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441章

作者:携剑远行

这天,建康城所属东府城附近的一座豪宅内,王、谢、袁、顾、陆、朱、张等南朝本地士族的代表齐聚一堂,商议刘益守最近提出的土断之策。

其实之前,王规和谢嘏已经跟刘益守沟通过了,并且把刘益守的意思已经传达到了。可是将意见传回来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内部,又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几乎每一家,都是支持的和反对的各执一词。如果被朝廷执行土断之策,他们必然会失去大量的非法土地。这些土地都是这些家族很多代积累下来的,几乎都是当地最好的田亩。

如果想不被朝廷执行土断,那也可以。作为“支持北伐”的世家,出钱出人给朝廷,确切的说是给刘益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对世家来说,也有些隐性的福利,起码,不会被北面来的那些人占新地盘了。

因此,这件事怎么选都是有利有弊,家中诸多子弟,有些在当官的,有些没有当官,他们的利益也不尽相同。

于是这些世家大户,便在今日齐聚一堂,商议对策,决定共同进退。

“诸位,以在下之见,吴王名为土断,实则为前方战事筹备粮草。只要我们拿出存粮来,便可以让土断之策停止。吴王麾下兵强马壮,诸位莫要自误啊。”

王规语重心长的说道。

“此言差矣!”

张氏的一位老者站出来反对道:“刘益守曾经写六国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我们求得一时安宁,割肉饲虎。刘益守乃贪得无厌之辈,我们有多少肉可以给他割的?”

“老先生,此一时彼一时。就算我们不出粮,难道吴王就没有办法整我们么?各地方那些欺男霸女的事情,还少么?吴王只要随便揪住一处,便可以死死按住我们的要害。

先有桓温土断,又有刘裕土断,这么多年过去了,日子还不是一样在过!”

很快,便有人反驳张氏的代表,大堂内又开始吵了起来,就如同这些人家族内部的情况一样。

“诸位,请听在下一言。”

袁昂出列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这位当年是司空,吏部尚书,在场很多人家中都有子弟被其关照过,于是全都闭口不言了。

“吴王要的只是粮草罢了。至于是谁家的粮草,他只会记得谁没有给。不给粮草就是不给他面子,这个道理,在场的诸位应该都明白吧。”

袁昂说完,众人都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很简单,别家出粮草,你家不出,你就是在打刘益守的脸。

你拿手掌打别人脸,就别怪他人用刀砍伱的头!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

“吴王有过暗示,他只要军粮足够。诸公若是不愿意从府库里拿,其实周边寺庙里也多的是粮草。何不取之一用?”

寺庙?众人听到这话都是一愣。

之前王规等人不是没有跟他们说可以从寺庙这里打主意,但他们都没怎么在意。如今听到袁昂这么一说,在场众人开始认真思索起来。

在萧衍的“带动”下,南梁的佛教事业十分兴旺,南梁人口的十分之一,都是从事着跟寺庙相关的活动,当然了,这些人并非纯粹都是一心住寺庙的和尚。

也有些“未脱产”的和尚,农忙的时候要回家帮忙,农闲了才去寺庙念佛。

占国家人口十分之一的佛寺,他们到底有多少存粮,只怕在场的这些世家之人想都不敢想。

死道友不死贫道,从寺庙这里榨油,显然是个低成本,高收益的活计。只不过,之前寺庙有官方背景的保护,一般人还真是得罪不起。

可是如今刘益守既然开了口,那是不是意味着事情有转机呢?

各地世家豪强跟寺庙其实也是在圈地方面有重大矛盾的,但出于“互相制衡”的原则,萧衍在位的时候,这两方彼此之间还算是相安无事。

毕竟,压榨普通百姓可比硬刚佛门要容易太多了。

可是现在刘益守摆出来一个选择题,你到底是想自己交粮食,还是“拉着”佛寺陪你一起交呢?

这个选择题是谁都会做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上书朝廷,就说有些寺庙为害地方,放高利贷,招尼姑聚众银乱。如何?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抓一大把么?”

顾野王的父亲顾烜微笑说道。他是隐藏在众人之中的二五仔,他儿子顾野王已经在刘益守麾下当记室了。

他本人之前也在吴郡为官。上次吴郡在关键时刻出人出钱赞助北伐,也有他在里头出力。如今已经被调到建康中枢。

“等朝廷出台整顿寺庙的诏书后,我们在一齐动手,不是很好么?”

