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子
朱芳耸耸肩:“娘说了算。”
……
……
兴王府。
公孙衣二月二龙抬头回家休息一日,再回来上课时,发现朱三和朱四都没来,只有陆炳一个人坐在那儿等着上课。
公孙衣皱眉:“两位王子逃课了?”
陆炳道:“我爹让跟先生说,两位王子感染了风寒,这两天怕是都不能来上课……袁先生说先生要讲课的话,给我讲就行。”
公孙衣有点泄气。
年后他进王府上课还不到半个月时间。
最初上课的地方是在王府内宅,现在又回到学舍院,这儿只能算是外宅跟内宅的过渡地带,重视程度大不相同……现在两个王子干脆称病不来了,我一介书生,就算只是个秀才,王府也不能拿我开涮吧?
给陆炳讲课?他过了年也才五岁,能听懂个屁。
公孙衣耐着性子问:“得了风寒,是否严重?请没请大夫?”这是想套陆炳的话,这个弟子年岁小没心机,应该不会扯谎吧?
陆炳是个诚实的乖孩子,回答直接了当:“鼻塞,打喷嚏,情况好像不太严重,不过听说畏寒,身上穿的衣服很厚依然一直说冷,请大夫来看过说并无大碍,休息几日就好……先生,我们还不开始讲课吗?”
“自习吧!”
公孙衣听了陆炳的话,觉得这不是陆炳应该知道的事情,恐怕是有人教陆炳这么说,回答太过刻意。
想到自己年前被赶走,年后又被请回来,还被如此冷落,公孙衣心中就不是个滋味儿,也没心情给陆炳上课。
师生二人各自找地方坐着,相对发呆。
对公孙衣来说,除非王府公开赶我走,不然我就在这里死赖着,养家糊口的事情我可不能怠慢,毕竟上有老娘,下有怀孕的妻子,生活刚有好转,连穿的冬衣都不需要打补丁了,不劝退我能自己走?
想都别想!
……
……
唐寅在农庄中,接连几天生活都很寡淡,朱浩每天都在他那“实验室”捣鼓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院子里架起几个炉子,里面烧制着什么,偶尔有刺鼻的气味透出,待不了多久他便掩面遁走。
这几天根叔经常往集镇跑,给朱浩买回来不少宝贝疙瘩。
朱浩在二十二个孩子中进行了初选,选定十四个人留在身边读书。
先教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不用唐寅屈尊教,朱浩自己就行。
教室就是实验室外的大院子,此时已摆了十四张桌椅板凳。
唐寅听了几堂课,默默观察。
朱浩让人造了一块大黑板挂在外墙上,平常用滑石在黑板上写字,让孩子跟着读,学会后就开始写,没有笔墨纸砚,就拿柳枝蘸水在桌上书写,很多不工整的地方,朱浩还会纠正。
而后就是背诵……
唐寅觉得这样教学很有趣,这几日他把朱浩给的说本和戏本都看过了,一向不太喜欢这些的他居然看得入迷,忍不住想知道下面的剧情,或是想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对剧情进行修改……
就这么过了几日。
二月初四这天,朱娘乘坐马车来到农庄。
朱浩带着唐寅出村迎接。
朱娘神容憔悴,整个人显得疲惫不堪,见到唐寅后深施一礼,口称先生。
眼前可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算是朱娘这样没读过多少书的女人,都知道江南唐解元的大名。
到了提前收拾出来的院子,朱娘把情况说明。
“早几日,其实我们就到了安陆,只是你姨娘和小婷都病了,听说江赣北部、东部和南直隶西部、湖广东部大片地区发生瘟灾……”
朱浩冷静思索后问道:“娘是说,你们从陆路过来,经过了疫区?”
朱娘无奈点了点头:“是啊,听说疫情爆发,我们过九江后就一直没下船,中途在汉阳补给,不得不上岸,谁想在码头附近的客栈住了一宿就病了,也不知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你姨娘还好,只是小婷……”
“听过行人说,这病对大人影响不大,只是老人和孩子生病后就像被邪魔附体,有高烧不退的,也有久咳出血的,还有人喘不上气,憋得脸红脖子粗……病情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几乎不可收拾,很多老少因此而殁……”
“这些日子你姨娘照看小婷,基本是衣不……守在病榻前,我过来只是跟你说一声,回头还要回镇上,实在不行只能进城找大夫……”
唐寅听了一阵后怕。
如果当时没有跟朱浩走水路,或是自行其是,执意东归回苏州,说不定自己也成为那倒霉的“老弱”,染病后独自凄凉客死异乡……
那不就成自己作死了?
