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486章

作者:傲骨铁心

他又不是中二青年,非要打内战来刷怪升级。

王福迟疑了下,道:“队长,就算要谈,也不能卖国啊……”

贾六解释:“我说的这个卖国不是纸面意义上的卖国,而是比较复杂具有深层次的卖国。广义上讲,这个卖国其实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只是表达方式和展现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但最终目的却是一样的……总之,卖国无罪!”

卖国其实就是爱国?

卖国无罪?!

队长的新鲜理论让众人大脑一时转不过弯来,就是祖应元也跟不上趟了。

毕竟两年多没同鬼子六接触,思想水平确实落后退化许多。

常秉忠挠头:“六子,我们读书少,你不要忽悠我们。”

贾六怎么可能忽悠自己的爱将呢,这本来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打和这帮人认识那天起,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祖应元问出关键:“那队长打算怎么爱国……怎么卖国呢?”

贾六坦然说道,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条件换得兴汉军易帜,同共进会全面合流。

两家彻底变成一家。

目前有三个有利条件可以促成此事。

第一,兴汉军中坚骨干份子的家眷在贾六手中。

前不久乾清宫召开票选大会时,右都御史王杰弹劾贾六通敌的罪证中就有关于这条的。

第二,兴汉军中有至少三个军的武装力量是听命于共进会,也就是听命于贾六的;

代表人物有马大元、周林旺、郭广德。

三人现在都在兴汉军那里混成了军帅,其中周林旺还充当了兴汉军攻掠长江下游的先锋。

不过其却严格执行会中密令,在攻打下游重镇安庆时出工不出力,从而使得南京方面的清军及时赶到安庆,不然这会兴汉军恐怕已经兵临南京,形成当年郑成功入长江的声势。

那样的话,事情就没法收拾,连谈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贾六对兴汉军有救命之恩,要不是他暗中开口,困在小金川长达百年的明朝遗民力量,怎么也不可能窜入湖广这片新天地的。

不过这一点只有兴汉军的统帅顾正道清楚,其余人只有极少数知情,大部分并不知情。

顾正道又是媛媛的父亲,是贾六的岳父,也是克清的外公,所以只要顾正道念着这份亲情和救命之恩,事情还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围绕这三个有利条件做文章,再给予一些诚意的妥协退让,宁汉合流未必就不能达成,届时有兴汉军的全力支持,贾六这个地主肯定能把老富、大爷、老四这三个农民斗到吐血。

王福听后却是摇头:“队长,今时不同往日,恐怕人家未必肯听咱们的。”

这也是事实,当初兴汉军从小金川突出来时,骨干力量不过三千人左右,可如今人家坐拥三省,兵马超十万,甚至在局部已经对清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主客完全颠倒,指着那些家眷和救命之恩就能迫使兴汉军投降,恐怕有点痴人说梦。

而投过去的几营兵马,人家也不可能不提防,关键时候未必能起多大作用。

在队长没来之前,王福他们分析过战事,都认为事情到了这一步不仅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暗中资助兴汉军、放水助其壮大,而是必须收网对兴汉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要不然没有人知道局势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形象比喻,兴汉军原本是一条急于求生的孤狼,如今却是摇身一变成了咬人的恶虎了。

由此张大彪他们才想做掉湖北巡抚郑大进,以便做到钱权军粮统合。

之前丰升额迟迟不能奏功的原因就是在共进会的影响下,参与围剿的清军各部各怀鬼胎,指挥权也不集中的缘故。

这个教训,不得不防。

“无妨,不谈怎么知道人家不愿意呢?兴汉军如今是风生水起,但他们底子薄弱,兵马虽较从前多了无数,但在我看来战斗力反不如从前……”

贾六心中对谈判成功给出的数值是五五开。

原因如他所说,兴汉军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山头林立,而且他们虽占了三省地盘,但始终还是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也没能建立稳固根据地,某种程度上和当年的李自成、张献忠很像。