顾烜摸着下巴上的长须说道。

“妙啊!”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在场没有蠢人,一下子就回过神来了。

都说要借东风,如果没有风怎么办?

那就鼓起劲,多吹一吹,到时候不就吹出风头了么?有了朝廷的诏书,有了官府在背后背书,要从寺庙口中掏一点粮食出来,岂不是易如反掌么?

很快,这些人便达成了共识,尽量从本地佛寺那里榨油,能榨出多少算多少。至于不足的部分,到时候各家再凑一点就可以补齐了,相信这一点量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顾烜家学渊源,文章写得极好。他当场写了一份倡议书,让在场众人签名,然后交给了王规。

把这份倡议书交给了刘益守,双方就算是达成了政治妥协。朝廷负责下诏书整顿寺庙,各地世家负责举报,负责在官府派人来之前,当“热心群众”,把要查办的寺庙控制住。

至于上面没有签名的各家,那么等同于默认接受土断,刘益守不会对他们手下留情。

等一切都完成后,各家会把所有的粮草都囤积于新建在丹阳的粮仓内,官府派人统一查验。

……

几天后,建安令(皇帝身边守候在门外,负责传递圣旨的侍从官)顾烜上书,说老家吴郡吴县有佛寺不务正业,聚众银乱,买卖人口等,请朝廷下旨查办。

天子震怒,下令彻查。

第二天,吴王刘益守上书道:佛寺久不清查,陈渣泛起,不知道有多少藏污纳垢之地,吴郡之事,绝非孤例。

请天子下诏,对全国的佛寺进行清查,有过则改,无过则褒。既不是要灭佛,也不是要对那些作奸犯科之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姑息养奸。

一时间,建康和三吴各地都有传言,说某某寺庙放高利贷逼死人的,某某寺庙开银窟夜夜笙歌的,某某寺庙的僧人喝酒吃肉,违反萧衍定下的禁令的。

到处都是鸡飞狗跳。

诡异的是,当地官府都是按兵不动,倒是民间群情激奋,很多热心人自发将有问题的寺庙包围起来,等候官府的处置。

……

初夏的天气带着一丝闷热,玄武湖岸边,鱼儿都时不时在水面露头,吐出泡泡。

此刻正是下午最热的时候,刘益守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占着树荫,头戴斗笠,拿着一根竹竿在垂钓。

好多鱼都出来吐泡泡了,但就是不上钩,刘益守觉得自己一杆子打过去都能打晕几条鱼。

“阿弥陀佛,外面好多事情纷纷扰扰的,师弟竟然在这里钓鱼?”

刘益守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不用回头就知道是道希大师。刘益守懒洋洋的问道:“是哪阵风把道希大师给吹来了,坐这边坐这边。”

刘益守拍了拍身边的位置。

道希大师毫不客气的坐下,他苦着脸问道:“如今建康周边和三吴地方,出了好多事情,师弟可曾听闻?”

道希大师不动声色的继续问道:“难道师弟要灭佛?”

“师兄,出家人不能痴言妄语。在下可是地道的洛阳和尚,在魏国官府里挂了单的,你说我要灭佛,是不是想多了?”

刘益守从怀里掏出当年拿到手的度牒,在道希大师面前晃了晃。

“那近期好多佛寺都被官府清查,是怎么回事?”

道希大师沉声问道。

“查出问题来了么?”

刘益守反问道。

道希大师一时无言以对。

这不存在什么有没有问题,只要是查,就一定能查出问题来。佛祖虽然是高高在上的,但佛寺却是世俗的,要管着一票人的吃喝拉撒,怎么可能没问题。

不过是看有没有底线罢了,有些底线高些,有些干脆就没有底线,只要官府愿意查,那就一定可以查出问题来!

“这是很多世家大户,在针对佛寺!因为佛寺交出粮食,他们就不用交了,这也是既定的策略。

如果师兄心疼那些佛寺,何不让他们也去查一查世家?那些世家之人,好多也是坏事做绝。查到他们,我自然会出手收拾,到时候,当地的寺庙,不就可以不被清查了么?

我要军粮,乃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一统,这一点,师兄会理解的吧?”

刘益守没有绕弯子,而是开门见山的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这么多年了……你真是一点都没变。”

道希大师苦笑了一声,如今花花轿子人抬人,他已经是同泰寺的住持了,自然是不担心被清查。可是刘益守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得所有佛寺都难以招架!

