于是轻而易举的成了全场站定,看台上的主唱表演!

好多人不由自主的跟着荆小强的动作扭啊扭,揣摩这种全新舞步的特点。

就算坐在周围茶座上的舞友,也全都站起来,脚下不停抖动!

心痒,脚更痒!

全场都在抖!

其实这种拉美东北部流行的舞蹈动作极为简单随性,跟普通交谊舞的搂抱动作没什么区别。

上半身左右轻摇,胯部摇晃才是精髓,多看得一会儿,自然就有不少身体协调、舞蹈精湛的爱好者先扭起来。

三分多钟的舞曲仿佛瞬间就过去。

娴熟的来个谢幕动作,还转身对乐队鞠躬的荆小强,立刻听见场下狂热呼喊:“再来一次!”

“再唱一遍!”

“好听!好棒!”

有点演唱会的意思了,荆小强还蛮享受的听了两秒,转身对乐队征求意见?

这种国内歌舞厅歌手们难得一见的乐团礼仪,让交响乐团的演奏手们都很舒服,齐刷刷的来了个回礼,才重新奏响舞曲。

荆小强在交响乐团歌舞厅的这场首秀,简直轰动!

连唱了三遍,还不到七点钟,他只能宣布晚上十点再唱,可乐队只是把以前的舞曲起了个头,就得了舞池跟周围一片倒彩声。

要理解那种审美疲劳忽然出现一缕清新阳光的感受。

得,整个乐队不得不轮流上阵,把这首《Lambada》连奏仨小时!

沪海最火最好的歌舞厅,其实都在这市中心的几条街上,哪怕没有手机的年代,也很快呼朋唤友的来了不少人:“听说出新曲子了!”

“还是新舞步?那一定要看看啊!”

其实整个晚上都是舞友们在热烈练习新舞步,后来的看前面怎么跳,有几个据说是跳舞老师的底子很好,也热心传递这种明显是拉丁舞步的特征。

于是以前往往跳会儿舞,有些人会串场去别家,又或者看对眼的还会携手压马路去公园,今天全都来了就不走!

本来最适合三四百人跳舞的舞池,很快挤得水泄不通,不停有人挪到边上贴猪肉站排排。

就为了等待那位年轻的演唱者说他还要来唱歌的。

哪怕不少人都在学他那歌词腔调,葡萄牙语谁也不会啊。

等着听,那味儿简直让人太难以忘怀。

其实荆小强下台就去健身了。

由于曾经粗壮成马东锡那样的彪悍身形,他对自己现在这副豆芽菜似的青涩身板太不满意了。

之所以选择要到沪海来,也因为在那个十八线小地方连鸡胸肉都没处买去,更别提三文鱼、虾蟹、橄榄油之类。

对于已经在纽约健身俱乐部拿到高级搏击私教执照的荆小强来说,所有技巧最好还是建立在强大的核心力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