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11章

作者:寂寞剑客

到了这时,明清两军的决战已经是箭在弦上。

……

可范文程、宁完我却还没有死心,拉着刚刚回京的洪承畴,三个人一起进宫找到布木布泰,试图说服太后出面叫停这场决战。

“奴才等给太后请安。”洪承畴三人跪地请安。

“平身吧。”布木布泰示意三人起身,又问道,“亨九先生进城之时没遭受危险吧?最近的这一个多月,明军的斥候可是极为嚣张。”

“回太后,奴才并未遭受危险。”洪承畴答道。

“明军已然解除对北京的封锁,都撤回朝阳门外的大营了。”

“那就好。”布木布泰欣然说道,“先帝在时常与哀家言道,先生乃国士,摄政王对先生也是推崇备至,所以先生若有个好歹,对于大清就是莫大损失。”

“奴才愧不敢当。”洪承畴又说道,“太后,奴才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先生乃是国士,所献必是治国良策,所进必是金玉良言。”布木布泰道,“哀家谨在此洗耳恭听。”

洪承畴肃然说道:“明军火器犀利且兵锋正盛,浑河大败、大沽口两次失利,还有谷亭镇之大败,足可以证明如今之明军已非昔日之明军,我大清兵与之决战难言必胜,奴才以为当下还是应避其锋芒,待其师老兵疲被迫退兵之时再追而击之。”

“奴才等亦附议。”范文程、宁完我也齐声说道,“此时万万不可与明军决战。”

布木布泰笑了笑,温言说道:“哀家没什么见识,可多少也读过几本汉家史书,华夏史上确有不少这等先例,在北方外族大军大举南下之时,南方之汉人王朝常坚守不出,待外族大军师老兵疲再击之,如淝水之战、南宋采石矶之战以及钓鱼城之战便是因此而胜。”

“太后所言极是。”洪承畴说道,“对于军力居于弱势一方,深沟高垒不与之战,待强敌师老兵疲再追而击之,乃是唯一方略。”

布木布泰反问道:“然而可曾有反例?”

“反例?”洪承畴一下没能反应过来。

布木布泰又说道:“在华夏的历史之上,可有北方的外族大军深沟高垒不与战,最终将南方的大军给拖垮的?”

“这个?”洪承畴顿时语塞。

历史上好像真没有这等先例?

范文程连忙说道:“禀太后,历史上之所以没有此等先例,乃是因为汉人不好战,而北方外族尚武,其族人皆骁勇善战,所以历史上经常是北方外族大军压着南方的汉人打,然而南方的汉人却鲜少有反击之能力。”

“所以,大清为何就例外呢?”布木布泰笑道,“历史上的北方外族大军,从来都是压着南方的汉人军队打,怎么到了我们大清就变了呢?就变成南方的汉人军队压着北方的外族大军打了呢?这怕是说不过去吧?”

第六百五十一章 八里桥决战

“太后,不一样,万万不可如此比较。”

宁完我急忙说道,“当下已非骑射时代,而是已经进入到了火器时代,北方外族大军之骑射已经不足以压制南方汉人军队之火器了!”

“其实并无区别。”布木布泰微笑着说,“大清以武立国,自老汗到先帝,再到摄政王入关,我大清兵素来崇尚进攻,还从未有一次战役以坚守而胜,所以崇尚进攻,乃是我大清国之立国根本,岂可轻易言弃。”

洪承畴等三人顿时无言以对。

因为布木布泰说的其实也有道理。

大清国之所以能有今日,确实是一路打出来的。

面对强敌时,哪怕是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一战。

在老汗时代,多少战役就是靠着这股血气之勇拼出来的。

既然在老汗时代,大清兵可以靠血气之勇以弱胜强,为何现在就不行?

想到这一层,洪承畴、范文程和宁完我三人便开始陷入自我怀疑之中,难道真是我们错了?是因为我们被明军吓破胆了吗?