“师兄且去跟那些寺庙里的人说,我绝对不会无中生有的冤枉他人。除恶务尽,可不是针对佛寺,若是世家大族有恶行,在下也是一定要管的。”

这话已经说得相当明白了,道希大师双手合十,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随即转身离开,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

“不吃饱饭,怎么跟高欢叫板呢,你们这些人啊,真是想得太美了。”

刘益守幽幽一叹,今天这么多鱼吐泡泡,像是在嘲讽自己不会钓鱼一样,搞得他心情大坏。

第464章 玄武湖里的鱼儿,没有一条是无辜的

这天,刘益守把目前待在建康的几个人叫到鸡鸣山上的府邸中议事。

书房内,崔暹将一个小盒子放到刘益守面前说道:“主公,建康和三吴地方,被人举报的寺庙还有世家子弟的材料,全部都在这里了。”

刘益守玩二桃杀三士,挑动世家与佛门之间的固有矛盾,这一招玩得很成功。但是矛盾挑动起来了,不代表这两边就会立刻杀得你死我活。

如今才进入到第一阶段,也就是“打小报告”的阶段。

两边都互相检举,甚至还有人在其中浑水摸鱼。这些人都把内幕捅到刘益守这边,希望中枢朝廷能够站出来“制裁”对方。

“杨将军,听闻你和你夫人都信佛,对么?”

刘益守冷不丁问杨忠道。

“回主公,确实如此。”

杨忠老老实实的答道,心中忐忑不安。

“那伱带一队人马,负责到那些犯了事的世家住处当中去拿人,抄家。抄没的粮饷,以为军用,囤丹阳仓。”

刘益守写了一张纸,在纸上盖上自己的印信,交给杨忠。

世家枝繁叶茂,有嫡系庶出之分,还有各房分家后散落各地。打击其中一部分,并不会伤及世家本身的根基。

也不可能出现一家被拿下,全族一同造反这样的事情。同姓同族的世家子弟,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终生只闻其名的大有人在。

“沙雕王,你负责去佛寺抄家吧,这些材料上涉及的寺院,一个不拉,全部抄家,将其主犯带回建康,其余僧侣勒令还俗。至于寺庙田宅分配的事情,我会让长猷(陈元康表字)来处断的。”

刘益守同样写了一份手令,盖章后交给斛律羡说道。

他怎么可能指望世家和佛寺互砍到气绝身亡呢?这种事情恐怕等一千年也不会发生!刘益守此前多番操作,不过是分化瓦解,让这些人互相敌对,两不相帮罢了。

如今前期的工作做到位了,现在朝廷依法办事,有什么要解释的,直接来台城当着天子的面去解释吧!

“主公,如今陆续有粮草运到丹阳仓,已经有很多世家愿意服软,将粮草送了过来。”

陈元康满是钦佩的说道。他也没料到,刘益守随便玩玩套路,很多世家大户就直接跪了。

刘益守这一招,不在于说让世家大户们怎么去找佛门的茬,而是把水搅浑,让这些人都产生危机感。

再时不时的用“证据确凿”的方式,把世家子弟当中犯了事的人绳之以法,时不时的查封某个犯了事的寺庙。然后把这些案子办成铁案,不允许花钱赎罪把人捞出去。

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骨头软的交出粮食保命。

刘益守的目的其实是很明确的,囤积大量粮草,在今年可能的大规模军事对峙中占据先机。

至于那些土断检地查户口之类的,全都是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可以留在后面适合的时候一点点的进行。

“做得好,这些粮草把水路运到襄阳。寿阳的粮草用来支援前线,今年入秋后,大概就没什么问题了。”

刘益守微微点头,建康方向一直在给宇文泰那边输送粮草,他相信不仅仅是自己这边有压力,高欢那边的压力同样不小。

随着各处中立势力的毁灭,如今又到了比拼国力的时候,与数十年前北魏孝文帝带兵举国南下时的格局差不多,南北对抗变得激烈起来。

而像陈庆之那种一支军队就把敌国打穿的情况,恐怕近期发生的可能性,已经是无限接近于零了。

“主公,北方秋收的季节,比南方大概要晚一个月,要防着高欢打时间差啊。”

杨忠看刘益守自信满满的样子,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嗯,悬瓠那边,已经有兵马去防守了。”

刘益守摆了摆手,示意杨忠稍安勿躁。

正在这时,源士康走进书房,对刘益守拱手行礼道:“府邸外,韦氏的韦粲与韦载联袂来访,说是感谢主公不杀之恩的。”

事情终于办妥了啊!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差异点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