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2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格迟疑了许久,“大概就是从长安到雁门吧……”

夏侯灶朝着副将点了点头,“那我们确实有些深入了。”

夏侯灶恍然大悟,难怪这些时日里遇到的匈奴人都那么的惊恐,毫无防备,确实,若是雁门在打仗,长安的肯定也不会防备啊……副将却险些哭了出来,“可将军,淮阴侯要我们去车师啊……”

夏侯灶大手一挥,“不碍事!现在过去也一样!”

他如今找到了格这个向导,心里无比的开心,笑着问道:“格,你告诉我,车师怎么走?离这里远不远?”

格再次迟疑了片刻,“这……大概就是从云中到长安吧……将军的路走反了……”

夏侯灶坐在战车上,熟悉当地的格就坐在他的身边,夏侯灶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沮丧,他指着自己后面那几个车的人头,不由得傻笑着,“就这些,足够让我当个侯了!”

“当初亚夫也不过杀了几千个匈奴人,就封了侯!”

“我这可是杀了近万啊……这边的匈奴人可好杀多了,一刀一个!再这么打下去,我就直接能继承阿父的爵位了,不必再等他逝世了!”

格只是傻笑着点头,他完全没敢告诉夏侯灶,他杀的这些都是特么的西域诸国的军队,压根就不是匈奴人!甚至,这些还不是亲近匈奴的那一批,就是那些保持着中立的诸王的军队……您这么做,继承爵位不敢说,可确实不必等您阿父逝世了,但凡唐王不开口,只怕就得先一步逝世了。

看着身边这位傻大个,格心里满是无奈。

他如今正带着夏侯灶他们前往莎车国,这国在战前曾接见汉使,还主动抵抗匈奴人,属于亲近大汉的这一批,夏侯灶孤军深入,此刻就是要找到最近的补给站,然后继续给匈奴人添堵。

格低着头,脸上满是忧愁。

“你怎么了?”

夏侯灶询问道。

“凶……大凶啊……自从我单独前往部族之后,就没有一件事是吉的,不断的被俘虏,浑身再无半点完好的地方……如今走路尚且困难……我也不知如何得罪了神灵,诸多灾难……这次让我负责出使,走了一半,又被您给劫了……”

“我是不能再被匈奴人抓住了,这已经是三次了,若是再被他们俘虏……我再也不能保全自己了。”

格将自己这些年里的倒霉事一一倾诉给夏侯灶听,他越说越激动,战车轰隆隆的前进,那声音也压不住他的抱怨。

“您说,我为何就这般不详呢?!我到底犯了什么过错啊?先后数次被俘虏,还有什么是我不曾遭遇的?!”

格说着,激动的站起身来。

只听到远处有人大骂了一声“匈奴狗”,一支羽箭猛地插在了格的肩口,格应声倒地。

……

韩信最近觉得很奇怪,因为匈奴的主力在减少,听闻是因为在更南部,有数个小国跟匈奴宣战,韩信有些搞不清情况,急忙让陆贾帮忙打听,后来听闻是那些小国外出巡逻的士卒屡次失踪,被砍了头,这些小国愤恨匈奴欺人太甚,联合起来就要入了稽粥。

韩信也不太明白,在双方开始围绕着各个小国展开大战的时候,匈奴人怎么还有空去激怒那些小国呢?

这些时日里,周亚夫的神色一直都很不对劲。

整日都是憋着一股气,双眼赤红。

如此模样的也不只是他一个,陈买,灌阿这些人也是如此,始终处于爆发的边缘。

韩信知道其中的原因,原先他派遣夏侯灶前往车师一带,为大军开路,往后却没有了下落,按着后来匈奴的战俘说法,他们都已经被伟大的单于带着人杀死了。

韩信本人对这个传闻表示狐疑,他觉得更可能是这厮迷路,或者贪功冒进……他们一行骑兵,要全歼他们是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结合上个消息,那些巡逻的士卒很可能是夏侯灶他们干的。

