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224章

作者:夜星月语

“那你觉得太子殿下会将高丽之域划分给齐王为藩地吗?”

“这……”

李成桂不解的看向郑道传,大明的局势他是很用心的派人去打探了,寻常消息倒也罢了,这涉及到藩地的大事,就连在朝中任职的高官显贵们都不一定能清楚,更别说他个外人了。

“太子良娣也就是我高丽的公主已有身孕,据太后身边的人说,公主腹中极大可能是男孩。”

李成桂皱眉道:“纵是公主真生出男丁,可未免太晚了,你我都清楚,国内局势糜烂民乱频频,若无大变革,亡国之期不远矣。”

说实话,高丽王朝现在还没灭,真是多亏了辛盹,世家贵族几百年的土地兼并,导致高丽百姓基本身无活命之田,如此民乱是必定的事情。

辛盹此人到底本心为何不提,起码他走的方向是对的,打压世族分其田地,将已经卖身为奴的百姓们恢复为良人身份,提拔寒门学子开言路……

也就是因为辛盹的政策缓解了一部分矛盾,这才使得高丽还能凑出这数万军卒,还能供给出支撑一场大战的粮草。

不过辛盹死了,人亡政息,世家贵族现在正在变本加厉的从底层百姓口中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正在不择手段的扩充家业田产。

若说世家贵族当中真没人看出这其中的严重后果是不可能的,愚蠢短视之辈再多,总归会有几个聪明人,只是你不拿别人就在拿,你又没办法约束大家都不拿,如果就你不拿,岂不是自家吃了大亏,家族其余人又怎么会答应……

俩人的交谈还在继续,由于各种顾忌,双方都在缓慢的试探着,不过李成桂心中却是越来越惊喜,齐王都已经到了,如果蒋思德真是一心忠于大明朝廷,那么就不会派郑道传来此同他说这么多了。

李成桂按耐不住站起身对着郑道传躬身道:“还请宗之教我。”

郑道传眼睛一亮,起身拉住李成桂的手道:“王位上坐着的那个血脉存疑,这是京中上下皆知的事情,远在东宫的公主之子能否顺利长大也未可知,齐王年少于高丽无半点根基,唯有院君有望能成大事!”

李成桂深深吸了一口气,知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虽然还不清楚蒋思德到底是如何想的,可能有这种机会难道要放过吗?

“可此事唯有太子殿下能做主,我等纵然齐心协力,也难挡皇太子盛怒。”

郑道传笑道:“齐王与太子殿下并非一母同胞,更何况太子殿下现如今已经有了子嗣,这弟弟终究是要分家的,如何可全信?”

郑道传拉着李成桂坐下,俩人靠的极近:“高丽之地同大明辽阔之疆土自是无法相比,但也绝不算小,难道真的会全册封给齐王?”

“院君大人或许不知,大明二皇子晋王不受父兄之宠,如今困于宫中,三皇子楚王最得太子信重,根本不可能放到高丽来,新晋的五皇子吴王殿下有大明大皇帝宠爱,也不会册封到高丽,其余皇子尽皆年幼。”

李成桂眼中的光芒愈盛,蒋思德给他传的消息已经很明了了,太子殿下不准备将高丽全部册封给齐王,那也就说必须要在立旁人以为制约。

这里面最合适的当然是高丽本土之人,当然蒋思德劳苦功高,若太子殿下有意扶持,也不是没有机会,若真是如此,是想拿我当开路先锋去与齐王争夺,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李成桂对蒋思德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这种计策或许他想不到,但他身边那个叫道衍的和尚谋主一定想的到,昔年辛盹之死,恐怕也有这个当时最受辛盹信任的和尚有关。

……

第649章 阳奉阴违

李成桂反手握住郑道传的手一脸诚恳的说道:“既如此,还请宗之替我向蒋天使传话,末将愿效犬马之劳,只求将来莫忘了末将的微末之功。”

郑道传清楚,李成桂表面上是在装糊涂,其实是再问为何要扶持他,既然蒋思德清楚大明不可能将高丽之地尽数分封给齐王,那么以他这些年积攒的势力,若是在加上太子殿下的支持,不是没有机会。

列土封疆立国称王,何等快意之事,为何不自取而是要让给他呢?

