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575章

作者:傲骨铁心

但现在写的不是贾六擅长的楷书,而是刚刚学的草书。

因此,说实在写的并不是太好。

隔行如隔山嘛。

但静静欣赏的话,也别有一番意境。

到底写的什么不重要。

草书,本来就是让人认不出来的!

认出来的能叫草书?

能叫艺术?

草,潦草也!

越是一逼潦草,越是叫人看不出东南西北,艺术造纸就越高。

放下笔,再次看了眼自己写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十六大字后,贾六很是满意的示意三大佬坐下说话。

跪拜礼都废除了,君臣奏对自是不跟从前一样君坐臣站,而是都坐。

分主次而矣。

莫小看这微不足道的细微变化,却是贾六付诸心血的大变革。

也是一个开端。

满清百年统治,致使中国奴才思想横行,官僚集团更是深受其害,从上到下就习惯撅着屁股,故欲破奴才思想,首当恢复臣子尊严。

如果有课题研究的话,应该是《如何从奴才到士大夫》。

贾六提倡无论旗汉,均当先破奴才思想,以维新志士自居。

“谢陛下!”

三大佬还是有觉悟的,落座之前不忘集体向皇帝陛下鞠上一躬。

“说说吧,怎么个弄法。”

贾六也坐下,因为没有太监宫人,所以来奉茶的是侍卫处人员。

三大佬连忙称谢。

贾六则自顾自的用梳子梳理自己的龙辫。

是拿在手中,而不是连在脑后的。

对此,三大佬也是见怪不怪。

他们可以肯定,最多半年,可能眼前这位维新皇帝就要下旨全国去辫了。

因为,眼下新整编的四个军都在割辫子。

已经发生有满蒙士兵不愿割辫子而被内务委员会带走的事件。

“陛下!”

身为总理大臣的老博首先表态,就是去帝号,除庙号都没有问题。

这些都是有例可循的,就拿明朝来说,就曾废除建文帝的皇帝号,也曾废除景泰帝的皇帝号。

本朝也废过多尔衮的义皇帝号。

全是政治,没什么特别讲究。

但对于四帝去除帝号后的政治待遇,内阁认为应当给予客观理性评价。

“就拿世祖顺治皇帝来说……”

老博刚起了个头就被阿思哈打断,提醒道:“博中堂,是福临。”

“啊?对,对,是福临。”

老博接受同僚的善意提醒,继续说出内阁的看法。

就是福临虽违规继位,并且在位期间对大清真正的开创者义皇帝多尔衮给予了极不公正的评价,甚至扒坟掘骨,恶意打压义皇帝生前领导的两白旗,导致昆明发生八旗拥明造反事件,种种做为绝不能称为明君。

但考虑福临在位期间完成了大清对于明朝土地的百分之九十九占领,击败了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等人领导的明朝反抗军,基本奠定大清初始版图,所以是不是可以给其一个合理的评价。

就是定位。

直接废为庶人,称之为猪狗不如的东西,不仅不合历史事实,也易使大清历史从开国初期就变得混沌,不管史学界还是朝野,也都会陷入长期思想迷茫。

先前三大佬在内阁喝茶时,老博就曾说过皇帝女婿这么迫不及待的否定顺治四朝合法性,其实是不明智的,而且相当愚蠢,因为这样做危害深远,用贻害千秋来形容都不为过。

要知道大清是一个共同体,包括了许多被吞并的原来并不属于大清的势力,如八旗内部有蒙古八旗,有汉军八旗,也有朝鲜人组成的高丽营,还有当年倭国侵朝时跑到鸭绿江这边的倭人等……

这些不同阵营的势力在太祖、太宗两代皇帝的政治操作和军事铁腕下,强行并入八旗,并最终建立了大清,成功征服中国。

故现在对顺治以来的历史进行批判,必将导致这些当初并入大清的势力对大清的认同发生偏差,搞不好就会一夜之间“屋倒梁塌”。

尤其蒙古方面,极有可能会与大清分道扬镳。

当年福临能够篡夺帝位,除了两黄旗奸臣为了私利“扶小”外,也与福临母亲博尔济吉特身后站着的蒙古势力有关。

现在全面否定顺治,叫那帮科尔沁的王公怎么看呢?

会不会担心维新朝廷下一步就要清洗他们呢?

当然,老博的措辞还是很婉转的。

“……内阁的意思是能否效仿义皇帝多尔衮,改顺治为代皇帝,这样至少可以理顺之后百年的事情,也可以让大清各方势力能够接受。”

“代皇帝?”

