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子
说到这里,二人都沉默了。
杨慎的公事房外,院子里异常喧闹,大概是朱浩升礼部右侍郎之事已在翰林院中传开了,翰林院是大明朝堂最讲规矩和资历的地方。
翰林院的人,反对张璁和唐寅上位不成,因为那是皇帝用人,所用对象来自兴王府派系,反对起来不容易。
现在要反对一个正统状元出身的朱浩,那还不个个义愤填膺?
“用修,要不要出去看看?或者……我们要对众人解释一下?”余承勋问道。
杨慎抬头打量余承勋,问道:“解释什么?”
余承勋道:“或许这礼部右侍郎并非什么好差事,如先前敬道承担的事务一样,都是出了大力而不得回报的,我们可能是误会了敬道。”
冷静下来后,余承勋琢磨了一下,可能是礼部右侍郎这个职位太高了,自己才会有意见,但其实仔细想来,朱浩当礼部右侍郎,估计跟之前当刑部郎中一样,没几天可当的,回头还是会被人一脚踹开。
杨慎道:“懋功,你还记得我先前跟你说过的事?家父走前,曾单独跟我叮嘱过?”
余承勋想了想,皱眉道:“你是说,陛下身边有能人相助?”
“嗯。”
杨慎道,“我一直都没想明白,敬道在兴王府内,到底充当了如何的角色,其实家父曾跟我说,当初兴献王长子故去,有锦衣卫朱家的参与,但身为锦衣卫朱家子弟的敬道,竟能在兴王府内为书童,且谁都知他是与当今陛下一同长大的。或许家族恩怨,并非牵扯到二人身上。”
余承勋好奇的问道:“你是说,敬道一直在暗中为陛下谋事?不可能吧?先前敬道帮我们做了那么多,在大礼议上,他可一直都是以敢谏著称的。”
杨慎道:“但你没觉得,很多事上他都做得太过刻意?”
“那也不可能啊。”
余承勋道,“你想想啊,曾经因为议礼之事被陛下迁怒,发配西山,还有他这两年所做的事情……你说他是陛下身边人,我是不信的。陛下对其明显有芥蒂。或许这也是敬道为何一直想外调的原因,就因为他的出身,谁都不信任他。”
杨慎本来想让余承勋赞同自己的观点,但逐渐的,他发现自己也好像被余承勋说服了。
的确有很多事,很难用常理解释得通。
余承勋道:“你想,若是敬道一直为陛下信任,何以到现在陛下才用他?还有,他为陛下做过什么?要说先前朝堂上,他为议礼之事建言过,但也是形势所迫,后来不是连内阁和石学士他们,也没认为敬道的意见有偏差?”
杨慎不言。
余承勋叹息道:“我看,还是先把敬道找到,当面问问他到底是怎么个状况。但他现在到底在何处?”
杨慎站起身,因为门口已有翰林院的同僚往他这边走来,因为杨慎参加了这次朝会,知道朝堂上的情况,翰林院的人想找人询问详情,也只能来找杨慎,因为别的人……地位都太高了,架子也摆得太大,只有杨慎这边,之前一直都只是修撰,就算这一年连续获得提拔,别人也把他当朋友看待。
……
……
朱浩在西山,听说了自己晋升礼部右侍郎之事。
前来传话的是陆松,陆松身后带着其子陆炳和朱浩的徒弟关敬。
最近关敬和陆炳一直在一起练功,二人都有参加武举的打算,但其实参加与否并不重要,毕竟他们本身就有资格当军户获得锦衣卫军职,可朱浩一直在鼓励他们,只有通过武举证明自己,才能在军中有更好发展。
这也是为他们将来的仕途着想。
“朱先生,看来您不能在西山久留了,已跟车站那边打好招呼,单独为您准备了一班火车,送您回京师。”陆松道。
朱浩摇头:“我随下午那班客车回去便可,说起来,我许久没回去,家里也不知如何了。让小炳和关敬跟我一起走吧。”
“好!”
