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396章

作者:傲骨铁心

一方面补贴来自于以工代役,即来参加工程建设的可以减免今年的徭役。

一方面由天津巡抚衙门拨发每人每天十文工钱。

另一方面由总督衙门的户、工二科筹措民夫吃住的后勤保障,以减轻天津地方的压力。

巡视港口建设途中,贾六让二姐夫高德禄注意物色民夫中的“机智”人士,也就是不仅干活不偷懒,还能起到一定带头作用的人。

二姐夫不解小舅子的意思。

然后小舅子说了个包工头的名词。

即以后天津这边的工程建设肯定会不断增加,规模也会不断壮大,如此就需要专业的工程建设人员主导工程建设,不然每次都靠动用不熟悉工程建造的民夫,一来影响工期,二来即便官府保障做的再好,难免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

因此,有必要建立直隶工程建设机构,如东印度公司那般,以公司这个大清从没有过的组织体系取代官府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民间力量。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一部分百姓的腰包先鼓起来嘛。”

贾六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真的希望天津这边能够涌现中国第一支工程建设队来,从而一个带一个,首先让天津这片的百姓能够通过“打工”富起来,摆脱土地的束缚。

第612章 大炮的会不会?

只要有人吃到了螃蟹,出来打工的收入远大于种地所得,那么大量人力就能从土地中得到解放,从而投入到贾六主导的轰轰烈烈工业化中。

如果种地收入远远超过打工收入,谁愿意背井离乡打工?

土地作物产出与收入,别说贾六这一辈子,就是十辈子都注定只能解决温饱,而无法让百姓通过种地就能生活富裕。

种地,在工业化的社会,没有前途的。

除非大农场,薄利多销模式。

只是现在要搞流转模式的土地集中,大概率贾六会扑街。

生产工具跟不上生产力需要。

真教条主义的搞,百姓皆反。

能够增产的化肥、尿素,贾六现在搞不出来,他现在缺乏化学方面的人材,好比他知道大粪熬过之后作为肥料就能让庄稼增产,但原理是什么,他还真不知道。

因此,他贾六真是任重道远。

上午结束正在建设的天津港工程巡视后,贾六马不停蹄于下午又看了下北洋通商衙门和海关衙门建设。

当真是连轴转,工作强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大清开国这么多年来,也没见哪位督抚大员如此一心扑在工作上。

《大清日报》全程报导了总督大人在天津的视察活动,完美的体现什么叫“鞠躬尽瘁”,什么叫“死而后已”。

要不是总督大人不许过于突出他,恐怕四个版面全是关于总督大人的报道。

即便如此,也占了整整两版。

搞工程肯定要花钱,那钱花的还跟流水一样哗哗的。

先前给二姐夫的几万两肯定是不够的,故而贾六对天津产业园追加拨款一百万两。

这一百万两除了贾六在京师卖官的收入,就是胡同社会风气整顿罚款所得。

真算是取之于官,用于之民了。

晚上又是熬夜挑灯,在一幅用十几张宣纸拼接成的地图上不时拿尺子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大书特书的那种。

左右看的奇怪,不知道是什么。

要是他们和总督大人一样有两世见闻,一眼便能看出这不就是某某乡镇工业园规划图么。

竖在道路入口好像广告牌的那种。

望着图纸上一座座规划的产业单位,以及一条条纵横大道,贾六内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生出难得的愉悦。

有一阵恍惚,梳着中分发型的他,穿着领导夹克的他,坐着丰田小中巴缓缓驰入工业园。

前方,是鲜艳的旗帜;

前方,是夹道欢迎的群众;

前方,是锣鼓喧天的热闹。

外面的夜已很深了。

深情回顾过去种种的贾六,将沧桑的眼神从大幅规划图中缓缓移开,最后对正张着嘴打哈欠的栓柱道:“你们都去歇了吧,我也要关机睡觉了。”

“喔?”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贾六自去屋中睡觉。

这次出行考虑青天形象建设工程,并没有女人随行。

最近的女人是在通州被当金丝鸟囚着的顺贵人,说起来这位皇帝的女人挺有风情,就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贾六寻思回去时把顺贵人捎带上,免得顺贵人独守空房,以泪洗面。

一夜无事,东方日升,未等栓柱学鸡叫,贾六就已经醒了。

草草洗漱,迅速赶往下一个视察地点。

也就是他非常重视的军工生产体系。

方言就是造枪造炮处。

……

“大人请看,这就是神威将军炮!”

直隶枪炮铸造局,原景山枪炮制造处的几名工匠头目,小心翼翼的为总督大人讲解大清最新型的火炮——九节十成铜炮。

这些工匠都是至少在内务府服役三代人以上的,其中有几名还是老辽东汉军出身。

就是他们的祖上是随孔有德降清的东江镇明军,并亲手奠定了大清早期军工产业,从而使得大清能够在与明朝的战争中,拥有远超对方的火力优势。

顺治、康熙两朝对这些火器匠人极为重视,统一编入内务府,享包衣待遇。

内务府包衣出身前两年那可是比汉军八旗要高的多的。

九节十成铜炮是28年前为进攻金川制造的火炮,也是目前大清现役的最新式火炮。

炮身分为九节,各节长短粗细相同,行军时可以拆卸分运,方便拉运。

使用时,将各节相继旋接成炮身。

不太懂炮的贾六看这铜炮蛮有意思,他之前看到的大炮都是一根大炮管,没想到这九节铜炮倒是跟拼多多一样,能够拆开再拼接使用。

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

但估计气密性不会太好。

火炮的气密性达不到,就很容易炸膛。

结合之前在金川前线并没有见到这种拼装炮,大致心中便有了数,这炮虽是最新式,奈何前线官兵不敢用。

绕这九节十成铜炮走了一圈后,贾六停下脚步,问一名匠头:“此炮有多重?”

