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55章

作者:夜星月语

朱标趴到朱樉身前嘴里念叨着:“没……没事了,大哥来了,你感觉怎么样,屁股还有感觉吗?”

朱樉面色发白抽泣道:“疼,又麻又疼,大哥我屁股好疼,呜呜~”

朱元璋双手拄着棍子,下巴贴在双手上,看着自己长子脖颈处的汗珠,以及明显粗重的气息眼中透出欣慰满意。

朱樉屁股处的裤子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可见打得确实不清,朱标伸手摸了摸他的腰眼以及臀股部分,一碰朱樉就是一阵哀嚎抽泣。

朱标大大的松了口气嘴里念叨着:“还知道疼就好,腰没断,骨头没伤到。”

然后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骨头没伤到,只是皮肉伤就好说了,老二虽然总有些小心思,但怎么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他两世为人连朱棣都能容下,更别说一个脑子不聪明的朱樉了。

一旁的朱元璋则是气哼哼的说道:“标儿让开,咱今天非得打死这个狗崽子!”

言罢那棍头都被血液染红的棍子再次高高举起,朱标这才看到,原来棍头上面是有几根木刺,流这么多血是皮肉被划破了,不是被生生打出来的。

老朱到底还是爱自己子嗣的,朱标这才真的放心下来,他刚才就觉得不对,依自己父皇的性格,朱樉纵然犯错了,也不至于下这么重的手,原来还是举的高落的轻……

不过他都到了,也不能再看着朱樉挨打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但疼却是真的疼啊,皮开肉绽的屁股,碰一下都要一哆嗦,更别提坚硬粗糙带木刺的木棍再落下了。

朱标撑地抱住自己父皇的腿:“父皇,不能再打了,您教训的也差不多了,老二肯定知道错了,后面的儿臣教训他,定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让开,说教有用的话,这小子还能这么浑?咱今天就得让长个一辈子的教训!”

这时候马皇后同一群嫔妃也急匆匆的赶来了,所有人入眼的画面就是,皇帝神色狰狞的高举着带血的木棍,地上躺着流血虚弱哀嚎的晋王,太子紧紧抱着皇帝的腿哀求。

这个刺激不是一般养尊处优的妇人能承受的,几声娇吟过后,瞬间后仰躺倒几名妃嫔,中而晋王朱樉的母妃李氏,也捂着博大的胸怀仰了过去,但心念爱子坚持着没有昏倒。

“娘娘,求您快救救晋王吧,怎么都打成这样了。”

“就是啊,太子殿下竟然也没拦住,可见圣上是动了真怒,也不知道晋王殿下是犯了什么大错。”

“晋王向来胆大……”

妃嫔们胆子大些的也看得脸色发白,但靠着本能还是开始了窃窃私语,只是没一个敢去上前,唯有马皇后面色不变步伐坚定的向前走去,母妃也赶忙跟了上去。

朱标也看到自己母后来了,刚要松一口气,就感觉自己胸口被老朱用膝盖顶了一下,心思一动,朱标就转身顺势扑到了朱樉身上,瞬间就感觉一个棍子落在了他背上上。

较为沉闷的声音响起,整个天地仿佛都安静了,方才还吵杂喧闹的声音瞬间停滞了,所有人的眼睛都要鼓出来了,就仿佛被吊上岸鱼一般,张着嘴却呼吸不到空气。

最先有反应的就是远处的妃嫔们,又是两个意志不够坚定的昏了过去,好悬后面的侍女没接住,实在所有的都处于一个目瞪口呆的状态。

晋王挨打没什么了不起的,虽然这次看着惨烈了些,但在众人心中也就是那样,反正大的这几个皇子们都皮实,自小就被圣上打出来的。

可太子殿下不一样,那可真是圣上的心头肉,纵然入宫晚些的也知道,太子自幼受尽宠爱,圣上别说动手打了,连大声责骂都从没有过的。

这下周围的太监宫女们也不再跪地哀求了,纷纷站起身拦在地上的俩人前面,将皇帝同两位殿下隔开,若是要打这棍子也只会落在他们身上。

他们心中都清楚,晋王挨打他们敢上去拦,那是死罪,可太子若是挨打了,他们敢不上去拦着,别说太子殿下会不会处罚他们,圣上消了怒回过神也会重惩他们,竟然不知道保护太子,那时候才是万死之罪。

