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星月语
蒋思德躬身双手紧握在前,表示恭听上训,朱标缓缓说道:“你要留在高丽一段时间,接触高丽内部那些左右摇摆之人,允许你对他们做出一些承诺。”
蒋思德听完后眼睛一亮:“臣明白了,定不负殿下所托。”
此事做好无疑是一步登天的好机会,他没有从龙之功,而且还不是淮西子弟,能做到六部尚书就是顶了天了,并没有入主中书省的机会,但此事过后他也就算是太子殿下的人了,未来可期。
说完朱标就让他出去了,蒋思德能凭着自己做到户部侍郎并且得到李善长的青睐就说明其本事了,而且他的任务前期也并没有多难,估摸着后期随着高丽王反应过来是要软禁一段时间的。
不过也无所谓,只要大明方面态度强硬,高丽是不敢伤害大明使团的,最关键的辛盹和尚那边由姚广孝负责,蒋思德不过是明面上的靶子罢了。
朱标见完蒋思德才去用了膳,然后又在院子里走了几圈,不一会儿刘瑾就走过来了,朱标看了他一眼示意直接说,刘瑾微微躬身说道:“今日朝会上吏部尚书上奏弹劾中书左相杨宪,说他任人唯亲,最近提拔的都是他的故旧。”
朱标听后点点头,一朝天子一朝臣,做官也一样,上位了提拔故旧本来就是正常的,没有嫡系心腹在,杨宪的命令不能出中书省,那他这个中书左相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杨宪风头正盛,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倒下,吏部尚书是六部中的老大,素有吏部天官的名头,执掌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可谓是朝中的一员大佬。
现在这位吏部天官是淮西人,也是李善长的人,他现在站出来攻击杨宪就是为了表明自己跟他不是一路人,这样等李善长退养之后,朱元璋也得用他来制衡一下杨宪。
杨宪恐怕也在偷乐,吏部尚书来的好啊,此事是双赢的局面,杨宪知道自己是靠什么压制住李善长一系的,不就是凭着朱元璋的支持吗?
李善长的能量太大了,朝中六成官员都是他的门人弟子,连吏部天官都是他的心腹,这样的权势太过了,朱元璋不会允许的李善长拥有,自然也不会允许他杨宪拥有。
朱标听完后就让刘瑾去后宫给自己妹妹送些小玩意儿,朝中的事情还不用他来管,臣子们在老朱手上翻不了天的。
第二天一早,朱标换上衮龙袍头戴冠冕就往恩科考场走去,李善长和宋濂早就在一起等候了,见到朱标后行礼问安。
门外逐渐响起有些吵杂的声音,科考的士子们开始入场了,先是要核对身份,毕竟这个时代又不能验证指纹,必须得有人担保才行,然后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这些人没有夹带什么纸条。
三天考一场,而且中间不得离开贡院,也就是说考生得呆在自己的号舍九天,吃喝拉撒全在贡院里,吃食还得自己准备,若是带了不容易保存的馊掉了,那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所以一般都是带点熏肉、咸菜、大饼和少许米饭即可。
等人都进来了后,考堂就锁了门,除非京师即将被攻陷,否则外界的一切事情都暂时和你无关了,为了保证公平严谨,除了朱标和李善长外没有人可以出去了。
毕竟一个当朝宰相和太子储君确实没什么能收买他们作弊的,而且这俩人的公务也多,此次就是为了大明第一次科举大考才让他们俩来走个过场,以显示大明对士子们的看重。
在人群中,吴伯宗的两个好友用胳膊肘了他好几下,他们自进来就认出了宋濂和那个身穿衮龙袍的少年。
太子殿下啊,上次吴伯宗回去之后只告诉了他们宋濂的身份,他们还以为那个气度非凡的少年只是宋濂的子侄,但是现在看到龙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
第159章 赋税制度
另一边的郭翀也是楞楞的看向朱标,然后就开始努力回想自己那天有没有说错什么话,能不能给殿下留下好印象。
其余士子也是目光灼热的看向太子爷,毕竟按照官场上的规律,他们绝大多数肯定是要先下地方的,十几二十年能会京任职就不错了,到时候说不定就是给如今的殿下效忠了,若是能在此科脱颖而出,被太子殿下记住……
朱标自然也清楚士子们心中所想,按理说太子储君是不应该接触新科考生的,但谁叫他特殊呢。
朱标现在心态也放平和了,这些人好歹也是目前大明最优秀的一波人才了,好好培养就是未来朝廷的中坚力量,对朱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等场面安静下来后李善长和宋濂稍稍的退后了一点,朱标向前踏了一步开口说道:“诸位是我大明的人杰,都是经过寒窗苦读的学子,而今皇恩浩荡,朝廷特开恩科取士,就是希望能从你们中间简拔出合适的人襄辅大明盛世,本宫先在此祝你们能金榜题名,不负十年苦读。”
浩浩荡荡的士子们齐齐躬身行礼:“学生等拜谢殿下。”
等行完礼后每十人就被一个差役领走,按照预先分发的号牌到自己的号舍中开始考试,这里也没有人敢闹事捣乱,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半个时辰后就开始正式的分发试卷了,号舍紧凑,可以看出有不少士子都是心态有些变化了,毕竟本来就是很紧张的考试,偏偏环境压力还很大。
朱标跟李善长开始在号舍过道中随意的巡视起来,一路上还有不少差役在死死盯着自己分管的考生。
