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城二千
朱由检都走到了他身后,他还在摆弄手里的零件。
“先生,这蒸汽机这么小,它的马力能催动拖拉机吗?”
“这……”王徵看向朱由检,欲言又止,而朱由检则是轻抬下巴,示意让他说。
“马力不足是自然的,这个只是模型机,实际的农用蒸汽拖拉机,大概有五尺高,四尺宽,七尺长,重两千斤……”
“不过这种拖拉机是用车拉到田地里,然后安放在田头,用钢丝绳远远地牵引在田里翻耕的犁铧。”
王徵见朱由检示意,便只能和朱慈燃说了起来,而朱慈燃一听,顿时惊讶道:“这么笨重?那人要怎么运过去?再说它能犁多少亩地,废多少炭水?”
“会在它下面安装轮子,然后用马拉拽过去,一日犁地二十亩左右,烧炭一千斤,废三百斤水,需要三个人操作。”
王徵很有耐心的解释,而朱慈燃听后则是高兴道:“那如果有这种……”他掐了掐手指头,接着继续高兴:“有四千多万台,大明的地就可以种完了对吧。”
“是倒是这样,但……”王徵面露难色,而朱由检则是趁机说道:“燃儿,不能空想,你想想一千斤煤需要多少银子,百姓一亩地收入又有多少银子,一台机器又需要多少银子,百姓能不能买得起。”
“齐王叔?!”朱慈燃被吓了一跳,但见自己没挨骂,连忙想了想。
虽然他算不太清楚,但也知道一亩地正常来说,交税之后只有九百文的收入,而二十亩地便是十八两银子。
一千斤煤大概是一两银子,百姓还能到手十七两银子。
“齐王叔,百姓去了炭水钱还能赚十七两银子!”朱慈燃自以为高兴的炫耀,而朱由检却转头看向王徵:“这样一台机器造价几何?”
“这……造价一百五十六两……”王徵如实说出了机器的造价,而朱由检则是看向了朱慈燃:“一台机器造价如何,加上运费最少得卖一百六十两银子。”
“我朝如北直隶,每户田地不过十五亩到二十五亩之间,哪怕一户五口人,十五亩耕地,一年也不过岁入十三两五钱银子。”
“也就是说,一户百姓需要不吃不喝近十二年,才能买下这样的一台机器。”
“啊……”朱慈燃听了咋舌,而这个时候门外传来的脚步声。
李定国一路小跑进院,身后跟着锦衣卫,原来是锦衣卫去传来了李定国。
“李定国!”
见到李定国来了,朱慈燃连忙跑了过去,和他说起了朱由检的问题。
李定国毕竟在村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他比朱慈燃懂得更多,底气十足的对朱由检道:“殿下,一户百姓买不起,但一村百姓买得起啊!”
“春耕翻地一般有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一台机器可以翻二十亩,半个月就可以翻四百亩。”
“一户百姓十五亩田地,二十六七户人家就有四百亩田。”
“二十六七户人家凑一凑银子,肯定能买得起,每村可以买三四台。”
“嗯嗯!”朱慈燃连忙点头,骄傲的模样,不知道的以为刚才的话是由他说出来的。
“你们啊……”朱由检瞧着他们的样子,有些忍不住笑道:“会思考就行,诚然如你们所说,一户买不起,但一村可以买。”
“不过想要团结一村的百姓可不容易,所以朝廷要做的便是帮村民买机器。”
“帮买?!”李定国略微惊讶,毕竟他听到了这机器的价格。
大明八九万个自然村,上万集镇,一千九百多县,便是如朱慈燃所说的,八亿七千万亩耕地,最少需要四千多万台机器。
这四千多万台机器,朝廷得支出近七十亿两银子……
这么多银子,李定国想都不敢想,而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徵和所有翰林博士都纷纷咋舌。
别说四千多万台,便是四十万台都能把大明的国库掏空。
“帮买,但不是全买。”朱由检看着众人表情,无奈叹气道:“大明八九万个村子,朝廷满足不了每个村子五六台,但放置两三台还是可以的。”
“别以为都得满足才是对百姓好,哪怕只有两三台,也能缓解百姓的很大压力。”
“况且机器的价格是可以通过科研降下来的。”朱由检话里这么说,但他之所以要给百姓配备机械,并不是简单为了减轻百姓负担。
说白了,他是要让工业的力量给天下人都看到,让天下人都放弃工业是“奇淫巧技”的这种落后想法。
另外这二十几万台机械下发后,朝廷难道真的只亏不赚?
