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握寸关尺
这也是他想说的。
中医走了弯路。
杨鸿年一直这么认为。
西方医学的冲击下,中医的有些理念,有拔苗助长的嫌疑,有些用力过猛!
这就导致,一部分中医变得中不中,西不西。
而偏偏有些人,利用这些理论,站在了高处。
人有时候站在高处了,就容易不胜寒,所谓不胜寒,就是害怕犯错!
站的越高,就越怕站的不稳,就怕犯错!
就容易认不清自己,就容易迷失自我,甚至容易……走上弯路。
杨鸿年对着何端康点了点头:“嗯,小何说的没错,大家集思广益一下,还有人有想法吗?”
这个时候,忽然一阵声音响了起来。
“我可以试试吗?”
众人寻声望去,发现是陈南。
杨鸿年不知为何,竟然眼睛一亮。
呵呵,“小刺头”,你没有辜负老子的“期待”,还是站出来了。
“好!”
“你来试试。”
杨鸿年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道。
陈南点头,走了上去。
手握寸关尺。
目掌五行宫。
心沉意定气闲。
片刻之后。
陈南心眼一亮。
果然,不对!
这并非是一个瘀血证。
患者舌质晦暗,舌苔薄白,而脉象显示,上盛下虚,阴阳混乱之相。
两手脉象不一。
左为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左手关脉弦紧长而有力,有肝风乱动之相。
右手尺脉沉迟,有阴不守内之征。
舌质晦暗,为肝风内动,阴阳失守,肝色上乘的征兆。
舌苔颤抖,显然为内风之征兆。
这应该是一个肝风内动,阴阳失守的症候。
而且,结合患者的种种症状,陈南的思路瞬间被打开了。
良久……陈南依然不语。
他在思考治疗方案。
而现场所有人都看向陈南。
有期待的目光,有质疑的眼神,有厌恶,有好奇,有种种种种……
但是,陈南很沉着。
良久之后,陈南忽然说道:
“我有不同的看法!”
第80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所有人的目光注意到了陈南身上。
何端康看向陈南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
丝毫没有注意到,刘泉正在用杀人的眼光,盯着他,和陈南。
何端康感觉,自己的七窍被打通了一些。
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而这一切,就是来源于陈南。
何端康意识到了一件事儿,一味地隐忍,一味的迎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不人云亦云。
是因为敢于提出不同。
是因为敢于坚守自我。
也是因为勇于创新。
虽然他知道,自己说出来这些话,要被刘泉针对。
但他很清楚一点,自己作为刘大财迷
刘泉离不开自己这么一个勤劳的小蜜蜂。
所以,自己也不能惯着对方。
现场众人都纷纷看向陈南。
杨鸿年笑着说道:“小陈,你是怎么想的?”
“患者是一个什么情况?”
陈南认真说道:
“患者并非血瘀证。”
“望舌要看舌质舌苔,同样也要注意舌态。”
“患者舌颤抖,不居中,这是因为有内风!”
“而舌质晦暗,舌苔薄白,脉象上盛下虚,弦紧沉迟,这属于肝风内动,阴阳失守。”
“并非是气滞血瘀。”
此话一出,陈南相当于彻底否定了刘泉之前的诊断。
刘泉闻声,脸色瞬间拉胯下来,像极了一个口癖患者久治不愈面肌塌陷的样子。
赵建勇则是根本没有回头看陈南一眼。
而杨鸿年却眼睛一亮,陈南刚才的一番话,似乎点到了杨鸿年的最敏感的那一个点上。
瞬间通透了起来!
肝风内动!
杨鸿年作为科主任,虽然是庸才,但是也是有能力的。
这个社会,能站在高处的人,绝非偶然或者巧合,他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杨鸿年也不例外。
杨鸿年师承三晋名医陶老陶训义,晋省中医药研究所之前的老所长,对于脉诊有着独特的研究。
所以,杨鸿年的脉诊水平是有的。
他在一开始就感觉到了,这不是一个瘀血证患者该有的脉象,上实下虚,内有虚风啊!
只是,杨鸿年很好奇,陈南是怎么发现的呢?
他的脉诊,竟然这么厉害?
要知道!
脉诊传承,是中医传承中最难的一个环节。
全凭悟性和经验的积累。
缺一不可!
陈南才多大?
能有多少临床经验和心得感悟。
不对!
忽然,杨鸿年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陈南的爷爷,是陈景亭啊!
这也是源城民间名医啊!
就连自己老师陶训义,也经常对陈景亭赞不绝口。
果然,世家还是有些东西的。
也难怪陈南有傲气。
此时,刘泉正要辩解说话。
而杨鸿年直接一个沉默技能打断对方施法,对着陈南说道:“详细说说!”
“包括治疗方案!”
刘泉瞬间愣住了。
杨鸿年的沉默技能直接把他打的晕乎乎的,竟然还有晕眩效果?!
甚至,一口75年的陈年老气差点没上来给憋死。
陈南见状,没有在意,反而趁机施法,决定把刘泉一套技能带走!
于是,陈南说道:
“我觉得,我们不能使用陈旧性的思维和固化的思想去使用中医!”
“中医,是辨证论治,并非辨病论治!”
“并非所有的脑挫伤患者,都是瘀血证,我们应该根据患者情况,重新思考患者的主证!”
说道这里,陈南用自己的中医思维,认真分析和解释起来。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
人身健康时,体内阴平阳秘,气血调畅。
人体之阴阳气血升降有度,运行有序,协调均衡,则头脑清宁而灵敏觉知。
一旦头颅为外力冲击,则巅中气血混杂,阴阳淆乱,清气不升,浊邪上干。
阴火随冲气乘机潛位,肝阳胆气由是亢逆,逆扰于上则目眩头晕,化风走于四末则振掉而不利于行,犯胃则呕恶,旁及五官则耳、目、口、鼻、舌为之失灵。
《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既化风逆上,阴阳失于维系,则真阴失固。
且肝阳下吸肾阴,则阴伤更甚矣!”
说道这里,陈南停顿片刻。
而此时!
杨鸿年却被陈南的这一番话说的如痴如醉!
甚至,俨然有一种说到了心坎上的感觉。
陈南对于患者的分析,十分有道理。
而且,这还是一个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