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613章

作者:携剑远行

年关将近,关中大雪。贺拔岳率众将登长安城头,只见城外好几条河流都已然结冰,他忍不住一声长叹,一拳砸在女墙的墙壁上。

城墙上积雪抖落,身后众人喟然叹息。

多好一个机会搞死高欢啊,可惜浪费了。而且汉中这块“飞地”也丢了,憋屈到了极点!

“主公,府兵制军改,最多还要两年便可全部办完,到时候全军上下焕然一新,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韦孝宽小心翼翼的说道,生怕触怒了心情不佳的贺拔岳。

“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唉,太可惜了。”

贺拔岳不无遗憾的说道。哪怕此事已经过去了,到现在他依旧是无法释怀。

他为什么不派兵出击呢,因为关中已经没有野战军了,所有的部曲,都被打散后重组,与加入军中的关中本地汉人豪强的私军部曲混搭。

以“营”,也就是五百人为单位混编。

五百人以内的,或许都是同乡,或者同一个来源的军队。五百人以上的编制,那就是混编了,不限胡汉。

听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好像是很简单一样。但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当真是一言难尽!

兵马要如何招募新兵员;平日里驻地在哪里;日常训练是怎么组织,谁来管;训练出来的兵马归谁指挥,后勤谁来负责;不同将校所统帅的兵马,谁听谁的指挥。

这些事情千头万绪,负责改革的苏绰与韦孝宽等人,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办法:直接打散,分别在要地驻扎,就地整编!

如此一来,所有的野战军变成了只能固守的“精锐郡兵”。防守关中绰绰有余,但组织一支万人规模的野战军出击,便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事情了。

整编期间遭遇汉中被袭击,贺拔岳想方设法的抽调各部精锐,组织了一支万人的军队。结果大军开拔到长安后发现,这支军队不管是组织调度,还是后勤管理,都全部乱套!

战斗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陷入了半混乱状态,漏洞百出。让贺拔岳心都凉透了。

这支军队的原有组织模式已经被破坏,而新的,适应府兵制招募原则的组织模式又没有完全构建好,看着就没有战斗力,更别提派出去了。

能成功走到汉中他就要烧高香,就别提什么打仗了。

于是贺拔岳只能写信给杨乾运,让他死死守住汉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得知汉中陷落的消息后,贺拔岳无能狂怒一般发了很大的火气,将苏绰与韦孝宽叫来狠狠的骂了一通。然而出口气也就罢了,却是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军队的重新改制,有其客观规律,很多事情,都是要一步步做到位的。政策要落实到精细的地方,完成后才能发挥效果。

其中很多步骤还要不断摸索,寻找最优解,一切都需要时间与人力。

这不是哪个人能拍胸脯打包票说了算的,韦孝宽不能,苏绰也不能,贺拔岳更是不能。

于是他们这些能臣干将们,就只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高欢被刘益守吊打,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河南之地被梁国收入囊中,最后依然是只能眼睁睁看着高欢稳定了河北的局面。

战机转瞬即逝,窗口期说关闭就关闭了。

贺拔岳等人连半点力气都用不出来,只能一旁干看着。

“下次用兵,什么地方比较好,什么时候可以动手?”

看着韦孝宽等人,贺拔岳沉声问道。

身后众将一阵沉默,谁也不敢贸然站出来接这一茬。

要是接了,说话可是要负责的!

第633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送靓妹妹

就快新年了,长安城内已经有些过年的氛围,大部分官员已经休沐,但韦孝宽与苏绰等人,依旧是在丞相府,与贺拔岳商议府兵改制的相关事宜。

如今关中的情况,有点像是一个人捧着热水壶。不松手感觉烫,松手又会水壶落地溅一身热水。怎么都觉得难受。

“如今府兵改制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只是有个最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苏绰沉声对贺拔岳说道。

书房里的火把忽明忽暗的,一如众人的心情。

乱世之中开创一番基业,尤为不易。然而人力有时而穷,无论怎么励精图治,关中的困苦,似乎是一道拦在面前的大山,难以逾越。

贺拔岳显然是一筹莫展,似乎对此已经有所预期,他深吸一口气,压住内心的怒火问道:“有什么问题?”

苏绰不假辞色答道:“没钱养兵。”

他的回答,就是经典的逻辑死胡同。

府兵改制本身就是为了省钱暴兵,但暴兵后竟然会无钱养兵。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改制呢?按从前的编制补充兵员难道不行么?

