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33章

作者:天子

有了骆安的话,岳亭安瞬间感觉自己站起来了。

先前在乔夫人那儿受的气,好像能一股脑儿发泄出来……你乔夫人再牛逼,也不过只是巴结到知府身边的幕僚,再往上说是巴结了知府,现在我结交到的可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

而且镇抚使说了,那位知府要不了多久就会滚蛋,到时新知府好像先前那位张知府一样是皇帝的人,那我岂不是站对了队伍,就此一飞冲天?

有了此等想法,岳亭安不再怀疑骆安的用意。

很快双方就商议好计策。

在去矿场捣乱这件事上,锦衣卫不能亲自出面,毕竟现在名义上,矿场的经营权还在锦衣卫手上,总不能锦衣卫跑去自己的地方捣乱吧?

但现在既然新知府已派人去接管,岳亭安要带人去捣乱,那就要展现出一定水平。

……

……

在锦衣卫挑唆下,岳亭安果断出手。

岳家发动了家族名下家仆、佃户,以及在矿场附近收买了诸多百姓,还挑唆了不少不明就里的群众,一共有一千多号人,突袭了锦衣卫跟本地府衙正在实现交接过渡的矿场。

锦衣卫对于擅闯者,没有任何阻止的动作,反而是让开路,让闹事的百姓冲了进去,一如先前骆安对岳亭安承诺的一样。

而府衙的人,多数都在就近的矿场,等得到消息赶过来,闹事的百姓已把矿场里的东西给打砸了一遍。

府衙派来办事的衙差拢共不超过二十人,最后还是等闹事的百姓撤离后,抓了几个落在后面的家伙……这些人多数是附近的地痞流氓,浑水摸鱼想偷点东西回去。

此事一出,知府衙门马上派出衙役拿人。

随即又去抓了几个据称是带头闹事的百姓,直接关进府衙大牢。

此事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本来就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消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御史言官借题发挥,参劾知府朱浩办事不力,还没把矿场接收下来就导致地方混乱,还说伤及无辜百姓云云……罔顾此番闹事双方基本没有正面接触过。

这天朝会。

没有任何一名大臣出来提及此事,连先前上奏的科道言官,也都变成了缩头乌龟,全都缄默不言。

显然,这次的事出现在锦衣卫跟永平知府办理矿场交接事宜的时候,很难界定出事的责任方在谁。

因为锦衣卫平时跟地方百姓积怨太深?还是地方百姓对知府衙门接手矿场而心生不满?

虽然很多人参劾,但朱浩既是杨廷和的人,又是孙交的人,在这件事上要说朱浩有责任……未免有点牵强。

先前因为锦衣卫先动手挑衅,放火烧了朱浩派人开的矿场,才导致后面一系列事情发生,怎么看,知府朱浩都好像是受害者。

大臣不提,皇帝却要提一嘴。

因为从朱浩设计这件事开始,便站在了皇帝和锦衣卫一边。

“……朕听说,永平府的矿山出事了,为何今日没有人提及?”

朱四主动引出话题。

内阁这边,刘春出列道:“陛下,听说永平府有地方凶徒,冲进官办矿窑打砸抢掠,滋事生非,地方府、县两级官府出面拿人,如今正等调查背后指使者。”

朱四道:“怎么朕听闻的情况跟刘阁老所说有些不同呢?不是说地方知府贸然开矿,导致民怨沸腾?听说去的全都是就近村落的百姓,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居然成了凶徒?其中是否存在隐情?”

刘春坚持道:“陛下,此等事,还是应当等地方官府报上来后再行勘定。”

朱四没好气地道:“御史言官已上奏,还要等什么来报?永平府知府衙门的报告吗?孙部堂,这就是你举荐的打理矿窑之人?”

朱四随即将矛头对准孙交。

孙交走了出来,一脸为难之色:“老臣也不知为何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境地,若是真有滋扰地方的事情,不如……由朝廷派员前去查探清楚。”

林俊跟着出列:“陛下,既然开矿之事导致地方民怨沸腾,应将开矿之事叫停才可,否则此等事将来定会接连发生!”

皇帝开了个头,刘春和孙交出来属于搅浑水,想大事化小,而林俊则跳出来要把事情往另外一个方向推,不计较地方官府交接产生的错漏,也不管朱浩带人开矿过失,只论矿山扰民,要叫停整个开矿之举。

朱四显得很不耐烦,却一时没有出言置评。

过了半晌,朱四看着一直立在那儿等候问责的孙交:“孙卿家,你认为应当派谁去查此事为好?”

孙交道:“回陛下,老臣认为,若是以法司之人前往,难免引起地方百姓惊恐,也不可以厂卫前去,陛下最好是委派一名在民间声望尚可,且为人公道,不涉及地方矿产利益之人,如此方妥当。”

朱四道:“那就让唐寅去吧。他现在没有在朝为官,朕给他委派个差事,也不给他具体的官职,让他去查明事情原委……诸位卿家可有意见?”

