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星月语
朱标摇头回道:“我歇几天母后可就要发火了,何况儿臣也是时候为父皇分忧了。”
朱元璋大笑几声,然后朝着外面说道:“传旨中书省,就说朕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自明日起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外面传来应诺的声音,朱标站起身跪倒在地,朱元璋走到儿子面前说道:“你自幼聪慧,本来爹也不用多说什么,不过临朝理政是大事,咱拼搏一生打下的江山总要由你继承,不可疏忽大意。”
朱标郑重的说道:“儿臣恭听父皇训诫。”
朱元璋也认真的说道:“咱要你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
朱标躬身应诺,朱元璋接着说道:“标儿这几点是咱当上皇帝后得出的道理,往后你也这么教导儿孙,咱们朱家的天下也就能安稳了。”
朱元璋说完后就亲手把儿子拉起来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实际上如何你自己清楚,咱这辈子估计跟仁是靠不上边了,但咱希望儿孙能做到。”
……
第266章 天无二日
朱标站起身后说道:“父皇的仁都给了百姓,儿臣知道的。”
朱元璋走回椅子上叹道:“百姓可怜可也可恨,他们能成事也能坏事,但是对他们好一点也是应该的,毕竟咱是穷苦出身。”
朱元璋看着儿子说道:“你在江南做的很好,佃户贫民能得到耕地就可养家糊口,朝廷也就能省下不少力气了。”
朱标轻声说道:“我大明农耕为本,而世家官绅向来都喜欢兼并土地,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国祚必能延绵。”
朱元璋刚毅的眸子闪烁了几下,不过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探讨,而是说道:“明日朝会后就要开始理政了,标儿,你准备最先做什么?”
朱元璋喝了口刚送来的补汤接着说道:“是想继续处理凤阳的事,还是想接手中书省总管六部衙门,或是准备操心征伐巴蜀的事情。”
朱标摇摇头笑道:“凤阳的事情有老二他们就够了,中书省是父皇给胡惟庸的诱饵,巴蜀败亡不过迟早的事儿,儿臣最先要做的就是整理朝廷的官署衙门。”
朱元璋眉头一挑,倒是有些意外,但对此又很惊喜,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太子临朝自然也是如此,火不旺可就有些不美了。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很好,大明现在的官制大体上承袭元朝,但为了与其有所区别,又增设了不少唐宋才有的官职,这就导致所属的职权有重合冲突的地方,朱元璋本想着过几年后慢慢改,左右有他压着出不了事儿。
但现在想来也不错,无论是撤销官署还是增设衙门都会涉及到所属官员的任免,到底他们的前途如何就看朱标的意思了。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咱允了,不过这事非同小可,标儿你也不可以意气用事。”
朱标躬身应诺,整合官署可是皇帝才有的权利,其中定然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一动基本朝廷上的很多人就无法藏身了。
有了这个权利,朱标哪怕刚入朝堂也可安插许多东宫所属的官员,占据一些紧要的官职,这也是朱标早就打算好的。
父子俩足足谈论了近两个时辰,有些东西必须交流好,否则不小心动了朱元璋的暗棋可就不好了,幸好朱标目前也没打算动中书省和大都督府。
大明的核心力量也都集中在这两部分,其人员基本都是淮西勋贵,算是他们的自留地,若是强动必然伤筋动骨,这事他们父子不希望看到的。
中书省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一帮文臣,而这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权职过重而且太集中了,在当年打天下的时候是很好的,朱元璋亲任元帅统帅诸军,而现在交给别人就不放心了。
到了晚上朱标回了东宫,念念叨叨的直接进了文华殿,门外的常洛华眼睛一红,她都在宫里都听说了,太子爷在江南相中了一个世家豪门的大小姐,不日就会纳进东宫。
而屋内的朱标自然还不知道自己太子妃有多委屈,进屋后就开始挥笔泼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有些关键的还是记下安心。
