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09章

作者:天子

寒心呐!

杨廷和道:“大明典制,举人不得为翰林,若是唐寅真有心入翰林院,陛下大可恩许,取消他考取会试、殿试的限制,让他自行参加来年京试,若是能一榜高中的话,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朱四听了此话,顿时来气。

唐伯虎都是个五十岁的小老头了,多少年都未曾接触过科举,你们居然让他去考进士?

姑且不说你们会从中大动手脚,就算他侥幸考上,不中一甲进翰林院不照样没希望,到时你们还不得各种限制?

真气人啊!

明明嘴上没回绝,却给朕和唐伯虎指了一条死路、绝路。

难道朕会天真地以为,唐伯虎能跟朱浩一样,一榜就中状元?

蒋冕微笑道:“难道唐伯虎对自己考取进士没信心?”

这就纯粹是消遣和打趣了。

朱四强忍心中的怒火,道:“朕觉得,几位卿家如此辛劳,还是多一名大学士协助你们比较好……朕想听取你们的意见,现在就给朕一个人选吧!”

你们都这么无情地回绝朕了,那朕也就跟你们彻底撕破脸!

不让唐寅进翰林院,朕就找个人入阁,就算入阁的人没法威胁到你们在朝中的地位,也要好好恶心你们一把。

气死最好!

“陛下,此举……”

费宏眼见情势失控,赶紧出来劝和。

却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被朱四伸手打断:“朕不为别的,就为朝纲安定,若是你们没有好人选,那一切就交给廷推吧!”

第669章 次序之争

四名阁臣从乾清宫出来,面色都有些难看。

蒋冕望向杨廷和,无奈摇头。

路上几人都没说话。

一直等回到文渊阁后,杨廷和才终于开口,甚至都没避讳费宏:“你们不会真的要让举人出身的唐伯虎进入翰林院吗?”

言外之意,我是因为回绝唐寅入翰林院,小皇帝才着恼。

如此破坏规矩的事,你们凭什么认为我作为首辅应该同意?我说让唐寅去重新考科举,已算是给足了新皇面子,只是新皇不愿意采纳罢了。

费宏道:“唐寅不过是举人,短短一年便已做到了工部员外郎,那是多少进士临致仕都未曾获得过的官缺,早该心满意足才是。”

毛纪在旁摇头叹息:“这不是唐寅是否满足的问题,而是陛下想在朝中培植兴王府旧人……兴王府的教习、讲官、伴读不在少数,为何非要栽培唐寅一人?”

显然毛纪也知悉兴王府内情。

朱四的老师并不止唐寅一人,唐寅乃半道加入兴王府,还是为了躲避宁王府的追捕,不得不隐匿行迹所为。

当时的兴王征募像唐寅这样的人入王府,其实有想把兴王府做大的意思,若是当时就有人参劾的话,或会给兴王安排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毕竟兴王府理论上是正德时期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出处,这种事很容易被人拿来大做文章。

可朱祐杬非要重用唐寅,足以说明唐寅身上的确有可取之处。

蒋冕问道:“难道现在,我们真要斟酌谁入阁不成?”

问题摆在面前。

新皇已在四个内阁大学士面前直接提到了增设阁臣人选之事,明言你们不同意不要紧,他会直接拿到朝会上说,来个廷推,看谁最后吃亏。

杨廷和问道:“到底是推举人入阁重要,还是维护规矩重要?”

明摆着的事情,就算杨廷和明知把唐寅塞进翰林院,就能让小皇帝在入阁人选的事情上闭嘴,他依然不会妥协。

别说唐寅是举人了,就算唐寅是进士……杨廷和也不能同意。

一切就在于杨廷和非常清楚唐寅在新皇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存在价值。

若是让唐寅成功获取进入翰林院镀金的机会,有了这个履历,唐寅入阁就在眼前,如此一来小皇帝就真的驾驭不住了。

唐寅跟别的阁臣不一样,他是小皇帝的铁杆,还不是正统“科班”出身,野路子的人骤然进入内阁,很容易把本来稳定的朝堂秩序给搅乱,就好像现在唐寅已经把户部和工部秩序冲击得七零八落一样。

杨廷和不能容许这个朝廷的不安定分子,跑到自己面前来耀武扬威。

“也是,其实朝中不少人有资格入阁,大家可以多加斟酌,等廷推时再说吧。”

蒋冕提了一句。

毛纪道:“我看,朝议时大可让朝臣群起反对,请陛下收回成命。”

廷推?

没门!

皇帝说找个人入阁,我们就要同意?

毛纪的意思,我们不能仅限于在入阁人选上争取,而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小皇帝随便往内阁塞人的企图!

所以朝会上就要跟皇帝据理力争,不能让朱四开启随便增加内阁大臣人选的先河!

“嗯。”

杨廷和点头,显然更赞同毛纪的观点。

……

……

无论谁入阁,朱浩这个史官修撰都没有任何机会。

在这件事上,朱浩虽为策划者,但全程看热闹就行了。

此消息很快传遍翰林院。

“……你们听说没?陛下今日上午召见几位阁臣,提出要在内阁增加人手,却不知谁有资格入阁?”