内阁大学士费宏出列道:“陛下,若是朝廷委派一名没有官职的人前去查案,只怕于法理不合。”

有心人听出些门道。

难道皇帝是想借机,再给唐寅官职?现在探讨的问题,难道不是用不用派人去的问题?怎么一上来就讨论起派谁去的问题了?

朱四显得很坚持:“朕对唐寅承诺过,只要他不愿意,不会再让他回朝当官,就算现在有差事交给他,朕也不能违背之前做出的承诺。就让锦衣卫派几人随他去,另外……朕认为从翰林院中抽调几人前去探访,随唐寅一起,应该最为稳妥。”

既要派唐寅,还要派翰林院的人去?

这是什么路数?

只是因为地方有百姓去矿场闹事?

就算真的要查事情原委,难道不是让刑部的人去最为合适?或者六部中抽调人手也行,怎么偏偏选中翰林院的人?

孙交道:“老臣赞同陛下的意见,翰苑中人多不涉及朝堂纷争,老臣举荐翰林侍讲杨慎,以及翰林编修徐阶二人。”

众大臣目瞪口呆。

随即他们好像明白什么,感情皇帝跟孙交的对话,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吧?

皇帝一说要派翰林院的人去查此事,孙交立即就有人选举荐出来,这能是巧合?难道孙交早就对此事有过深思熟虑?

朱四没有马上应允,而是望向杨廷和,问道:“不知杨阁老对此有何见地?派人去,还是不派?若真要派人,以唐寅、杨慎和徐阶这三人,不知意下如何?”

问题又抛到了杨廷和这里。

其实杨廷和也不太能看明白这事情到底有什么诀窍。

地方百姓闹事,闹得很不是时候,照理说此时地方上矿山交接都已经谈妥,锦衣卫都要把矿山交出来了,而地方官绅也都在配合知府衙门接收矿场,怎么突然就有人跳出来闹事?

这闹事的,想来不会是地方官绅吧?

当然事情无绝对,也有可能是府衙的作为触及地方百姓根本利益,百姓忍无可忍,才奋起反抗?

再不然就只有一种解释,根本就是皇帝的人,也就是锦衣卫,心有不甘,挑唆了地方百姓前去闹事。

可先前锦衣卫开矿时,跟地方百姓的关系本来就闹得很僵,锦衣卫如何做到把地方百姓给鼓动起来的?

再或是锦衣卫先招惹了地方百姓,逼得地方百姓还击?

杨廷和一时理不清头绪,但依然俯首作答:“老臣附议。”

朱四一脸严肃地点头:“那好,就让他们赶紧去调查,在这之前,矿场移交之事暂缓吧!”

本来杨廷和还不明白,想的是,既然孙交举荐了杨慎去,那让自己儿子去查查是怎么回事,倒挺好。

杨廷和一直觉得杨慎需要更多的历练。

但皇帝随后说,要把移交矿场之事往后拖一拖,杨廷和便明白过来,这件事皇帝和锦衣卫必定是始作俑者。

杨廷和赶忙道:“陛下,有关矿场移交之事,不能拖延。若为避免矿场与地方百姓再起争端,应以地方官府增派人手前去维护,此时采矿之事可暂时停歇,等交接完毕之后继续也不迟。”

不是叫停开矿,是暂时叫停采矿。

意思不是永久停止,而是先停它个几天,等事态平息后再继续采矿。

朱四道:“采矿之事绝不能停,每天下来铁矿石产量那么多,怎能随便就叫停呢?那可是朝廷好大一笔收入。”

很多大臣不以为然,还朝廷收入呢,朝廷几时从采矿中看到过一文钱?

“不要以为朕说的是虚言,过去两年,从内府调拨出的银子,有多少是因矿窑而得?所以叫停之事,朕绝对不会答应!”

朱四道,“不过为防止再起争执,朕会命令尚滞留当地的锦衣卫多加留意,再有人前去闹事,一并拿下法办!就算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必须要遵守规矩,难道只因为他们看起来可怜,就可以随意到官办的矿窑闹事吗?”

朱四的态度异常坚决。

不能因为百姓是弱势方,就可以任由他们胡来。

那可是朕的矿场,目前不过是交给户部帮忙打理,而没说要把矿场收入也一并转交。

谁去矿场捣乱,那就是影响朕的财源,朕绝对不会让他好过。

第834章 找人背黑锅

调令随即下达。

唐寅那边倒还好说,心知朱浩非要折腾他一下,原本他安心留在京城做个散人,整日无所事事,钓鱼遛鸟逛戏院,原本以为小日子过得舒服而惬意,结果却发现老迈的速度比以往还要快,每天都感到莫名的疲倦,一坐下就想打瞌睡,当下有些惊骇莫名,难道自己真的大限将至?

