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308章

作者:傲骨铁心

而他贾六天生就是一幅正气脸。

诗与人一结合,那就真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了。

镜头再给到位,风声雨声、烛火闪烁,人物形象想不饱满都难。

不想,最后落在纸上的却是这么两句。

一句曰:京师龙受困。

一句曰:八旗鹿正肥。

工整倒是工整,就是不太押韵。

外人瞧着肯定不认为好,但贾六这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总比好个丁家铺,又白又干净来得漂亮吧。

正在想下两句好凑出一首完整的太祖诗时,洪大德同祖建昌来了。

二人一个是汉军正黄旗的柱国,一个是汉军正蓝旗的柱国,不出意外的话,也将分别出任两旗都统。

此次随驾前往泰陵的汉军八旗代表团,二人也是正副团长。

众望所归的那种。

虽然级别还没有确定,却已经享受部级待遇,老富这个领班军机大臣看到二人都客气的很。

洪、祖二人作为大清开国最大的汉奸后代,半夜前来是要同贤侄贾六确认下一步行动纲领的。

老家伙们商量着要汉军共进退。

什么意思呢?

就是汉军八旗出身的,不管你是什么人,往后都必须和旗里抱成团,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同满蒙八旗的矛盾,步伐都必须一致。

说白了,就是经历了满城不祥事件的汉八旗,如今已经膨胀到需要枪口一致对外了。

目前,老家伙们一致认为汉军八旗至少要恢复到“三藩之乱”前的格局。

不是说要搞几个吴三桂出来,而是要让满蒙八旗对他们感到忌惮,不能再像从前那般瞧不起他们汉军,动不动骂他们是汉奸二鬼子什么的。

汉军子弟任官再也不准有限制,也不准朝廷再裁撤汉军,甚至还要将已被开革出去的子弟重新召回旗里。上到朝廷六部,下到地方州县,汉军子弟任职必须同满蒙八旗平等。

这些,都是贾六乐意看到的。

当年他在金川就是这样忽悠祖应元、王福他们的,最终促成大清第一个政党雏形共进会的诞生。

身为晚辈的贾六自是热情邀二老落座,又叫保柱去泡一壶好茶。

这待遇英廉和蔡新是没有的。

真有好茶,打康亲王府弄来的,二品以下的官员都没资格尝。

洪大德坐下后看到桌上的两句诗,不禁“咦”了一声:“贤侄还会写诗?”

这话问的贾六差点请他出去。

“睡不着,夜深人静,一时感慨,随便写写,倒叫洪叔见笑了。”

贾六随手要将两句诗收起,祖建昌却拿过去读了起来:“京师龙受困,八旗鹿正肥……嗯?”

祖建昌眉头一动,颇有深意看了眼贾家小六子,缓缓将诗放下。

“这诗?”

洪大德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虽然科举没考得上,但相比满洲那些翻译官,文化水凭肯定是超出不少的。

只两句,便听出这诗的不凡,摇头晃脑:“听着,贤侄这诗像是帝王诗啊。”

贾六讪笑:“洪叔可不能瞎讲,传出去侄儿这脑袋都不够砍的。”

“砍贤侄脑袋?那要看咱们汉军八旗几十万口子答不答应!”

洪承畴的龟孙子表现的还蛮有义气的,比他那个侄子洪佳德彪要强。

看起来,正黄旗柱国这个身份让老洪的思想觉悟和眼界都高了。

果然,权力是一昧药啊。

这药只要不断服下去,作为大清开国功勋的汉八旗功臣后裔,必定会产生思想的巨变。

祖建昌倒没有说什么,而是将他和洪大德来的目的道出,主要是两件事。

一是到了泰陵究竟怎么办。

二是军机处放风说要从汉八旗抽一百个佐领重组正白旗满洲,这件事六子有什么意见。

“按原先商议的办。”

原先商议的就是继续供着乾隆当皇帝,让汉军八旗成为乾隆的铁杆粉丝,如此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利益。

不然跟下五旗满洲搅和到一起另立什么新君,到时满洲人未必肯分多少利益给汉军,别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洪大德同祖建昌对视一眼,双双点头。

祖建昌则担心万一皇上开棺验亲的结果真是汉人,那下五旗满洲肯定不会再承认乾隆这个皇帝,届时汉军坚持要保乾隆,是不是会引发八旗新的内战。

“二位叔父不必担心,皇上身世不会有误。”

科学的东西贾六就不跟二老详细说了,反正让他们放一万个心,坚持同他一个步调就是。

又隐约透露万一有大变,汉军那边也不要轻动,静默坐壁上观就可。

虽然汉军八旗现在有了前锋营编制,但对自己那帮老乡的战斗力,贾六还是心知肚明的,不敢让随驾的这一千汉军前锋兵参加行动。

否则,搞出个淝水之战都有可能。

热河八旗虽然是土八旗,绿营的不如,比起现在的汉八旗,多少还是要胜过一些的。

洪大德当即表态:“那成,贤侄都这么说了,我们这帮老东西听你的。”

祖建昌问重组正白旗满洲的事。

贾六的意思这件事可以参与,届时从汉军各旗按人口佐领比例抽调补入就可。

也是好事,上三旗满洲历来都是皇帝亲军的存在,如今却成了满洲、蒙古、汉军各一支,对皇权的冲击力那是大大的。

不管是老四鬼子还是新君,都别想指着上三旗颠覆大清,破坏得之不易的稳定。

大事就这两件,汉八旗内部的事情八柱国们自己会解决,贾六这个晚辈暂时无意干涉旗内事务,这次贾六亲自送洪大德、祖建昌离开。

出得车马店,外面寒风凛咧,吹得挂在车马店杆子上的灯笼左摇右晃。

祖建昌临走时突然低声问贾六一句:“应元他们几时进京?”