“我觉得刘学士首当其冲……他做过礼部尚书,如今又掌翰林院事,诰敕什么的都由他来主笔,如此大才不入阁,那真是可惜了。”

“不见得,你们或许不知道,刘学士跟杨阁老关系不睦,听说石学士和丰学士二人更有机会。”

人们私下议论,或许都不能算是小范围内传播,简直是在公开场合扯圈子讨论,连一向不参与这种事情的朱浩都能听到他们说什么。

翰林们所说的石学士自然就是石珤,而丰学士则是丰熙。

丰熙虽然在翰林院中才名卓著,属于北派文人的代表性人物,但他始终声望不足,容易被人利用,历史上丰熙参与了左顺门事件,后被罚戍福建镇海卫,本来是有机会入阁的大才,最后落了个罪死戍所的凄惨下场。

可以说,嘉靖初年的政治派系斗争异常严重。

嘉靖三年时朱厚熜的爆发,可以说就是这几年小皇帝所受欺压的一种宣泄,到时谁撞到枪口上,都是看不清楚局势、自以为行的是忠义之举的结果。很多人没有冲出来当那出头鸟,反而平稳过度,后来取得了较高的官职。

孰是孰非,难有公论。

朱厚熜为他老爹老娘争取名分,在杨廷和为首的儒官看来不可接受,甚至违背了祖宗章法,认为其违背儒家大义。

可问题是……

皇帝为生父、生母争取名分,不也符合儒家至孝?

一切就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辩证……

张璁等人的大礼议能招揽很多人投效,不是因为张璁代表了新皇,而是“继统不继嗣”本身也符合儒家理论。

朱浩将之总结为:

现在谁替杨廷和出头,谁就能得到士人的称颂,短时间内加官进爵;

而将来某一天,随着杨廷和引退,那些替其出头之人,却要面临被皇帝清算和惩罚的下场,不得好死……

或许正因此如此,翰林院中下层混日子的官员看出来了,就算刘春声望最盛,本来按照规矩他入阁乃众望所归,却在排次上落后于石珤和丰熙。

……

……

朱浩回了一趟家。

也是朱娘说起,很久没见到儿媳妇,朱浩便带着孙岚,装作和睦夫妻的样子,一起回去拜见老母亲。

朱娘很高兴,拉着儿媳妇的手问东问西,孙岚却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因为朱娘的问题,有大半她都不知答案,有些隐约知晓,也不能说……这就显得她很腼腆,在婆婆面前总是沉默不语,倒也颇讨喜,至少在朱娘和李姨娘看来,这不是个喜欢生事的主。

人家是大家闺秀,总比军户出身的朱浩强多了。

“小浩,这是你高攀了啊……好好对人家。”

朱娘送儿子、儿媳离开时,特别把朱浩叫到身边,单独交待了两句。

朱浩带孙岚回到名义上的府宅后,直接道:“晚上在家里过夜吗?若是不想在此,可以直接让人把你送去女学那边。”

就算朱浩跟孙岚不在一起住,也知道孙岚现在多半时候都住在娄素珍那儿。

好姐妹最近关系增进不少。

这一段时间朱浩没跟娄素珍深谈过,不知姐妹俩到底交流过什么,娄素珍也没打算把一些情况告知朱浩这个少主人。

“不……不用了……”

孙岚嗫嚅道。

朱浩点点头:“令尊先前跟我说,孙家人现在已迁居京师,你母亲来了,我不知那是你的生母还是……呵呵,说起来我对你的家事,不太了解,回头我们找个时间好好聊聊。”

朱浩真不太关心孙交的家事。

孙交晚年得子,历史上并无记录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浩问别人也问不出个结果,在孙交面前自然不好直说。

跟孙岚不太熟,远未到聊这种话题的时候。

孙岚只是点头。

显然孙岚很在意家人。

跟着父亲到京城才一年时间就嫁了人,家人多在家乡得知消息,只有兄长参加了她的婚礼,当时在孙府所办宴席非常敷衍,孙交的朋友基本都没赴会,场面极为冷清。

总之……她的婚事属于政治联姻,跟夫家始终有着隔阂,一时很难融入到朱家的生活中去,倒是跟家人的联系仍旧紧密。

“好了,你自己定吧,我先走了。”

朱浩说着转身便要离开。

孙岚本已下了轿子,见状诧异地问道:“老爷不进去吗?”

朱浩驻足回首,笑着道:“什么老爷,我很老吗?你要是觉得称呼别的不习惯,就跟夫人一样,称呼我公子也可。”

孙岚低下头,不知该如何叫朱浩。

这边朱浩又要走,孙岚道:“其实姐姐……夫人跟妾身说了很多,有关她的事。”

“是吗?”

朱浩大感意外,再次回头。

关于娄素珍的事,到底有多机密?作为一个已死之人,娄素珍会轻易把自己的身份泄露给孙岚知晓?

真如此的话,那娄素珍确实是把孙岚当成了知己。

“其实……妾身本来也不相信,但未曾想……她便是……宁王府的……”

孙岚不好太直说。

毕竟怕被人听去,这里毕竟不是在深宅内院中。

但她只说出这些朱浩就什么都明白了。

娄素珍还真是无所畏惧,啥都敢往外说。

孙岚可能也觉得,知道如此秘密,应该要告知朱浩她已知悉内情,免得夫妻间产生什么误会。

“说就说了吧,只要你不对外泄露便可,她孤苦伶仃,恐怕是将你当成贴己人,才会和盘托出……你喜欢的东西,很多都是她擅长的,平日多跟她学学。”

朱浩并没多介意。

他要赶着回去处理公务,自然不能跟孙岚说太多。

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第670章 潜在的首辅

次日朝会。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长生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