怎么可能呢……
且不提这二十几万台机械可以释放上千万劳动力,单单这二十几万台机械所用的煤炭,就足够刺激煤炭行业。
皇店的煤炭成本价是十文十五斤,卖给百姓是一文一斤,十斤能赚五文钱。
二十几万台机械百姓可不仅仅在农忙的时候用,开垦新地也会用上。
这样低廉的成本价,百姓只要发现它皮实,那就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把它用来开垦新地。
这样的一台机器,一年哪怕能开垦五亩地,对于百姓来说也是划算的。
到时候几十亿斤煤炭的需求会让御马监赚的盆满钵满,只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就能回本。
不过,怎么建设,这个还需要看王徵和他背后的科研团队。
因此,朱由检将目光放到了王徵的身上,继而道:“转速和功率的问题解决,需要多久?”
“大概……三个月能解决。”王徵说完,但又继续说道:“解决之后,拖拉机的重量估计可以降低到一千六百斤,与其配套的收割机、耕耘机、平整土地机械、深松机、播种机等人力操作机械也已经研究完毕。”
“只要殿下您下令,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建立起一个蒸汽机工场和农用机械工厂。”
“下官算过,五十万两就能投建一个年产一百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三百台工业蒸汽机和一千台农用蒸汽机。”
王徵的话让朱慈燃和李定国,以及四周所有人都看向了他,毕竟如果朱由检不支持,那蒸汽机工厂很难建设。
朱由检听到造价后也有些咋舌,他以为投入五十万两建设蒸汽机工厂已经是大手笔了,然而事实证明工业起步确实费钱。
大型高压蒸汽机主要作用于轮船和火车,而工业蒸汽机则是作用于轻工业和重工业,农业蒸汽机则是不用多说了。
这样的产量,显然不符合朱由检想要的工业进步速度。
尽管知道投入大笔金银会导致地方通货膨胀,但大明眼下没有太多本土财政可以使用,所以朱由检只能对王承恩道:“把蒸汽机工厂建设用的五十万两提高到三百万两,在门头沟、密云、延庆、太原、遵化、保安六地各自建设六个工厂。”
朱由检选的这几个地方,都处于环山的河谷平原,因为这样比较容易保密。
“奴婢领命……”
王承恩应下,随后提醒道:“是否要知会万岁?”
“自然……”朱由检点了点头,第四版蒸汽机这种大事他必然要告诉自家皇兄。
六个工厂,代表的是每年六百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一千八百台工业蒸汽机和六千台农用蒸汽机。
虽然农用蒸汽机的速度比较慢,想要实现朝廷为八九万个自然村买单的想法需要十几年。
但工厂这种东西,建的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提升得越多,产量就会越高。
更何况,朱由检日后每年都会下令建设蒸汽机工厂,因为蒸汽机代表的是工业产能。
由此一点,就能看出大明的体量有多么庞大。
英国本土在一八二五年的工业需求不过一万五千多台蒸汽机,而大明这边八千多台只是起步。
人口和疆域代表了需求,大明的需求比英国旺盛十几倍,在内燃机出现前,大明最少需要上百万台蒸汽机才能满足自身需求。
不过在朱由检看来,大明的蒸汽机恐怕没有达到一百万台就要跨入内燃机时代了。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王徵,不免对其抱有希望道:“第四版蒸汽机研究结束后,你分心研究一下内燃机吧,课题和大概理论你应该都看过了。”
越近现代的科技产物越繁琐,朱由检对内燃机的记忆,只记得自己车坏去修车时见到的汽车发动机,以及基础的活塞知识。
这些知识自然不可能启发出内燃机,但基础的原理可以。
能熬到第四版蒸汽机出来,朱由检以及很满意了,第四版蒸汽机以及足够大明的需求了,再往后的话,除了农用蒸汽机的进步,不然朱由检不会太关心。
他比较关心自己离开大明前,能不能看到内燃机的出炉,哪怕是初始版本。
“内燃机这个课题,我们浅浅了解,但资料太少了,仅仅知道原理恐怕……”
王徵面露难色,而朱由检见状也释然了,安慰道:“蒸汽机能跨入第四版已经不错了,等你们彻底解决它的所有问题,朝廷会有丰厚封赏的。”
“谢殿下……”听到这话的王徵作揖回礼,而朱由检看了一眼旁边的朱慈燃和李定国,转身才道:“去看看其他的科研课题吧……”
说罢,他走向门口,而朱慈燃和李定国见状也连忙跟了上去。
王承恩拿出手帕让朱慈燃擦了擦手,随后几人逛了军备院的所有科研院所。
总的来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各项科研都有进步,而第四版蒸汽机诞生后,除了交通和工业、农业上的进步外,或许最大的进步就是军工。
朱由检特意看了一眼还在研究中的后装枪车床,尽管车床还没有实验通过,但军工院的人都知道,它的运用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车床和第四版蒸汽机运用,那明军以一敌百,一万人横扫西域和漠北恐怕就不是妄想了。
面对正在矫正的车床,朱由检想到了东北的建虏:“最好一年内解决问题,明年投产,我希望在扫北的时候能看到它在战场亮相。”
“殿下放心……”毕懋康作揖回礼,而朱由检见状也转身离开了军工研究所。
科技的变革会让大明的变法更为顺畅,士绅终归要退出历史舞台。
面对这样的时代更迭,朱由检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第397章 齐王选妃
“五百万人,这么多募工,就为了建设几条铁路?”