第474章 宗室

背上挨了一下什么感觉,只能说挺疼还有点烫,但也还好,趴在朱樉身上的朱标默默的感受了一下,他这辈子自打出生以来还是头回挨揍,莫名的还挺新鲜。

老朱这手法也不知道是当年从军时候练过,还是这些年大儿子们练出来的,反正声音听着挺响,但其实也没用多大力气。

否则朱樉挨着这么久的毒打,盆骨早就被打碎了,可见老朱还是为了让他涨涨记性,顺便杀鸡儆猴,没猜错的话一会儿老三老四他们也该到了。

正想的功夫,周围却是吵杂了起来,朱标都以为天黑了,四周密密麻麻全是人影,微微抚着后背回头都看不到自己父皇的身影了。

“圣上息怒,圣上息怒啊,不能再打了,万一打伤了国本可如何是好,圣上有气就打奴婢们吧……”

“娘娘来了,皇后娘娘来了,请圣上以龙体为重,暂息雷霆之怒吧,先听听娘娘怎么说。”

“快去传太医,太子殿下受伤了,快去传太医啊!”

“圣上就是看在太子殿下如此顾念手足之情的份上也该息怒了,奴婢们求求您了,求求您了……”

这下所有人都看出来皇帝是真的怒气上头了,竟然连自己心头肉都舍得打了,生怕再出更大的事,赶忙一拥而上,抱腿的抱腿,当人肉盾牌的当盾牌,就是没有人敢上去碰皇帝手中的木棍。

奴婢终究是奴婢,可以劝可以求可以用身体阻拦,但绝不可以也绝没有胆量去抢夺主人手中的武器。

朱标坐起身子,却见朱樉没了动静,显然是又昏过去了,估计是以为父皇真的要打死自己,连大哥都拦不住,可见自己这次真的要凉了,然后就害怕的晕过去了。

而马皇后和李妃也是终于到了朱元璋面前,李妃这时候也看不见自己儿子的情况了,只看了一眼皇帝充满怒火的面庞一眼,就嘤咛一声就软软的趴在了地上抽泣嚎哭。

“圣上,小二在怎么样也是您的亲子,您怎么就舍得要活活打死他,我的儿啊!”

马皇后面色凝重继续向前走去,沿途跪在地上的太监们欢欣的让出一条路,祈祷皇后娘娘能拦住圣上,否则他们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元璋此时依旧喘着粗气,脚下踹飞了不知道多少个太监,可他们就跟狗皮膏药一般,被踹的后仰出去也立刻爬回来抱住他的腿哭嚎求饶。

马皇后上前直接拿住了朱元璋手中染血的木棍,眼神坚定的看向丈夫的眼睛,皇帝如今处于暴怒,双目充血有些发红,任何人瞄上一眼都会两股颤颤心虚恐惧的低下头。

而马皇后却是敢直面那双慑人心魄积威甚重的眼眸,夫妻俩眼神接触几秒钟,马皇后心中就有数了,自己夫君没有因愤怒而失去理智。

这些人恐惧是因为极少看见皇帝如此暴怒,但对马皇后来说,这在寻常不过,从在义父郭子兴手下受排挤开始,他们夫妻俩携手同行一步一步走到如今天下至尊的位置,遇到过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无法对外人诉说的压力。

那段岁月,于内安抚自己夫君让他平息怒火,以最理智的心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于外让他在谋臣将帅们面前保持一个英明神武决断非凡的完美君主形象,就是马皇后最主要的任务。

朱元璋最无助最愤怒最阴暗的一面也只有她最了解,没有隐瞒没有遮掩无需抑制,以最大的温暖包容理解,化解朱元璋孤苦无依二十余年所积攒的戾气,给了他一个安身立命的家。

就如所有太监宫女妃嫔们所期盼的那样,圣上威严愤怒的面孔渐渐缓和,手中的木棍也被皇后娘娘轻松夺过,众人的心头都是一松,身子一颤吐出一口气,本来快要跳出喉咙的心脏落会原位,身子这才感觉有些温暖,仿佛雨过天晴了一般。

马皇后拿过木棍后径直吩咐了起来:“你们都让开吧,去请太医来为晋王诊治,晕倒的妃嫔送回各自宫中安置,半个时辰没醒再请太医……”

