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城二千
锦衣卫北镇抚司对安南的奏报,朱由校仔细看过北方郑主控制人口是南方阮主三倍。
郑主的北方另有割据高平的莫氏,割据宣光镇的保主武德恭、武公悳。
郑主统治人口约一百五十万,阮主统治人口约六十万。
莫、武各控制约十万人口,而阮主更南边的占婆国人口约十余万。
不在这几方势力统治下的高原少数民族约十万,而湄公河沿海地区约十万,北边山区老街来州等处边境土司人口约十万。
也就是说,小小的安南和占婆有大约二百六十万人口,如果按绝对穷兵黩武标准来看,是能直接拉出最少二十六万大军的。
不过根据锦衣卫的调查,这几方势力的战争中,郑主动员的御林军加民壮数量不足六万,留守兵力四万左右,另外有五百头象,五百艘吨位不足一千料的船。
南边的阮主出动了四万左右的兵力,一百头象,战船二百余艘。
至于莫氏、武氏各有兵力不到一万,占婆少民和土司也在一到两万不等。
也就是说、整个安南能拉出类似万历年间类似卫所兵这种的兵马十五六万。
洪承畴虽然在围剿奢崇明、复辽之役、平沙定洲叛乱上展露头角,但不是朱由检亲自带兵,朱由校依旧有几分不信任。
或许是多年在边事依靠朱由检的一种疑心病,不是朱由检领兵,他总是有些担心。
对于他的担心,顾秉谦也轻笑着躬身道:“齐王殿下说,他对洪经略很是相信,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嗯……”朱由校听到自家弟弟都这么说了,也在奏疏之上批了红,随后说道:“你退下吧!”
“臣告退……”顾秉谦退了下去,只是当他走到乾清宫门口的时候,魏忠贤和王体乾却迎面走来,和他四目相对。
双方互相作揖行礼,只是魏忠贤的脸色很不好看。
魏忠贤和王安、表面上看起来,双方似乎在朱由检回来后就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状态。
只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两者的勾心斗角开始围绕在了朱由校的身边,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对处理奏疏不上心,将奏疏交给朱由检处理的原因。
现在的朝堂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还是三国争霸。
强大的曹魏是崛起的齐王党,他们把控了朝堂上的财政和军队,对于官员的调动问题每年基本只出手一次。
阉党次之,有点像季汉,他们掌控了朝堂的官员调动、升迁,以及地方统治的问题。
最后的东林党则是力图求稳的孙吴,只能依托朱由校对王安的信任,躲在角落苟延残喘。
朝堂之上之所以没有闹起来,是魏忠贤和王安都知道,事情闹到朝堂上,很有可能会引起朱由检的不满。
朱由检的实力是越来越强,齐王党是越来越大。
这点、从御马监和燕山学子内部都能出现贪腐问题就能看出。
只有足够大的势力,才会有人找其中的人帮忙,从而滋生贪腐。
朱由检没有心思收拾阉党和东林党,是因为现在的他忙着对三省大旱进行赈灾,不想节外生枝。
三省大旱让他连收拾建虏的事情都往后推延了,这点就能看出朱由检对大旱的事情有多在意和关注。
庙堂之上的平静,是建立于谁都不想触朱由检眉头下的平静,但内廷之中却没有那么平静了。
正如眼下、王体乾和魏忠贤走进了养心殿后,二人虽然没有说话,却走到了角落站着,和站在角落对面的刘若愚和王安四目相对。
四人火药味十足,查阅经过齐王府奏疏的朱由校也能感觉到这种诡异的气氛。
只是面对这样的气氛,他并不在意,而是旁若无人的继续翻阅奏疏,直到所有奏疏都看完后,他才开口道:“王安、你把奏疏发往内阁吧,这些奏疏朕都看过了,没有什么问题。”
“奴婢领命……”王安面上一喜,开始上前收拾龙桉。
朱由校的第一声召唤尤为重要,这显示的是亲疏问题,而当他召唤王安时,魏忠贤和王体乾心里顿时一咯噔。
二人表面不喜不惊,但心底却阴沉的可以滴水。
眼睁睁的看着王安端着奏疏走了出去后,魏忠贤和王体乾还没有想到别的什么,朱由校便开口道:“忠贤,三大殿修建已经结束,这内帑之中还有多少钱粮?”
朱由校喊出了魏忠贤的名字,这让魏忠贤欣喜若狂,连忙回答道:“尚有现银九十五万四千三百余两银子……”
“嗯……”听到这笔银子的数目,朱由校沉吟片刻,随后才道:“眼下漠南之地已经肃清,弟弟曾说过北方燕山之中清爽凉快,我准备在燕山之中修建一座行宫避暑,你以为呢?”