陆炳还挺开心的。
虽然以前是同学,但现在朱浩的地位可不一般,好像能跟在朱浩身边都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
……
日落时分,火车靠站。
朱浩从火车上下来,此时距离德胜门关闭还有半个多时辰,乘坐前来迎接的马车往城里去。
先回了家,收拾一下,虽然在西山他有专门的居所,条件也挺好,但毕竟那地方是干活的,朱浩回到家中,也要洗去一身的疲惫。
这边还在闭目养神,外边脚步声传来,却是孙岚拿了朱浩的衣服进到房间里来,因为朱浩还在内间沐浴,孙岚没有进里间,只是把衣服放在外边的架子上,顺带还提醒一句:“相公,衣服备好了。”
说是夫妻,却不太像夫妻。
总像是朋友相处。
孙岚转身出了房间,朱浩也没说让她留下来或者怎样。
等朱浩自己起来整理好,穿好衣服出来,孙岚赶紧让朱浩进到房间,里面生着炉火。
“相公也是的,寒冬腊月的,作何要出来?连头发都没干。”
说着,孙岚想要为朱浩擦干头发,但又有些拘束,最后把毛巾交还给朱浩。
朱浩接过随便擦了擦,笑着说道:“去西山又是一个多月,那边太辛苦了,还是家里好一些。”
“为什么要去西山?”
孙岚一直都想问,但朱浩做事,可不会去跟她解释什么。
朱浩道:“因为我要对火车机车进行技术升级,让它拉得更多,跑得更快……这次回来却是因为我升官了。”
孙岚显然不知道朱浩升官的事,正用好奇的眼神望过来,跟朱浩对视之后,她还是遵守礼数将目光挪开,在这时代,妻子跟丈夫对视,有时候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妻子要看丈夫下巴的位置。
朱浩笑道:“升了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官正三品。”
“这是为什么?”
孙岚多少知道朱浩跟皇帝的关系,但她还是没料到,自己的丈夫居然一下就当礼部侍郎了?
这官职升得……不能叫快,简直可以说是飞速……这也太随心所欲了吧?
你要升,完全可以慢慢升,一步步来,为什么要一下子升到这么高的位置上?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朱浩叹道:“因为陛下对于议礼之事,已经迫不及待要有个结果,所以他想让我去礼部,当然等议礼之事完成,陛下可能会趁势再把我升一下。”
孙岚摇头:“再升,总不能做尚书吧?”
“谁知道呢?”
朱浩没下定论。
就好像迁礼部右侍郎这件事,也不是他去跟朱四争取的,朱四有两个相对好的选择,一个是让唐寅身兼礼部右侍郎,再或者是让张璁去干,甚至退一步,可以让方献夫、桂萼这些人去干,但相比较而言,朱四更希望朱浩出来担当。
三年下来,朱四也有些疲倦了,朱浩一直躲在暗处,现在等于是趁着蒋冕致仕,一个时代将要终结的时候,把朱浩升上来,以此来开启下一个时代。
“明日一早,我就要上朝,我会跟陛下抗辩,请陛下换别人来当。”朱浩道。
孙岚又好奇望过来。
朱浩解释道:“我毕竟资历不足,这是必须要做的,走走过场,但最后这礼部右侍郎,还是我来当,等年后看看会把我放到什么职位上吧。估计还是在翰林院和礼部这几个衙门里打转。”
孙岚道:“那相公可能就要忙碌起来了。”
朱浩笑道:“我本来就很忙,闲散只是别人对我的误解,考中状元这几年,是我人生最劳碌的时间。也是该注重一下家庭了,等年后吧……这个家,需要更像家的样子。”
孙岚听到这里,俏脸稍微有些发烫,也不知是因为炉子烘烤,还是害羞,再或者是内心火热。
她听明白了朱浩的意思。
等把大礼议的事情搞定,年后安定下来,二人的关系就要更进一步。
第971章 这是谁的朝堂?
次日朝会,朱浩并未出现。
但朱浩的上奏已早先一天传到内阁,并在这天朝议上,由朱四亲自将朱浩请求以他人为礼部右侍郎的奏疏给驳回。
“……朕选才而用,朝堂上也经过了商议,如果因此而不履任,那就是要乱朝堂规矩,作为臣子也不能任性而为,顾全自己的名声比维护朝堂的稳定还重要的话,那还算是称职的臣子吗?”
