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生道果 第183章

作者:北海牧鲸

甚至因为那一颗受道统源流承认的【本命桃实】。

他们脑海中那些被设下禁制手段的道派隐秘、道法知识也对王远完全不设防。

无论谁来检查,他现在都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五脏庙】道士。

“‘药仙门’不愧是桃神道数一数二的大分支,单单是这【鳝君】治下的蓬莱道场中,就有接近两百位赤篆境的术士。

虽然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修【人面桃仙法】的【树魅桃仙】,但强盛程度已经可见一斑。

我这伪装成【法篆】境术士的陆仁甲,也只能当个普普通通的真传弟子,在这等场合里干些打杂的活计罢了。”

先前王远去领了全套的战损补偿、新的身份令牌,甚至还有一队“桃神道”豢养的兵马神将。

“药仙门”这等制药巨头财大气粗,待遇也相当不错,让王远在薪水小偷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但他也忍不住有些得陇望蜀,若是能领上一个职司,那在这次宴会上各种中饱私囊的机会绝对大大的有。

可惜,即使是毫无职司的真传弟子,也又一次掏空了他的家底,账上原本四万多点【阴德】,现在只剩下了7125点。

算下来一点也不比“禁咒校尉”便宜。

路上这些老翁、老妪已经迫不及待地跟王远套着近乎,打听内幕消息:

“陆仙长,我从五十岁开始吃门中赐下的【羽化仙丹】吃了十年,一直感到身轻体健百病不生。

想必那些早已经在‘千叟宴’上羽化的老乡们,早就已经能吞云吐雾,位列仙班了吧?”

“陆仙长,您见过瑶池仙界是何等模样吗?

那天上的房子是不是都是用金玉做的,每天还有仙女服侍,饮琼浆玉液,吃龙肝凤胆?”

“这【羽化仙丹】虽好,却需得月月供奉才能领到。

我家不孝的儿女还不舍得,要拿牙缝里攒下来的余钱去给孩子读书,考科举?

读书有什么用?早晚还不是要化作一抔黄土,哪有成仙逍遥自在?

老子我在前面开路,等他们将来升仙的时候,自然能照拂他们,区区银钱、粮食、鱼获又怎么比得上成仙的机会?

我父二十年前便登岛,只因仙人隔绝,也不知道他在仙境中是何职司啊?”

“是极,是极,也不知这天上仙境可冷否?与父辈能相聚否?”

听到他们这些近似梦呓般的言语,王远不禁一阵摇头。

果然是迷信害死人。

吃人鱼肉能长生不老如是,在“千叟宴”上能羽化成仙亦如是。

这些老人以家中财货、粮食供奉【鳝老爷】,每月换取一丸以蝉蜕、蛇蜕、蚕蜕……为主材料炼制成的【羽化仙丹】。

每三年一次,“药仙门”都会以【鳝老爷】的名义,邀请沿海及诸岛上从六十岁的【花甲】老人,到百岁的【人瑞】来仙岛赴宴。

至于某个人什么时候来岛上参加“千叟宴”羽化大会,那些接引使者自会酌情判断。

有的人可能刚过六十岁花甲之年的时候就已经“成熟”,立刻会被送上船。

而有的人一直到了古稀、耄耋、乃至期颐之年才会被接引登岛。

尽管被鬼婴吃掉的胖瘦头陀,是两年之前才从陆上来到蓬莱。

没有经历过三年举行一次的“千叟宴”,他们记忆中也不知道在那羽化大会上具体会发生什么。

但按照邪魔外道一贯的尿性。

王远也能十分肯定地回答这些用“信仰”、“孝道”抽干了子女孙辈血肉骨髓,只为自己能“成仙”的老翁、老妪们:

“那‘仙境’中大概率会很暖和,你们父子也会重新团聚。”

不过,这些人老成精的人物,貌似听出了王远话中的叹息,以为他在羡慕自己,竟有些洋洋自得起来。

纷纷倚老卖老地“安慰”道:

