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烽火重燃
“怎能不算?!”
江逸一剑刺出,凌空虚画一圈,一面时空之镜骤然浮现。
“辛弃疾,你竟敢丢失帅印,该当何罪?!”
军帐之内,义军首领耿京怒斥辛弃疾道!
事情既然已经出了,就必须得找个人背锅立威,更何况盗印的义端和尚还是辛弃疾推荐来的。
“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耿京正要军法从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眉头未皱一下,只道:
“元帅只需给我三天时间,三天之内,若我无法抓回义端,自当让人提着我的头颅复命!”
三天?
耿京诧异道,在辛弃疾刚带领两千人马来投奔自己时,自己也只认为眼前这人不过只是个秀才罢了!
可后来辛弃疾就在军中崭露出头角!
在和金军的作战中连翻胜利,他甚至还立下了几千打败近万的战绩,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已经是了不得。
再加上自己的队伍就缺辛弃疾这般能文能武的人,于是就命他为掌书记,执掌军中帅印和文书。
可这次的事情并不一样,义端和尚虽然看似游手好闲,可在投奔自己之前,好歹也能带一千多人马的小头领,更何况已熟悉军中不少事务。
此次盗走帅印,便是他蓄谋已久的事情,必定想好了撤退的路。
要想在三天内夺回帅印基本不可能,明眼人都知道,他肯定是投奔军营去了!
可耿京又不想轻易处死辛弃疾……
想了想,最终还是点头,给了他一个机会。
但为了说服军中其他将领,他让辛弃疾立下了军令状。
军令状一立,辛弃疾二话不说,提剑上马!
马蹄朝前抬起,辛弃疾“驾”的一声驱马奔出,战马跨过栅栏,直奔金营。
第893章 五十骑兵闯济州
时空之镜定格,江逸说道:“在这一次,先祖两度燕山的成效就有了。”
“是的,义端和尚只知大路,不知小路,还未到达金营,就被我设了埋伏。”
提到这件事,辛弃疾依然为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自豪:
“没有那两次燕山之行,我根本没办法追上提前做好准备的义端和尚。”
“论骑马,义端的马也不比我差,而且还比我更早出发,正面追上的希望微乎其微,但我比他更了解路!”
江逸认同道:“也正因此,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该用在义端和尚身上了。”
画面一闪。
两边的树林相差三米左右,隔开了一条道路。
皎月当空,树林裹上了一层银霜,林间时不时传出乌鸦的叫声,给天地带来了一种有声胜无声的寂静之感。
辛弃疾背负弓箭,手掌利剑,提前埋伏在路边。
“他会往这来吗?”跟随辛弃疾过来的几个骑兵问道。
他们负责帮忙的同时,还兼具着监视辛弃疾的使命。
若是他有任何异动,这些骑兵都会成为他的敌人。
辛弃疾深知这点,但并不怨恨耿京。
在好友背叛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有信任他的义务。
不多会,不远处的拐角口就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义端和尚骑在马上的身影由远及近出现。
“义端!!!”
辛弃疾暴喝一声,义端和尚立即停下战马,声音是从前面传来的,必须马上掉头!
调转马头,义端毫不犹豫就要跑路,辛弃疾骑上战马,从一旁的林子里冲出,紧随其后开弓搭箭!
“嗖!”
义端还没来得及消失在拐角口,右胸口就插上了一箭!
吃痛坠下马来,身子撞击地面,发出“咚”的一声,义端和尚冷汗直冒。
一副满是肃杀的脸庞映入眼帘,月色照耀来人的脸颊,给他整个人都泛上了银光,义端定睛一看,魂都快要吓飞。
“幼……幼安?!”
义端知道要惨了,赶忙从地上爬起,膝盖也不敢直,跪在他面前道:
“幼安,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肯定会有大的造化,求求您饶了我的小命吧!”
“背友不义、背主不忠,像你这种不忠不义的人,有什么资格向我求饶?!”
辛弃疾一剑斩断了他的头颅,悬着他的头和帅印,返回义军营地去了。
“此战之后,先祖终于成为了义军的核心人物。”
江逸说道,这义端和尚在别人眼里可能难对付,但在幼安先祖眼里,那就是新手怪。
“是的,再后来,金主完颜亮在南侵的过程中被手下杀死,宋朝迎来了一个空前制胜的大好时机!”
说到这时,辛弃疾的眼睛是放光的:“当时我就向耿元帅提议,想办法联络朝廷,让朝廷招安我们的军队,并和我们里应外合,将金军一网打尽!”
“就算不能一战定乾坤,也必能给金军重创,可惜又出了叛徒!”
叛徒,这个词,几乎贯穿了南宋……
“等我和贾瑞将军前往南方求见高宗,商议义军归宋一事,谈妥返回时,竟得知耿元帅被叛徒张安国所杀!”
辛弃疾握起拳头:“一个月,我只离开了一个月不到,原本多达二十余万的义军居然不复存在!!!”