李成桂看着含笑不语的郑道传,心中却是想着如果郑道传不讲清楚,过后他就立刻向太子殿下去信弹劾蒋思德有不臣之心,想来以太子殿下御下之严,必定会将他召回大明。

没了蒋思德,那么积攒下来的向明党羽必然要寻人依靠,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起码可以占据一大部分,眼前这个郑道传也未必不可纳入麾下。

如此一来,哪怕没有列土封疆之机,凭着手中掌握的势力,无论将来这高丽是谁来当家作主,都绕不开他的支持,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郑道传不由想起自己出发前也曾有过此问,毕竟相比李成桂这等投效外臣,蒋天使做为太子殿下派遣而来的心腹,无疑更有机会……

“院君勿要多虑,我来前不只是见过蒋天使大人,更是见过李丞相,两位都是院君抱有大期望,此事唯您可矣,但也请您要记着,两位大人今朝对您的扶持之情。”

李成桂的思路再次被郑道传打乱,怎么这种事还有李仁任的参与,难道彼此之间不是水火不容的境地吗?

郑道传没有再说什么,他清楚这种私下的谈话,无论说多少说的多诚恳都不会让李成桂这等人物信服,一切都还要看实际的表态。

干脆利落的起身笑道:“院君大人,三日之内朝廷供给您的粮草就会到位,李相也说了,全军上下将领的调任都由您一言而决,只要事后向朝廷上一份公函即可,李相那边都会允之,您只需要以最快最漂亮的方式打败纳哈出!”

不顾李成桂的再三挽留,郑道传传完话就告辞了,转身就在李成桂的注视下进了安顿齐王的宅院内。

李成桂在门口默默站了一会儿,高丽这局势真是让人看不清楚,什么时候做为世家贵族领袖并掌握着高丽大权的李仁任都和大明使臣蒋思德联系上了?

朱棣揉着太阳穴看向这本该早早就来的人,郑道传恭敬的整理了一下衣冠才大礼拜倒:“外臣奉蒋天使之命拜见齐王殿下,殿下万安。”

朱棣沉着脸呼出一口气道:“起吧。”

“外臣叩谢齐王殿下。”

朱棣现在真的很想学着自家大哥平日的样子来对待此人,可他到底不是,何况他清楚如果真是大哥亲自来此,恐怕早蒋思德等人早就在岸边跪地迎着,怎么可能像他这般被忽视数日。

“蒋思德就是让你过来问个安吗?”

郑道传躬身回道:“回禀殿下,外臣还带来了兵部的委任文书,另外还有这几日纳哈出部的动向情报,往后无论何时,您有何所需都可直接向外臣吩咐。”

“好得很,你下去吧,另外替本王谢过蒋思德,就说这份情本王领受了。”

郑道传恭敬的退下后,朱棣忍不住将手旁的杯子扫落,他不是蠢才,今日李成桂蒋思德的态度都已经很明确了。

表面上遵从太子的谕令尽一切手段配合齐王,可暗地里分明是要将他供起来当尊神像,等一切结束再给他分点功劳打发走。

朱棣的气息有些急促了,他们的态度如此昭然,分明就是要吃定他在高丽要隐藏身份,名不正言不顺之下无法倚仗身份立威夺权。

现如今最简单的破局办法就是立刻去信,向自己大哥告状,疏不间亲后不僭先,只要大哥的谕令一到,一切阴私伎俩都不足挂齿。

可朱棣如何甘心,高丽苦寒贫瘠之地,在看过大哥展示的世界地域之图后,他就打定主意,高丽不过是他向父兄证明自己的的开始,他要亲自打下一块富庶辽阔的疆土。

如果连这里都需要靠着大哥背书才行,他往后还有什么脸面在父兄面前谈将来事?

啪!

“哇~”

“奴婢万死!”

朱标抱着儿子起身笑道:“摔碎了个碗而已,不要一惊一乍的,收拾了吧。”

朱标今日难得有闲情逸致陪着妻儿用吃饭,方才阳儿不知为何,瞧着朱标吃干净了的瓷碗对了眼儿,伸着白嫩的小手就要。

朱标自无不可,就将儿子抱在怀里并把碗交给了他,碗虽不大,但这般小的孩子自然是拿不住的,但奈何他非要,所以不出意外的掉在地上摔碎了。

若是在后世,这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进奉宫内的青花螺纹瓷碗无疑是稀世之宝,可在如今也就是这样了,别说皇孙摔碎一个,若是真高兴,专开几窑摔着玩都可以。

“阳儿乖,不哭了啊,看你母妃手上不还有一个?”

常洛华忍不住说道:“阳儿乖,这个碗碗母妃还要吃饭,不闹了好不好?”