朱四口气很强硬,但是谁都能听出来,皇帝好像是在回护朱浩。
好像这职位非塞给朱浩不可。
朝会结束,朱四特地让张佐去了内阁,跟现在的内阁三人做了一些交代。
内阁在蒋冕和毛纪离开后,总算没有朱四特别憎恶的对象,费宏为首辅,也算是安定了人心,因为费宏毕竟是正德时期便入阁的老臣,算是德高望重,人心的安定也让朝堂的过渡在有序中进行。
张佐临走时,由费宏亲自相送。
费宏问道:“张公公,若礼部右侍郎朱敬道继续上疏推辞,那陛下的意思如何?”
张佐笑道:“当然是继续让朱翰林来做这个侍郎,此职位,非他不可。”
“哦。”
费宏本来还不太确定皇帝的心思,但听了张佐的话,他大概是明白,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
……
张佐离开内阁值房后,没有回去见朱四,而是来到宫外,没先去见朱浩,而是直接登了唐寅的门。
唐寅家当天前来拜访的人不少,门前塞满了人,有的连名帖都没准备,就直接上门来,基本是江南之地的士子,他们觉得唐寅身为江南读书人的代表,应该是对本乡士子有求必应才对。
正因为最近经历了不少这种不讲理的事,唐寅最近连见客的心思都没了。
当天他更是以自己生病为由,闭门谢客。
但张佐到来,唐寅还是要耐着性子见一下。
“……朱先生也不知怎的,上疏推辞,连陛下都不知朱先生到底是何用意。说好了要在年前把议礼之事完成,但朱先生那边好像一点都不着急。唐先生您应该见过他了吧?他可有说过什么?”
张佐很着急。
大佬相争,我这个跑腿的便要遭殃。
皇帝迫切想让朱浩帮忙把大礼议之事搞定,可朱浩就是拿出不慌不忙的态度,朱四干脆就把朱浩提到礼部右侍郎的职位上……
君臣间好像因此而产生些许嫌隙。
就算朱四和朱浩互相都不承认,可张佐作为旁观者,却看出一丝端倪,不想在这种时候看到君臣间出现裂缝。
大事毕竟还没成呢。
唐寅道:“未见过。”
张佐很无语。
先前都亲自登门来跟你说过了,让你有时间多跟那位朱先生沟通一下,明白他的用意,有时咱家不能亲自上门去问他,就靠你这里给透点风声,结果……你比咱家还会推诿。
张佐问道:“那唐先生对于议礼之事,有何见地呢?”
唐寅皱眉:“是说,如果敬道不能相助于陛下,就非要我出面不可?”
“呵呵。”
张佐笑了笑。
还真以为皇帝承诺过,让你可以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就信了?
你也不想想,翰林学士这职位那么多人盯着,凭什么你就可以当散人?你既不想自己出力,连问问朱浩是什么态度都不想出面,就算皇帝能放过你,咱家也会来叨扰,让你非出面不可。
唐寅顿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那在下就找时间催促敬道一下,但既然他说是年前搞定,就一定不会延后。唉!”
唐寅感觉焦头烂额。
……
……
朱浩上疏推辞后,朝中主流意见,仍旧是让朱浩回翰林院继续当他的修撰,哪怕是提个侍读、侍讲也可,就是不能让朱浩“一步登天”。
杨慎当天又让人去找朱浩,结果没找到。
杨慎特地去拜访了丰熙。
此时翰林院内,有关石珤入阁,还是让丰熙入阁,已经有了争议。
很多人觉得,既然石珤先前就没入阁,那现在也别抢别人的机会,还是把阁臣的席位留给丰熙,你石珤安心在翰林院当个翰林学士,等着致仕就行。
杨慎则想借石珤和丰熙之间产生利益上的纠纷,试图往丰熙这边靠拢,而跟石珤形成一种对立。
因为杨慎一点都不喜欢石珤那个人。
“丰学士,在下希望您能出面,反对朝廷对礼部右侍郎的安排,在下并非反对敬道的晋升,但以其为礼部右侍郎,的确不合适。”
杨慎对丰熙所说的话,有点像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