听到这话,贺拔岳大感意外。他认为的问题,应该是关中本地汉人豪强的部曲与鲜卑各部不相容,二者无法并肩作战才对。

府兵改革的本质就是为了少花钱多办事,没想到苏绰的回答居然是没钱养兵!

越想省钱越是没钱,贺拔岳搞不懂这个逻辑关系。

但是他很生气!一刻都不能忍!

府兵改制浪费了那么多机会,要是劳而无功,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

“主公,可能是在下说得不够清楚。现在府兵的问题在于人,又不在于人。终究还是一个字:穷。”

看到贺拔岳面露不快,苏绰一脸无奈拱手说道,整个人看起来都很憔悴。

领导一张嘴,底下跑断腿。只有真正办事的人才知道好事多磨是什么意思。世上没有那么多捷径可以走,能走的路多半都被前人走过了。剩下的无一不是荆棘遍地。

一旁的韦孝宽不说话,显然是知道苏绰要说什么,懒得帮腔了。

“有话不妨直言。”

贺拔岳亦是无奈叹息道。

苏绰云里雾里,说得人头晕目眩的,根本不明就里。

“府兵是军籍,全家不用交税,自备武装,甚至是自带干粮从军。其实自拓跋氏开国以来,便有类似制度。我等如今用来,不过是拾人牙慧,不值一提。

虽然如今设立了二十四开府,负责从军户中招募训练选拔府兵,府中军户皆为军籍不必纳税,也无须朝廷供养。但少了这部分赋税,朝廷能收上来的税便远远不够用了。

这是根本性的矛盾,人力无法调和。”

苏绰摊开双手说道。如今府兵改制最大的问题,就在这一块。

没错,府兵确实不需要朝廷供养,但问题也很大:朝廷损失了很大一部分财税来源。如果没有外来的财富补充国库,这种套路是玩不下去的!

北魏那时候的国情,跟现在关中的国情完全不同!北魏那时候北方不缺人,现在关中缺丁口缺得厉害,人的矛盾要远远大于地的矛盾。

现实的情况是,如今的关中,人口凋敝,户口少得可怜,而且很多都被控制在本地豪右手中。

无论贺拔岳玩什么天花乱坠的制度,多少户人家养一个士卒,这个是定死的客观规律,靠着忽悠是忽悠不过去的!

“主公,苏先生说得对,而且还有个问题。府兵自备装备,朝廷又不给他们发军饷,对他们的控制力很弱。

战阵之上,这些人很难不对战利品上下其手。想要令行禁止如臂指使,恐怕不易。

不给丰厚赏赐,控制不住部曲。给了,朝廷会越打越穷,入不敷出。”

韦孝宽亦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虽然府兵改制还未最终完成,但有些问题却已经暴露出来了。

府兵有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些薄有家财的富农大爷不好伺候。不拿你的钱,就不听你的话,这是很浅显易懂的道理。

换句话说,府兵实质上的“军饷”,都是来自于官府分给他们家的田地,平日里不纳税不交租,亦是不用服徭役所产生的额外利益。

府兵出战是为了得到赏赐和军功(也就是更多的土地),亦是为了巩固与扩大这部分利益。

他们虽然被征召就必须出战,但谁规定打仗就不能摸鱼的?

府兵改制的好处当然有,士卒们的作战积极性很强,都想着建功立业,并且折冲府召集兵马很容易。

然而坏处却也很明显。

这些人自带装备(自己出钱向国家购买),甚至自带狗粮出征,可不是为了什么保家卫国,也不是为了什么天下一统,更不是为了贺拔岳这帮人!

他们就是为了抢钱而去的。抢钱就是唯一的目的,府兵想上升到将领阶层,可能性基本为零,这些人也不做指望。

要想约束住这些人,必须在战后有丰厚的赏赐,才能在作战时如臂指使。如果没有,那对不起,他们在战场上就会摸鱼,把抢劫抢战利品当主业,把打仗当副业。

反正家里有田,不慌。

府兵制度,说白了就是皇帝是大股东,士卒们手持员工福利股份,用自己的钱买公司股份,底薪低高分红。打赢了吃肉,打输了喝西北风。把战争当作一门生意来做。

而西魏与贺拔岳,现在缺的就是粮食、财帛!现在就是使唤不动这些府兵,又不敢降低待遇。

刘益守前世历史上,西魏攻南梁的江陵之战,那些府兵出身的士卒们,攻破江陵城后就甩开膀子劫掠,与那些流寇无异。

完全没什么“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自觉性,反倒是证明了“仓禀实则知礼节”的古话不虚。