李善长在一旁说道:“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能熬过这一关他们也就是鲤鱼跃龙门了。”
朱标点点头,免除赋税和徭役可是很实惠的好处,不过这个政策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朱标原本以为考上举人进士了,他们的田亩就都不用纳粮了,所以后期才会有那么多人举田投献。
朱标走了一趟户部才知道,朝廷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大的空档,严格定义上来说,明代是官也纳粮,绅也纳粮的,只不过官员,是有优免的,朝廷规定考取了功名以后,就开始享受国家优免的待遇。
这个优免包括土地税收的优免,不是所有的,而是有一定亩数的,那么如果这个有功名的学子或者官员,没有被优免的那部分土地,仍然要纳税的,要缴纳皇粮的。
而且依照朱元璋的性格,怎么可能给出大规模的土地免税,如果这个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实行,那么官绅们得到的好处也并不多,但是也足够感受到朝廷的诚意了。
所以中央政府下达的政策其实很少是错误的,只不过受到皇权不下乡的限制,加上地方官员相互勾结,把这些国家的优惠政策无限放大。比如优免的田亩无限增加,甚至把亲属的田亩也改成自己的名下,以达到优免的目的,这种方法叫”投献“。
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想要获得更多的免税,那就给主管的官员送些土地,然后让官员上报朝廷此地遭灾,或者田亩减产,当年的税收完不成,先缴一部分,承诺来年补齐。
到了第二年,仍然以类似的方式获得减税,原来欠的仍然欠着,现在欠的也一起欠着,这样欠几年,若是碰到附近遭遇了天灾人祸,朝廷一道指令免税或者遇到新皇登基之类的喜事,皇帝下令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之类的情况,就会把之前欠的全部免除。这样官也好,绅也好,久而久之,就相沿成了一种习惯。
所以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只规定了官员免徭役,有科举功名的人免税最初是作为鼓励读书的临时政策。
不过经过一代代读书人的努力,这个政策由临时变永久,免税额度也不断扩大,到了后期就搞的面目全非了。
不过此事还不算太紧急,虽然关键,但是在朱元璋和朱标手中,这些士绅还翻不起浪花,他们也没有胆子大规模的搞土地兼并,毕竟这是王朝中后期才会出现的问题,而现在大明的问题不是土地兼并,而是有太多的土地无人耕种了。
朱标倒是打算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银平均摊入田赋中,按田亩征收,田多多缴,田少少缴,以此均衡税负,毕竟与那点赋税相比,刺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才是朱标最需要的,没有了人丁税的限制,百姓们自然会放开了生,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个劳动力,何乐而不为。
朱标跟李善长巡视了一圈,虽然有数千人考试,不过在号舍之中也是很好监管的,朱标正巧看到了吴伯宗在奋笔疾书,朱标停下脚步看了一会。
李善长捋着胡须说道:“仪表堂堂、气度非凡,看来是世家子弟了,寒门难出贵子啊。”
俩人走到了休息的屋子内,分别坐下休息,刘瑾给他们倒上茶水,李善长客气的接过喝了一口,看着若有所思的朱标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疑惑,或许老臣能帮上点忙。”
朱标闻言说道:“本宫是想着是否取消掉人丁税,以此鼓励百姓繁衍耕种。”
李善长沉默一会说道:“殿下可知田亩税和人丁税乃是正税,也是我大明税收的最大来源,若是取消掉人丁税那我大明恐怕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了。”
朱标也不意外,毕竟此时朝廷就是靠着那一点税赋支持了,大明现在虽然大战不打但小战不断,无时无刻都在消耗赋税。
商业还没有发展,朱标现在也不准备提高商税,毕竟鼓励商业也是必须的,以农业赋税想要维持庞大的帝国是不现实的。
朱标慢慢的说出了摊丁入亩的具体方法,李善长听完后也开始沉思,此法的好处一眼可见,但是他作为宰相也必须考虑清楚此事的利弊。
这种大政策不是朱标想弄就弄的,他现在告诉李善长就是为了让他拿到朝庭上讨论,若是没有意外,此事应该可以定下来,不过具体实行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农业赋税是国家的根基,没有人能拿此来开玩笑,也不可能不经过严谨慎重的考虑就直接实行,朱标相信这些国家精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
第160章 琐事
李善长听完之后就走了,他准备回去跟中书省的辅官们商量一下,朱标则是留在此地继续监考,毕竟才第一天,他们俩都走了也不合适。
不过此事属实无聊,朱标溜达了好几圈,后来就放弃了,那些考生本来就很紧张了,看到朱标走近更是用全身的力气挥写,想展示自己下笔如有神的风采。
朱标有些无聊,早知道再留李善长聊一会了,走到主考官宋濂的屋内,双方见过礼后就坐下了,朱标问道:“宋师,可有考试的卷子?”