“大清之所以有今日,就是靠着勇气一路打出来的。”

布木布泰又接着说道:“当然了,人没有长生不死的,军队也没有常胜不败的,假如我大清兵真的败了,也无妨,无非就是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

话已经说了到这份上,洪承畴他们三个已经是无话可说。

三个人从慈宁宫出来,怏怏不乐的走在宫墙的夹道之中。

范文程说道:“亨九兄,公甫兄,难道真是我们胆怯了吗?”

“也许是的,也许不是,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宁完我摇头苦笑。

范文程便立刻陷入沉默,是啊,他们是错是对还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事实证明他们三个是对的,那么大清肯定亡了,明军光复京师后,他们三人作为数典忘祖、叛国悖逆之贼,肯定是要受严惩的,抄家灭门都是轻的。

如果最后是大清兵赢了。

大清兵可能赢吗?

不可能的。

……

在房山县,校场。

李自成正在鼓捣一支燧发枪。

“啪!”燧石撞击在撞砧之上,擦出一篷耀眼的火星,并且落入到翻开的引药室中,可引药室中的“发药包”却毫无反应。

毫无悬念,燧发枪又一次哑火。

“怎么会?”李自成将引药包从引药室中重新抠出来。

再然后用怀疑的目光看着马宝:“你确定明军用的就是这样的引药包?”

“臣确定,明军用的就是这样的引药包,臣亲眼见过。”马宝点头说,“就是用轻纱包裹的一小包火药,火星一燎就能点着。”

李自成道:“那我们的为何不行?”

“不知道。”马宝挠头说,“难道不够干?”

李自成道:“已经晒了这么多天,还要怎么干?”

李自成和马宝自然想不到,明军的引药包刚开始使用的是碱浸泡过的轻纱,不仅薄,而且脆,装进引药室之后轻轻一摁就碎,火药就会从中溢出,继而通过小孔渗透进入枪膛,从而连接装填进枪膛内的发射药。

至于现在,明军更直接用硝酸浸泡过的轻纱做引药包,不仅薄,而且更脆更易燃烧,而且燃烧之后不会留下任何残渣。

李自成和马宝不知道这些。

自然做不出好用的引药包。

正说话间,宋献策和顾君恩一起快步走了过来。

抵至近前,宋献策急声说:“圣上,建奴大军已经进至通州了。”

“噢是吗?”李自成独眼中陡然掠过一抹厉色,说道,“这么说明军和建奴终于要进行决战了,是吗?”

顾君恩道:“不出意外的话,是的。”

李自成道:“我们万不可错过这场好戏,传朕旨意,大军即刻开拔!”

“开拔?”宋献策和顾君恩愣了一下,又异口同声的问道,“去哪?”

“自然是去北京城外看戏。”李自成道,“顺便看看明军的火器到底有没有右军师和马宝说的那般犀利,朕总觉得你们两个夸大其词。”

“圣上不可,此万万不可。”宋献策闻言急忙劝阻。

顾君恩也道:“圣上,无论明军还是建奴都不会容忍我军从旁观战。”

“连试都没有试过,你们为何就断定明军不会容忍?”李自成说道,“朕就觉得崇祯不会介意,不管怎么说大顺跟南明都还是盟国呢。”

