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489章

作者:傲骨铁心

人很快齐了,除了带兵去加强武胜关守备的湖广提督祖应元,去直隶练兵的王福外,其他人都在。

看着一大帮子部将,贾六倒也实诚,开门见山道:“和谈破裂了,人家根本不领我的情,所以把你们叫来就是商量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顿了顿,脸颊抽了抽,有些艰难道:“当然,执意和谈的是我,在这件事上我可能犯了很大的错误,有点自以为是了,所以我们也要批评与自我批评。”

常秉忠听了这话,不由好奇:“队长,先批评谁?”

贾六轻叹一声:“先批评我吧,毕竟,这件事我的责任很大。”

扫视众人:“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如果在你们这里我都听不到真话,我还能在哪听到真话?”

“那好,我先带个头!”

张大彪气呼呼的起身,“我早就觉得大人办事太不牢靠了,想法太儿戏了,就算真的要谈,也得先打了再说啊!哪有打都不打就求着人家谈的!这跟傻子有什么区别?”

闻言,贾六眉头挑了挑:“大彪,是对我的批评。”

“我正在批评大人啊,”

张大彪一脸恨铁不成钢,“大人这次给我的感觉就是太幼稚了,弟兄们早就看不惯了。”

“我让你们不要有顾忌,但你们也不要毫无顾忌嘛……好了,批评的事就到此为止,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一些,谈一谈怎么打吧。”

贾六轻咳一声,示意边上记录的书记员将刚才那段掐了不要播。

会议风向顿时有了变化,围绕怎么打,众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最终得出结论,要打,狠狠打,大打特打。

第758章 贾六的螃蟹攻势

如何打,怎么打,众将领自是纷纷表达意见,有说要全面攻击,有说要重点攻击。

整体倾向支持“直捣黄龙”,毕其功于一役,也就是挥师直取武昌的将领比较多。

代表人物有荆州将军万朝兴、热河副都统瑞林、四川总兵张大彪等。

万朝兴他们希望直捣黄龙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清军在兵力上占有很大优势。

情报显示,虽然兴汉军经过整军于湖北境内有六个军的主力部队,另外还有部份地方部队,总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人,但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战斗力,兴汉军相较清军而言其实都有很大程度的不足。

张大彪分析兴汉军这十万人马,真正能打的也就三四万,且他们的第七军和第九军实际是己方部队成建制降过去的,因此只要贾大人下定决心打,这两个军完全可以宣布易帜反正,动摇兴汉军的军心士气。

也可以在关键时候捅兴汉军一刀,就跟当初对付丰升额差不多。

不管这两个军采取什么行动,对兴汉军都是致命打击,弄不好能在春节前结束战事,全军将士在武昌好生吃顿年夜饭。

副都统瑞林也认为一旦开打,清军可能会取得重大进展。

毕竟前番兴汉军之所以取得系列战役胜利,根本原因不在于兴汉军有多么能打,而在于清军有多么无能。

这个无能主要集中在“内部”。

也就是清军内部的放水才导致如今的局面,一旦清军不再放水,真的要和兴汉军硬碰硬,进行战略上的决战,缺乏稳定根据地兴汉军实际是处于劣势的。

反观清军,京营八旗的到来使得云集在襄阳周边的清军主力,破天荒的达到了八万余人。

其中还包括从未投入战场的索伦精兵,以及从陕西赶到的陕甘绿营。

兵力规模比丰升额在时还要可观,且至少四分之一部队是真能打的。

人员装备以及军械后勤这一块,清军的优势也很明显。

所以态势上完全可以决战。

没必要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捆住。

真的拿下武昌,兴汉军的残部不和谈也得和谈了。

但究竟怎么打,还是需要贾六这个大将军王拍板。

可能部下们对贾六这个带头大哥的军事指挥能力有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贾六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战略天才。

在仔细研究地图并结合双方军事动态后,贾六提出重点进攻——“螃蟹攻势”这一概念。

其认为兴汉军如今虽有三省之地,但核心之地一为武昌周边,二为九江周边。

也就是这两个地方聚集了兴汉军重兵集团,只要瓦解了这两股兴汉军,其它地方的兴汉军便不足为虑。

因此,必须“犁庭扫穴,切实攻占”。

具体战略为首先集中力量收复荆州,肃清武昌以西兴汉军势力,确保与四川、陕西的联系。

拿下荆州后立即攻占武昌,摧毁兴汉军的政军指挥中心,以“动摇其军心,瓦解其意示,削弱其地位”。

其次,长江下游的清军也要在安庆发起反击,牵制江西境内的兴汉军集团,使他们根本无法回援武昌。

“螃蟹攻势”的战役部署得到了与会将领的一致同意,纷纷称颂贾大人用兵如神,是当世武穆。

“武昌是大城,也是湖广的政治中心,兴汉军得到了它,就一定要守住它,这样,武昌于兴汉军而言就是一个沉重的大包袱,只要我们好好打几个胜仗,不仅武昌要重新回到我们手里,岳州、长沙、九江、南昌也会回到我们手里!”