等夜深了才出来,回到承乾宫后没看到自己太子妃等候,一问才知道早就睡下了,朱标也就有点委屈了,都说小别胜新婚,怎么这婆娘一点都不想本宫。
沐浴之后朱标进了被窝儿伸手戳了戳常洛华嫩如豆腐的脸颊,只见她还是一副睡熟了的模样,怎么都没有反应,朱标眼睛一眯,两只手伸出去又揉又挤的,可惜人家连眼睛都不睁。
过了好一会儿,常洛华感觉自己的脸都快被他的手捂熟了,无奈的睁开眼后才发现自己夫君早就睡过去了,这一路奔波他早就累坏了,回宫后还要操心那么多的事。
常洛华爱怜的伸手也戳了戳朱标的脸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知何时起眼里就只剩下他了,少年夫妻的恩爱来的总是这么突然。
第二天一早朱标被叫了起来,往后就要上早朝了,在没有随便睡懒觉的机会了,天还没亮朱标就已经洗漱完毕了,迷迷糊糊的吃着早膳,心中想着往后一定要改一改早朝的制度。
现在凌晨五点都不到,朱标就得出门了,这还是因为他住在宫里,否则起的还得更早点,难怪明朝后期的皇帝都不爱上朝,这除了老朱谁也受不了啊。
朱标实在有些没有睡饱,前几日赶路赶的身体颇为疲倦,只好又命暖玉端来凉一些水拍了拍脸,打起精神后去上朝了。
朱标走到金华门站好,宫门外也才打开,大臣们陆陆续续的走了过来,看见朱标后都赶忙见礼打招呼,尤其是一些昨日没有去迎接太子的官员。
昨日圣上的旨意着实吓了他们一大跳,虽然知道太子殿下早晚会临朝理政,可绝没想到会这么早,毕竟朱元璋年富力强,而朱标又未及弱冠,实在是太早了些。
朱标跟汪广洋、徐达、胡惟庸、刘伯温、邓愈等人客套几句,其中当朝左丞相实在是有些让人失望,说话未免太谨小慎微了,莫说是跟李善长的风采气度相比了,就比杨宪都差一截。
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是为丞相,朱标从汪广洋身上确实没看到一点出彩的地方,再结合关于他的传闻后就更不满意了。
朱标面上当然不会表露出来,丞相也是朝廷的脸面,朱标绝不会打自家的脸,真是对其还更为客气一些,就在这时候就任刑部尚书的钱唐不顾拽着他衣袖的宋濂硬生生的走到了朱标面前。
朱标看着老头儿耿直的面庞有些头痛,这位太倔强了,就连老朱也拿他没有办法,更别说朱标了。
钱唐甩开宋濂的手规矩的向太子行礼,朱标伸手虚扶道:“钱尚书可有什么见教?”
钱唐皱着眉头说道:“殿下临朝有些太早了,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若是政出多门,臣等该如何遵照?”
还不等朱标说话,钱唐就接着开口道:“老臣一会儿上朝自会劝谏,但臣绝不是对殿下不满,国家有幸得此太子,老臣更得多为您着想,还请殿下体谅老臣。”
……
第267章 时有二主
也不等朱标说话,钱唐自顾自的说完就走了,一旁的朝堂大佬们也是一脸的无奈,这种人软硬不吃,而且立身极正,除非玩下作的手段,否则无懈可击。
哪怕是李善长在位的时候也拿这头倔驴没有办法,而且朱元璋哪怕不喜欢此人也绝不允许有人对付他,毕竟只有这样的人在,老朱才能安心睡觉。
有钱唐开头后,一窝蜂的就来了很多官员,其中还不乏东宫臣属,他们的意思也一样,这件事不应如此,太子年少何须如此急切,再过些年也不迟。
尤其是御史言官们,就差指着朱标的脸开喷了,下面的官员也是有些人心惶惶,实在此事成了,那所有人往后就都不好过了。
朱标倒也不生气,有反对的人才好,若是一片迎合之声反而不正常,天现二日、时有二主,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若是皇帝生病或者出巡了,让太子监国或者临朝听政都是正常的,可朱元璋昨日传达的旨意分明是“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这就是说朱标不是在观政,而是真的开始亲手开始处理政务。
朝堂上将会有皇帝和太子两位决策者的情况可谓是自古可从未有过,往前看唐宋或是子强父弱或者临危推诿,总之没有一个好的。
而今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是其中牵扯的太多了,不仅是关于父子俩之间信任的问题,而是一件政务若是这两位有了分歧,那满朝文武该怎么出声?
往深了想那就是站队的问题,说到底每个人的理念都是不同的,对一件事的看法也是如此,先前如果感觉圣上的决策不对,他们自然可以据理力争,至少不愧于心。
可现在无论怎么说都容易出错,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太子太年轻,若是老朱身体不好也可以,偏偏龙体康健的不得了,虽然现在父子俩感情好,谁知道以后呢?