一声声应诺之声响起,方才的混乱随着主心骨的到来都平息了,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之中,皇后娘娘就是这宫中的定海神针。

无疑所有人最敬畏的是皇帝陛下,但最敬爱的却是皇后娘娘,从吴元年开始,就不知多少宫女太监蒙受马皇后的大恩大德。

这时候刘太医与张太医也到了,后面还跟着老三老四,他们到来时所见的就是皇帝余怒未消站在原地,皇后手持一根染血木棍,几个妃嫔被抬走,一群人散开露出满是血迹的地面,晋王朱樉毫无动静趴在地上流着血,太子朱标坐在地上背后印着一条鲜红色的棍影……

四个人面色齐刷刷的白了,楚王朱棢都有种拔腿就跑的冲动,齐王朱棣也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搬出宫后他们三兄弟基本形影不离,二哥有错还能逃的了他们?

俩位太医到底是见多识广,上前几步行礼之后,就快步奔上前去查看两位殿下的身体,皇帝要如何处置皇子,那跟他们没关系,但皇子绝不可以在他们面前有任何问题。

朱元璋哼了一声也没说什么,而是虎眸一扫即而直勾勾的盯着刚走进来的俩兄弟,那俩人腿一软跪在地上头贴着御花园的地面:“儿……儿臣,拜见父……父皇……”

朱元璋眉头一皱有些不满,咱是你们亲老子,也没说要把你们怎么样呢,就吓成这副德行?

而且俩个哥哥都在地上,有功夫怕老子,难道不是更应该急着上前关心兄弟的身体,或是替他们求情?

于是冷然开口道:“咱当初让你们搬出宫是因为你们大哥替你们求情,说是拘在宫中规矩多,不好勤学弓马,还说你们出去后定然会好好用功,绝不会奢靡享乐贪欢废功,可如今怎么这都这个鸟样了!”

“方才咱叫来老二一看,面虚体弱神色萎靡颓废,随便问两句话都反应不过来,一看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好啊,咱小时候饭都吃不饱,你们这些狗崽子这点年纪倒是先学会声色犬马了,把前朝那些废物的东西全学会了!”

下面的俩人身子不断颤抖求饶,而正在接受刘太医诊治的朱标却是嘴角一抽,回头看了看尚未醒来的朱樉,确实是眼圈发黑形销骨立的模样,这个年头儿大家睡的都早,能熬出黑眼圈的不是公务繁重就是在同妖精打架……

朱樉能有什么公务要处理,而且半大小子正是身体恢复得最快的时候,能把自己黑圆圈弄的这么显眼而且下巴骨头都瘦出来了,可见其近来确实是颇为操劳过度了。

马皇后也走到俩人身旁问询,刘太医仔细检查问询过后小声说道:“娘娘放心,太子殿下身体无碍,回去抹点膏药三天就好。”

马皇后本也不是关心儿子来了,既然自己夫君根本没有他表现的那么暴怒,那就不可能对自己心头肉下狠手,估计又是这父子俩打什么坏主意呢。

张太医摸索了半天也是松了口气:“晋王殿下也无大碍,并没有伤到骨头,虽然皮肉伤看着严重了些,但在床塌上修养个月余也就能下地了。”

朱标也是撑着膝盖站了起来,他挨这一棍倒不是为了让朱樉感动之类的,毕竟以他的地位无论是晋王还是其母李妃都不算什么。

只是为了传出去给天下人看而已,皇室为天下宗族之领袖榜样,如今这个时代宗族才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天下都是由一个个大宗族小宗族组成的。

宗族有稳定社会秩序、降低朝廷行政成本的作用,他基本就是最基层的行政部门,皇权不下乡,就是因为在乡下宗族内,族规比朝廷律法好使。

百姓绝大多数目不识丁,祖孙三代可能都没出过自己的家乡村镇,甚至都不晓得当今皇帝是谁,但他们一定认识自家族长宗老,并且唯命是从。

如此想要教化宗族,那就要先迎合他们的观念,再以此来影响他们,任何宗族最主要的族规,定然是宗族和睦团结互助兄弟相亲,因为这就是宗族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天灾人祸横行个体宛如浮萍的年代,自由无疑是最没用的东西,大家唯有以血脉为纽带团结在一起,才能有力量面对困难。

