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历史系之狼
刘赐也没有顶嘴,神色有些悲伤,“我想去看看大母。”
人与人的感情,似乎并非都是由血脉来决定的,就像是河西王刘祥,作为太后的亲孙,他与太后却算不上太亲近,太后不喜欢他阿母,因此也就不喜欢他,故而没有表现出什么太悲伤的模样,而刘赐和刘启,实际上与太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都与太后亲密,很在意她,因此也表现的极为悲伤。
刘安没有多说什么,带着他前往祭拜太后。
刘赐是很受太后喜爱的,因为他这个酷似阿父的性格,总是会让太后想起年幼时的某位野猪。
很少能看到刘赐如此悲伤的模样。
他坐在太后的灵位前,低着头,沉默着坐了很久很久。
这模样颇令人心疼。
刘赐随即去拜见阿父。
刘赐并没有哭泣,见到阿父时也没有流泪,只是认认真真的朝着阿父行了礼。
“听闻你带了不少的骑士?”
“沿路多盗贼,故而带了随行的骑士,都是些部族的首领,将他们带走,一方面可以避免我不在后他们与当地大臣爆发矛盾,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看看大汉的强盛,对大汉有个更加直白的印象……方便我往后的治理。”
刘赐认真的说着。
刘长没有在意这个想法是谁想出来的,只是询问道:“你将王高给驱赶到长安来了,这算什么?”
刘赐又回答道:“阿父,这是为了安抚当地的百姓,王高实在不像话,他的学问或许很高,但确实不适合治理夏国,他在夏国只会引起矛盾,使我无法更好的治理当地,请阿父往后多注意,像他这样的人,就莫要流放到我夏国来,可以送去代国。”
听到这番话,虽然刘赐说的很有道理,可刘长还是想要揍他。
刘长挥了挥手,让这竖子去见其他的亲人们。
刘赐先后去拜见了阿母,诸多兄弟,仲父们,乃至是犹子们。
刘长还在等待着某个人。
就在三天之后,刘长所等待的那个人,终于出现在了长安之外。
刘长亲自站在道路上,眺望着远处。
远处出现了一辆马车,前后跟着骑士,朝着此处行驶而来,刘长踮起了脚尖,期待的看着马车。
车夫在看到皇帝的时候就停下了马车,随即有人从马车内钻了出来。
从马车内出来的这个人,身材格外雄壮,有着夸张的腰围,留着遮盖了整张脸的大胡须,眼神锐利,目光如炬,双手叉着腰,身边的人在他身边仿佛是小鸡仔一般,弱不禁风。
刘长的脸上出现了一抹笑容,快步走上前去,那人同样如此。
两人相见,两位壮汉抱在了一起,互相朝着对方的后背砸了好几个拳头。
周围的人看着就是心惊胆战,这拳头要是落在自己身上,都能把骨头给打断了。
“伉!!你终于来了。”
来人乃是平倭将军,舞阳侯樊伉。
太后逝世,樊伉作为关系亲近的亲属,当然是要前来的。
樊伉在倭岛上待了很多年,这是第一次返回长安了,看着许久不见的好兄弟,樊伉眼里闪烁着泪光。
刘长上下打量着他,双手抓住他的肩膀。
“好,很好……终于有点舞阳侯的气质了,这身板,不愧是武侯的儿子!”
刘长又朝着他的胸口锤了几下,樊伉擦了擦眼泪。
“陛下……我以为,我这辈子都见不到您了。”
“我在那边独自一人……已经很久很久了……”
“勿要这么说……这次你来了,我就不让你再走了,那些倭人,就让直不疑来治理好了……至于你,接下来就陪我出征,我正需要你这样的猛将来给我负责后勤。”
“啊??后勤??”
