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671章

作者:携剑远行

高欢虽然理解没有那么深刻,但也同样看明白了问题的结症所在。

果不其然,两天之后,梁军后撤数十里,从淇水以北退回了淇水以南,将与荡阴隔河相望的苑城拱手相让,撤到朝歌附近扎营。

两军之间形成了一个相隔两条小河,长宽各几十里地的缓冲区。

这个空出来的区域非常微妙,隔着两条河与数十里路,哪一家都无法不动声色的发起突袭。一旦突袭失败被反杀,则很可能有进无退,只要退下来,就会被逼入身后河水中淹死。

得知梁军的动向,高欢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心中不由得对刘益守推崇备至。

刘益守摆出的姿态很明白:老高,你有什么事情赶紧的去办,办完我们再打。

主动脱离对峙战线,送还李昌仪,这些都表明刘益守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与精明的战略家。明明梁军现在都可以围困邺城了,刘益守偏偏要留高欢一口气。

为的就是最大程度削弱河北世家,谋的就是未来天下百年安定。

若是真的急吼吼上去把高欢给灭了,那才真是让河北世家睡着了笑醒!

在刘益守眼中,相比于树大根深的河北世家,根基浅薄的高欢及其亲信势力,是一个可以利用甚至可以收编的对象,不必急着将其赶尽杀绝。

对于河北世家来说,葛荣也好,尔朱荣也行,高欢也罢,甚至包括刘益守,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是河北本地人,都是外来者,都会不同程度受到河北世家势力的排斥。

但河北世家众多,实力强横,谁也不能服谁,他们又必须要一个外人来统领,否则无法服众。本地世家大户出身的人上位,必定利用自己家族在本地的优势,利用皇权逐渐吞并消灭本地其他世家。

这也是渤海高氏兄弟几人总是无法掀起风浪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很多人并不希望他们成为“主公”。

高欢对此有恃无恐,如今刘益守更是对此洞若观火。

发现刘益守不会掺和这些破事之后,高欢借着傀儡皇帝元绍宗的口,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上说,梁军压境,来势汹汹,邺城危急!

因为战事需要,调动冀州高敖曹部前往内黄县,调动赵郡李希宗兵马前往荡阴,调动清河郡兵马前往魏县(内黄县东北面,乃河北防线东部侧翼),调动博陵郡兵马前往安阳县……简单的说,就是将位于邺城北面后方的河北兵马全部调度到邺城以南,跟梁军死拼。

没有等高敖曹他们出手,高欢率先掀桌子了!

这道圣旨是如此不切实际,不要说高敖曹等人根本不想带兵到邺城南面来跟刘益守死磕,就算想来,这一次性调动这么多兵马,粮草辎重的钱,是朝廷出,还是世家出?

刘益守和他麾下的“梁军”,又不是见人就杀,无恶不作还吃人肉的魔王。等梁军打过来了,就慢慢谈嘛,总可以达成妥协的,这些世家大户们为什么要自带狗粮,去前线跟刘益守拼命呢?

更别说是为了高欢和一个傀儡皇帝拼命了。

高欢当然不指望这些人听话,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第二道圣旨,调高乾、李希宗等世家之人入邺城为官,不得抗命。

这些人会不会来邺城呢?

高欢很确定,他们不会来。但发这道圣旨,不过是为了占据舆论制高点,为讨伐高乾等人做准备,压根没指望高乾他们到邺城来坐牢。

当然了,那些人要是脑抽来邺城了,那就是双喜临门。

第三道圣旨,邺都前线缺粮,请河北各地支援粮秣。各地官府请按量督办粮草,违者以谋反罪论处。

三道圣旨,前两个都是咋咋呼呼的虚招,只有第三道圣旨,是高欢的真实意图,也是用来迷惑高乾等人的。

办完这些事情,高欢马不停蹄的前往内黄县,厉兵秣马准备闪电一击。

……

“这不可能!高欢是在把我们当傻子!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信都城府衙大堂内,身材魁梧的高敖曹气急败坏破口大骂。那三道圣旨,简直在把他们这些人当傻子看待。