朱浩急忙问道:“那娘,妹妹的病情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现在是什么症状?你快跟我说说。”
朱娘看了唐寅一眼,似觉得唐寅在旁听着,很多事不方便讲,先前说话时就有避讳的地方。
唐寅很识相,赶紧告辞走出院子。
等唐寅离开后,朱娘才道:“最初我们没当回事,回安陆的船上,小婷咳嗽不断,而后就开始发烧,到后来咳嗽停了,发烧却越发严重,这两天更是不省人事……在镇上找了大夫,只能开一些治风寒的药,你姨娘吃了病情有所好转,可小婷那边……迟迟不见奏效。”
朱浩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
听起来好像是上呼吸道的传染病。
大明瘟疫时有发生,也是因为人口聚集,卫生条件不好,尤其是水源地没法保证清洁,就算有村子喝到井水,也多是浅层井,打不到深处,而这时代的人防疫意识落后,至于医疗条件……
总之是时代的悲哀,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孩子在疾病面前最为脆弱。
就好像孩子生病,一场普通的流行性感冒,对于后世不过是几剂抗生素的问题,这时代没有抗生素,生病后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治病更多是靠巫蛊、安慰剂,更没有退烧药这些,高烧后出现昏厥乃至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是为何古人婴孩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后世婴孩生病是常事,病死率极低,但在这时代,连皇帝生个孩子五岁都是一道槛,何况是普通人家?
人类在这时代的延续更多是要靠人海战术堆起来,生得多了,总有能逃过老天收拾的。
在得知只是呼吸道传染病,不是鼠疫这些,朱浩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总还是有办法的,但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第135章 一个人表演
朱娘只是来看看儿子,见没事,又跟唐寅待在一起,便放下心来,嘱咐儿子好好读书,停留不到半个时辰便要走。
朱浩道:“娘,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朱娘本不想让儿子到集镇,她的计划是这两天看看病情发展,不行就带朱婷去安陆城内找大夫看病,在她看来只有城里的大夫才能治疗这种病,但朱浩心里却明白,城里城外的大夫水平都差不多,得了病更多是要靠身体硬抗。
他这次到集镇,除了要查看朱婷的病情,也是要买一些材料回来,准备以他的方法帮妹妹渡过难关。
“陆先生是否同去?”
朱浩临走前,望向唐寅。
唐寅想了想,换作前几天,他一定不会单独留在村里,可现在都跟村民混熟了,发现这些人对自己真的没什么恶意,之前完全是自己太过谨慎小心以至于想多了。
现在外面流行疫病,自然少出去走动为妙。
唐寅一挥手:“早去早回。”
意思是不去了。
……
……
村子其实并不偏僻,交通便利,距离附近的集镇不到十里。
到了镇上,朱浩告知朱娘一些有关防病的基础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通风,以及用厚布做成口罩,遮挡住口鼻。
等进到租住的民院,见到李姨娘和朱婷,果然情况不太好。
李姨娘作为成年人,身体素质还算不错,病情比较稳定,可朱婷小脸煞白,一摸额头正在发高烧,虽然睁着眼睛,但看上去没什么精神,见到朱浩时,勉强挤出个笑脸,叫了声:“哥哥。”
光是这一声哥哥,朱浩便有一种使命感。
他没有去找大夫,而是直接去找苏熙贵留在镇上跟他联络之人。
乃是苏熙贵手下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掌柜,姓金,对朱浩非常恭敬:“小少爷,您来找我们东家?我们东家两日前便动身回武昌府,临行前特别嘱咐,您要是有什么事安排做的话,只管开口……老朽留在这里,随时等候您使唤。”
说是使唤,就是留下一个联络人,明面上是在集镇开个铺子,批发零售柴米油盐,实际上是方便朱浩突然想到什么晒盐诀窍,第一时间告知,并由联络人飞马传信到武昌府告知黄瓒,再由黄瓒通知户部……
搞得跟打仗一样。
但这次朱浩找苏熙贵的人,是让其帮忙进城订制材料。
……
……
当晚。
朱浩没有留在集镇,而是回了上夼村。
回来的时候,正好下夼村找来六七个孩子,准备跟着他一起读书,下夼村比上夼村要小很多,人丁不旺,多日下来才把人手找齐。
唐寅打量朱浩道:“还以为你今日不回。”
朱浩道:“陆先生,我在集镇买了一些草药,尚有几味药不足,正让苏东主的人到长寿县城帮我买。”
唐寅皱眉,很想说,你小子倒是挺会使唤人啊,若是苏熙贵知道他留下的人给你打下手干杂活,你让苏熙贵怎么想?
