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74章

作者:秋来2

造反了这么多年,在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百姓,也会被逼的造反。

当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极为有利于他的发展。

张献忠接到了贺今朝的回信,眉头都皱起来了。

贺今朝拒绝出兵,也拒绝他进入陕西等地,还给他指了一条往东走的路。

“他娘的,老子就知道贺今朝这个驿卒是个黑心眼子的。”

张献忠拿着马鞭气得走来走去:“他就是怕我吃他的喝他的用他的。”

军师潘独鳌立即开口道:“大王,我们就入四川,在待在此地,这么多人,粮食是绝对不够吃的。”

徐以显则是在认真揣摩贺今朝的信,没有出声。

张献忠本想一口答应,既然贺今朝想要看热闹,那我就惹火上身,拉他下场。

川东的地界还在官军的手中,我去打官军,到时候官军入川看你锤匪打不打?

“徐先生。”张献忠看着徐以显开口道:“有何高见?”

“大王,我们其实按照贺今朝的路子走,也挺不错的。”徐以显放下手中的书信:

“江西、福建等地未曾遭遇大灾,那些地主士绅家里定然富裕的很。”

“你这是在为贺今朝说话?”军师潘独鳌瞪着徐以显:“难不成你是他的人?”

对潘独鳌的话,徐以显也懒得辩驳:

“大王,你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是你占据了山陕四川之地,会允许旁人把手伸到你的地盘吗?”

“额把他爪子都给剁喽。”张献忠直接脱口而出。

“无论是贺今朝还是李自成,大家都不在是以前单纯只想活下去的人了。

大王想要当皇帝,他也想要当皇帝,李自成也是这个想法。”

徐以显不紧不慢的分析道:

“只不过如今朝廷势大,天灾严重,所以我们才会相互扶持一二。

但真到了利益之争,怕是白刃不相饶了。”

先前李自成与张献忠因为挖大明祖坟的时候,抢夺乐师和仪仗都闹了不愉快。

更不用说这种利益了,贺今朝断然不会同意的。

大明养虎为患可以,但想要坑锤匪养虎为患,徐以显觉得还是算了吧。

人家的脑子清醒的很,能做到如此大的地步,冠绝诸贼。

既然已经试探到了贺今朝的态度,那就没必要与他死磕。

张献忠对徐以显的话还是相信的,真到了那个地步,自己与贺今朝之间相互厮杀,实在是太正常了。

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

“往江西、福建等地去?”张献忠皱了皱眉头:“有可操作性?”

“大王如今兵强马壮,南方有几人能抵挡大王的兵威?”

徐以显倒是觉得以江南富庶的地方为根基,将来未必不能有与贺今朝东南对立的场面。

否则真要与贺今朝撕破脸皮,那他们就会受到官军与锤匪的双重打击,两线作战,是他们耗费不起的。

潘独鳌却是再次站起身来道:

“大王,如今外围皆是被官军重兵围困,我军若是此时穿过湖广前往江西,怕是会被官军给堵死在这里。”

“那你说该如何?”

潘独鳌捏着胡须开口道:“我军还是要入四川,引诱官军与锤匪之间相互交战,拖住他们。

我们入四川之后走恩施再次进入湖广(湖南),再入江西。”

“好。”