就是看着很大很强,实际却是外强中干。

只要清军取得一次胜利,哪怕只是局部地区的小胜利,对于兴汉军而言,可能都是一次重大打击。

所以,只要贾六愿意伸出橄榄枝,愿意以某些代价换取和平以及双方的彻底合作,谈判就有一半成功机率。

哪怕只有两成机率,他也是要试一试的。

个人情感上,对于反清复明的力量,贾六不太愿意镇压。

目前为止,他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建立在八旗将士尸体之上的。

“我觉得队长有点一厢情愿了,现在的问题不是谈不谈,而是人家翅膀硬了,要建制开国了!”

祖应元说对面传来消息,兴汉军上层有意拥立朱明后人当皇帝,据说是个叫朱绍功的明桂王后人,降过去的湖广总督陈辉祖为此正在游说兴汉军的各大军帅,十分积极。

陈辉祖和那个同样没骨气的湖南巡抚巴延三,还联络了一帮人向兴汉军统帅顾正道进言要求恢复明朝,集合主力沿江东下攻打南京。

此事刚传到襄阳这边时,众人无一不失声而笑,因为太荒唐了。

两个大清的督抚积极谋划明朝复国,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笑话的是,这事不但发生了,而且看起来马上要成真。

背后原因其实不能猜测,开国功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然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大清的叛徒。

就跟当年洪承畴他们一样,想要洗涮自己叛徒的骂名,就得竭力帮助投靠的势力取得天下,取得正统。

只是恢复明朝这件事,和共进会的根本利益是相悖的。

说一千道一万,共进会是寄生在大清体制上的组织,它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大清,真离开大清,这个组织恐怕就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弄不好能就此解体。

而骨干团伙大半都是旗人,尤其他们这些汉军旗子弟更是人家眼中的汉奸后人,道义上天然矮了人家一截,这怎么混一块?

“咱们虽帮了他们很多,但在他们眼中,咱们这些人都是鞑子啊,队长!”

王福一脸忧心,他本身就不擅长军事,而是擅长政治,对于兴汉军方面早就做过全方位的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彻底镇压一途,没有别的选择。

却不想队长不知道吃了什么错药,非要和兴汉军谈判,要搞什么政治解决,听队长意思甚至还要两家并一家,这怎么想都不现实啊。

“六子,您现在还是鞑子中的鞑子,人家反清反明了上百年,能服你这个鞑子?”

老常也泼了冷水。

“对,是这理。”

众人纷纷点头,都认为队长关于谈判解决纷争的想法有点太过儿戏。

“鞑子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坐下来谈,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嘛,”

贾六却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实在不行,我也可以姓朱,我也可以爱明朝嘛!”

“……”

众人叫贾六这话说的哑口无言,个个都觉队长的不要脸已经到了一种无敌境界,以致于他们连试图站在道德层面加以嘲笑,乃至指责的机会都没有。

半响,祖应元幽幽盯着贾六道:“你怎么姓朱,怎么爱明朝?你知道人家喊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把咱们八旗赶出关内啊!”

“是么?”

贾六怔了下,旋即不当回事的摇了摇头:“那这样行不行,我们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咱们主动革自己的命,这辫子不要了行不行!”

说完,将自己的帽子摘下,露出光秃秃的脑袋。

拍在桌上的帽子,赫然粘着一根假辫子。

第753章 外务大臣

“大势所趋,守文因旧只会影响我们进步的脚步!”

“革命嘛,就是要有股子狠劲!对别人狠,对咱们自个更要狠!”

“你们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要拿出捅我三刀的精神来!”

“……”

贾六于革新的精神头子向来就很高昂,这次难得做老部下们的思想工作,一时上头多讲了几句。

“世间无百年成法,该变就要变,为了天下太平,为了百姓安康过日子,我这个大将军王可以带头蓄发!”

“总之,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来进行一次主动滴、大胆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大革新!”