当时西魏的诸多将领,其中不乏杨忠、于谨等名将,就完全约束不住士卒劫掠。只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连周宣帝宇文赟的老母李娥姿都是西魏军从江陵城抢来的。

西魏军是如此军纪败坏,要不是萧绎太废物,搞不好宇文泰这一战会阴沟翻船。战后很多南人从关中逃亡到北齐,一时间西魏的名声可谓是臭不可闻。

不仅是在政治上大大失分,也让北齐在攻略梁国淮南的时候少了许多阻力。

由此便可以看出当时的府兵制,其实问题是很大的,只是被一系列军事胜利所掩盖。

等到宇文护率二十万兵马攻洛阳的时候,府兵制度迎来第一次大考,在战术层面完全不能担当重任的府兵,被北齐的少量精兵以点破面,战略上可圈可点的周军因为战术上的完败不得不饮恨而归。

损失的辎重不计其数,被抛弃在路旁,延绵数十里。

瘸腿的府兵制度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直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打了“补丁”后,周军这才逐渐成为一支善战之师。

那次失败的种子,其实早在当初改制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直到多年后府兵制度磨合顺畅后,北周军才渐渐在战术层面赶上并超过了老对手北齐。

如今贺拔岳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因为穷,所以无法提供士兵的全部装备(上次大战后损失殆尽),只能让府兵们自备装备,甚至自带狗粮!

同样是因为穷,所以迫切要出去抢;又因为要打赢必须士气高涨,也就必须用丰厚的赏赐许诺把士卒们吊着,不然这些人无利可图,随时都有可能哗变然后打道回府。

还是因为穷,没有钱又无法兑现这些赏赐,以至于现在府兵士气低落。

朝廷穷得叮当响,瞒不住明眼人。

可别把底层那些人都当傻子啊!朝廷能不能拿得出钱来,那些人是有预判的。

面对朝廷许诺的丰厚赏赐,大多数府兵士卒的反应都是:连修长安城的钱都没有的官老爷们,肯给钱我们发奖赏?

大部分人都是将信将疑。

归根到底,转了一圈回来,府兵制度推进受阻的原因,终究还是一个字:穷!

苏绰可谓是目光如炬,看透了现在改制困境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因为穷。

一切毛病都是穷病,一切闹腾都是缺钱闹腾。

“为今之计如何?”

贺拔岳沉声询问道。苏绰说了这么多,肯定不是为了发牢骚,贺拔岳不想听牢骚话,他只想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韦孝宽拱手说道:“主公,关中困苦已成定局。靠我们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唯有从外部找到出口,才能破局。如今府兵改制已经初有成果,不如边用边改。”

他就差没说对外开战了,只是放眼望去,都不知道要打谁才好。

“言之有理。”贺拔岳点点头,不置可否。

“主公,如今府兵困局有三:

一是鲜卑各部与关中本地豪右部曲无法协作,二是新编入的府兵本为农夫出身,武艺稀疏平常不能久战,三是府兵打仗并非因为军饷。朝廷不能许诺丰厚赏赐,则府兵作战意志必定薄弱。

兵员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倒是又产生了其他问题。韦将军所言不虚,如今不如选一弱敌,战而胜之,拿到财帛犒赏三军。

既可以练兵,又可以解困。朝廷有了威信,自然不缺猛士。

此乃破局之策。”

苏绰对着贺拔岳深深一拜说道。

很显然,他也认为韦孝宽的办法是好办法。或者说,再不动手,也实在是没招了。

无论怎么改革制度,财货与粮食都需要人去生产,去运输,去储存。这些物资是不会自己凭空变出来的!

如果国内生产不够,或者存量不够。要么耗时间等着,要么去外面抢,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所以现在的问题又变成了:要不要出去抢,以及要去抢谁。

“打哪里?”

贺拔岳低声问道,轻轻的拍了拍胳膊,用手遮住袍子上的补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河北人心震荡,稍有风吹草动,很容易抱团取暖。若是我们出关强攻高欢,则是在帮高欢渡过难关,帮助高欢凝聚人心,攻河北下下之策,不可取也。

蜀地沃野千里,自成一系。萧纪与梁国朝廷貌合神离,兵少又缺乏警惕之心。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差异点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