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07章

作者:天子

第933章 不在西北在东南

张佐离开后,朱浩也要收拾一下心情,准备回归到以往的生活状态。

娄素珍见朱浩脸色严肃,问道:“西北局势,让公子心怀忧虑?”

“没有。”

朱浩摇头,“西北局势倒还好,只是我先前跟陛下预言过,大同等地边军可能会哗变,现在时间临近,陛下对此非常重视。其实我更关心的是东南海防,倭寇这两年低调中崛起,已对我大明东南海疆形成威胁,我一直力主造船,现在有了一点成绩,也该检验一下我大明水师的实力了。”

娄素珍颔首:“看来公子对天下局势了然于心,处处料事于先,难怪陛下器重有加。”

朱浩侧头瞥了她一眼:“你当我是在吹牛逼?不过在陛下跟前,偶尔吹吹牛逼也未尝不可,但我所说可不都是玄乎的事情,就怕一切都在往我预想的方向发展。”

……

……

朱浩回城,先去见过陆松。

陆松近来已不负责永平府铁矿之事,而专司京城火车站的安保工作,有关陆松出任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一事也暂时没了下文,一方面朱宸到现在还没卸任,另一方面朱四属意陈寅为下一任北镇抚司镇抚使。

当然,骆安继任锦衣卫指挥使,基本已确定下来。

陆松并不着急,本来他在兴王府仪卫司内排名就不是很靠前,加上有在正德朝充当朝廷细作的经历,他对自己上位并不是那么迫切,这也跟他妻子在蒋太后身边得到器重,不想被人笑话说走夫人路线有关。

陆松的心态一直保持得很好。

“我想让陆千户你去一趟天津船厂,按照我给的图纸,为新船配备新式火炮,再拉船队到江浙一代,打一打倭寇,提振一下海防将士的士气。”

朱浩跟陆松说明来意。

陆松非常为难:“卑职从未带兵上过战场,更何况还是统领水军……只怕会辜负朱先生的厚望。”

朱浩道:“这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我打算让你带上陆炳一起,现在思贤居那边无须太多人守护周全……你顺带把关敬一并带去,这算是兴王府出身的军将一次很好的实战机会。

“我们对敌倚靠的是武器的代差碾压,现在倭寇尚不成气候,取胜的机会很大,就算不能一次根除,也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我觉得你实在没理由拒绝。”

朱浩把详细作战计划都给陆松制定好了,但陆松依然忐忑不安。

留在京城混日子,是兴王府出身的多数人的想法,这里锦衣玉食,执行的公务也不是很繁琐,收入高,有各种外快可以捞,偶尔还能接触皇帝,指不定就能急速拔擢,为什么要去东南沿海打倭寇?

打仗这种事,总归有生命危险!

“当然,陆千户你不愿意去,我也不勉强,这正是我提前来跟你商议的原因,而不是请陛下直接下旨。”

朱浩笑了笑。

陆松想追求安稳生活,自己怎能强求?

陆松道:“卑职愿意前往,只是……”

“你有何顾虑只管说。”

朱浩随手拿出一叠图纸,摆放到桌上。

陆松叹息道:“如今锦衣卫内已形成各个山头势力,卑职就怕调任别处后,手里的差事不能由自己人承继,将来回京时已无容身之所……”

意思是锦衣卫也开始内卷起来了。

皇帝刚到京城时,兴王府仪卫司出身这群人,对于利益还不是那么渴求,但随着时间推移,几年下来皇帝站稳脚跟的同时,兴王府出身的人也将各自的基本盘划分清楚,陆松是个实在人,他很怕去干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回来后连自己的地盘都被人给侵占了。

朱浩微笑道:“陆千户放宽心,待你打胜仗归来,南镇抚司将归你统辖,另外矿山和铁路我都会交给你打理。既然我相信你,哪有在分配利益时偏向别家的道理?安心去便可!”

……

……

紫禁城。

朱浩入宫面圣。

乾清宫,朱四早早为朱浩准备好了茶点,还想请朱浩在皇宫吃晚饭,让御膳房着手进行准备,又怕被人知道朱浩入宫之事,只让张佐侍奉在旁。

朱浩入宫第一件事,就跟朱四提出要在东南沿海开辟战场的计划。

“……这么快?先前不是说,那些新造出来的海船难登大雅之堂?最近朕也研究了一些海战图志,说大船打小船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有优势,容易被敌军以火攻等方式围攻,灵活性很差……”

朱四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讲到什么东西,哪怕朱浩临时提出,他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朱浩道:“这次我们扫荡的是江浙沿海的海岛,把倭寇和海盗盘踞的岛屿一座座全拿下,倭寇和海盗被逐出大陆后,便躲在那些小岛上,他们的船只不但破小,数量也不多,而我们的船队规模已壮大到碾压对手的地步,无须担心对手的围攻战术。”

张佐笑着在旁提醒:“陛下,东南水军已有数万人马,怎可能会怕区区几个倭寇和海盗?”