朱家现在作为大明最强大的宗族,血脉尚且有些稀薄,所以必须要团结,最起码要表现出团结,这世上有许多事看似不重要,但其实真的很重要。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打压维护宗室成员,打压是因为忌惮他谋权篡位,毕竟身为皇族,不同于外姓夺权,确实都满足了称帝的基本条件,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打压抑制他们的发展壮大。

而维护就有些奇怪了,明明很危险明明确有其罪,明明在其他问题上杀戮果断的皇帝面对宗室犯法的情况却都统一的表现出了抗拒以及维护,非要朝中大臣们一请再请,一拒再拒,最后无可奈何才挥泪斩杀……

第475章 防民之口

宗族与皇权的矛盾无法避免,因为随着宗族的发展,这种矛盾无法消除,或多或少存在,但只要皇权足够稳定,宗族还是非常愿意服务皇权的。

只要皇室能做出表率,宗族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托付给皇权,毕竟,皇权至上无法违背,而且如果政权稳定,那宗族就可以繁荣发展;如果政权混乱,那宗族的发展将会受挫。

朱标多表表态,往后也好将这些弟弟平稳的分封出国,否则天下士人都会认为他是为了独占天下,而将手足兄弟放逐到蛮荒夷域当中送死。

若是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是为了大明发展才外封诸王,那么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积毁销骨,于内朱标名望尽毁,在这个宗族为主的时代,连自家血亲兄弟都不能善待的人,谁能相信他会善待自己的臣民?

天家宗室血脉相残,亲王无罪却被放逐海外,还如何引导天下宗族,难道朝廷官府每年诏谕的劝民向善布告都是欺民虚言?

如此言论一盛,被分封的诸王自然感同身受,而且远离中原跨海而去,水土不服之下疾病盛行,怎么可能没有折损,不需要多,单是死两三个亲王,就足够诸王反抗民论沸腾的了。

朱标比任何人都知道舆论的力量,他们是纸老虎,看似不堪一击,但其实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天家无私事,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在大庭广众之下。

而人又从来都不是理智客观的,他们只会抓住一个可以抨击的点,站在道德顶层站在弱势方的一方,狠狠的指点批评一下贵人,以获得难以言喻的优越感以及满足感,这也是人性。

在后世民智大开的时代,舆论都是盲从的,何况是如今这个年代,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懂得什么?还不都是从读书人口中知晓的,他们说谁是圣人,那谁就是圣人,他们说谁有罪,那谁就是有罪……

防民之口甚重于防川,汉朝末年就曾发生过禁党人之议,魏晋南北朝禁止士族子弟议论时政,违者终身不能做官,宋朝议论时政要置以重典,或刺配,或迁边,或斩首,宋哲宗还厚赏检举妄语者,元朝规定诸公事非当言而言,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但这些成效都一般,因为民言是堵不住的,纵然是一个有上顿没下顿的乞丐或者田间苦耕的乡村老汉也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抨击朝庭政策,谈论皇帝家事有极大的兴趣,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难道说八卦是人的天性或者本能?

所以闲谈莫论人非成了高贵的品德。

如此,强行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是不可能的,想让人所有人闭嘴更是难于上青天,位高权重也还是人,不是神,伟力不能归于己身,那就别想着逆势而行。

强行逆势只会不断消耗凝聚的共识,共识散去权柄也就散去了,这就是人类权利的真谛,也是掌权者的限制。

皇权至高无上,但皇帝却是可以限制的,古圣先贤载舟覆舟,人活一世谁能肆意妄为?谁能逃得过后人评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包括如今的老朱,其实都是很在乎自己身后名的,这也是权柄达到一定地步后的必然结果,物质需求彻底被满足后,那还能追求的只有精神上的满足了。

一个平头百姓绝不会关心自己的身后名,因为他知道本来也没人会记得他,别说几百年,自己儿孙两代人就会把他遗留下的那点痕迹都带走。

朱标其实在物质生活上也没有追求了,金银财宝美女佳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说他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自己身后名那是假的。