贾六信心非常饱满。

具体用兵为三路进军。

湖广提督祖应元部为左路;

陕甘提督王德用部为右路;

贾六亲率八旗军主力五万为中路。

三路兵马中路为主力,是谓最大的拳头。

左右二路为钳子,这样态势看上去就像螃蟹挥舞双钳一样向武昌夹去。

当然,光依赖军事进攻肯定不是上策,贾六又提出政治攻势,首次提出“三爱主义”,即爱国、爱民,爱敌。

“爱国”自是爱大清,“爱民”自是爱百姓,“爱敌”则指要善待敌军俘虏。

“敌军俘虏及来降来归者,我军一律要予以善待,不得残杀俘虏,对于愿意归顺的敌军我们要予以妥善安置,不愿继续从军的要给予路费遣散回乡……”

贾六希望能在政治层面上更多瓦解兴汉军的斗志,从而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

优待俘虏能起到的政治效果,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会议结束之后,将举行大将军王行辕军事会议。

这次会议不仅仅有共进会的将领参加,也有此次出征的清军其他官员出席,如内大臣钮伦保、护军管理大臣乌尔希巴兰、湖北巡抚郑大进等。

在正式全面军议之前,纪昀悄悄打了小报告,说刚才会议上四川总兵张大彪对王爷有怨意,并且对王爷极度轻视,说什么王爷太过幼稚,此非人臣所为。

贾六合上自己新谱的准备用于新军军歌的《王爷练兵歌》文稿,问纪昀:“你知道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

纪昀思索了下:“视尊严为无物?”

“肤浅!”

贾六不悦,告诉纪昀他能走到今天靠的是自己足够坦荡的胸襟,以及能够接受一切批评的良好态度。

“良药苦口,有些话听着是刺耳,但越是刺耳,说明人家越说的对。”

贾六承认自己对于和谈的不切实际幻想是错误的,那么当然不会因为部下指出自己的错误而记恨在心。

“你收拾收拾,准备同本王亲征。”

“王爷要亲征?”

纪昀愣住。

“出京之时我便说过咱大清的军人人人都要做岳武穆,人人都要精忠报国,因此本王当然要身先士卒了。”

贾六不是吹牛逼要亲征,而是真的要亲自指挥钟祥之战。

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战无不胜的巴图鲁绝不是虚名,贾六要求纪昀去钟祥同兴汉军将领丘八密谈,愿以十万两换取对方主动撤退。

这叫以礼服人。

如此不仅能不费一兵一卒攻占钟祥,也能很好的在宣传上为自己这个大将军王造势,让一切怀疑自己不会打仗的谣言,甚至消极怠战的指责烟消云散。

然而,丘八这个民间社团反清分子有点冥顽不灵,竟然拒绝拿钱走人,反而对使者叫嚷他要将大清的大将军王脑袋拿来当球踢。

这让贾六非常不高兴,发脾气道:“买不通丘八,就买下面的张三李四,我就不信本王的钱还花不出去不成!”

第759章 重金之下必有懦夫

“我们讲造反也好,起义也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好,本质上都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只要资源能在宏观层面上满足百姓需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反不反清,复不复明,杀不杀鞑子都不重要。”

贾六是无神论者,所以他不信邪,也就是坚决不相信只用不到两年时间滚雪球壮大的兴汉军,会是一支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的新兴革命队伍。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贾六还打个屁,直接回京办个功德林,代表爱新觉罗接受改造好了。

谈的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落个紫禁城之主的强宣称。

谈不好,大不了回赫图阿拉老家带着老婆孩子种地好了。

起码,关外三陵是他贾六祖产吧。

没钱了进去拿点,太祖太宗敢说个不字,当场就把他们扬了。

当然,贾六也相信兴汉军内部存在一个有信仰的集团,但这个集团相对于兴汉军整体而言,其实是个少数派。

这个集团之所以存在,不过与其岳父顾师道一样,源于对衣冠的坚持。

源于明清的百年世仇。

这个坚持和仇恨导致这帮子明朝遗民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同大金川的高原人互相勾结,甚至不排除他们与缅甸方面的反清势力也有联系。

这就是历史的复杂性。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也没有绝对的黑与白。

放在贾六身上,他对大清究竟是好还是坏?

说他是好人,肯定抬举他了,也违背客观事实。

因为大清今天的多灾多难完全是他一手造成!

要不是他为了一己私利,把大清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坑光,大清这会怕是早就平定大小金川,明天会更好了。

但要说他是坏人,那肯定也不符合事实。

毕竟,大清的天现在是他在扛着。

为了大清,他累的都胖了一圈了。

那么,在实际斗争中,贾六就要注意区分谁是敌人。

或者说,谁是真正的敌人。

只有区分出真正的敌人,才能对症下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

显然,不肯合作的民间社团反清份子丘八属于敌人,但丘八手底下的人未必统统就是敌人。

肯定能有被争取的。

贾六要求纪昀开动脑筋,通过各种途径弄明白那些参加兴汉军抗清的人员诉求是什么。

“我看无外乎三种人。”

贾六认为第一种人就是如他大舅子顾明远、丘八这种一心反清,油盐不进,非要和鞑子拼个你死我活,恢复中华的。

这种人,贾六不吝英雄义士的夸赞,对这种人也是打心眼里敬佩。

因为这种人才是中国历史的推动者与创造者,也是民族精神的守护者。

但是对于这种人,谈是没什么好谈的了,只能打。

第二种人则是原则上反清,但对于局面有客观认知,只要能达成最终目的,不一定非要让鞑子亡国灭种的。

代表人物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相比小明王的龙凤政权,陈友谅的天完政权,明朝政权在对待蒙古胡虏这一块,无疑要友善的多。

于这类人而言,只要能恢复衣冠,使汉人与旗人一样平等,他们也不一定非要认个朱皇帝,也不一定非要和清军斗个两败俱伤。

兴汉军内部,这种人基数不小,大概率占据了中层的一多半。

第三种人就是顺大流分子,就是压根不知道诉求是什么,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种人也就是底层份子,有盲目跟随的,有投机取巧的,有单单为了混口饭吃的。

事实上,第三种人才是时代的主流,也是兴汉军“沉默”的大多数。

贾六要求纪昀的统战主要针对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尤其是第二种人,要不惜代价予以收买拉拢,从而在根本上起到瓦解削弱分化兴汉军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