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人,自然清楚历代皇家为了权利闹出了多少乱子,自古天家无父子,谁敢轻易拿身家性命去赌这对朱家父子的骨肉之情。
朱标站在最前面负手看着远处的奉天殿,他也在想往后遇到分歧如何处理,一味的避让是不可能的,老朱也是强硬的人,遇到大事并不会因为朱标而轻易改变意志。
只能是求同存异这个大方针了,而且朱标自己也要注意,小心谨慎给大明后代打好榜样,这也是朱元璋的意思,否则也就不会用自己的开国班子给朱标当东宫班底了。
就是为了让朝廷臣属免去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忧虑,否则今日反对的人再多一倍也不奇怪,毕竟谁都不想让出位置回家养老。
不一会儿鼓声响起,朱标呼出一口气,领着百官朝奉天殿走进,众人神态肃穆,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谁也不敢造次。
进了奉天殿站好后,朱元璋才龙行虎步的从一侧走了进来,坐在龙椅上扫视一眼,朱标领头跪拜了下去,山呼万岁之声响彻大殿。
起身后朱标缓步走上御阶,站定后侧身而立看向台阶下的文武百官,大殿内沉默了一会儿,这些掌握着朝廷大权的官僚们实在有些不知所措了。
还是钱唐当先走了出来,还不等他说话朱元璋就摆摆手说道:“都一起站出来吧。”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整个朝堂近一半的人都向前一步朝着朱标一躬身,然后默默的站在了钱唐身后,谁都不想提前站队,与其冒险还不如按部就班的等太子殿下顺位继承大统。
剩下的人基本都是以徐达为首的武将了,他们不是支持朱标理政,只不过是不会反对朱元璋的任何决定罢了,在这个时代所有人想的都是一样的,父死子继才是最稳定的,政治最重要的就是稳妥。
朱元璋点点头后说道:“咱知道了,不过政令已下,中书省也已经接旨了,丞相可有异议?”
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左丞相汪广洋,钱唐等人都紧紧看着他,还人说道:“汪相国掌丞天子礼绝百僚,请为臣等发言,殿下临朝理政还为时尚早。”
朱标神色沉稳,把目光投向了汪广洋身后胡惟庸,只见他神态有些急切,若是朱元璋问的是他,那无需多想,最多就是先朝着朱标致歉,然后顺应官员们的心意拒绝领这个旨意。
胡惟庸目前的心愿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朱标入朝了,把他就得是二人之下了,那他自然是不愿意的。
其余人也都一样,就是李善长也不会答应这件事,毕竟走到这个位置的人,谁也不想头顶上再多一个活祖宗,可现在任丞相的偏偏是汪广洋这个家伙。
他可从没有把自己当成左丞相过,经历流放后骨头已经软了,他可不在乎名望什么的了,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水躬身说道:“臣无异议!”
汪广洋话音刚落地,钱唐就从后面助跑过来一脚踢在了汪广洋的屁股上,俩个人都趴了下去,钱唐还在痛心疾首的叫骂:“你也配当相国?你也配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竖子不足与谋!”
大殿内顿时乱了起来,胡惟庸等人拉住钱唐,汪广洋也老老实实的装晕,他自然知道这件事一出,往后他这个左丞相在朝中别想有什么体面了,不过他也不在意,要是行的话,他都想辞官回老家吟诗作赋去了。
龙椅上的朱元璋眸子里闪过笑意,汪广洋这个家伙真是好用,再怎么也得留一年,把一些布置都安插好。
目前丞相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皇帝跟丞相达成了一致那就不可能被驳回了,所以钱唐才会如此生气,他从昨夜就开始想的话一句都没说出来,事情居然就被定下了,如何能不生气。
看差不多了,朱元璋大喝一声,顿时所有人都跪了下来,朱元璋冷声说道:“刑部尚书钱唐御前失仪仗责二十,贬为淮安知府,限令明日离京。”
钱唐被驾出去的时候还在大声喊着:“圣上还请三思,殿下年幼何必急切,还有,臣要弹劾左丞相汪广洋,此人德行不配为相,还请圣上另选贤明,否则此人必将误国误民,圣上国朝初立万事都需谨慎那,圣上!”
……
第268章 循序渐进
钱唐被拖出去后朝堂内安静了片刻,现在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而且太子殿下也在上面看着,他们再闹恐怕除了为子孙埋下祸患外也没什么了。
虽然大部分人都不太希望太子这么早入朝,不过也有欢喜的,尤其是年轻些根基尚浅的官员们,对大佬们这是徒增风险的事情,但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个机会。
就在这时汪广洋也回过神了,到也不怎么生气,相比迁徙流放来说,区区屁股挨上一脚算什么。
他现在的战略就是皇帝说话听皇帝的,皇帝不说话那就听胡惟庸的,当然太子入朝后胡惟庸还得往后让一让。
于是整理了一下衣服上前说道:“圣谕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臣以为是否将中书省公涵都交于殿下处理,然后再让六部尚书听令行事?”