“年轻人,你不用着急,只要多为【鳝老爷】做贡献,哪怕卖儿卖女也要为大慈大悲的鳝老爷献上香火钱。

早晚也能跟我们一样有机会参加‘千叟宴’,羽化成仙的。”

王远:……算了,你们高兴就好。

他们一路进入会场,便遇到了“药仙门”的其他门人,只是他们带领的赴宴者各不相同。

有的是老翁、老妪,有的是活蹦乱跳的【血参妖】,有的是装在大木桶中的【人鱼】,还有头上长着各种药草的【药人】……

师兄弟见面只是稍稍点头,便各自去往自己的位置,尽显门人间的冷漠。

王远也不以为意,将人领进巨大圆形会场一层之后,就登上了二楼属于【五脏庙】的位置。

会场上方还有两层,分别是【真气】境、【阴神】境的位置,早有不少人已经落座。

“这教门和御龙直相比,完全就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气氛,就算好人来到这里,不需几天也能轻易被染成黑的。”

王远早就打听过,这蓬莱山上“桃神道”的门人弟子间流动速度极快,大多数都是近三年以来才刚刚上岛。

毫无疑问,只要是那些流动性巨大,一年到头都在招人的地方大概率都有问题。

就跟前世的那些保险销售岗一样,他们招的是员工吗?不,是韭菜。

连带亲戚朋友割上几茬,快要被割死了之后,就会将人考核掉,然后再换新人。

但在教门中一旦被末位淘汰,可就是连皮、带骨、带魂魄,都不知道会落到那位师门前辈的腹中去了。

对他们来说,哪里还会有比同门更好的修行资粮?

也正是这种风气间接造就了教门道士的一股子狠劲。

这些人可没有得到过《小生死簿》的线索,能够修改命格脱离苦海,没有退路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向上爬。

若不是有至高无上、无可抵御的【天官】就高高挂在天上,这种完全没有凝聚力的势力恐怕早就分崩离析了吧?

王远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看着下层的宴会台中【血参妖】、【人鱼】、【药人】、【老叟】各自占了一片区域,就好像是一口四色的鸳鸯锅。

不由轻叹了一口气:

“整个教门都需要人间供养才能层层分销抽成,这千叟宴,显而易见不是为‘老叟’们准备的。”

当他收回目光之际,扫过上三层楼“桃神道”弟子所坐的席面时,印入眼帘的是:

左边一群人修的是【肉芝还仙法】,修到极处是绝好的“肉芝”;

右边一群人修的是【人面桃仙法】,修到极处是鲜美的“桃实”;

对面一群人修的是【不死药仙法】,修到极处是上等的“宝药”;

“……”

而王远自己所在的【五脏庙】,修【五脏庙养鬼法】,修到极处似乎是上好的……“下水”?

莫名有种感觉,一楼确实是火锅,但自己这帮人貌似也好不了多少,就仿佛是一屁股坐在了生鲜市场的橱柜里面啊。

而那个终极的食客……

王远抬头看向高远的天空。

第二百一十章 这才叫会吃啊!

红霞漫天翻卷,一轮金红色的太阳缓缓沉入海天分界,整片大海之上波光粼粼,好像被洒满了耀眼的金屑。

常年云遮雾绕,不见于海上的【蓬莱仙山】,终于短暂放开了护山大阵,让夕阳照进了“千叟宴”的会场之中。

铛!铛!铛!……

一连九下雄浑的钟鸣在岛上反复回荡。

让王远恍然记起来,似乎再过几日就到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自己是不是应该给地下,最爱抽烟、喝酒、看话本的老爷子烧点诸如:

《九尾龟》、《玉娇丽》、《玉妃情史》、《宜春香质》……之类的话本小说,聊表一下孝心?