贾六听后点了点头,却是说道:“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改福临为代皇帝朕以为不太好,毕竟他继位一不合礼法,二不合伦序,三无有功绩……”

最后,提出既然关于顺治以来的历史报告得到了百官宗室的一致通过,那就没必要再搞什么代皇帝、让皇帝掩人耳目,但内阁的担心又不是没有道理,所以折中给福临封个王。

“封王?”

三大佬彼此看了看,觉得也行。

当年多尔衮就是以摄政王总理朝政。

但封什么王好呢。

“朕看就叫福王吧。”

贾六一锤定音。

第889章 喝茶,喝茶

以“福王”改封福临,明显是有深意的。

因为这个“福王”对应同样以福藩承继明朝大统的弘光帝。

两人得位都不正,都有若干争论。

三大佬有点发懵,怎么就福王了?

还没来得及讨论,就见皇帝陛下端起茶碗,露出冥主的微笑:“老规矩,表决吧,同意的喝茶。”

说完,自己先品了一口。

这回是好茶,地道的高哒。

“……”

三大佬同时端起茶碗,互相客气谦让:“喝茶,喝茶。”

就此通过,办公室内气氛愉快。

君臣相处甚是融洽。

甭问,问就是新朝的气象。

福临从皇帝变为福王,其皇家园陵“孝陵”当然也得调低规格,缩减占地面积,这些有关部门会依法办理。

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

福临不再是大清的皇帝,那他额娘孝庄怎么弄?

“实事求是好了,太宗生前所立皇后为哲哲……”

老阿的意思是本朝只尊哲哲,至于孝庄追夺一切荣誉封号,改以皇贵妃礼。

国史称福王生母孝庄皇贵妃。

老博迟疑道:“这样搞法,蒙古那边会不会有什么不满?”

李会长也觉得对孝庄还是维持原样的好,虽说蒙古那边经四朝不断减丁,已经对大清构不成太大威胁,但要是因为动了孝庄导致科尔沁的孝子贤孙们同关外八旗联合起来,那就大大的不美了。

蒙古的破落户再穷,也是能骑马打仗的。

几万蒙古叫化子骑兵黑压压的跟着关外八旗冲进来,纵是皇帝陛下武功盖世,怕也得哆嗦几下。

要知道这会维新朝廷直接控制的骑兵数量只有几千人。

贾六也意识到动孝庄有和蒙古发生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便说此事先搁置,待解决关外八旗再说。

继而吩咐顺治以来的实录、国史都要重修。

今后顺治时期就叫福治时期,其它不必变动。

若需变动,需报呈他这个皇帝批准。

总之,要对历史负责。

解决完顺治,就轮到康熙了。

考虑康熙在位期间平定夔东抗清武装,完成中国版图一统,并平定三藩、消灭明郑及收复漠北,对朱明后人斩草除根避免死灰复燃,并大兴文狱等功绩,贾六力排众议封康熙为多罗灵郡王。

同理,康熙时期一律改为“灵治时期”。

“灵”,非好字。

历史上被称为灵王、灵帝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但显然内阁三大佬对于康熙的认知同贾六这个皇帝截然不同,因此一听给康熙改封灵郡王,三人本能站起就要表示反对。

可皇帝陛下又将茶碗端了起来,一脸慈祥的询问:“诸位不喝茶?”

“……”

三大佬不约而同坐下。

“请,请!”

互相将茶碗碰了一下,之后一干而净。

见状,贾六脸上不由露出满意笑容。

君慈臣孝,是个好开端。

也直接表明真理不一定掌握在人多的那一方,而是掌握在刀把子手中。

办公室内的气息由愉悦变得相对自由起来。

接下来讨论雍正待遇。

三大佬心想康熙都成灵王了,雍正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没想到皇帝陛下却给了雍正一个好字,就是改其为“多罗安郡王”。

意雍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安定民生。

同理,国史称“安治时期”。

又喝茶。

到了还不肯下野的乾隆这边,贾六就火大了,直接说道:“老四鬼子就不必降为王爵了,朕意直接贬为庶人,对了,老阿,满话狐狸怎么说的?”

“啊?”

这可把阿思哈难住了,他哪会什么满语啊,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不确定道:“回皇上话,满语狐狸好像音为斗毕。”

“就是斗毕。”

老博点了点头,他是翻译出身,满语十级,绝对肯定。

“那好,就斗毕了!”

贾六端起茶碗请茶,就这么乾隆时期成了维新朝廷国史中的“斗毕时期”。

很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