可其他人就不这么想了,这些年轻人,是真的以为自己的兄弟已经死在了匈奴人的手里。

卢他之已经疯狂了,不要命的冲锋,连续三次先登,受伤被抬下,也只说自己对不起大王,没有颜面去见大王,最好战死。

灌阿眼里充斥着复仇的怒火,他对天发誓,要血洗了车师。

周亚夫是他们之中最冷静的,可韩信常常能看到他因为愤怒而抖动的双手,眼里那燃烧着的怒火,他变得更加勤快了,整日都在琢磨着韩信的各种军令,听着斥候与韩信的对话。

韩信丝毫没有因为他们的兄弟情深而感动,只是觉得他们很蠢,带着这些人打仗,属实丢人。

可韩信也乐意看到周亚夫这个神态,并不准备给他解释。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通?你还想给你的好友复仇?呵呵,你还是拿些东西好好祭祀他吧……别想着什么复仇了。”

“连判断道路都不知道?那你准备怎么赶到车师复仇啊?还是准备就在这里说些大话?”

韩信一句一句,仿佛是要逼出面前这个年轻人的全部潜力来,周亚夫咬着牙,他的进步确实很快,打仗是一个大学问,似乎也很看天赋,而周亚夫显然就是属于天赋超然的,比他阿父可能更有天赋,况且本身还年轻,专属的战术还没有养成,韩信的独特风格不断的影响着他,让他变化巨大。

……

“我们不是野蛮人!我们是有战术的!我们要冻得运用兵法!”

刘长的这几句话仿佛还回响在耳边。

可当刘长纵马狂奔而去,一矛将滇王叉起来的时候,周胜之却沉默了很久。

这就是大王的战术吗??

淮阴侯就教了您这个??

当刘长以复仇的名义杀到滇国的时候,滇国上下震动,可听闻敌人只有数百的时候,滇国上层决定抵御敌人在国门之外,这些滇国上层,都是当初的楚人,当然,如今的他们跟楚国文化已经有些脱钩了,可跟当地的土著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当地的土著以耕作为生,因此没有匈奴人,月氏人那么凶狠,这里的土地不是很肥沃,可不缺粮食,因为人口不多,自给自足,性格较为平和,当初楚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就没有遭受到什么抵抗。

楚人带来了先进的农桑技术和军械制造技术,虽不如中原,可抵御周围的蛮夷倒是足够了。

他们效仿楚国,设立了王军,不过嘛……这王军的战斗力还是不太正宗。

如今的滇王,是一个楚国血统很薄弱却过分的强调楚国身份的贵族,这些年里,他几次想要将国名改为楚,当初南越派遣使者,上下皆反对,唯独滇王觉得可以联络,不过,在滇国,并非是滇王一人说了算的。

当初的庄蹻,也就是滇国的开创者,他跟赵佗有些相似,他是楚庄王的后人,楚顷襄王在位时率领楚军夺取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区,占领滇地,后来秦国攻打楚国,庄蹻无法返回,遂在滇地称王,建立滇国。

他当时带来的将士并不是很多,为了称王,他效仿楚国的制度,将这些人都封了君,各自享有食邑,拥有军队……这种侯跟大汉的不是一回事,大汉的侯是继承了秦国的,不算是裂土为君,可楚国的侯,是正儿八经的君主,有自己军队的那种。

这就导致,滇国的君王统治力很差,侯太多,他们联合起来,就是滇王也得让步。

滇王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一下局势,可是这小小的滇国,也找不出商鞅之类的,就只能作罢。

在得知有敌人犯境的时候,滇王先是很害怕,随即召集各地的侯,要求他们快去收拾强敌。

各地的侯也不傻,得知汉军前来,纷纷表示自己在准备军队,请大王先派人上!

他们知道自家这位大王有些不老实,一直都想办法在削弱他们,他们可不想让大王渔翁得利,而滇王无奈,就在他急得团团乱转的时候,斥候再次送来消息,敌人只有三百余人,行军缓慢,军纪涣散,有的走了一半就开始脱甲胄,一天都走不了五里地。

得知这个消息,滇王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大喜。

就这些人,还想要讨伐自己,这不是找死嘛?若是击败了传闻里不可一世的汉国大军,那国内这些侯还敢对自己不敬嘛?