去信朱浩后,朱浩告之一个人还是要有事业方面的追求,才能振作起精神,延缓衰老,朱浩坦诚让他从宣大总督任上退下来,返回京师养病,看来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而杨慎和徐阶那边,对此调令则显得莫名其妙。

徐阶进翰林院还没多久,屁股还没焐热呢,平时就是对着正德皇帝的起居录,还有一些朝廷的文献资料,归纳汇总,并把他的心得体会交上去,由侍读、侍讲乃至更上面的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决定哪些内容可以使用,现在突然让他出去执行勘察地方民生的任务,差点儿以为自己要被外放了。

考个榜眼容易吗?

我在京城还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这么灰溜溜走了?我媳妇还没娶呢,之前上报说要回乡省亲娶妻,怎么到现在朝廷都没批复下来呢?

徐阶立即去请见杨慎。

当天杨慎难得留在翰林院中,却是其知道自己要被派去永平府公干,心里也很不痛快。

“……此番不过是临时征调,去不了多久,估摸半个月左右就能回来。”杨慎按捺住心中的郁闷,反倒宽慰起徐阶来。

徐阶问道:“那为何是让在下前去?在下尚未有多少为官的经验啊。”

杨慎道:“朝廷之所以从翰林院调人前往,概因翰林院诸同僚并不卷入朝堂纷争中去……再者我等乃大明清流,对于读书人和百姓来说,尚且有一定威信,调查出来的结果也比较能服众。”

杨慎自己都理解不了朝廷这种异常的举动,但为了大局,还是强行给徐阶解释,其内心却很煎熬。

徐阶道:“可在下之前已请示过掌院学士,回乡探亲,另外家里已经说好亲事,专等我回去完婚……不是说马上就要批复了吗?”

“不影响。”

杨慎随口应付一句,突然想到什么,皱眉道,“我隐约记得,好像谁要跟你说媒来着?对了,好像是跟长公主……”

徐阶赶紧摆摆手:“杨侍讲,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杨慎看徐阶过激的反应,就知道新科榜眼不想跟皇家牵扯上姻亲关系。

堂堂进士,在老家娶一房娇妻难道不好吗?非要攀龙附凤当什么长公主驸马?要是普通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也就罢了,他徐阶年纪轻轻便已是翰林院编修,需要以这种方式来获得功名利禄?

开玩笑呢?

杨慎笑道:“估计有人想成全你……也罢,回去准备一下,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今天不需再留在翰苑,晚上早些安歇,我会派人到你的住所听候使唤,要是你有什么缺的,只管跟他说……敬道欣赏你,在我这边,你就是自己人。”

……

……

杨慎本身看不起徐阶。

此人个子矮,跟个面瓜一样,有才学但没有那种气宇轩昂的感觉,白白净净,说话细声细气,一看就像憋着一肚子坏水,要不是朱浩先前在京时一直提携徐阶,杨慎甚至正眼都不想瞧一下。

现在这番表态,完全是看在朱浩面子上。

名义上朱浩已不算杨廷和派系,但杨慎问过父亲,说不阻碍他跟朱浩的私交,也就是说杨慎可以通过私下交往的方式,继续影响朱浩的决定,他仍旧可以暗地里把朱浩发展成为他的眼线。

现在等于是,杨慎准备把朱浩安插到孙交那边当“卧底”。

朱浩身兼三家势力背景,在朝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了。

杨慎趁着午休前,去到金鱼胡同的小四合院等父亲过来,这边距离东安门近,从文渊阁过来不到两刻钟,平时杨廷和吃过午饭,经常到这儿小憩一番,谁知今天未时都过了两刻,都没等到父亲,最后却把孙交等来了。

“孙部堂?”

杨慎大感意外。

这是我家私宅,就算你孙交要拜访家父,不应该晚上去杨府?

怎么跑此处来了?

孙交笑道:“介夫没空,让老夫过来跟你说一声……可否进去叙话?”

杨慎这才把门口让开,怏怏不乐把孙交迎进院子。

“孙部堂请到堂屋坐。”杨慎心有芥蒂,父亲不来,反而让政敌来,这是准备把他这个儿子给卖了?

孙交往四下看了看,笑道:“说起来,老夫跟这院子还有些渊源……朝官总会在皇城周围购置院子,作为日常休息以及私人会客之用,有的更是用作金屋藏娇……哈哈,介夫这院子本来我一位故友的宅子。”

杨慎皱眉道:“可是……此院子上一任主人,乃致仕的前兵部尚书王宪。”

孙交摇头:“老夫说的不是他……用修,此番老夫提议,让你和徐家小儿一起去永平府,查查地方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先前有人去矿场闹事,以目前的情况看,很可能是有人暗中挑唆,目的不知为何,或跟外夷有关也说不定。”

杨慎听了心里直骂娘。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长生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