“万岁想修建行宫,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道这规模如何?”魏忠贤笑脸盈盈的回应。
“规模不用太大,主要是用于游猎,还要安全。”朱由校下意识的开口,而魏忠贤也道:“万岁放心,这件事情就交给奴婢了。”
“嗯……这件事你让下面的人去做就行,我会绘画行宫的图纸给他们,你还是继续留在内廷,没了你、我倒是有些不习惯。”
朱由校的话让魏忠贤心里有些飘飘然,而表面上他也受宠若惊的作揖回礼。
只不过在回礼之后,他才开口道:“万岁、近来西北大旱,按照往年惯例都要请龙虎山的张天师前来京城做法,今岁……”
魏忠贤话还没说完,朱由校就抬手打断道:“这件事弟弟和我说过了,他的意思是不要给百姓营造怪力乱神的感觉,以免白莲教卷土重来。”
“是……”见没有机会,魏忠贤也就闭上了嘴巴。
“行了、你们下去吧。”朱由校一摆手,便示意自己要午休了,而魏忠贤和王体乾也纷纷退了出去。
之后几名宫女走了进来,开始为朱由校揉肩按腿,让他慢慢进入了梦乡之中。
只是他倒睡得香甜,却不想他的一些举动让魏忠贤和王体乾开始了担忧。
行走在内廷之中,魏忠贤和王体乾二人走向客氏的宫殿,并在抵达宫殿后放下了架子。
坐在主位的客氏看着二人,皱眉说道:“怎么一脸冤相?”
“万岁近来亲近王安那老匹夫,我能不一脸冤相吗?”魏忠贤撒着气,而客氏闻声也皱眉道:“这事情我也劝过万岁,但万岁说王安在南场干得不错,调回来也是正常的,况且他有些思念王安了。”
“依我看,等万岁的思念劲过去了,王安也就快回南场了。”
“若真是如此就好了。”坐在一旁的王体乾黑着脸开口道:“真以为万岁是思念王安?而不是对付我们?”
“对付我们?!”魏忠贤和客氏尖着嗓子,显然被吓了一跳。
王体乾瞥了他们一眼,随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崔呈秀下面的官员人数太多了,万岁又不是庸主,怎么可能不警惕?”
“有锦衣卫在,哪怕崔应元站在我们这边,但只要李若琏想,万岁能不知道崔呈秀后面站着的是我们?”
“依我看,万岁是在提拔王安,一次来分散我们的权力,变相敲打我们。”
“若是万岁真的如此,我们又能如何?”魏忠贤紧锁着眉头,而客氏也眼神躲闪。
唯有王体乾闻言,直接说道:“眼下没有机会把王安赶走,但只要齐王再次出征,这个机会就来了。”
“齐王出征……”听到这话,魏忠贤和客氏面面相觑……
——————
“中!”
啪——
齐王府后院校场,当一声奶气开口,下一秒箭失射中箭靶的声音响起,而校场之上,身着白色圆领袍的朱由检将手中的弓箭递给了陆文昭。
站在他身后的杨媛爱当即上前为他擦汗,而杨如是则是用扇子在他旁边勐扇。
六月的京城,炎热的让人恨不得躺在冰室里,不愿意走出来。
“今年的夏季,比往年更热,恐怕炎热之下,许多地方的旱情都要严重了。”
朱由检转身走向了阴凉处,而陆文昭几人也跟着他走到了华盖伞下。
朱由检坐在了躺椅上,而陆文昭也坐在了一旁的马凳上,对朱由检开口道:“南镇抚司的消息,入夏以来河西东部、四川东部地区相继大旱,入夏无雨,草木枯焦,田地干裂,粗略来算,至少减产五百万亩……”
陆文昭的话,让四周的气氛更为沉重,而作为挨过饿的杨媛爱和杨如是,两人都有些不自然。
淮北大饥,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记忆,当时的惨桉如何,杨如是或许还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当时就已经懂事的杨媛爱却记得清清楚楚。
“蝗灾有迹象吗?户部的赈灾做得如何了?”
朱由检打开一旁精致的铜炉,出现在其中的是刚从王府冰室里取出来的酥山。
浅尝一口,冰凉的口感让朱由检体内的炎热一消。
“蝗灾暂时没有迹象,户部以工代赈的银两刚刚运抵各县衙门,从临桃府开始算起,沿黄河南北九府,都下达了梳理黄河的招募。”
“徐光启负责九府民夫梳理黄河的任务,户部估计,大约有八十万百姓会参与。”
九府百姓近三百万,八十万民夫参与,大致也就是八十万男丁了。
不过这样的规模对于朱由检来说,他并不是特别满意,因此他开口道:“旧港至六月初,炼铁几何?”
