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寂寞剑客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了该奖励,错了就该处罚,这没什么好说的。”张慎言掷地有声的说道,“北方数省的士族缙绅先降贼,再降奴,弃大明犹如鄙履,如此可耻行径若是不加以惩治,则国家法度何存?公理又何在?”
“藐山,没有人反对处罚,处罚是一定要处罚的。”
能以号称呼次辅张慎言的,当然只有首辅路振飞。
顿了顿,路振飞又接着说:“问题是处罚的力度大小,以及范围如何界定?仆以为处罚太过于严苛,或者打击范围扩大到北方数省所有缙绅士族,这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不利于稳定,会造成民心动荡,士心离散。”
“更糟糕的是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氛围。”孟兆祥接着说,“山西、陕西以及四川的缙绅士族闻讯之后,必然会生出兔死狐悲之哀叹,从而更加坚定从贼之心,如此一来,大明天兵纵然能够光复山西、陕西及四川,也必将付出十倍之人力物力。”
“孟阁老所言极是。”通政使王应熊道,“还是需要学会算总账。”
王应熊四川巴县人,少时家贫不能读书,得到族中资助才得以读书考科举。
所以王应熊对于巴县王家还是有感情的,潜意识里并不希望王家遭到清算,尽管王家确实有屈身事西贼的劣迹。
“王银台此论大谬。”张慎言厉声反驳道,“坊间有杀人逞凶者,衙役前往揖拿之时有反噬丧命之虞,所以官府需要对行凶者宽大处理,以懈怠其反噬之志?”
“此二者如何能混为一谈。”王应熊皱眉道,“北方士族何尝杀人。”
“王银台所言极是。”刑部尚书刘士祯说道,“北方士族不过谋求自保而已,其内心其实并不愿意背弃大明朝。”
“好一个谋求自保。”张慎言反唇相讥道,“倘若按照大司寇此论,吴三桂、姜瓖等奸贼也不过是谋求自保而已,洪承畴、孙之獬等贰臣也同样只是谋求自保,鉴于此,吴三桂、洪承畴之流也需宽大处理?”
“张阁老,你这是强词夺理。”刘士祯道,“吴三桂等引狼入室,洪承畴等助纣为虐,彼辈乱臣贼子做了无数恶事,身上背负无数血债,然而北方的士族缙绅大多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屈身事贼,但是从贼之后并没有做过恶事,如何不能宽大处理?”
“好一个没有做过恶事,大司寇此论当诛!”张慎言怒不可遏道,“流贼若无北方缙绅士族之鼎力相助,何至于短短数月之间席卷北方?建奴若无北方缙绅士族之助力,何来钱粮屡屡对大明用兵,又何来铜铁工匠打造大炮鸟铳?”
“崇祯十七年,北方数省一月间全境沦陷,皆拜北方士族所赐。”
“建奴入关后,先后三次对黄淮防线用兵,造成我大明数十万军民伤亡或者被掳走,亦是拜北方士族所赐!”
稍稍一顿,张慎言又疾言厉色训斥刘士祯:“如此恶行如此劣迹,到了大司寇口中,却成了并无做恶,此论当诛!”
刘士祯被训得满脸通红,一时间无言以对。
因为张慎言的话从道德或者法度上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从现实,从人情世故,就绝对不能这般处理。
别的先不说,只是一句法不责众就足以说明问题。
在北方数省搞这么大规模的政治清算,大明还想不想要北方安宁?
没有北方数省之缙绅士族之鼎力支持,大明的法度及政令在北方数省就会寸步难行,就根本别想对北方实施有效统治,绝无可能。
但是这种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讲的。
有些事能说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不能说。
宽大处理北方士族,就属于后者,能做却不能说。
可偏偏张慎言头铁,非要把这事拿到台面上来说。
这就搞得其他的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堂官十分无语,张慎言你这样特立独行,容易没有朋党,最后变成孤家寡人。
最后路振飞只能说:“此事还是等面圣之后再议吧,现在议北京国子监事,仆观圣上此举,似有用国子试取代礼部试之意,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此万万不可。”身为礼部尚书的王铎当即站起来反对。
“延续千年之抡才大典,又岂能轻易废除?此断然不可。”
礼部的事权原本就不多,现在圣上极力推行礼法的革新,许多礼法都先后遭到废除,礼部的事权已经是一再的缩减,如果连礼部试都被国子试取代,那礼部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他这个礼部尚书也就该致仕了。
然而王铎的言论并未引起共鸣。
在场阁部大员其实倾向于以国子试取代礼部试选拔官员,别的不说,只是每年录取上万生员这一条,就远胜礼部试每三年录取三四百举人。
因为增录之后,各家子弟中试的机会也就大了。
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选拔权必须操之于吏部!