哄了一会儿才算将阳儿的注意力转移开,亮儿这几日有些闹肚子,所以便一直留在内寝由奶娘看顾,阳儿则是被安置到了他们夫妻俩的偏寝殿。

这位小哥儿俩还是头一次分开,所以阳儿便有些不习惯,稍有些闹腾,不过在他们夫妻俩眼中其实挺好,毕竟一个孩子太安静也不好,闹腾些看着也健康。

将孩子交给奶娘后朱标问到:“小八怎么样了?”

小八便是朱标第八个妹妹了,母妃是安妃郑氏,一个相貌品行都十分温婉的女子,别的朱标也就不知道了,毕竟也没见过几次。

常洛华回道:“太医守着呢,过会儿我再去看看。”

老朱和马皇后不在京城,这成群的弟弟妹妹们都得由长兄长嫂照顾,当然了,这皇子公主也不缺人照顾,只是像这般生了急病的,就必须太子太子妃做主,她母妃都不够格去多嘴。

朱标抚了抚眉道:“事急从权,今夜让太医留在小八寝宫诊治吧,小八年幼倒是无妨,让安妃回自己寝宫等候,不要去添乱。”

“刘瑾,你去哪儿守着。”

“诺。”

后宫妃嫔众多,太医年纪虽然都不小了,但终归是男人,当然了,朱标也不是认定谁敢真做出这等株连九族的事情。

只是这种风言风语最容易流传,闹不好就会平白无故死掉许多无辜的人,何苦来哉。

朱标搂着自己太子妃夸奖了几句,这些天宫里宫外多少事都是她亲自去处理的,当家的女人难,更何况当的是皇家,下面有弟弟妹妹要照顾,外面有命妇纠纷,纵然有朱标给她遮风挡雨,但该劳心劳力的地方常洛华也是躲不了的。

等常洛华离开后,朱标起身到了文华殿,落座后轻轻敲了敲桌子,蒋瓛边从一侧走了进来拜倒在地:“末将参见殿下,殿下千秋。”

“京营有什么动静吗?”

太子没有叫起身,蒋瓛便保持着跪拜的姿势回答道:“回禀殿下,京营大体并无异动,但有十二营怀远将军陈忠等夜不归营,武节将军佘和等常入后山以军械捕猎……”

……

第650章 信报

朱标神色也没什么变化,指望京营那些丘八老老实实在营中练兵纯属痴人说梦,他们溜出去吃喝玩乐再正常不过了。

现在不是战时,只要他们别弄出什么欺压良善的事情,朱标也懒得去细究这些细枝末节,总不至于因为这点事杀了开国的武勋将领。

不过该知道的还是得知道,起码心中有数,往后是挑个时候敲打也好,如此也能震慑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小动作都瞒不住上面,只不过是没想与你计较而已。

“高丽那边如何,齐王应该到了吧。”

蒋瓛从怀中掏出几封信件回道:“一个时辰前末将才收到高丽传回来的密信。”

在朱标的刻意安排下,大明同高丽的贸易往来渐多了起来,当然贸易的主题对象不是下面的百姓,高丽百姓贫苦,商队过去主要还是跟世家贵族们做生意,他们是富得流油,也乐得买大明的好玩意儿相互攀比炫耀。

蒋瓛双手举信过头顶,一旁伺候的赵淮安躬身上前拿起,保持着这个姿势小心的将信件送到太子身前。

朱标信手拿来,封口已经被打开,这种亲军都尉府内部的密信,蒋瓛自然是有资格去看的,如果像是朱棣写的密信,那打死他也不敢擅自破封窥视。

随着几声细小的纸张摩擦之音,朱标很快就看完了不禁笑道:“好个李成桂,好个蒋思德。”

蒋瓛目光平视着太子殿下的衣袍下摆道:“是否该下令让身在高丽的暗探去帮扶齐王殿下?”

朱标将信件丢到书案上反问道:“齐王与你很熟?”

蒋瓛俯身一拜赶忙回道:“末将与齐王并不相熟,只是齐王毕竟是奉了殿下的谕令去的高丽,末将恐误了殿下的大计!”