“这个……需要人去调来文书才能知道。”陆文昭一时间没答上来,而朱由检也摆手示意他叫人去拿。
陆文昭见状转身让人去拿,而朱由检吃了一口酥山后也继续说道:“边事需要警惕,今年夏季虽然酷热,但说不准冬季会变得严寒。”
“若是气温骤降,关内外粮食必然会减产。”
“关内大旱,关外就是大寒,辽东和泰宁三府需要备足足够多的蜂窝煤,对于这一省和三府的蜂窝煤价格,皇店可以折价促销。”
“奴婢知道了。”王承恩应下,而朱由检也看向陆文昭道:“派人给满桂、孙守法、孙应元、熊廷弼几人送去军令,让他们警惕建虏故技重施,以重兵袭扰我朝边疆村寨。”
“如果大寒来临,建虏那边或许会饿死不少人,最好是命令各村寨加固寨墙,最少要挡住建虏的劣等火炮。”
“是……”陆文昭应下,而朱由检也一边吃酥山,一边在想还有没有什么事情遗漏的。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朱由检才想起了孙传庭那边,随后开口说道:“建虏是不能扫,但一旦扫了之后,我朝北方压力便会骤减,而想要肃清漠北,就需要进一步拿下西域。”
“拿下西域后,此地便会成为一块三边都将遭遇夹击的地方。”
“不能等着被人夹击,因此告诉孙传庭,让他好好训练朵甘九营的兵马,等大旱告歇便着手对乌斯藏出兵。”
说到这里、朱由检有些坦然道:“以我朝的兵力和战力,只需九营就足够肃清乌斯藏。”
朱由检这句话不是吹嘘,毕竟历史上固始汗也就两万多骑兵,就搞定了半个乌斯藏。
眼下大明要摧毁乌斯藏境内的所有势力,瓦解封建,那么就需要和整个乌斯藏宣战。
可即便如此、朵甘九营,外加上丽江木氏归入西军都督府的七营高原兵马,合计十六营兵马,足够把乌斯藏犁一遍。
朱由检要的,是实控整个青藏,而以大明的财政,如果实控青藏和西域,必然是一场赔钱的买卖。
清朝统治新疆,每年输血上百万两银子,而大明还有进而开拓中亚的河中地区,成本会直接翻倍。
加上青藏,最后恐怕对河中、西域、漠北、漠南、乌思藏和朵甘这六块地方,大明每年要投入朝廷财政的十分之一。
想要降低财政,就得要谋求一块近距离,还能养活人的地方。
结合诸藩登陆天竺沿海,那么明军打下东吁,然后将恒河以北纳入大明直属疆域,就能完成对诸藩的两面包夹。
届时不仅能将高原的人口迁移去恒河北岸实边,还能减少高原驻军。
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要这么做,那么就需要建立起一条从天竺北部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直抵四川的驿道。
或者、也能从恒河北岸修建一条一路向东,穿越缅甸,抵达云南的道路。
如果真的要算起来,似乎第二条难度更为简单。
总之时代背景在这里放着,高原什么的,在河谷留下少量人口,然后维持少量军队就足够了。
在成本极低的平原地区建立统治,这才是大明要做的。
只要拿下了恒河北部的平原,大明能增添上亿亩耕地,养西域和青藏、河中地区也就不成问题了。
不过、想要彻底的拿下这些地方,实现实控,还是得依靠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想起了军备院,军备院研究蒸汽机的时间已经接近两年了,但蒸汽机的动力和作用,依旧达到了抽水的用途。
如果只能抽水,那么就决定了,这玩意只能在矿区使用。
对此朱由检也不觉得惋惜,毕竟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蒸汽机确实只能用来在矿区抽水。
是瓦特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才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蒸汽机的三倍多,最终让蒸汽机作用于工业。
不过、这个时候的蒸汽机依旧只能在纺织、矿业、军工业等行业出现,直到有人将它改进为高压型号,然后才作用在了轮船和机车上。
从蒸汽机被发明,到它作用在机车上,西方整整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时间,而大明想在短短两年内把它弄出来,着实有些夸张。
别说朱由检只是一个文科生加大头兵,就算朱由检是国宝级的工业人才,也需要培养许许多多的人才,才能解决它。
比如一个简单的手榴弹,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火药,还有冶铁技术和治金技术。
任何一项技术的不达标,都将断送一个发明。
朱由检能提出一些建议,但让他自己动手去做,那还不如他自己提供创意,然后把自家哥哥拉去军备院呢。
想到军备院的事情,朱由检有些头疼,最后说道:“军备院除了火药,其他东西如果哥哥想了解,可以让人备份送往内廷。”
“是……”陆文昭应下,而此时前面被安排去取东西的锦衣卫也小跑回到了齐王府。
他双手将厚厚的文册奉上,而陆文昭转交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一目十行的翻阅文册,其中东西他记得很清楚,而到了炼铁场的量产时,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截止这份文书送来的五月十九前,旧港的炼铁场产量,已经矗立其二百一十七座,年产达到六千六百七十多万斤,产量是大明本土官营炼铁场的三分之二。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