第六百八十七章 军制革新
傍晚时分,崇祯从昌平城回到了朝日坛驻地。
这半个月,崇祯就一直住在朝日坛的军营里,从未有过搬回紫禁城的打算,甚至连回去看一眼都没有。
崇祯已经不打算搬回紫禁城居住。
紫禁城气势恢宏,建筑工艺高超,可谓是古典建筑艺术之集大成者,但是这样的建筑群显然更适合拿来观赏,而不是用来住。
从居住体验来说,紫禁城其实是非常糟糕的。
第一个是阴气重,从永乐四年到现在,在这里不知道枉死了多少人,以致大量煞气积聚不散,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岂能长寿?
第二个是太空旷,出个门都要走半天。
崇祯作为穿越者,还是更喜欢烟火气。
不过将来住在哪,崇祯还没有考虑好。
所以暂时就只能住在朝日坛的军营里。
崇祯刚回到军营,江天一就将新军的革新方案提交上来。
直到现在,大明新军都还没有正规化,士子营也只是个临时性团体,到底属于武将序列还是文官班次,也一直没一个明确的定论。
但是这样的局面,显然不能再继续下去。
随着建奴的覆灭,必须得有一个明确说法。
江天一的新军革新方案就是按这个思路做的。
但是江天一做的第一版方案让崇祯很不满意。
主要就是,跟崇祯设想之中的军制相差太大。
“江天一,朕说,你记。”崇祯将革新方案还给江天一。
江天一便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狼毫毛笔,做好记录准备。
崇祯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今后大明之军队划分为陆军、海军以及空军三大兵种,大明皇帝即为陆海空三军大元帅。”
“裁撤提督、总兵、副将、守备、千总、把总、哨长等旧有军职。”
“新设司令、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等职。”
“什改为班,步兵班定员15人,装备15支步枪加1支短铳;辎重班定员15人,装备15支步枪、1支短铳加若干头骡马或若干辆马车。”
“队改为排,1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正副排长加上号手传令兵,每个步兵排或辎重排的定员50人,装备50支步枪加8支短铳。”
“步炮排定员30人,装备4门2.5寸虎蹲炮外加30支短铳。”
“炮兵排定员20人,装备1门2.5寸山地炮或者1门4寸野战炮、20支短铳外加若干头骡马又或者若干辆马车。”
“哨改为连,1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加1个步炮排,定员190人。”
“1个炮兵连下辖3个炮兵排,定员为70人,装备3门山炮或者野炮。”
“总改为营,1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定员580人,1个炮兵营下辖3个炮兵连,定员为220人,装备9门山炮或野炮。”
“营改为团,1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营,定员1750人,1个炮兵团下辖3个炮兵营,定员为670人,装备27门山炮或野炮。”
“旅仍为旅,1个混成旅下辖2个步兵团、1个辎重团加1个炮兵团,定员为6000人,装备有4520支步枪、2275支短铳、72门2.5寸虎蹲炮、27门2.5寸山地炮或者4寸野战炮外加若干头骡马或者若干辆的马车。”
“混成旅为最小独立战役单位。”
“按火炮种类分为山地混成旅及野战混成旅。”
“镇改为师,1个师下辖3个混成旅加医疗队等师部直属队,定员约2万人。”
“师以上设集团军,1个集团军下辖若干师,定员2万到10万不等,具体规模视战役需求而定。”
“军事主官不常设。”
“只有战时才会官兵合一出征。”
“平时则兵归于镇,官归于府。”
官兵分离这是原则,如果让将领和士兵长时间呆在一起,将领就可以通过示恩笼络或者恐吓威逼等手段,使底层士兵与其形成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要是这样,距离军阀割据也就只剩下一步之遥,这点,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血淋淋的教训。
作为穿越者,崇祯自然不会重蹈覆辙,所以必须官兵分离。
至于说官兵分离有可能导致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确实有可能削弱军队战斗力,但是对当下的大明来说,这个其实并非什么问题。
因为进入火器时代之后,战场逻辑已经截然不同。