“你要做什么?”唐寅问道。
朱浩很着急:“我跟他说,今天不管多晚,都要把我需要的材料送过来,那些订制的东西,实在运输不便的,也务必要在明日上午送到……好在之前几天有所准备,陆先生如果忙的话,就请去休息,恕我不能多陪。”
朱浩本想让唐寅帮忙打下手,但想到这时代都是什么君子远庖厨的歪理,更别说做手艺活了,唐寅这样心高气傲的大才子估计更不会干这个。
反正都是新手,让那些孩子帮忙其实也差不多,只要教会了,孩子有时候反而更勤快灵活。
……
……
朱浩现在要做的,是这时代能简单提取的植物抗生素,大致有鱼腥草浓缩液、黄连素两种,另外还有一种专门用以退烧为主的柴胡注射液,这大概是目前朱浩所能想到,最行之有效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方法。
但要制造这几种植物提取液,都不免用到这时代不曾有过的工业原料,那就是硫酸。
好在穿越众已总结出一套相对成型的土法制硫酸的流程,那就是铅室法,所用工具需要订制,问题不大,但一些原材料,市面上一时间难以搜寻,还真需要有一定人脉的商贾帮忙,这也是朱浩用到苏熙贵手下的原因。
眼下需要的改造后的陶瓷缸和陶瓷管连接器等等,还在制作和运送途中,朱浩只能先把从集镇上买回来的药材做研磨处理。
有孩子帮忙,相对容易一些。
唐寅没有回去休息,而是留在实验室这边,看着几盏明亮烛台下一群孩子在那儿忙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本想上去问问自己能做什么,但琢磨了一下还是坐在一旁,拿本书装模作样,其实一直留心朱浩的所作所为。
到后半夜时,外面一阵喧闹,却是苏熙贵手下那个金掌柜带着必要的材料和陶器师傅前来。
“朱少爷,您要的东西太过金贵,路上磕磕碰碰容易损毁,这里边有的是直接在城里做好带过来的,有的则是按您的吩咐把模具带来现场烧制,若有磕碰漏了的地方,您担待一下……让师傅给您修补便可!”
金掌柜很热心。
作为苏熙贵手下得力干将,他现在实际上已处于半退休状态,也是苏熙贵手下人中很少知道朱浩对黄瓒仕途有着极大帮助之人,苏熙贵不告诉他实情的话也没法让其安下心在这个小地方落脚。
既然他知道朱浩对黄瓒和苏熙贵意味着什么,做事的时候可就不敢怠慢,朱浩也没说找来的陶器师傅是干嘛的,若是跟晒盐有关呢?
朱浩道:“麻烦金掌柜了,我这边可能要忙碌到天亮,若是金掌柜还有别的事,大可先行回去……让师傅们连夜干活吧,我这边自不会亏待,比平时多个三倍薪资没问题吧?”
金掌柜本来就没有回去的打算,听了这话更不想走了。
就算不是跟晒盐有关,我也要知道你在搞什么,这样我留在安陆才不算吃闲饭的,不然苏东主身边那群同僚,还不以为我老金是个无能草包?
……
……
院子里一片忙碌。
陶瓷缸,大缸每两个为一组,一仰一俯,口对口立起,再用碗口粗的土陶瓷导管,把对接好的大缸连起来,以陶器师傅烧制连接处,形成密闭的空间,就成了由五组大缸组成的蒸馏塔。
运用铅室法制造硫酸、硝酸的原理,是将包括硫铁矿、硫磺、冶炼烟气、硫化氢、石膏和废硫酸等焙烧后制得含二氧化硫的气体,灌入铅室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液滴出来。
理论如此,但要付诸实际行动并不容易。
首先这次的陶瓷缸大小不太合适,说大不能形成产业化生产,说小却是为临时烧制硫酸又显得累赘,以至于在烧制连接器保持密封性方面,花费了大量工夫,临近天明时,朱浩发现密封的土胶不足,之前金掌柜买回来的石膏成色也不太好,便让金掌柜带人再回一趟安陆,趁早再采购一批回来。
一来一回近六十里,就算路途平坦,马车也需要近三个时辰。
好在金掌柜及时带人和材料赶了回来,朱浩把必要的材料准备好,连为提炼植物抗生素所用瓶瓶罐罐也都备好并开始预热,只等炼制硫酸的铅室完工。
又忙碌了半个多时辰,铅室法的整个设备才算正式完成,但朱浩很怕中途出什么意外,比如说哪里在加热后漏气什么的……好在之前的检查比较完善,加上找来的四名工匠手艺精湛,这方面没出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