其实朱标很清楚蒋瓛不可能同朱棣有什么交情,做为目前亲军都尉府真正的统领,身居此职的他若敢背着朱标同任何皇子多说半句,腰斩就是他最好的结局。

朱标没有理会蒋瓛,靠在椅背上沉思了起来,其实派朱棣去的时候,他也大概猜到了会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需要根基的,而朱棣除了一个不能展露的名头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若是去了就能站住脚吃下高丽以及纳哈出才是怪事,朱标门下,文武齐全,而朱棣麾下有谁呢?别说将才谋主,就连立身之本那数百府军卫都是宫里的人,只会效忠天子以及储君。

李成桂在历史上能违背王命威化岛回军,就说明其是个极有野心之人,这样的人要么干脆杀掉,要么就以大势驭之,光凭身份是压不住的。

蒋思德这个人或许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但也绝不会想将自己辛苦多年的功劳都让给朱棣,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朱标也不能苛责什么。

说到底还是要看朱棣自身如何了,朱标也不是没给他一点机会,允他的那三万纳哈出铁骑就是他翻盘的唯一希望,只要能驾驭住,不被李成桂夺去,就足以在高丽立身了。

真金还需火来练,好汉还需世事磨,现在的朱棣其实也不比老二老三他们强多少,到底是没经过历练的,朱标指望他为宗室开条新路,那高丽就是他的课业,完成的好才能得到朱标更多的信重与资源。

否则天下之大,还能缺英才不成?

朱标久久未语,跪伏在地上的蒋瓛身上的冷汗却是止不住的冒了出来,他与齐王自是没有什么交情,方才所言也确实是为了大局出发。

可纵是问心无愧,心中的惶恐之情也就是按耐不住,他现在手握亲军都尉府大权,别说一般的文武官员,就是面对朝中那些王侯将相也没有丝毫敬畏,可面对圣上面对太子,就感心神颤颤,如临深渊。

“下去吧,京营那边要看顾好。”

“诺。”

一声应诺后,蒋瓛借着起身的功夫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站起身后规矩的躬身后退,直到了门口才转身离去。

……

开京一处富丽的庭院内,蒋思德和道衍相对而坐,身前是玉石制成的棋盘棋子,身侧是散着热意的红泥小火炉,几个奴仆正在旁边烫酒。

“你倒是真不动心。”

蒋思德捻着棋子笑道:“呵呵,人贵自知,列土封疆当然我梦寐以求的愿景,可我知道有这个福分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何况我才浅德薄,还是免的连累家小宗族啊。”

蒋思德的棋力远不如道衍,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下过数十盘棋局了,尚未有一次赢过,甚至就算道衍让子也是如此。

不过下棋图的就是个意境,输赢也不值得在意,所以倒是越下越有兴致,蒋思德伸手接过仆从递来的酒一饮而尽,酒带着些许的烫顺喉而下,浓郁的酒香瞬间回弹,在这略有风寒的亭内,真真快哉!

“不若我送你去齐王哪里?”

“是要送小僧去死吗?”

“哈哈,太子殿下胸怀四海,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儿小事杀你,你我相交数载了,我已然功成,只待将来论功行赏,而你的功勋不宜详诉,想着在让你去齐王那边立些功劳,将来回大明后也好立足于东宫。”

道衍微微摇头道:“太子殿下没有吩咐我等必须尽心尽力帮扶齐王,就是想要看看齐王自身的本事,我这么去了为齐王出谋划策,却是坏了太子殿下的打算。”

“也罢,那你我就在此观望吧,到底是齐王能抓住机会立足北疆,还是李成桂顺势夺权,或者说是纳哈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真准备攻占高丽。”

道衍轻描淡写的落子困杀了蒋思德的大龙,然后一甩袖袍拿起酒杯饮尽:“那又与你我有何关系?”

“也是,喝酒喝酒,哈哈。”

若是将目光从后院移道前宅,就可见蒋思德的府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些送礼而来的仆从显然已经轻车熟路,俩俩三三的抱着礼盒谈笑着。

从去年起,准确的说是从前年起,这将天使的府门前就没断过送礼的人,现在排队的人,有不少这都来送个十几二十趟了,主家到底为何如此,他们不知道,但却知道这是个轻巧活儿。

“你说这大明天使大人家怎么能放的了这么多东西,光是这些年咱们几家送的礼品,恐怕都够堆满几座大仓了吧?”

“你不知道,这天使大人虽然来者不拒,但也没少往外送啊,我就瞧见过好几次了,一车一车的好东西送到那些刚上任的进士老爷家,还是读书好啊,大明天使大人都高看两眼。”

直到傍晚,送礼的人才散尽,府内管家连带着数名账房先生,仔细的请点好账目,一份名目送到老爷手中,一份流于府内,另外一份则是要交给一个沉默寡言的护院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