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23章

作者:秋来2

“宁远城不能轻易失去,叶臣等人也不能被动困守城中,便叫石延柱作为守城主将,他经验也较为丰富,并叫叶臣率领精锐出城,择机袭扰锤匪立营,绝不能让他们轻易在辽东站稳脚跟。”

这是清军同锤匪第一次在辽东的地界上真正的交锋,双方都极为谨慎。

多尔衮除了要议论军机,还需要多方筹备粮草。

否则打仗打的士卒肚子没食物,大清岂不是变成了大明二代目?

“派人通知豪格,加大在朝鲜的粮草征集,尽快运回盛京。”

以前朝鲜供奉粮食,还能用船只运输,以此来较少损耗。

但现在整个海路都被锤匪海军控制,走海路想都不要想。

纵然陆路运输损耗较多,多尔衮也只能选这条路。

至少还能有一点运到盛京,要是走海路。

那便是好不容易筹措的粮食,全都喂了海鱼。

洪承畴站在一众满清高层内听着他们说话,自己也能听懂了一些。

面对锤匪的压力,多尔衮充分体会了他爹努尔哈赤在有打赢明军之前的忐忑心情。

范文程看着洪承畴陷入深思,他总觉得这个人心思重,不像是真心同大清合作的。

第1181章 攻城

范文程与洪承畴是两个极端的大明士大夫。

一个是底层出身,又给努尔哈赤当了九年的奴才,才有机会入了老奴的法眼,受到重用。

可洪承畴不一样,他在大明剿贼无力被推出来的时候,力挽狂澜后一路飙升,属实是一鸣惊人。

他这么多年与流寇相互厮杀,又同清军进行厮杀,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且又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在农民军当中有着洪屠夫的美称。

范文程他顶多就率领几百人同明军厮杀,然后压着明军打,展现自己的勇武。

他拿什么与洪承畴相比较。

在后金(清)这种政权中任职,尤其还是前期,都是马上打天下的时候,单纯的文官并不会受到多少的重视。

范文程靠着效忠金(清)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而洪承畴不过是“投靠”,就比他在清庭的职位还要高出一级。

说实在的,多尔衮对于洪承畴的待遇,范文程心里是不痛快的。

毕竟他当狗这么多年兢兢业业,还不如洪承畴这种表现的想当又不完全当狗的,有统战价值呢。

再加上洪承畴矜持的态度,让范文程在心中怀疑,洪承畴可能与贺今朝是有勾结的。

这种人怎么会甘心同外族勾结,尤其是在贺今朝取得中原的情况下。

可这种没有证据的事情,范文程不会公之于众,反倒会被认为是自己嫉妒洪承畴。

可是根据贺今朝对于那些大明高官的处置,又让范文程认为洪承畴的选择没有错。

如今还是要想方设法,击退锤匪方为重要之事。

现在的满清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当中。

就算阿巴泰带领的八旗士卒损失不少,但大多数还是那些外藩蒙古人,真正的精锐实力还是有的。

多尔衮不肯往外派自己的人。

支持顺治的两黄旗大将也不会轻易离开盛京。

以免顺治小皇帝发生意外。

所以现在两红两蓝是对外的主力。

豪格作为统率单独领兵外出,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了。

阿济格驻守在锦州,就是作为支援完颜叶臣的。

清军面对锤匪虽然会有一些劣势,但是对地形的熟悉程度,都是远胜于锤匪的。

尤其是在本土作战,就连投降锤匪的明军都没有他们熟悉。

虽然八旗士卒对于锤匪会有谨慎的态度,不如蔑视明军那种战意,可终究是占据优势的。

大清的唯一的劣势,便是贺今朝当了大夏皇帝,可以集中各省甚至海外力量来全力支撑战争。

但大清不行。

当年打松山之战皇太极就要举全国之力,又经历了锤匪搅乱本地奴仆叛乱,四处作乱平叛等,也几乎掏空了家底。

破坏性极大。

本想着通过劫掠大明赶紧回一口气,缓解一二,未曾想阿巴泰身死也就罢了,连带着大清损失较为惨重。

那一战是自从立国以来,大清未曾经历过的大败。

以至于锤匪大军兵出山海关,真正的大军压境,许多未曾经历战事的八旗士卒都十分恐惧。

生怕被锤匪杀到盛京来,像宰杀他父兄一样杀了他们。

也就是这一点,让范文程十分的忧心。

辽东终究是地广人稀,产出不多之地。

纵然是举全国之力,也丝毫无法与广袤的中原王朝相比较。

就算河南、山东、北直隶依旧会受到干旱影响。

只要贺今朝他不是一个昏君,慢慢救治,不会出现什么大的乱子,那也就无法为大清拖延贺今朝更多的时间。

粮食短缺,工匠短缺,甚至连操炮手短缺。

范文程左思右想,对于这种熟练工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挽回颓势的法子。

但锤匪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可以缓慢推进,硬生生地耗死大清。

他是一丁点办法都没有。

因为眼前的形势不等人。

就算清军能征善战,可锤匪也不是好相与的。

一方后勤充足,一方后勤供应不上,那还怎么打?