朱四点点头:“只要准备充分就好,朕也是不想被人说,无端开启战事,先前几代人不都是以守住陆地为主?就算外面那些海岛上有人闹事,前面几朝从未肃清过,朕也就想守成了。”

朱浩有些诧异,朱四小小年纪就失去进取心,一心求稳了?当即道:“陛下,这些海岛扼守大明通向西洋以及东洋的航道,若不肃清,大明海上贸易将承受巨大损失,影响朝廷的税收。

“另外,这次作战也算是一次练兵,如果一切顺利,待肃清海疆后稍作休整,臣就准备派出一支船队,远赴重洋探索海外疆土,请您恩准。”

“嗯。”

朱四对此也没什么想法,只是机械地点了点头,“你来安排吧,对这些朕不是很懂,如果能像你之前说的那般,从海外带回点金银什么的,富国强民,朕就很满足了。但要新辟并守住海外疆土,朕看暂且不必吧,能把华夏之地打理好,朕都觉得费劲,遑论其它……

“那些大臣最近总给朕找麻烦,你先帮朕想些对策,好好压一压他们的嚣张气焰。”

朱浩越发惊讶,怎么朱四独揽大权后,行事反而越来越保守,连开疆拓土的进取心都没了?

……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朱浩在皇宫跟朱四一起吃过晚饭,才在张佐陪同下出宫。

张佐对于朱浩于东南沿海开辟新战场,多有不解。

“朱先生,大明自开国以来,防备重心一直都在北方,为何您会一直盯着东南呢?那边的倭寇和海盗虽然偶尔也会给朝廷带来一些困扰,但总不会对我大明疆土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吧?”

张佐一直都比较“务实”,但这种“务实”明显不是为天下大治的仁臣之风,更多是为君王考虑。

皇帝需要北方安定来作为政治筹码,他便觉得北疆安稳更为重要,而不是因为其它。

朱浩解释道:“东南海防会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成为大明最大的安全隐患,趁早进行整肃,将会最大程度避免祸患的发生,对于沿海民众安居乐业有诸多好处,至于北疆……几代人布置下来,场面再坏又能坏到哪儿?”

张佐叹道:“朱先生的意思是,您要为大明查漏补缺,而不是锦上添花?”

“嗯,大概是这意思吧。”朱浩道。

张佐不想跟朱浩争论什么,道:“朱先生,最近陛下一直在问,是否可以让唐先生早点晋升高位?您说的,今年乃他命中的劫数……这眼看就到年底了,他到底是……有事还是没事啊?”

“不好说。”

朱浩摇摇头,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张佐追问:“算不出来吗?”

朱浩道:“人的命数,哪有那么容易测算的?想逆天改命,有时候太过艰难,只希望唐先生能熬过去,年前不要想着他入朝,他这人胸无大志,关键时候有他出面挡一下,当个由头和引子,其实挺好。”

张佐笑眯眯道:“那一切都听您的。”

……

……

夜深人静,朱浩仍旧不能回私宅休息,让人通知苏熙贵,把黄瓒请到戏楼。

戏楼此时正在唱夜戏,京城很多票友喜欢熬到深夜,有的权贵及巨富更是喜欢拖家带口来看——晚上看戏家庭氛围浓厚许多,一般白天很少见到女子抛头露面,到了晚上却屡见不鲜。

这一点也说明,大明中期社会风气还没到一潭死水的封闭地步。

包间内。

苏熙贵把黄瓒引进门后,很识相地退了出去,从外边把门关上,让朱浩和黄瓒可以单独叙话。

“……两件事,陛下想在年后重提议礼之事,腊月前会安排黄学士入阁。

“现在文臣中有传闻,说是有大臣想借东南沿海海禁,上奏陛下,令陛下不再于天津等处造船,以此断绝倭寇和海盗生存的基础……黄学士作为南户部尚书,请在此事上出面斡旋,以保证更为严格的海禁不会推行。”

黄瓒琢磨了一下。

他很不喜欢这种听人号令的感觉,可他又知道,若想入阁,就不得不为皇帝办事。

如果他的意见和主张跟那些文臣没什么两样,那皇帝为何要让他来当翰林学士,甚至让他入阁呢?

黄瓒道:“敬道,老夫能问一句,陛下对阁臣更迭有何意见?”