“金国用了什么办法?”江逸牵引话题。
辛弃疾冷然道:“和对付岳帅一样的办法,只不过金人对付岳帅,只能从朝廷的贪官污吏中下手!”
“可对付耿帅不同,义军虽然也算是兵多将广,但和岳家军完全比不得,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坚定的信念,以至于金人只用高官厚禄,就瓦解了不少起义军,让他们逃的逃,散的散,叛的叛……”
“二十多万的义军,只用钱,只因几个叛徒,就全垮了……”
辛弃疾现在想起,依然痛心疾首:“这,或许亦是差之毫厘吧,我们只需要联合朝廷再打一仗,就能大败金军了。”
“可直到那时,我才发现,许多人之所以起义,只是因为受到了自己压迫才奋起反抗,一旦金人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不战自溃,不管百姓了……”
“没有坚定和统一的信念,都不需要利用外力,就能击垮一个军队。”
江逸惋惜道,这又是一个小人物改变历史节点的典型、
“可是先祖,您当时分明大势已去,身边连十个人都不到,为何还要去抓张安国呢?”
“您不怕死么?要知道,当时的张安国已经接受了金人的高官厚禄,成了济州知府,那里可是金国重镇,更有重兵把守。”
“您只从海州首将那借了五十人,就敢深入这样的重镇,不怕有去无回?”
“怕死还起什么义!”
辛弃疾斩钉截铁:“早在我决定起义的那一刻,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莫说是济州府,他张安国哪怕逃到金都,我辛弃疾照样要他的人头!”
观众们都被这一代文人的气势给震惊到了,这真的只是个词人吗?
“唉,那时候的文人,多多少少都是有气节的啊!”
“秦桧:你在说什么?”
“楼上你别再说了,今年春晚不把秦桧拎出来打我是不过瘾的!”
观众争议之时,时空之镜上,出现了辛弃疾人生中最为高光的一段时刻。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仅带借来的五十人来到济州城下。
济州城楼之上,数以千计的利箭对准了他,所幸有耿京旧部认出这是辛弃疾,这才没让人放箭,只把城门紧闭。
“辛弃疾,你来做什么?!”
已经叛乱的旧部可不认为,有人敢带五十人来打济州府。
“我找张安国!”
辛弃疾指名道姓,腰间的剑已经忍不住想出鞘了。
“你先稍候,等我禀报!”
旧部对辛弃疾还是带有一定的尊敬的,很快就把他到的事情告诉给了张安国。
此时,张安国正在营地里设宴,好不痛快的喝酒吃肉,怀里还抱着几个美人。
听到辛弃疾来了,还只带了五十人,张安国不由笑道:
“此人想必是来投奔我了,耿京一死,他也成了丧家之犬,估计也想在金国谋个好差事!”
“将军,那我们是收……还是杀?”
“收,当然要收!”
张安国笑道:“此人文韬武略皆乃人中翘楚,若能为我所用,我在金国的地位必能更上一层。”
“可是将军,辛弃疾的脾气我们也了解,他眼里容不得沙子的。”
“再容不得沙子,他难道还敢只带五十人来闯金军大营么?!”
张安国底气十足:
“我就是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这几万人的营地对我如何!”
第894章 五十VS五万
“将军说的有道理,他辛弃疾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个秀才!”
一个叛将一边豪吃海喝,一边不屑道:“斩义端算什么,敢问在座哪位将军会怕一个花和尚?!”
“更何况当时辛弃疾还带了几个骑兵,以多敌一,这战绩压根不值一提!”
“还有他之前打过的几次小胜仗,更多的也只是出谋划策罢了,我听说他带领两千义军的时候还输过不少次呢!”
贬低的事情,有一就有二。
一群刚得到高官厚禄的人,只顷刻间就觉得辛弃疾简直不值一提。
“既然你们都同意,那本知府,就让辛弃疾过来了。”
张安国喝了口酒,微红着脸,有些不悦的说道:
“还有我跟你们说了多少次,我现在可是金国知府了,不要再叫将军,知府多好听!”
“是,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好!”
叛将们笑嘻嘻地说道,张安国闭上眼睛,只觉得自己到达了人生巅峰。
帐内的一些金人将领见状笑得乐不可支。
他们不怕一个人贪,就怕他什么也不求。
当年的岳飞可不就是这样么,他要是贪点,宋朝早就灭亡了。
呵呵,自己到底在胡思乱想,这些酒囊饭袋,岂能和岳武穆比!
金人将领内心嘲讽,表面却是跟着奉承起来:“恭喜知府大人!”
画面一转,足有五万多人的金人营地之中。
一支汉家小队在张安国的允许下,骑马进入营地。
为了不引起怀疑,辛弃疾和五十铁骑都进行了一定的乔装,他自己只穿着一身布衣,五十铁骑穿的也都是普通铠甲,佯装成普通士兵。
一路上,没人把他们放在眼中,包括一些金兵也只觉得这都是些秀才兵罢了。
辛弃疾手搭在佩剑上,随时准备出鞘。
每走过一处营帐,他都会看似不禁意的左顾右盼,留意他们的兵力部署,以及相对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