“官营炼铁场,都要炼制熟铁铁轨,这么多铁放在路上,万一百姓贪财盗取,那……”
“罢了,齐王府下的令旨,听从便是。”
比起朱由检因为工业革命而开幕而高兴,京城工部的官员在朱由检返回京城后的一份份令旨而头痛不已。
有轨马车很早就应用在了各大矿场,因此工部官员对于铁轨并不陌生,让他们觉得陌生的是这次的铁路规模。
京西铁路、京陇铁路、京津铁路、京辽铁路、昆占铁路、京广铁路、京门铁路,京嘉铁路、京杭铁路……
九条铁路,分别对应京城环河套至西宁,以及京城到陇川,京城至沈阳,昆明至占婆,京城至广州,京城至嘉峪关,京城至杭州等长距离铁路。
除了这七条超长铁路外,还有京城至门头沟,京城至天津的两条短距离铁路。
总的算下来,九条铁路长一万八千七百里,基本囊括了大明本土,除了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省没有经过,其他各省都经过了。
当然,这四省也会在之后修建,之所以目前没有提及,是因为它们目前没有太多灾民需要赈济。
这漫长的铁路,工期预计十五年,需要花费五亿七千万斤熟铁,和两千多万根枕木,以及数亿碎石。
这个工程的总造价预计是一亿六千万两白银,每里造价八千五百多两,总动工六千万人。
这九条铁路的造价,预计是大明五年的税赋,每年需要固定支出一千零七十万两。
当这个总报价单送到内阁的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顾秉谦,他的手和心都是颤抖的。
“这……工期就不能再往后推一推?雇工折半?”
顾秉谦手里拿着这份报价的奏疏,商量般的询问工部的薛凤翔,而薛凤翔也无奈:“齐王府那边早就都算清楚了,殿下的想法,工部怎么能更改呢……”
“这已经是殿下批准动用交趾六十万囚犯修建的价格了,如果没有这六十万囚犯,估计能涨到两亿两银子。”
薛凤翔的话,堵上了顾秉谦的嘴巴,同样也堵上了文华殿内诸多阁臣的嘴巴。
作为户部尚书,毕自严是有苦说不出。
每年支出一千零七十万两银子,山西、陕西、河西、湖广、南直隶、广东还好,本来就需要以工代赈,也需要赈济四百多万人,但其他地方就不行了。
“又并非每年都有数百万人需要以工代赈,殿下这手……唉……”
毕自严长叹一口气,而当他看向自己桌上放着的那本奏疏时,心里的苦楚更甚。
那是蒸汽机工厂建设的工部报价,三百万两,朱由检眼睛都不眨就调动了。
到了赈灾上,反而要用米麦,毕自严不明白为什么。
他只能敲着算盘,一点点的计算赈灾所需。
各地库存的四千多万石米麦已经调运,毕自严只希望今年的旱情不会扩大,不然地方上恐怕要遭难了。
“今岁才三月,国帑便已经用空,六部和地方就不要给朝廷添堵了。”
当薛凤翔退下,顾秉谦将那本沉重的基建奏疏放在了桌上,叹了一口气的同时,把头顶的乌纱帽缓缓摘了下来,放在桌上。
坐在距离他很近的袁可立,施凤来可以看到他额头的细汗。
显然,这本奏疏给他带来了不少压力。
只是即便这样,有的事情还是得该说的说。
顾秉谦将旁边的奏疏拿了过来,放在桌上并为其说道:“北直隶的官学报名结束了,明天便是三月初一开学的日子,合计要入学近九十八万人。”
“百姓入学轻松,但朝廷却不能轻松,这六万多教习的俸禄还需要解决。”
今日是二月的最后一天,北直隶的报名彻底结束。
由于是朝廷强制的基础教育,因此基本所有百姓都将家里的男孩送到了官学。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