朱浩微笑道:“黄学士是问蒋阁老和毛阁老几时退下吧?快了,快了,年后重开议礼前,此二人非从内阁退下去不可,他们在内阁本来就属于过渡性质……至于镇江的和余姚那两位,现在陛下也没说一定要复召,黄学士若入阁,或在内阁停留时间更长,但相应承担的责任也更大。”

第934章 人脉

朱浩不是以人情世故绑住盟友之人,他知分寸,识进退,明白黄瓒既然当了翰林学士,目的为入阁,却又不甘心只当个半年左右就致仕。

黄瓒这样的官迷,总要给他许诺一定的利益。

不知不觉间,朱浩跟黄瓒竟然进入到那种讨价还价的模式。

跟朱浩谈完,黄瓒离开品流复杂的戏楼,苏熙贵却没走,留下来商议给朱浩送礼事宜,苏熙贵脸上多少带着几分歉意,大概也知道现在朱浩跟黄瓒有点不像是合作,更像是在做买卖。

“……黄公到京师后,受到太多冷眼,黄公曾在鄙人面前说过,或不如留在南京呢。”

“那黄公愿意回去吗?”

“这……自然是不愿的,人往高处走,黄公都已承受那么多非议,才得到今日翰林学士的地位,下一步就能入阁,若此时走了,岂非功亏一篑?再说,就算现在回了南京,只怕京城这帮同僚容不下他,如此一来南京官场也非久留之地。”

“嗯。”

“朱小当家,鄙人绝对不是替黄公争什么,只希望您能兑现先前的承诺,让黄公尽快入阁,让鄙人对他有个交代,如此黄公以后再历经什么,鄙人也可功成身退。”

苏熙贵说话间,小木匣又递过来,他自己打开,里面不是银票,而是一叠房契和地契。

大概苏熙贵自己也为黄瓒的前途感觉担忧,为了奔走个官职,大把大把花银子,也顾不上吝啬心疼。

朱浩道:“拿回去吧……你最近手头很宽裕吗?很快就要建造新铁路,直接修到宣府,你若不投资,自会有其他商贾出钱出力,你最好留点家当保证以后在出资人中依然具备号召力。”

苏熙贵笑道:“号召力大小不在银子多寡,而在是否有强有力的靠山,全靠小当家您了。”

朱浩摇头:“那你暂时也不用给我送礼,应允过的事,我都会一一兑现,但我毕竟只能对陛下提议,陛下要用谁,要看实际操作……就翰林学士这职位,也不是只有一个竞争者,最近张秉用试着疏通关系,把他在南京笼络的一干人也带到京城来。”

“明白,明白。”

苏熙贵政治敏感度还是可以的,点头道,“对手不在敌,而在友,路只有一条,指不定谁能走得通。”

“你明白就好,黄公现在需要在朝中有自己的基本盘,不是结党营私,却要让陛下感觉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支持……我早说过年底朝中有一番官职变动,谁上谁下,都有讲究,如果黄公只是孤身一人,很容易强敌环伺,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好,好。”

苏熙贵点头,起身把木匣重新整理后,塞进怀中,点头哈腰告辞离开。

……

……

朱浩提醒苏熙贵的部分,是让苏熙贵劝黄瓒拉帮结派,多塞点人到朝堂,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势力。

现在朱四最缺的恰恰就是中枢官员的相助。

从传统帝王的角度而言,谁都不希望看到大臣形成党羽,可问题是现在满朝文官皆结成一党,跟皇帝作对……皇帝自然希望看到朝中有一大群人,以大礼议和维护皇帝权益为目的,坚定地站在他一边,每次都能出来跟文官派系据理力争……

张璁都能看明白的事,黄瓒难道不懂?还是说黄瓒就是想明哲保身?非要拿出个朋不党的态势来,自诩清高?

你黄瓒在朝这么多年,老部下、老朋友总该有一些吧?

关键时候一个站你立场的人都没有?

两天后。

朱浩跟唐寅一起去火锅店吃饭,同时在的还有最近风光无限的玉田伯蒋轮。

蒋轮正在饭桌上掰扯他购置商铺的经验,最近蒋轮得到蒋太后的赏赐,加上皇帝也开始有意栽培外戚,给了许多赏赐,蒋轮手头宽裕后,便想在京城置办产业。

每个人关心的重点也不同,蒋轮自然不会去关心朝堂发生了什么,只是对沿街铺面的兴旺程度比较上心。

“……朱先生,您给个建议,都说崇文门一代铺子好,可我去看过,那边走动的少有达官显贵,倒是越往城北,显贵越多,却说这贡院左近有很多士子,您看买那边的铺子,会不会好一些?”

蒋轮向朱浩求教生意经。

一旁的唐寅道:“你要买铺子,直接买在这周围就行,做生意,人多才兴旺,或许这周边风水就是好呢?”

蒋轮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其实我也想开个食肆之类的店铺,就怕跟朱先生的铺子犯冲,这生意别说抢,就怕开了别人也不想光顾我那边……”

唐寅白了他一眼:“你就不能做点别的生意?”

“别的也不会啊,看来看去,就这食肆生意好做。”蒋轮倒也不藏着。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长生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