“不要怕别人指指点点,不要怕流言飞语,不要怕反攻倒算,只要枪杆子在咱们手中,怎么变那就是咱们说了算!”

“……反正,我还是那句话,谁不愿意跟我干,我就盯着他干!”

贾六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为了宁汉合流,他可以放弃大清“剃发易服”的雅政。

也就是在形式上迎合兴汉军那帮人反清的政治信仰需要。

一直以来,辫子就是大清的基本象征,割辫还是留辫也一直是民间反清的主线。

国初那会,不是讲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么。

既然明清双方对辫子看的这么重,那好,贾六作为大清新的掌舵人,带头不要这个辫子行不行?

思想上,不要辫子肯定是有难度的。

现实里,不要辫子的舆论氛围还是有的。

“叫魂”案的余毒到这会还没肃清呢。

别的地方贾六不知道,直隶境内他是晓得的,起码有几十万人偷偷割了辫子。

原因是他不仅没有打击割辫潮,反而暗中推波助澜,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全民割辫。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共进会成员必须无条件支持并服从贾六指示,谁不跟他这个名誉会长保持步伐一致,谁就是全体会员共同的敌人。

还很贴心的指出今后愿意留辫子的可以继续留辫子,不愿意留辫子的就不留。

愿意穿旗袍马褂的也可以继续穿,愿意穿汉服的也可以穿汉服。

留与不留,听任自愿,朝廷不作任何强制。

“队长,真要这样干,怕是有不少八旗既得利益者希望您万劫不复啊!”

王福是支持队长进行伟大革新的,但不希望队长步子跨得这么大,而是希望队长能够慢慢走,免得步子跨得太大引起八旗内部的反弹。

而且这样做朝廷那里也交待不过去。

毕竟,你这大将军王是率军来平叛的,结果叛军没平成,反倒把大清的辫子给革没了,您这究竟是来平乱的,还是给大清添乱的?

“不打倒旧的利益集团,哪来新的利益集团?”

破斧沉舟的贾六叫来纪昀,将自己的辫子隆重交给他带到武昌,以表明他革新并真心与兴汉军方面和谈的决心。

同时任命纪昀为大将军行辕外务大臣,也就是和谈全权大使。

“你这次代表本王去武昌同他们谈,要尽最大能力争取和平!什么都可以谈,不要有框框条条,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天塌下来有本王给你撑着!”

为了让纪昀谈出成绩,贾六充分放权并给其打了强心针。

当然,这是一次秘密遣使。

目前对内对外都是保密的。

谈判出成果后,是不是立即宣布也要视情况决定。

“如果谈出成绩来,你纪昀就是大清的再造功臣,将来是要名垂青史的,我那皇陵都得给你留个办公室。”

具体方面,贾六指示纪昀与兴汉军谈判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名义归属;二是地盘整合;三是部队整编。

原则上兴汉军目前控制的三省地盘都要重新归于国家,军队也要接受改编,与清军一样为政府军。

军队番号上,贾六没有特别要求,说兴汉军可以叫八旗,也可以叫绿营,实在不行就叫汉军。

但中高级将领的任命必须得到他的同意,也就是军队的人事权这一块得由他这个大清的大将军王掌握。

可以给出三到五个镇的编制。

这个真就诚意很足了,毕竟他贾六自己在直隶练的新军也不过六个镇。

官员任命、地方治理、钱粮开支这一块,由纪昀同兴汉军方面细谈,其中的度由他自己掌握,在不违反统一的大原则下,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优惠。

“前番降过去的官员,如湖广总督陈辉祖、湖南巡抚巴延三等人,朝廷可以不追究他们的责任,但不能再担任督抚一级要员。”

贾六想了想,补充一句,“你跟那边说,凡我朝降过去的府州以上级别官员,可以给他们一笔数目不小的款子,请他们下野。”

纪昀不解何为下野。

贾六解释就是退休养老的意思。

纪昀记下,整体上王爷给出的谈判条件是相当真诚,且极度具有诱惑力了,然而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