“走!我带你去祭拜阿母,然后再去看看姨母……你且在长安休息一段时日,然后我带你去找夏侯灶去,从那边出征安息……”
第898章 蠢竖子
宣室殿内,群臣分别坐在两侧。
诸侯王们坐在更前的位置上,还有些地方的大臣们,也坐在了大臣之中,殿内的人比起往日要多很多。
刘长坐在上位,众人开始了太后逝世后的第一次朝议。
太尉作为三公,做的自然是很靠前的。
此刻,韩信的脸色就很复杂,他盯着坐在自己正对面的刘如意,又看了看坐在左手边的樊伉,更远处的陈买,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其实也不只是韩信方才如此,有几个老臣,如刚刚退休的陆贾,他看着远处那几个人,此刻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这次的朝议,其实还是很重要的,刘长商谈的是出征安息的事情。
自然还是由张不疑来开个头。
张不疑起身说道:“安息贼酋对大汉无礼,早有派兵劫掠的想法,先前多次出兵身毒,申屠嘉与阿列等诸将死战,方才让他们退兵……如今大汉境内安平,正是消灭此贼的时机,陛下愿亲率大军前往安息,使此獠不敢东顾……”
群臣安静的听着张不疑的言语,心里却都明白,这些都是陛下出海的借口,陛下想要出征海外的事情,群臣很早就知道了,这是陛下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事情,在太后还在世的时候,皇帝就曾多次提出过这件事。
只是因为那时有太后,皇帝也不敢轻易离开长安太久。
而现在太后不在了,皇帝自然也就不愿意继续待在长安。
群臣的神色还是很担忧的,虽然这比他们先前所担忧的要轻一些,他们先前很担心皇帝会直接让位给太子,自己带着人外出,从而毁掉如今这大好局面。如今看来,皇帝是不打算退位与太子,但是,出征是肯定要出征了。
群臣面面相觑,目前还能拦得住皇帝的,除却三公,就是那些宗室里的长辈了。
但是这宗室里的长辈就没几个靠谱的。
宗室里的长者,现在居然是赵王。
群臣们并不指望赵王能说出什么人话来,只能是希望三公能出面说些什么。
三公之中,张不疑就不用考虑了,这个皇帝的狗腿子,他比赵王还不会说人话,而希望只能落在栾布,刘恒,韩信三个人的身上。
尽管群臣不愿意承认,可现在的情况是,只有太尉能管的住这位皇帝了。
当初那些叫嚣着要处死韩信的大臣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居然会期待着让韩信来压着大汉皇帝,这简直离谱!
众人的目光看向了三公。
栾布皱起了眉头,栾布此刻有些迟疑,说起来,他是不太希望皇帝亲自出征的,主要还是担心刘长,这海外风险极大,何况这又是去征战,若是皇帝出了什么事该怎么办呢?
可是,他比任何人都要理解刘长,毕竟,他才是跟随刘长最久的人,在刘长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栾布就已经陪在了他的身边,对皇帝的所有志向,想法,他都心知肚明。他认真的思考了当下的局面,如今的大汉,其实已经逐步进入了平稳期,来到了一个巅峰状态,除非是尚方拿出了更强大的新发明,否则这个局面将会持续很久,外部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大汉的敌人,内部的问题已经很少了。
就算出了什么事,也不必由皇帝亲自出面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刘长待在长安里,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平日里也就是前往上林苑狩猎,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要他亲自来做的事情。
从老舍人的角度来说,栾布是愿意放开手,让皇帝去做他想要去做的事情。
在纠结的心态下,栾布缓缓闭上了双眼,这其实也是他的态度了,他不干涉这件事。
既不会赞同,也不会拒绝。
而刘恒,实际上是很支持刘长出征的,首先,刘恒在吴国多年,比群臣更先看到了开拓海外的重要性,当初庙堂那么多的赞助救援,都没有能让南国发展起来,反而是一个开海的政策,使得南国迅速起飞,仅仅是靠着海外的那些岛屿,以及与身毒的贸易来往,南国就已经完成了一个质的变化,沿海诸多城池的发展是原先众人都不敢去想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粮食,特产被运到沿海城池,又有大量的大汉商品从这里出发,倾销到海外市场。
当初刘长一直说大汉的未来在海外,刘恒或许还有些不能理解,可到了现在,刘恒非常的赞同刘长的诸多说法,大汉的未来确实是在海外。
而现在的海上,大汉是霸主。
是先行者,也是最强者。
在这种时候,尽快完成对远处海域的探索,点亮那些灰暗的角落,让大汉注视着全世界,这是最重要的。
而且,现在庙堂里的局势,已经很稳定了,由自己在这里,就不怕地方上再闹出什么事来,刘安的能力也完全足以担任这个位置,只要自己还在,就不怕刘长离开后大汉出现什么变乱。
刘恒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
自家弟弟的性格,他很理解,若是强行将他留在长安,指不定哪天他脑子一热,又提出什么更激烈的革新,倒不如让他前往海外,做更适合他自己的事情。
刘恒缓缓站起身来,说道:“出征安息的事情,我是认可的,安息一日不除,身毒就会有危险,而身毒如今是大汉最重要的领地,诸君要知道,大汉每年都要从身毒收取大量的粮食,棉花,香料以及诸多特产,而大汉的商品,很多都是倾销与身毒,身毒对大汉的重要性,是绝对不能轻视的,若是失去了身毒,大汉将会丢失最重要的原料产地,也会失去最大的海外市场。”
“因此,必须要讨伐安息,不能让安息成为悬挂在身毒身上的利刃!”