人只能活几十年就会死去,有些人死了就是彻底死了,就像一个蚂蚁死了一般,谁也不会记得,仿佛他从来没有活过这一场,但有些人却是永垂不朽,永远活在青史人心当中,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比如秦始皇,无论几百年几千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在延续,那么就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惊叹,原来有人在几千年前做出过这么伟大的事迹,如果我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朱标自然也是想的,不同于别人没有机会,他是有的,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他这一边,不过他不会因为这个而束手束脚,相比个人名声,他更希望将大明带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但这需要万众一心,集合更多的共识,凝聚更多的力量,想要做到这点,不仅是权谋之道要足够出众,还需要引导舆论,当权者要足够伟岸。

所以一切都不冲突了,大明需要信仰,百姓士绅也需要信仰,但朱标不可能供起上帝也不可能供起一尊佛更不准备供起一个圣人。

神明信仰本就不符合华夏自古的国情,虚无缥缈何足敬畏?

所以朱元璋以及朱标自身就是最好的选择,他不是要让百姓磕头上香也不是要让他们苦熬今世以求来生,而是要成为一种精神依靠。

至少在当下这种时代大变革之中,他希望全国上下都能在一个信仰下同心协力。

就如同朱标以前所说,现在国家民族的概念还没明确的出现,所有人只是麻木的为统治者工作,无论上面是元朝统治还是清朝统治,只要能保证他们耕种养家,只要还能给他们向上爬当官的阶梯,那不管皇帝是哪个族的都可以。

舆论战在乱世至关重要,在太平盛世更是如此,士族豪门不可信,文臣武将不足信,百姓商贾同样不值信,其实他们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盲从的不仅是愚昧无知的人,读书识字的又如何?只要某种言论成为主流,那大家都会附和,反正那么多的人都那么认为,一般不会错的,至少相信大多数,是比较保险的,这也是华夏刻在骨子里的中庸之道。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真理,只需要掌握真理者给他们一个舒适的构架。

朱标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构架,一个可信赖的精神依靠,朱元璋这辈子没得说,开国帝王本就是传奇,而朱标养望十余年,有意无意之下贤名士林传唱,京中百姓皆知。

朱标本来可以任性,但他没有,十几年来顺应这个时代的主流观念,刻苦读书礼贤下士体恤将帅不贪杯不好色,为的就是先声夺人,任何人现在都挑不出他的一点毛病。

没有这样的底子如何让人信服?皇太子的地位只能让官员臣服,士林民间可有的是不想当官的,他们只要不骂娘,抓住太子的小毛病讽刺两句谁能如何,总不能这时候就弄出文字狱吧?

朱标前两年就叫来了许多戏曲大家,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把他们作为引导舆论的力量,戏曲如今在当今无异于是最普遍的发声渠道。

因为也没别的了,民间娱乐活动匮乏,乡村红白喜事都少不了摆个戏堂,识字的不识字的,老的小的谁不想听听看看,谁不会跟着唱几句戏词,念着念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出来了。

戏子下九流,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是当今最适合选择,朝廷发下的告示不说能有几人看得懂,能有几人有闲情逸致去看呢?

当然,想要培养忠君爱国的信仰自然没有那么容易,这是一个最普遍的招术,还会有其他各种方法来不断积累量变,直到达成质变,这定然只要耗费几十年的功夫。

好在大明必然是欣欣向荣的,唯有体会过苦难才会知晓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只有经历过乱世,才会感觉到朱家真的为天下做了实事。

所以卖人设的路任重而道远,东汉末年宗室甚多,为何只有刘备为何能屡败屡战,为何只有他总是能东山再起?

刘备是不是真“仁德”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的全天下都认为刘备仁德,这就是他的精明,两汉多少明君,朱标认为只有刘备是最像汉高祖刘邦的,区别就是刘邦卖义气刘备卖仁德。

自古除了开国君王之外,甚少有人会去特意引导舆论,可能是因为生来天潢贵胄血脉高贵,不屑在去弄这些,最多都是专注于庙堂权谋之术。

其实这不对,有些太高傲了,连哄哄自己百姓都懒的哄,百姓蕴含的力量是无穷的,只需要适当的指引,而不是一味的把他们当作牛羊来用,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浪费。

事实证明万众一心真的能爆发奇迹,只要有个信仰有个目标,大航海时代已经不远了,朱标不可能让连国家民族概念都没有的百姓跨海远洋。

那样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国内迁民都有怨言,更别提让他们出国了,不让他们对国家有信任,就是说海外有金山银山,也没几个相信并且愿意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