胡惟庸面上没有变化只是深深的看了一眼汪广洋的背影,若是如此,那他苦心经营还有什么意思,直接让太子领左丞相得了。
朱标也是认真的看了眼满脸诚恳的左丞相汪广洋,这家伙也太从心了,这往后不管别人如何,朱标不罩着他都说不过去了,他这是要让太子踩着他上位,直接让出了自己的权利。
朱元璋目光柔和的看向王广洋说道:“咱让太子入朝是为了熟悉朝廷运转以练习国政,并不是要让太子接管中书省,所以汪爱卿不必多想。”
汪广洋笑道:“老臣岂会多想,储君入朝乃事国之大幸,何况太子文成武德天下咸知。”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笑,若是没有淮西勋贵他还就真答应下来了,只不过现如今还不是让儿子上位的时候,这个左丞相的大饼还是留给胡惟庸吃吧,要不怎么杀了过年。
朱标也笑着对汪广洋说道:“本宫未及弱冠如何能当大任,不过是入朝学习罢了,若是能稍为父皇分忧也算尽了为人子的本分,还请左相多多指点。”
其余官员一下就高兴多了,他们不是多抗拒太子入朝,毕竟这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害怕的是朝廷上有两名决策者,现在太子拒绝了总领中书省的职位,他们也就安心了。
太子纯孝不是贪权之人,那么想来就是圣上强令殿下入朝的了,这种事儿圣上也确实做的出来,只不过与其如此,还不如给殿下多纳几个女人,让国本延绵才是正经事儿。
后面的事就没有什么了,六部官员挨个上报公务,朱元璋都照常处理了,也没有故意考验朱标,朱标也是老老实实的,什么都得讲究个循序渐进。
下朝后朱标没急着跟自己父皇去吃饭,而是跟大臣们一起走出奉天殿,准备跟一些人打个招呼,以前毕竟没有入朝,跟臣子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现如今就不一样了,往后想办什么都需要这些人配合,否则朱标全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朱标最先走到了徐达面前:“数月未见徐叔叔了,身体可还安好?”
徐达躬身抱拳:“末将一顿还能吃三碗面五个馒头两只鸡,就是在跟蒙古打几场大战也没问题。”
朱标笑道:“如此就好,徐叔叔可是我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本宫往后还要多多依仗。”
徐达一听刚忙躬身说道:“殿下愧杀末将了,何德何能能当此言啊,请殿下放心,末将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标又恭维了几句,然后对身边的刘瑾吩咐道:“从江南带来的美酒送两车到中山王府。”
等把千恩万谢的徐达送走后,朱标就走到另一旁的李文忠身边说道:“表兄,江南的事情你也知道了。”
李文忠连忙摆手说道:“前段时间朝廷用度紧张,臣与圣上商讨时想到了他们,本想着拿来救救急,到底是臣想左了,殿下处置妥当再好不过,臣还要多谢才是。”
朱标想了想说道:“江南有不少人跟来了,若是有人上府拜见也不必推辞,此事能成也多亏了表兄。”
李文忠眼睛一亮然后躬身行礼,朱标眉头微挑也没说什么,只留下一句:“过几日去找表兄喝酒。”
剩下的多是文官,昨日进城的时候就打过招呼了,朱标跟自己先生宋濂说了几句,然后就回内宫了,路上有些迷惑,徐达表现正常,倒是李文忠有些奇怪。
朱标虽然暗示他可以收点江南世族的孝敬,可如果李文忠还想再往上走,那就应该推辞掉,毕竟那点儿银子算什么。
按照朱标对自己表兄的了解,不应该如此,莫不是在自污?可也不应该啊,虽然李文忠现在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可毕竟是皇亲国戚,而且有朱标在,并不需太过谨慎。
何况他的资历比起徐达、常遇春,邓愈等人还差了不少,就是靠着跟随朱标北伐常遇春铺路才走到如今在军中立山头的地位,而且他跟汪广洋也不一样,怎么这么早就想着后路了。
朱标径直到了御书房结果老朱不在里面,一旁伺候的太监陪笑道:“圣上把几本重要的奏章拿走了,其余的都留下让殿下处理,过会儿中书省的公文也会送过来。”
朱标闻言眼前一黑,他还以为怎么也得过几天才会让他处理奏章,没想到这么快,不过也没法子了,让人搬来另一张椅子,朱标坐下就开始处理了。
一个时辰后才处理完,这时候中书省的奏章又送过来了,朱标停笔吃了口饭,然后走了一圈后又回去处理,有些突发的事情也会赶忙送来。
朱标处理完的都会送到谨身殿,朱元璋正在那里跟中书省官员开小会,以前老朱都是在御书房边批奏章边接见官员,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开会了。
到了晚上都处理的差不多后,朱标带着最后一摞着批阅完的奏章前往谨身殿,到了里面一看,朱元璋正喝着小酒检查已经批阅完的奏章,不时还满意的点点头。
朱标走过去坐下也给自己倒了一杯,朱元璋忍不住笑了几声说道:“臭小子,你才干一天就嫌麻烦了?不过处理的都还不错,很有分寸。”
……
第269章 引经据典
朱标喝了一口桌子上的酒,哎嘿,这不就是他从江南带回来的,不愧是亲爹,都不等他孝敬自己就先喝上了。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签到打折神器
下一篇:这个外挂过于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