宋濂笑道:“有是有,不过殿下答得再好也当不了状元郎啊。”
朱标也笑道:“不过是为了打发时间。”
朱标无聊宋濂也无聊啊,于是朱标开始做答,宋濂在一旁满意的看着,不时捋着胡须点头,就这样到了天黑,朱标用了一天就把他们三天的试卷内容答完了。
朱标写完后站起身活动了下筋骨问道:“宋师看此卷如何?”
宋濂笑着说道:“可以做评卷的标准了。”
朱标志得意满的跟宋濂告辞了,明日他就不用来了,等科考收尾的时候看一眼就行了。
朱标走出屋子,外面的号舍中已经燃起了烛光,也有些选择直接休息,养精蓄锐明日再答题,这也是一场心理测试。
朱标最后巡视了一遍考场,然后就通过大门走了出去,回到东宫在暖玉的服侍下洗了个脚就躺下了,刚要落烛,就听见云锦的声音。
朱标让她进来,云锦行礼后就很自然的坐到了床榻边上:“今日奴婢在皇后娘娘身边伺候的时候,正巧遇见了开平王妃领着太子妃过来拜见,太子妃还赏赐了奴婢一块玉佩。”
朱标没怎么注意云锦的话语,而是看着她柔美的面庞,云锦的特点就是那股与生俱来的温柔气质,明明自己还是个小姑娘,无论照顾人还是做事都很成熟。”
朱标闭上眼睛说道:“给你了就收下,不用多想。”
云锦柔声回道:“奴婢知道了。”
俩人不再说话,朱标也没有放开云锦的手,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朱标起身后也没有看见云锦,大小双儿伺候他穿衣洗漱,朱标也不想自己用膳,动身往坤宁宫走去,准备去蹭一顿。
一路上看见不少太监宫女们如同勤劳的蚂蚁一般,早早的把皇宫收拾干净了。
朱标到了坤宁宫,正好遇见朱元璋和马皇后在一起用膳,看见儿子大清早过来都很高兴,朱标向他们行礼后就坐在一旁也吃了起来。
三人都没有说什么话,但是朱标就是莫名的感觉到安心,不一会儿朱元璋就喝完了,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就出去上朝了。
朱标也没意外,自己父皇吃东西一向是很快的,也不是狼吞虎咽但就是很快,可能是少年时留下的习惯吧。
不一会儿睡眼惺忪的朱露同学就出来了,朱标乐呵呵向她伸手,朱露看来还是记得自己哥哥的,乖乖的环住了哥哥的脖子,把小脑袋埋进朱标怀里就准备再睡一会。
朱标抱着朱露说了好一会的话,才算把她真的弄醒,然后交给奶娘喂饭,这个时候朱露虽然不喝奶了,但是食物上还是很精细的,都是在坤宁宫小厨房做的。
马皇后看着儿子说道:“既然这么喜欢孩子,那就早点给我生个孙子。”
朱标笑道:“儿子还没成婚呢,您就开始催着生孩子了。”
马皇后叹了口气说道:“这一天实在是无聊的很,你们父子俩一天从早忙到晚,就像你父皇我都不知道他昨晚什么时候回来的,平日里也见不到人。”
朱标对此也是很无奈,在唐代,女子的地位,较前朝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周皇帝武则天,为此作出了不少努力。当时,女子参加社交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
而经过宋朝士大夫们的不懈努力后,尤其是身份高贵的女子,能做的事情更是少之又少了,基本是离不开自家院子的。
朱元璋起兵之时马皇后总管内外,文臣武将及其家眷都是由她妥善安排照顾的,而今却是受限与深宫内院,除了那些命妇之外谁都见不到。
命妇们哪怕是原本与马皇后相处不错的,现在也要注意尊卑礼仪,宫内的事务有云锦帮她处理,宫内妃嫔也都尊敬有加。
马皇后现在就是印证了无敌是多么寂寞。
朱标只好保证娶了媳妇尽快给母后生下孙子孙女,马皇后又拉着他聊了一会常洛华,言辞间可以感觉到对她还是很满意的。
朱标呆了一会就回东宫了,然后就开始继续准备自己的工作,很多事多想想就会有更好的主意,下午的时候,朱元璋身边的太监突然送来一些东西。
朱标让刘瑾接过来,然后打开一看就感觉很熟悉,这不是从吕昶书房搜出的春宫图吗?