不过,一层的那些老翁、老妪们对这敬老祭祖的节日却显然没有丝毫触动,反而正在互相谈笑:

“这‘千叟宴’的日子选的实在是好啊,等过了今日那重阳节我们便再也不用去过了,哈哈哈……”

“返老还童,羽化登仙,想必在仙人之中,我等百岁之人恐怕和孩童也没什么两样吧?”

“……”

随着又一阵天音鸣响,巨大的环形会场上空一片金光升腾,云蒸霞蔚。

将共有九位【阴神】境高人落座的第四层也囊括其中,缓缓化作一片仙气飘飘的瑶池盛景。

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就见那琼楼玉宇,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

一位身穿金色冕服,却不辨面目的神人端坐中央,身后还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排场比那皇帝老儿还要气派百倍。

整个“千叟宴”的会场中顿时鸦雀无声。

“开宴!”

随着这位据说常年沉睡,一年中只有寥寥数日才会苏醒的【鳝君】一声令下,盛大的“千叟宴”正式开席。

王远他们桌上摆着各种山珍海味,松鼠桂鱼、脆皮烤鸭、龙井虾仁、佛跳墙、狮子头……各种好酒更是不必多说。

那些只能吃素的【树魅桃仙】桌上,也有各色时令、非时令的鲜果菜蔬,比吃国宴还要有牌面。

只有一层的“千叟宴”上与他们截然相反,只有茯苓、大枣、胡麻、黄精……等等这些道士用来辟谷的药材。

那群老翁、老妪却依旧吃的津津有味。

毕竟马上就是要成仙的人,在这宴上又怎么能再吃人间的饮食?

不仅不恼,反倒个个都兴高采烈。

咻!

正在这时,一条正在一层酒池中畅游的人鱼,忽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凭空摄入头顶的仙境中。

在那些老翁、老妪和低层弟子的凡胎肉眼中,那人鱼是得了造化飞入仙境。

但在王远的眼中,却清楚看到它分明是落到了一只巨大的餐盘里。

一个【阴神】境的阴鸷道士,手持匕首一刀切断了它的脖子,一边拆骨一边怡然自得道:

“这‘人鱼’需得长得超过两百斤,体长超过八尺之时。

拆掉第3-5节颈椎骨,取其中晶莹剔透的骨髓,这便是用来炼制【蓬莱仙方】的活玉精。

今日沾了【鳝君】师伯的光,吾等也能有机会拿这种宝材一饱口腹之欲,作为开胃菜最好不过。

难得,真是难得啊!”

楼上其他的【阴神】境术士也纷纷动手,以御物之法将一条条人鱼摄上了“仙境”。

需知,药仙门三大仙方中。

【不老仙方】以百草熬炼,取草木精华,经年可成;【蓬莱仙方】以玉精、五金熬炼,十二年可成;

【瑶池仙方】以六位本门法师为大药烧炼一甲子可成。

就像是所谓“百草”之中,有【血参妖】这种邪物一样,【蓬莱仙方】又怎么可能只用普通的玉精、五金炼制?

沿海“人鱼肉”的传说,正是这条“玉精”供应链的开端。

在开胃菜之后,是一只只大补的【血参妖】。

直接在它们身上戳出一只小洞,九个妖人埋头“咕嘟咕嘟”痛饮它们体内的血酒,直到将他们吸干成一张薄薄的参皮。

第三道菜“药人”,实则是修【不死药仙法】异化成【诡异】的门人弟子。

他们在失控后渐渐变成半人半药的行尸走肉。

随着不断杀生,却又会在头上渐渐长出各种独一无二的神奇药草、仙果,件件都是大补之物。

附近沿海地带的山上,时不时便会出现的成了精的“人参娃娃”,大多便是他们所化,若是有采山客贪心追捕,大多会被他们夺了性命。

“爽快啊,爽快!”

“可惜三年才只有这么一次,一定要吃个够本才行。”

随着时间推移,吃了个半饱的妖人们不由纷纷将目光投向下方作为主菜的那一千个老叟。

一人疾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