如今河北各家的大佬齐聚一堂,便是要商议出个章程来,应对高欢借着朝廷的名义对他们实施的打压。

调兵分散他们的实力;调人分散他们的指挥决策;调粮削弱他们的后勤。不得不说,高欢这三板斧,显示出他作为老硬币该有的水准。

这一套组合拳,河北世家的人还真不好硬接。

不接的话,等于是向世人证明并非什么“朝廷无道”,而是他们居心叵测,一心就想挑起叛乱。

硬接的话,难道让高乾等人直接去邺城坐牢么?

“话不能这么说。高欢以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让我们很被动。更关键的是,夏至也没多少天了,我们各家约定在夏至当天发难,若是如约定时日进行,岂不坐实了叛乱之名?”

高乾沉声问道。

这年头没电话没电报的,信息传递不畅。约定好的时间,要是临时更改,非常麻烦,更别提河北这么多家,本身的立场也各不相同。

渤海高氏、赵郡李氏,已经很坚定的准备起兵造反。

清河博陵二崔以文传家,本身军事实力并不怎样,当初又被葛荣重创,对参与此事并不积极,到信都来只是凑数的。

范阳卢氏距离邺城最远,也最安全,这次他们根本就没有派人来开会,态度最为消极。

以高敖曹的猪脑,显然是想不到这一层的。

现在的情况有点类似格斗游戏里面有一边正在蓄力,结果被对手打断,不仅气条清零了,而且还受了内伤。

“依在下之见,答应高欢的部分条件,似乎也不是不能讨论。”

清河崔氏出身的崔甗,是家中派来与会的代表,他一开口,现场气氛就猛的一窒。

“长孺(崔甗表字)兄,话不是这么说的。”

高乾看着崔甗肃然说道:“今日退一步,他日就要退十步。高欢如今已经是苟延残喘而已,他凭什么为河北之主?

迎天子入信都,河北一样可以我们说了算!”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都忍不住微微点头。

表面上看,似乎梁军平定河北很容易,实则不然。河北户口众多,而且大量依附于世家。特别是在河北腹地,也就是邺城以北的诸多郡县。这里坞堡林立,豪强众多。

百姓入坞堡则为乡兵,出坞堡则为佃户,要是军事解决的话,就必须要一个坞堡一个坞堡去拆,一个郡一个郡去啃。

老实说,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想完全平定河北,很难。

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高乾他们说话的底气所在。梁军来了如何?刘益守来了又如何?

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才选择与这些外来势力合作。但当河北世家只想着自保不想着发展的时候,他们苟在河北,也一样能过下去。

“第一道圣旨要调兵,我们不能同意。兵调走了怎么发檄文讨逆?

第二道圣旨也不能遵守,司马氏篡位后杀各方都督,便是用的此策。唯有第三条可以同意,送些粮草到邺城,以麻痹高欢。”

李希宗沉声说道。

和高乾他们比起来,他的立场要软弱一些,但也是坚定的“主战派”,完全不考虑跟高欢媾和。

“言之有理。”

高乾微微点头,他也不得不承认,李希宗的办法很好。

“夏至发兵,可借朝廷圣旨之命,派一路偏师行军去内黄县,以掩人耳目。

高欢兵马在前线,返回邺城尚需时日,我们不问其他,直扑邺城即可。”

高敖曹忍不住加了一句。

与高欢、刘益守等老硬币长期斗法的过程中,高敖曹在用兵套路上也成长了许多,起码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了。

听到这话,高乾、李希宗等人都是忍不住点头。只要拿下邺城,大势已定,高欢在南面的军队不足为惧,已经是无源之水。

“会不会走漏消息?”

崔甗有些担忧的问道。

大堂内众人都一齐看向他,眼神似有不善。

“我当然不会走漏消息,可是这么多人一起发檄文,就一定没人跟高欢私通消息么?谁敢打包票说自己绝对不会做背叛之事?”