宋献策和顾君恩自然不信,都是苦劝李自成。

但是根本劝不住,李自成顾自点起骑兵奔北京而来。

……

朝阳门外平津闸,明军大营就驻扎在平津闸这一片。

随着第7镇、第8镇5万新军的到达,整个军营就变得格外的拥挤,因为挤在军营里的新军将士已经到达了18万余人。

除了新军将士外,还有超过4万匹的战马或者骡马。

这么多的人员牲口挤在一起,再加上又是六月盛夏,那气味真叫一个酸爽。

得亏傅山和随行的医学院的学生给力,这么长时间,愣是没让明军出现大面积的因为患病而出现减员的情形。

神火炮兵的营地处于整个军营最中央,气味就更大。

张继孟用棉花塞住了鼻孔,都还是被熏得头昏脑胀。

张继孟就是毕懋康的弟子,因为进献火器图谱有功,被崇祯委任为火器科都给事中,留下来负责打造神火炮。

这次北伐,火器科带了一千具神火炮。

神火炮其实非常娇贵,不小心受潮了,又或者引线松动了,都可能导致哑火打不响,还有发射架或者木鸟如果损毁了,也会打偏。

所以张继孟每天都要检查,早晚各一次。

傍晚时分,张继孟又开始例行检查神火炮。

神火炮是分开安置的,发射架、木鸟、药管都是分开储藏。

其中又以药管的储存最为严格,内层先用油纸包裹,中间再用油布包裹,最外层还要用毛毡进行包裹,中间再撒上生石灰,防的就是受潮发霉。

检查药管时就要一层层的解开,确保没有进水受潮。

正检查呢,参谋科的一个国子生就飞奔过来传话说:“军令,神火炮营即刻开始组装神火炮,最迟亥时之前必须组装完成。”

要开始了?张继孟顿时心头一凛。

随即抓起哨子放嘴边,紧接着尖锐的哨声便响起来。

伴随着尖锐的哨子声,神火炮营的将士立刻从帐篷中冲出来,争先恐后的冲进充为库房的营地,开始组装神火炮。

首先从三层包裹中取出发射药管。

再准备好木制的木鸟以及发射架。

确定完好无损,先将发射药管装到木鸟的左右两肋,最后再将已经装好了发射药管的木鸟安装到发射架上,中间的每一道步骤都必须反复比对。

因为差了一点,神火炮的落点就有可能偏差上千步。

……

与此同时,在明军的中军大帐内。

由于天热,四面的帐帘都被撩起,晚风得以吹进来。

但是跟着吹送进来的,还有那极致酸爽的芬芳气息。

只不过无论是崇祯,王家彦、高起潜、卢九德他们,还是徐应伟、阎应元、江天一他们都已经顾不上,决战就要开始了。

“禀圣上。”徐应伟道,“北京城内的建奴已经开始在填埋封锁壕,是否出动骑兵驱逐填埋作业的建奴?”

“没必要。”崇祯说道,“反正仗打完了也要回填的,就让建奴替咱们填了。”

挖掘封锁壕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建奴施加压力,迫使建奴聚兵与明军打决战,现在目的已经达成,还留着封锁壕做甚?建奴想填那就填吧。

张煌言道:“察哈尔蒙古和土默特蒙古的骑兵已于今日上午进至通州城外,总数大概在三万骑,已经与索尼所率之建奴大军会合,索尼已然下令,三更造饭,四更开拔,若不出意外的话,会在明日辰时抵达八里桥。”

“八里桥?”崇祯一下子就乐了。

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宿命的必然?

“八里桥?”徐应伟盯着沙盘说,“就选在八里桥吧。”

阎应元也说道:“八里桥的地形确实不错,建奴一旦溃败,我军只需锁断八里桥,便可将建奴溃兵阻隔在通惠河北聚而歼之,即便会有少量溃兵逃走,也不至于逃往山海关甚至辽东,只会逃回北京,如此便可将残余建奴尽数聚歼于北京城内。”

到了现在,也就是建奴的那些八旗贵族还对这场决战的胜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他人无论是洪承畴这些贰臣,还是徐应伟这些士子,都知道建奴的落败已经是不可避免,唯一的悬念就是能否全歼建奴。

所以明军的目标也改为全歼建奴。

那么八里桥就是一处很好的战场。

王家彦问:“索尼的军令从何得知?”

张煌言道:“好几个贰臣派人前来送信。”

“贰臣?”王家彦道,“怕是不足信吧?”

“无妨。”徐应伟说道,“从通州到北京这数十里的区域内已经遍布我军斥候骑兵,建奴大军的一举一动全在我军的监控之下,所以那些贰臣提供的情报是真是假,并不重要,两军终归还是要在八里桥决战的。”

第六百五十二章 福临的努力

明军已经在磨刀霍霍。

另一边的福临也在努力。

乾清宫大殿里灯火通明。

福临小皇帝背负着双手,正在丹墀上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