匠头说大概八百斤,又说每次装药三到四斤,每发炮弹则重八到十斤,一炮下去,直至势尽,威力十分巨大。

贾六点了点头,摆在铜炮边上的那枚实心大铁球别说其他人了,就他这个巴图鲁被打到,最多也只能做到不吭一声,能够喊出第二声的他也得跪下来叫爸爸。

当下让人将这炮从分解拉运,再到卸车拼接使用过程演示一遍。

“嗻!”

顿时有杂役上前开始拆炮,然后将拆下的炮管扛到两辆马车上,之后赶车绕场一圈,看着比一体管的大炮要轻很多,拉运起来也不费力。

演示完毕后,贾六并没有对这炮做太多评价,而是忽然问一边的洋专家王大功:“你的开花炮的会不会?”

王大功就是那个在宫中自鸣钟处上班的洋和尚。

在贾六眼里,这年头会做钟表还会弄发条小机器人的洋和尚,跟会做导弹的专家差不多,因此求贤若渴的他把人给弄到天津来,好吃好喝的在青楼养了两个多月,诚意不可谓不足了。

贾六口中的开花炮显然指的那种发射出去便爆炸开来,利用弹片大规模杀伤敌人的炮弹。

而不是他现在看到的实心弹。

“开花炮?”

王大功怔了一下,努力想着鞑靼帝国这位年轻总督所说的开花炮究竟是什么时,边上一个内务府造办处的领催却大胆问了一句:“大人说的莫非是子母炮?”

第613章 请弟兄们给我撑个场子

贾六实际于火炮一窍不通,但诸多地摊历史以及各类影视剧告诉他,炮弹肯定要“开花”。

就是打出去会爆炸,通过弹片杀伤敌人,而非现在这种大铁球。

实心弹对于攻城是有效果,可在野战中实心弹的效果肯定不如开花弹来的强。

印象中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见到洋人所使开花弹时很是吃惊的上书道光,说此物内地罕见,极为神奇,也极是利害,不知如何制造。

由此贾六判断这会大清关于开花弹的研制可能早就停摆,以致于后人压根不知开花弹是个什么东西,故而这才问导弹专家王大功洋人那边关于开花弹的情况。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林则徐当时见到的没有引信的开花弹,其实就是两百多年前明朝使用的开花弹。

甚至样式都是一模一样,也就是在铁球表面开孔,于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爆炸后,球身四散,内中包裹的铁片如“天女散花”般炸开,威力可及十几丈。

就是靠着两三百年前明朝的火炮技术,英国绅士愣是把大清帝国打的跪下喊爸爸。

此事也直接表明清廷对中国的统治,就是文明的退化。

技术如此,人文思想也是如此。

林则徐身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被誉为民族英雄,但实际于鸦片战争时期,表现的更像是一塌糊涂的满洲官员,也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认为洋人膝盖不能弯曲,便是这位闹出的笑话。

以污秽对敌,也是这位的首创。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眼下自己算是林则徐的前辈,贾六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此时尚没有出生的林则徐一定能成长为真正的民族英雄。

又或者,世间再无林则徐。

因为历史的变化,影响的就是下一代人。

关于开花弹的故事,更有一段唏嘘史。

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利器之入中国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现在,历史重来。

贾六当然要重点发展开花弹,于武器制造上压过西洋各国。

不这样做,他怎么才能光临他伟大的巴黎,临幸伦敦,在多瑙河上谈笑风生呢。

那个内务府领催所言的子母炮是源于明朝的佛郎机炮分支,由一门母炮和若干子炮组成,故称子母炮。

说白了,就是一种轻型火炮。

子炮装的是类似虎蹲炮所用的霰弹,也就是大量铁丸(石丸),铅子。

发射出去也的确像开花。

但这种有“开花”性质的炮弹,同总督大人想要的“开花炮”有本质区别。

于是,为了全方面提升大清武器生产制造水平,提高军队装备,为早日窃夺……为早日成为最大的列强打好地基,贾六召开军工座谈现场会。

真的很现场。

枪炮局所有中外专家,包括大工小工全部席地而坐,每人发一枝笔,三张纸。

作为总督大人的贾六也没有要求坐椅子,而是与大伙一起盘腿坐在地上。

这个态度首先赢得了在场大小工匠,包括那几名被强行绑来的洋专家的高度认可。

事后,王大功便在日记中写道:“……在年轻的鞑靼总督身上,我看不到任何关于这个帝国老旧官员的特征,反而倍感亲切,他的笑容,他真诚的语言,以及他恳请的动作,都让我觉得,这个年轻的总督才是世界的未来,才是文明的真正化身。”

一番唠嗑似的聊家长,询问了技术人员有无生活方面的困难,有没有子女上学读书困难,有没有家属工作困难,并当场指示相关单位立即予以解决后。

贾六向在场的数百名专家技术人员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全面发展火炮,二是全面发展火枪,三是全面提升火药。

简称“三个全面”。

对于火炮制造要求,贾六指示必须将本土制造水平同西洋各国制造水平相结合,取长补短,争取三年内将大清火炮制造水平提升一到两个档次。

具体细节为开花炮弹研制,火炮轻型化研制,并提出后膛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