年轻的滇王兴致勃勃的准备出征迎敌,身边的几个大臣苦劝,有的大臣认为这是汉军的计策,有的则是认为没有必要跟汉军起冲突,双方根本就没有恩怨,可滇王却不这么认为,他杀死了一个冒犯自己的大臣,随即带着军队就出城去了。

他召集了城内一万人左右的军队,大张旗鼓的出征,对外号称大汉派遣大军三万,自己这番就是要击败这些敌人,保住父祖留下的基业。

在从向导这边得知对方出兵的消息后,刘长就更加不急了,漫不经心的等待着滇王前来。

他在一处河边休整,也不设营,就顶着敌人斥候的窥探开始休整。

周胜之忧心忡忡,几次吩咐樊伉盯着大王,若是遭遇了袭击,定要以身护住大王。

当滇王的军队出现在了水对岸的时候,刘长这才要求将士们上马,做好战争的准备,滇王观察了好几次,确定对方只有这么一点人数之后,就开始强行渡河了,滇王也不是没有脑子,他认定对方是要半渡而击,将自己的位置留在了最后,让大军先渡河。

看到这一幕,刘长很是干脆的就撤了。

滇国的军队在渡河之后,前锋大军急忙追赶,滇王在后面追……可在追到一处密林的时候,刘长却忽然带着数十人杀了出来,骑着快马,冲向了滇王的大旗。

而此刻,滇王的主力都在追赶敌人,身边却不到千人。

于是乎,周胜之就看到了大王直接杀进敌人阵中,将最中间的滇王挑起来的画面。

不只是群贤们,就是滇国的士卒,此刻也惊呆了。

他们正追着敌人,一旁冲出几十个人来,带头的那个一路乱杀,冲进阵中就将自己大王给杀了,杀了之后就带着人冲了出去。

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惊恐的逃跑,还是该去追击这批人。

当前路的大军远远看到王旗倒塌的时候,顿时混乱,急忙返回,在这个时候,樊伉这个不要命的却带着其他人开始了冲锋,滇国的骑兵并不少,只是,没有马镫的加持,也没有汉军的军械,在大王身死之后,这些人完全失去了斗志,因为按着滇国的律法,作为王军,若是王战死,他们都是要被处死的……哪怕是复仇了也一样。

又一个经典的楚国传统:败军之将当自杀,失将之兵当自杀。

这个经典传统在楚国流行了很多年,如今又被滇国所继承。

当滇国将领们无法遏制士卒心中的惊恐的时候,再多的兵力也都失去了作用,他们开始疯狂的逃窜,丢下了武器和旗帜,他们不想死在这里,所能想到唯一活路,就是逃离滇国。

周胜之也没有想过,战事会如此的顺利,敌人居然这么配合??

而刘长完全不意外,一路将敌人撵到河边,看着他们一个个跳进水里,放肆的大笑了起来,手里还挥舞着滇王的脑袋。

“回去告诉你们的国相!投降大汉,以前是怎么样的,以后还怎么样,若是不投降,寡人就屠了你们的城,鸡犬不留~~~”

刘长一声咆哮,那些人跑的更快了。

樊伉此刻很是激动,“大王!大王!我阵斩六十!六十!”

樊伉一直都很崇拜自己的阿父,立志要跟阿父那样,因此才如此的开心,刘长笑了笑,“不愧是舞阳侯啊!”

周胜之就有些不屑了,“当初舞阳武侯斩的可是秦国将士,你杀些蛮夷就能跟舞阳武侯比了吗?”

“那也比你厉害,你斩了几个?”

刘长只是安静的看着远方,盯着滇国的方向,带着这些人在野外以突袭的方式斩将并不难,可要凭借着这点人去破城,那就有些困难了,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要不带着滇王的头回去?

不行啊,自己这话都说出去了,若是此刻回去,岂不是丢了面子?

刘长啊,刘长啊,大丈夫岂能退缩?你可是淮阴侯的弟子啊,好好想想,若是师父在这里,他会怎么办呢?他会如何攻破滇国呢?要以师父的方式来思考战事啊。

刘长眯着双眼,开始了沉思。

“大王?您在想什么呢?”