只要军队的纪律有保证,就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战斗力也不会差。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说道:“在没有作战任务之时,士兵需回到镇台等待征召,军官则需回到内务府等待选用,有作战任务之时,参谋科再根据实际需要从一镇或者数镇挑选足够数量之士兵,再从内务府选用相应之军官,合编成军然后出征。”
“还有,军官之选用也不可再像现在这般随意,而是需要一定之规。”
“今后可以引入军衔制度,军衔可划分为士官、尉官、校官、将官以及元帅。”
“除元帅不分级,其余四阶军衔皆划分为上中下三级,由低至高依次为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及上将,共五阶十三级。”
“规遇就是,南京国子生毕业即为下士,非士官不得任班长,非尉官不得任排长以及连长,非校官不得任营以及团长,非将官不得任旅长以及师长,非元帅不得任司令。”
“最后,可根据士子营诸统兵士子及第一期国子生在灭奴大战中之军功,逐一评定相应之军衔级别,以备今后之选用,其中士子营之诸士子以校官为主,将官比例不超过一成,南京国子监之一期国子生则以士官为主,尉官比例最高不超过三成。”
江天一逐一记录好,最后又问道:“臣有一事不明,请圣上示下。”
迎上崇祯征询的眼神,江天一接着问道:“如果兵归于镇,官归于府,则如何保证各镇士兵之训练?还有各镇之武器装备如何保养?”
相比刀矛弓等冷兵器,火器的保养更频繁也更重要。
一般来说,刀矛弓箭等冷兵器十天半个月保养一次就足够,但是火器却要日日擦试,不可有一时懈怠。
所以江天一才特意提出这个问题。
不过此事难不住崇祯,他早就已经有了对应的安排。
“由内务府定期派出一批尉官,前往各镇充任教官,负责各镇训练。”
“至于武器装备保养,可在各镇所属寨堡分设武库以储存武器装备,每日训练之时,让镇兵做好武器装备之保养。”
定期派遣低级军官前往各镇,负责镇兵的训练任务,就再不用担心军阀割据的风险,一来低级军官没那个号召力,二来就算极个别低级军官拥有强大的号召力,也没有时间让他与士兵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
军制革新就此定下来。
……
江天一回到参谋科时,郑森等几个士子正与十几个国子生热烈讨论。
“你们在讨论什么呢,这么热闹?”江天一笑问道,“说来我也听听。”
“嗨,还能讨论什么,不就是军功的事呗。”郑森道,“发动北伐之前,圣上可是明确说过,等北伐胜利灭掉建奴,就要正式建立一套新的军功制,也不知道这套新的军功制是个什么样的军功制?何时出来?”
战后酬功,这是一早就说好了的。
酬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赏赐,这个早就已经下发,无论士子、国子生还是底层的将士,标准都是一样的,一律赏赐55元。
除了赏赐,再就是军功制又或者说爵位制。
许多士子既期待军功制,但是又怕爵位制。
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简单,无论是士子营的统兵士子还是第一期国子生,都自认为是读书人,所以不屑于与武将为伍,对封爵心存抵触。
薛宗周道:“依我看来,多半是效仿秦汉建立军功爵制。”
其余士子和国子生也是纷纷附和,都认同薛宗周的判断。
然而江天一却笑着说道:“说的是这个事情啊,这可巧了。”
郑森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急问道:“军功制度已经出来了?”
“出来了。”江天一笑道,“不过跟你们说的有些不太一样。”
“那是什么样的?文石兄你快说。”郑森急道,“别卖关子了。”
江天一道:“圣上定的军功制并非秦汉时代的二十级军功爵制,而是分五阶十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及元帅,元帅之上还有陆海空大元帅,不过这是皇帝专属。”
“士?尉?校?将帅?五阶十三级?”郑森等士子及国子生面面相觑。
圣上定的这一军功制,确实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江天一却又接着说道:“圣上定的其实并非军功制,而是军衔制,不过意思差不多,统兵士子以及国子生需要累积军功才能够实现军衔的晋升,累积的军功越多或者军功越大,军衔的提升幅度也就会越大。”
第六百八十八章 造一个新北京
江天一带着参谋科的参谋们,开始评定参与北伐的士子以及国子生的军功,继而比照军功核定其军衔。
此事涉及三千多士子以及六千多个国子生。
上一篇:我成了女频修仙小说中的炮灰
下一篇:战锤:开局就是灭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