倒是洪承畴捏着胡须摇摇头,大明要是能做到这个地步,何至于被一个小小的驿卒灭亡。

贺今朝先前整了一出经济封锁,又接连砍去满清的左右臂膀(科尔沁和朝鲜)。

现在又逼得多尔衮对八旗旗丁征召入伍和增加税收。

别说那些被掳掠来的奴才,就连八旗家属那也是即将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就是不知道这群人能够隐忍多久。

最近盛京总是各方消息都在流传,再加上有些满奸暗中散播谣言。

诸多民众对于同锤匪发生战斗,实在是有些惧怕。

锤匪的威名已经靠着刷人头,在八旗家眷当中刷出来了。

满清前脚刚死了那么多人,后脚又开始同锤匪作战。

再加上还要旗丁自备武器粮食,压力极大。

但这么多年的治理,满清政权也不会轻易被外部压力给整垮。

从上到下都在死死咬牙挺着。

许多人认为,只要挺过锤匪最为猛烈的进攻,今后的日子便能好过了。

多尔衮便是想要依靠宁锦防线来消耗锤匪,叫李定国像拔钉子一样的慢慢进攻,给他争取更多的时间,用来种粮食以及训练绿营兵。

还要在盛京周遭留守,以防止那些蒙古人再次趁着内部空虚来搞破坏。

破坏总比建设来的更加容易,清军是擅长此道的。

但目前这条道被锤匪给堵上了,多尔衮又不是一个像皇太极的激进派。

一旦贺今朝把皇太极对付朱由检的招数,用在大清身上,多尔衮也有些遭不住。

李定国不紧不慢地修筑的工事,一步一步地蚕食宁远城周遭的堡垒。

他想要逼迫清军进行增援,也正好落入了多尔衮的算计当中。

李定国想要围点打援,多尔衮需要更多的时间。

完颜叶臣接到摄政王多尔衮的军令后,便把宁远城交给石延柱来守卫,他带领上万精锐撤出宁远城。

石延柱一直都希望大清能够冲破山海关,打进北京城,成为中原共主。

这样他就不再是中原眼里的汉奸,而是开国功勋!

可惜大明不是被大清灭的,而是被锤匪所灭。

贺今朝吃掉了大明失去的鹿,成立新的王朝,登基还不足一年,他一下子就把兵锋摆到辽东来了,且来势汹汹。

多尔衮对石延柱的叮嘱便是你办事,我放心。

宁远城城高且坚固,城中粮草充足,你一定要守住这里,让锤匪不敢轻易越过宁远,深入境内。

李定国针对于满清鞑子从宁远城撤走了大批士卒,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清军不擅长守城,走出城池寻机野战才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这是十分正常的兵力调配。

不过这城池的兵力减少,清军要是不增兵支援,就是把这伙鞑子放在自己嘴里吃掉。

李定国不着急,依旧是慢慢占据且修缮被明军遗弃的军堡,将来都是可以形成村落或者城镇的。

想要看一看清军鞑子的下一步操作。

豪格接到消息,便是锤匪有大批船只登陆仁川。

整个仁川都被锤匪的人马占据了,摆明了要增援朝鲜。

他想着一定要在锤匪支援汉城的路上,埋伏他一手,叫锤匪知道知道自己的厉害。

守卫韩城的国王李倧得到消息也十分的激动!

终于春暖花开,大海不再结冰,把援军给盼来了。

可实际上硕托确实晓得这些增援的士卒并非是锤匪正兵,来朝鲜主要是为了壮大声势的。

让豪格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举全力攻打汉城。

实际上的精兵都从山东运输到旅顺,武大定看似是剿灭朝鲜的名头,但最终目标也是辽东半岛。

届时锤匪可以沿着水陆两条线前往义州,堵截想要掳掠而回的豪格人马。

其实多尔衮派遣豪格奔着朝鲜去,也有就食于敌的思路,能在国内省一点是一点。

既然朝鲜不臣服,那就抢他丫的。

现在抢不了大夏,还抢不了你这垃圾朝鲜?

而作为小弟的朝鲜,根本就没有抵抗的余地。

甚至摄政王还想着要继续轮换士卒,直接抢掠朝鲜的实力,把他连肉带骨头的全都吃进肚子里。

既然你敢归顺大夏,背叛大清,都这个时候了,多尔衮才不管什么藩主之类的,能吃一口是一口。

只有劫掠周遭补充大清,就是最快的回血方式。

硕托在思索着怎么把豪格给牵制在朝鲜,不让他回去。

最好找机会让豪格当朝鲜王,分裂满清,成全他当皇帝的愿望。

至于怎么操作,硕托还得好好想想!

因为豪格这个人犹豫不决,真不好忽悠,除非盛京那里传来什么谣言。

武大定在旅顺登陆后,便掏出早就准备好的辽东地图,像广鹿岛等沿海小岛,早就是锤匪的地盘了。

那些投降的大明士卒或者海盗,多是被编进了陷阵营。

现在就要利用这些熟悉地形的人,叫他们上岸先行袭扰满清鞑子控制的地方,胡乱搅合一通,吸引鞑子的视线后。

他再带领先占据青泥洼、木场驿、南关岛、金州卫(金县)。

有大夏海军在,从海岸线上岸偷袭会极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