“大王??”

刘长猛地瞪大了双眼,不悦的瞪了他一眼,“寡人在思索着十面埋伏的事!不要打断寡人!”

周胜之看了看周围的士卒数量,咽了一下口水。

“大王……咱们就这些人……能十面埋伏吗??”

“兵分十路,每路大军三十人……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啊??”

第344章 大汉君子张不疑

赵国,邯郸。

邯郸原先是一座大城,人口极多,赵国国力强盛,长期抵御着秦国对六国的进攻。拜某位被厉王生擒的家伙所赐,赵国人丁锐减,年轻人直接死完了,国力虚弱的厉害,连燕国都欺负到他头上来。再往后,赵国好不容易摆脱了白起的阴影,再次统帅着二十万年轻人出征。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遇到白起,只不过是遇到了韩信而已,主将被阵斩,士卒们仓皇逃窜,也就是韩信没有那么渴望人头,若是换周勃来,估计又是一次长平之后了。

又休整了几年,陈豨谋反,瞬间遭遇到了大汉天团的猛攻,这次倒是没有白起,韩信,可是像什么曹参啊,周勃啊,樊哙啊,夏侯婴啊,灌婴之类的一起上,赵国的军队再一次被打光,成就了这些猛人的赫赫武功。

倒霉的如意来到了倒霉的赵国,他接手的就是一个几乎见不到多少年轻人的赵国,国力衰微,甚至还不如燕国……好在,这几任国相还比较给力,尤其是现在这位,唐王的舍人,如意的犹女婿,赵国相贾谊。

贾谊有着很多超前的想法,赵国大概是最适合他一展才华的地方,这里并没有什么阻力,如意无条件的信任他,隔壁就是唐国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功勋权贵,在贾谊的治理下,赵国的情况总算是有了突破。

如意都不得不感慨,这位国相虽然不能像周勃那样租出去,可确实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赵国衰弱的问题。租国相那是治标不治本啊。

此刻,赵王和他的国相面向而坐,大眼瞪着小眼,面面相觑。

“贾相啊……天子的书信,你也看过了,你觉得如何啊?寡人该上书表态吗?”

贾谊不悦的说道:“这定然都是那张不疑教唆天子,方才有了这封书信。”

“不管是谁教唆的,反正天子的意思很明确了,就是要禅位给长弟,要寡人做诸侯的表率,以诸侯贤长的身份来号召其余诸侯……”

如意摇着头,苦笑着说道:“可寡人哪里算得上什么贤长啊。”

“大王在高皇帝子嗣里排行第三,如今齐王不在人世,楚王虽是您的仲父,可楚王抱病在床,无法动弹,您自然就是贤长……”

“这倒也是……那寡人就上书?”

“可长弟他知道这件事吗?可别害了他呀。”

这才是赵王迟疑的关键,他就怕这是自己那不着调的二哥一时头热,私下里做出的决定,自己若是上书,最后弄得长弟下不了台,那就坏事了,他很了解自己的弟弟,弟弟压根就不是对天子位有企图的人,比起做皇帝,他更喜欢外出狩猎饮酒吃肉看美人砍敌人。

贾谊同样也有些迟疑,他很确定,这绝对是张不疑那反贼捣鼓出来的事,可要不要跟随呢?

“既然是天子之令,您还是顺从吧……想来张不疑能献策与天子,也是得到了大王的应允……”

刘如意点了点头,“看来就只能如此了。”

“那我还得联合诸侯,前往长安一趟啊……这样吧,你先替我给各路诸侯写信……让他们都做好准备!”

“好!”

送走了贾谊,如意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听闻那竖子去了巴蜀,真是一点都不让人省心啊,这下做了皇帝,就不能再胡闹了吧,他一边想着,一边走到了大殿门口,眺望着远处,诸侯们应当都不会反对……不过,还是得多帮帮这竖子,稍稍挽救一下他的名声。

……

尚且不知道天子准备谋反的某大王,此刻却还在制定着战术。

而刘长在用韩信的思维模式,想来想去,最后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撤退。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杀生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