张献忠一口应下,就这么办。

如今天下反贼,共分为三部。

以贺今朝实力最大,张献忠次之。

其次便是罗汝才、惠登相等十营,再次是左葛五营。

最末等的才是闯王李自成。

杨嗣昌整顿熊文灿的部队后,就决定先打张献忠这个老二。

只要灭了他,后续的那些贼寇,还不一定能够坚持抵抗到底。

留着锤匪,再相机与其作战。

在诸多军将当中,杨嗣昌把左良玉看做是一张平贼的“王牌”,尽管他先前大败,狼狈逃窜。

但那都是熊文灿那个烂人的锅,绝不是左良玉的问题。

故而出京师前,就向皇帝给他求官职,到了之后,又让他挂印行事,统一指挥各部。

不仅如此,还要与杨嗣昌亲自谋划,转行调度。

杨嗣昌希望通过破格重用,使左良玉感激用命,同时依靠左部兵力挟制其他将领。

张献忠、罗汝才等获悉杨嗣昌出马督师后,预感到将有一场恶战,就把队伍带进深山。

杨嗣昌在襄阳筹划进剿时,张献忠部已由湖北西进,转入陕西、四川交界地,预备进入四川,把锤匪也拖进战场。

既然贺今朝给我指明了道路,那我也得顺便让你帮我拖住追击的尾巴。

罗汝才、过天星等部则活动于南樟、房县、兴山、远安一带佯装张献忠的主力,吸引官军的视线。

罗汝才也大发神威,直接阵斩明军两个大将,以至于一时间凶名赫赫。

左良玉并没有让杨嗣昌失望,在其余各路兵马被罗汝才等人击败后,他则是取得了胜利。

杨嗣昌才得到确切消息,张献忠已经跑路四川。

他秉承朱由检关于集中力量首先打击张献忠起义军的指示,决定全力围剿张献忠。

再此之前,而是对罗汝才采取招抚政策,派人进入曹操的营中,劝他投降。

罗汝才不听,随他他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自身也损失惨重。

他决定放弃此地,也会和张献忠入川。

第0977章 看三国是有好处的

四川巡抚陈士奇正在骂街。

锤匪围困重庆,屡次三番的请求,都见不着朝廷的一个援军来。

如今还要他预防其他流寇入四川,派人马前往夔州(奉节)扼守,防止张献忠等部。

要不是杨嗣昌是皇帝的宠臣,比熊文灿想要做出一些事情来。

再加上许诺只要击溃张献忠后,就配合他大力围剿锤匪。

陈士奇才不愿意从重庆分兵去增援夔州那个地方,毁灭吧。

这么长时间的围困,早就把他的神经给整的极度混乱。

脑子里的那根弦从最开始的紧绷着,慢慢绷的都没有弹性了。

陈士奇目前只希望锤匪是想要看坐山观虎斗的戏码,冷眼旁观,官军与张献忠部大战一场。

要是两线作战,他可真是没本事保住重庆不失。

故而陈士奇特别希望大批官军入川。

左良玉得知杨嗣昌衔命集中全力先歼张献忠的意图,向杨嗣昌建议入蜀追击。

杨嗣昌则另有打算,调陕西总督郑崇俭率副将李国奇从入蜀,而令左良玉留驻竹溪,以防张献忠折回竹山、房县,别遣偏将人蜀追剿。

左良玉依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判断,只遣偏将追击未必有效,张献忠也末必会折返。

要是能被贺今朝接纳入陕西,早就就近去了安康,还用得着绕远道。

更何况以他对锤匪的行事作风,未必会接纳军纪不怎么好的张献忠部。

再加上左良玉觉得杨嗣昌不用他主攻,还用旁人,就是在给张献忠机会。

杨嗣昌对左良玉的这种分析不以为然,但表面上依旧给他回信解释。

“张献忠之势似乎并不想入川,可能会向陕西移动,低头向贺今朝称臣。

毕竟此人善于骗人,一旦风头不对,便会伏低做小。

贺今朝兵精粮足,是张献忠投靠的第一选择。”

因为即使张献忠在想投降,大明朝廷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否则被愚弄一次两次还上当,那皇帝以及群臣的面子放在哪里?

“将军如入川,万一张献忠从旧路疾趋镇平,仍入竹山、房县,将何以抵御?

否则,如张献忠走宁昌(大宁、大昌)入巫山,与曹操(罗汝才)会合,我以大将尾追,促之返楚,也非上策。

依幕府本谋,秦督提兵人川,秦抚驻宁昌。

我兵仍驻竹溪,此为正招,量遣偏裨入川追剿,此为奇招。

左良玉不同意这种部署,给杨嗣昌回信。

“督师须知纵然四川大部为锤匪所占,但蜀地肥衍。

纵然张献忠不被锤匪所留,可是赠送些军粮,我相信贺今朝在表面上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张献忠渡过险阻任其奔逸,难以制驭。

且张献忠入川有粮可食,回勋阳则无地可掠。

良玉料定非万分窘急(除非他与锤匪互相厮杀),否则必不复回湖广。

况且我明军,兵合则强,分则弱。

良玉所统乃剿兵非守兵,若主兵不出战而代为守,张献忠何时可灭?

为今之计,当出其不意疾攻,一经大创,自然瓦解。”

左良玉写完信之后就直接带着部下兵卒由渔渡溪进入四川。

杨嗣昌对左良玉擅自违反自己的节度很不满意。

要不是我给你大力支持,能让你短时内组建出如此精锐的人马吗?

现在翅膀刚硬一点,就开始跳起来了,当真是不知道感恩。

杨嗣昌把左良玉的申文转报崇祯皇帝,意思是立此存照,他打了败仗也同自己无关。

倒是军师万元吉宽慰他:“左良玉书词慷慨,惟敌是求,将在外不受中制,宜听其便。”

杨嗣昌本想利用左良玉制衡诸部,都听他的话。

可他却忘了一件事,他手里可没有制衡左良玉的部队,又觉得他傲慢不可用。

再加上杨嗣昌把左良玉的权限不断的放大,几乎与他一个等级。

如今左良玉想要建功立业也好,报仇雪恨也罢,自己就能做主了。

倒是原本要被杨嗣昌寄予主力用的秦地督师,郑崇俭率人与左良玉会和,主力副将李国奇没有入川随左良玉会和。

毕竟,摸鱼嘛,不想打仗的人,哪里都有。

当然李国奇的借口是“缺粮”,不足以支撑远征。

左良玉当然把这些事都算在杨嗣昌的头上,心中认为是杨嗣昌故意给他掣肘,更是憋着一口气要打大胜仗。

杨嗣昌对于李国奇如此懂事,为了制衡左良玉,又暗示他说有本督师在,你将来可以取代左良玉。

这个大饼一下子就把他给砸迷糊过去了。

李国奇万万没想到会有这种好事,因此对杨嗣昌越发的感激,要为他效死!

杨嗣昌对于制衡左良玉的决断,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张献忠获悉官军后有两路包抄,前有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