刘恒这么一说,群臣顿时惊愕。
作为皇帝的兄长,庙堂里的重臣,群臣本来都希望他能站出来劝一劝皇帝,没想到,他居然是赞同皇帝的,你可是外王啊,你就不怕引起什么误会?巴不得让皇帝离开??
可没有什么大臣敢直说这些,庙堂里的直臣确实不多了。
众人只能是看向了最后的希望,韩信。
韩信皱起眉头,神色有些不悦,他没有起身,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大声说道:“讨伐安息人,难道还能让皇帝亲自去吗?我大汉就没有将军了吗?”
群臣大喜过望,还好有个太尉啊。
可韩信又说道:“可让我出征,皇帝为我先锋。”
群臣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
先别管这话有多大逆不道,光是这意思,韩信同样是支持出征的,但是他想自己当统帅,让长老爷给他当先锋而已。
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就没有往下谈的必要了,出征的事情算是定下了,没有人反对,而想要反对的人,也没有反对的资格。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何时出征,多少兵力,路线,后勤补给等等。
这朝议变成了军事会议,好在大汉的大臣们都是知兵事的,对这次出征都能给出不同的想法。
众人商谈了许久,算是定下了初步的方案。
以韩信为统帅,坐镇在扶南等地,负责接收前锋打下来的地盘,稳固交通,负责补给后勤,修建堡垒港口,运送伤员,必要时的支援,换句话来说,刘长只负责打仗,不,他就负责杀人,其余的事情都要韩信来负责,韩信这个脾气,刘长说服不了他,只能是如此安排但是这样的安排也不是坏事,韩信负责整个出征的经过,刘长的压力其实会少很多。
例如在攻占安息人的海港城池后,刘长就不用担心自己离开后安息反攻的问题,因为韩信肯定能及时接手这里,也不用担心伤员的问题,不用担心粮草,后勤,交通……这样的仗打起来那得多爽,一路打就是了,其他的都交给师父。
在出征将领方面,以刘长,周亚夫,周胜之,夏侯灶,樊伉等人为主。
谋臣方面,大概就是以张不疑,窦广国,吕禄三人为主了。
群臣这么一想,心里顿时就好接受很多了。
这些人一走,似乎庙堂会稳定很多啊,爱闹事的几乎都被带走了。
商谈好了大概的事情,刘长就让群臣们回去休息,留下了诸侯王们来继续聊这件事,而三公却没有急着离开。
大臣们离开之后,众人也就随意了不少。
韩信直接坐在了刘长的身边,盯着他,认真的说道:“其实我可以待在身毒,扶南还是有些太偏远,不能及时掌控战局。”
刘长挠了挠头,“扶南和身毒很近,没有什么区别啊……师父,您还是待在大汉境内更好一些,有您在这里,安这个竖子也能安心一些啊。”
刘安急忙起身,“我尊重太尉的决定。”
刘长瞪了他一眼,“你说什么?”
“我说我尊重阿父和太尉的决定!”
诸侯王们则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燕王此刻忍不住说道:“陛下,可以从我燕国抽调一些水军,我也可以跟随您出征,我只需要一年……”
刘濞咬着牙,“干脆我直接让位,让太子和贤去治理燕国,我跟着陛下一同前往!”
“再不出征,臣只怕是要老死在燕国了!”
韩信瞥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
一旁的刘如意平静的说道:“其实诸侯国也可以一同出兵的,我麾下的甲士非常的凶猛,完全不弱于南北军。”
周亚夫深深看了他一眼,说道:“这次出征,是率领精锐之众,人数不必太多,精锐就足矣。”
刘如意还想说些什么,太尉不好气的说道:“你就勿要开口了……看到你的模样就令人厌恶!”
刘长打断了众人的商谈,认真的说道:“燕王可以与我一同出征,南越和扶南也可以派人,其余地方就算了,吴国需要对付沿海的水贼,不能抽调太多人,长沙国和滇国没有海战的经验,也就不必前来……其余的诸国,甲士都不曾出过海,上船就得减员一半,就不要来凑热闹了。”
“这件事就如此决定了,由师父来负责整个西征,我来担任先锋将军,其余众人一同前往……”
“亚夫,现在开始就可以抽调精锐了,记住,多找南方的甲士,要善水战的,能忍受南国那种环境的……算了,我不多说你也明白,反正去找吧,南北军各抽一些来,进行整合操练!”
“唯!!!”
“伉,等亚夫抽调之后,你来负责南军。”
“唯!!”
“不疑,你统筹粮草,我记得你晕船,趁着这些时日里,好好练一练,若是你觉得不行,那就与太尉一同留守,负责后……”
“陛下,您放心吧!臣定然能克服,绝对不会拖累大军!”
刘长看向了吕禄,“那你也准备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