朱标脸一黑,剩下的东西一一打开,只能说老朱准备全面,不仅是春宫图还有详细讲解此事的书籍……
看来朱元璋也是想早点抱孙子了,生怕自己儿子还没开窍,不过他也不能跟自己父皇说,就这?
朱标对笑的一脸灿烂的太监说道:“你回去禀报我父皇,就说我会好好研究的。”
让刘瑾把他送出去,朱标忍不住笑了一下,随手看了几页书,还不错,看来古人在这方面还是很专业的,也对,毕竟除了这个也没有什么能解压的了。
朱标的身体其实发育的很好,也开始进入青春期了,如果想的话确实可以生下子嗣了,这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太子后继有人,东宫的臣属也会更加安心。
不过朱标打算再过两年,他并不需要儿子来稳固地位,加上常洛华年纪也不大,古代产子还是很有风险的。
刘瑾回来后也是好奇的看了两眼,然后眼神就暗淡了许多,太监自然有太监的苦痛,但是刘瑾马上就扬起了笑脸。
奴婢就是奴婢,自己主人乐的时候他就得跟着乐,哪能因为他坏了主人的兴致。
朱标自然也没那么恶俗,非要跟去了势的太监一起看春宫图,吩咐他收起来,朱标就接着去研究自己的事务了。
……
第161章 天家
又过了一天,朱标上午见了道衍和尚,跟他详细的聊了聊高丽的情况,他研究高丽情报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同样。
想要达成目的就得利用辛盹和尚,不过事情顺利恐怕也需要两年才能打好基础,在其国内引发叛乱的同时还可以拉拢一批合适的人选。
朱标对这个时间并没有不满,甚至在往后几年也无所谓,毕竟辽东都还没有收复,不过早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谈论完之后朱标让道衍和尚去见蒋思德,至于这俩人怎么谈论就不关他的事情了,朱标起身前往考场,跟宋濂一起结束了考试。
之后的判卷等事宜就跟他没有关系了,科举出来也有好多年了,自有一套严谨的审卷流程。
科考完的士子们就如同从监狱出来的一样,各个身心俱疲,都是准备回去休息。
朱标返回东宫的路上遇见了早就等候多时的朱家三兄弟,老二依旧是笑嘻嘻的往朱标身边凑,老三老四则是在一旁搭话。
他们三过来就是想问问朱标明日可有什么安排,朱标心思一动才想起明日是老二的生辰,于是笑道:“怎么,想让哥亲自给你做碗长寿面?”
朱樉嘿嘿笑了起来,大哥能记得他的生辰还是很让他暖心的,跟在朱标身侧说道:“其实是明晚想请大哥去重译楼一起吃一顿,到时候小弟也好请徐允恭常茂他们。”
朱标就忍不住笑了,看来朱樉又想明白了,这是借着自己的生辰让朱标见一见那些勋贵子弟,这样双方都得承他这个人情。
朱标若是不去,常茂徐允恭等人或许会送些礼物给朱樉,但绝不会亲自去参加皇子的酒宴为他庆贺生辰。
朱标既然准备带他们去山西,那自然是能见一面再好不过了,只是无缘无故的朱标也不好大规模的邀请他们来东宫,若是只请几个反而不好。
朱标拍了拍朱樉的肩膀说道:“把重译楼包下来,难得在宫外为你庆贺生辰,索性就热闹些吧。”
听到这朱樉自然是乐呵呵的应下了,一旁的朱棡朱棣都是在心中佩服自己二哥,不愧是你啊,既然事情说完了,朱家三兄弟也懒得去东宫一趟了,就在半路分开了。
朱标自行回东宫吃饭,今天又是忙碌了一天,不知道御膳房做了什么。
另一条路上朱家三兄弟则是并肩走着,身后的太监们也不敢离得太近,朱棡看着自己二哥说道:“二哥做事果然漂亮,不仅大哥高兴了,外面的勋贵们也得感激你。”
朱樉面色平静的说道:“还不是因为你,老三上次咱们在御马监谈完后,怎么你的小太监立刻往东宫跑了一趟。”
朱棡笑了笑:“二哥想哪里去了,不过是弟弟相中了一个宫女,恰巧是云锦姐身边的,自然得问问大哥的意思了。”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签到打折神器
下一篇:这个外挂过于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