崔甗急忙辩解道,只不过越描越黑,在场众人的面色越来越难看。

不是他说得没道理,而是太有道理,一下子把这里的人都给吓到了。

当初袁绍在冀州起兵,号召天下诸侯反对董卓,所谓义军浩浩荡荡看上去很有威势,最后结果如何呢?

各部都是心怀鬼胎,没有几个是真心反董的,只想从中捞取政治资本。

气势汹汹而来,狼狈逃窜而去。

如今高乾打算在冀州发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初的袁绍。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高欢已经借着朝廷的名义打压我们,只能按原定计划行事,夏至当天起兵,直扑邺城而去!”

高乾狠狠的一拳砸在桌案上,面目狰狞!

他不是没有跟高欢合作过,甚至可以说是精诚合作。只是,高欢现在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甚至手里的兵马,也不如河北世家的人马雄壮!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高欢可以为河北之主,我高乾为何不可以?

至于刘益守和梁国,高乾一点也不担心。到时候河北是梁国的,也是河北世家的,以及他高某人的!

河北都督,冀州刺史,封个类似的官职不就好了嘛。梁国和刘益守得了面子,高乾与河北世家得了里子。

高乾一点都不担心后路问题。

只要能搞定高欢,整合河北的力量,是战是降,都是好走的路。

“如此,那便这样安排吧,都回去准备,依计行事,一同发檄文,一同起兵!”

高乾最后一锤定音,宣布散会。

……

“高王,高敖曹领兵,正在沿着清河向南行进,似乎是奔着魏县而来!”

内黄县衙简陋的书房里,厍狄干在高欢耳边轻声说道,大军即将出发,居然出这么一档事,厍狄干不由得慌了。

他们打算出兵的路线,正是这条路,要是跟高敖曹的人马对个正着,那要如何是好?

“派人问过么?”

高欢沉声问道,面色阴沉,拳头死死捏着不放。

“问过了,高敖曹说是听从朝廷调令前往前线,而且冀州的粮草,也有部分水运到邺城了。”

厍狄干一脸古怪的回答道,不是他太蠢,而是河北世家的动向很不寻常。那三道圣旨,本身就是要掀桌子,结果高乾等人除了没有派人到邺城坐牢以外,其他的居然照单全收。

怎么看怎么有诈。

“高乾他们没有朝廷的名义,始终都是弱势。如果要翻盘,必先取邺城,控制朝廷,然后以朝廷的名义解除内黄县等地的兵权,让我成为孤家寡人。

所有天花乱坠一般的招数,都是虚招,唯有取邺城是真的。河北世家,能领兵的并不止高敖曹一人,他们这是要迷惑我们。

还是依计行事,在信都前往邺城的必经之路设伏。河北兵马取邺城,必走漳水!我们这一路,直取高乾老家脩县!”

高欢肃然说道,表情无比严肃。

厍狄干觉得他肯定是疯了,做事居然如此不考虑后果。

“高王……我们难道不该在清河沿线设伏么?”

都已经发现高敖曹带兵走那条线了,怎么还坚持原来的计划呢?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输了,那就玉石俱焚吧。”

高欢摆了摆手说道,闭上眼睛准备休息片刻。

第702章 攻心为上

朝歌城外梁军大营的中军大帐内,刘益守正在查看地图,源士康轻轻走进来,双手呈上一封信说道:

“主公,邺城那边送来的信。”

邺城?

刘益守微微愣神,随即询问道:“真的是邺城么?”

“是,娄昭君的亲信送来的。”

源士康沉声说道,信使报了名号,只是对方不想授人以柄,送完信就离开了大营。

“明白了,你去大营门口候着,有消息立马回报。”

刘益守面色肃然,将源士康打发走了。

等大帐内只有刘益守一人后,他这才拆开信,看到那熟悉的字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夫人不仅床榻上风姿绰约,政治上也是长袖善舞,真乃奇女子也。”

刘益守忍不住感慨的自言自语了一句。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差异点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