贾六道:“湖广战事吃紧,待平定乱贼之后,应元他们当凯旋归京。”

“好,”

祖建昌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看着贾六,“贤侄,我们这帮老家伙年纪大了,旗里的事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将来有什么大事,也得靠你们年轻人自己去拼。”

第485章 如何成为国宝

次日,銮驾继续西行。

作为暂署九门提督、兵部侍郎,在行动总指挥老富的安排下,贾六率部为开路先锋。

一身二品穿戴骑在白马之上,颇是威风,要是再有个大盖帽、墨镜,嘴里叼着骆驼烟,那必定是黄龙旗插在柏林国会大厦上的感觉。

跟进的是镶黄旗护军及粘竿处、内务府包衣,乾隆的銮轿依旧被正黄旗护军簇拥,銮仪卫贴身“保护”。

队伍的后头是随驾的政府领导班子,最后面是汉八旗、蒙八旗。

不知道是王爷们自己提出的意见,还是老富刻意为之,下五旗满洲队伍被放在最后面。

早上来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直隶总督周元理,另一个是直隶布政使杨景素。同二位省级干部一起来的还有保定的市长,易州的县长,此外大大小小地方官员多达上百人。

在老富的安排下,乾隆照常接见直隶官员,并说直隶总督周元理治河有功,为政识大体,赏了个太子少保的加衔。

杨景素上前奏对时,乾隆特意问起前番临清剿贼事项,杨景素陈述当时战况,奏对颇为得体,乾隆命赐黄马褂一件。

稍后,竟是开口命留周元理伴驾。

对于乾隆这个决定,老富捏着鼻子认了,当着外人的面不好对乾隆发火,只授意三泰、塞冲阿等人盯着些周元理,另外安排直隶官员连同接驾官兵往前开路,免得这些人留在銮轿这边生出事端。

丁家铺到泰陵不到五十里,快马加鞭一两个时辰肯定能到,问题銮驾出行不是行军打仗,坛坛罐罐太多,所以最快也得下午才能到泰陵。

再收拾安顿,所谓谒陵肯定得明天。

而今夜,就是老四鬼子期待的高平陵之变,也是英廉、蔡新等的期盼的力挽狂澜之时。

不用说,老四鬼子以及忠于他的大臣们,此时定是一个个强装镇定,内心实则慌的一批。

而漩涡中的另一个当事人贾六,心态却是格外放松,不时与身边的德木、保柱等人说些闲话。

在四川时曾说要给索伦弟兄们娶妻生子,后来因为革职回京这事便拖了下来,因此贾六便说等泰陵事了,先给在京兄弟们一人讨一个老婆。

德木有话要说,扭扭捏捏的跟大姑娘似的还不好意思开口。

“有屁就放,”

贾六假意举鞭抽打,德木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向大总统阁下陈述。

“舒妃?”

听完德木的想法,贾六着实惊到,实没想到德木口味这么重,竟然对伴驾的舒妃叶赫那拉氏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马上扭头朝后方看了眼,不太确定道:“那位娘娘怕有五十了吧?”

德木忙道:“阁下,没有呢,卑职问过人,那位娘娘才四十八,要是抓紧些,还能生几个娃。”

四十八跟五十有区别么?

贾六真不知道德木怎么瞧上那位老娘们的,还想同那老娘们生孩子,实在是心疼德木这大小伙子,便劝他道:“你若真想讨老婆,回头我给你找个宗室格格,十七八岁的,水灵灵那种,不比个快五十岁的老娘们要好?”

德木摇头:“大人,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卑职瞧着那舒娘娘就挺带劲的,骑着怕是也够劲。”

看着这位忠心部下渴望的双眼,贾六无奈只好道:“行了,这事我知道了,回头我想想办法。”

“哎,哎,哎!”

德木满脸灿烂,“阁下,您可一定要将这事放在心上啊。”

“我对弟兄们说过的话,甚么时候不算数了?……”

贾六的声音嘎然而止,原因是直隶布政使杨景素骑马来了。

老杨刚赏的黄马褂套在身上,腰杆挺得笔直,一脸春风得意。

贾六淡淡瞥了眼,没恭维对方被领导表扬,也不提他身上的黄马褂,因为这东西不吉利。

基本上,除了他贾六,谁穿谁死。

老战友的消极反应让老杨有些失落,继而在马上向贾六这边侧过身子,一边行马一边压低声音道:“怎么富勒浑当上了领班军机大臣?”

由于消息的滞后,包括直隶总督周元理等直隶官员并不知道就这段时间,京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们的皇帝也不是如官方宣传的那般是去祭陵,而是被逼着做父子鉴定。

具体情况,贾六也不想跟老杨说太多,便说前领班于敏中年纪大了,告老还乡,所以皇上这才让富勒浑接任领班。

同时心里奇怪,老杨也是互助会的成员,怎的老富没跟他打招呼的。

看来这个互助会也不是都一条心,内部也有团团伙伙,大小山头。

不像他的共进会,上下一心,攒着劲的报效大清。

社团同会党,还是有区别的。

两相一对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杨景素这边还纳闷为何不是皇上最器重的女婿福隆安接任领班。

贾六想了想,对老杨道:“福中堂死了。”

“死了?”

老杨惊住,问怎么死的。

贾六说病死了。

老杨怔了一下,没想到福隆安正值壮年就死了,叹了口气,摇头道:“那也没理由富勒浑主持军机处啊,博尔泰呢,怎么没见他随驾的?”

贾六道:“博大人也病死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