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岭南仨人
她慢吞吞前往卫生间洗漱。
拿起一个类似于牙倒模的东西,塞入嘴巴里面,然后她咬了一下这个东西,顿时牙龈里里外外的东西,都被这个东西吸走了,吸掉牙龈上的各种附着物之后,有喷出一些可以维护牙龈健康的物质。
这是牙齿自动清洁器,比电动牙刷更加高效、无死角、温和、便捷的新产品。
紧接着茱莉亚拿起一个类似于的头盔的东西,戴在头上,顿时脸上、头发、头皮和脖子的皮肤分泌物和角质碎屑,被这个头部清理机迅速清理干净。
一番洗漱之后,神清气爽的茱莉亚,背上小背包,来到街区的早餐店。
“两个蔬菜包子,一瓶豆浆。”
服务员不一会就将东西送过来。
过来吃早餐的公司员工不在少数,毕竟一天就工作六个小时,打包和外卖之类没有太大的必要。
很多地方的餐饮业之所以衍生出打包和外卖的业务,原因其实是因为工作时长太长,很多人没有时间慢吞吞吃东西。
而类似于猪笼草城这样的城市,生活节奏是非常缓慢的。
茱莉亚的生态调查队办公大楼里面,其实有专门的应急食品储备舱,如果真要紧急加班,或者没有时间去外面的员工餐厅就餐,也可以选择成吃应急食品。
吃了早餐,她就悠哉悠哉的去上班了。
今天不是外勤的工作日,她和几个同事在处理昨天搜集到的一些生物样本。
穿上全面的防护服,茱莉亚拿起一个样本储存器皿,里面是一只类似于竹节虫的节肢动物。
熟练的提取细胞,检测其全基因序列,包括之前很少人研究的小分子基因,都被快速检测出来。
基因序列一出来,就可以进行基因匹配和溯源。
智人公司有一个名为“生命树”的项目,里面就是目前地球已知各种生物的进化路线和错综复杂的关系。
金英宰看了一眼基因图谱的位置:“不是竹节虫的亲属,看来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研究还在继续。
茱莉亚拿起第13份样品,这是昨天她亲手搜集的蓝斑真菌。
随着基因检测设备的快速运行,屏幕上弹出密集的数据,还有各种附带的快速解析内容。
“咦?这是……”
[未知化合物,有机类型,分子量3827.5……]
她不敢大意,赶紧重新检测一遍,发现在已知的化合物数据库中,并没有符合该化合物特征的存在。
“文娜,发现一种疑似新化合物,你过来做一些物化特性分析。”
陈文娜走过来,仔细观看起分析数据:“确实是未知的类型,我马上分析一下。”
拿了其中一个蓝斑真菌的样品,陈文娜进入了科研设备更加齐全和精密的实验室里面。
首先是多级分子筛,就各种质量和形态不一样的化合物,一层层筛选除了。
紧接着上冷冻电镜。
很快陈文娜就看到了结晶状态的那种未知化合物,为了避免出现多个化合物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她重新调整了监测方案。
经过3次不同方案的检测,都得出一样的分子量和元素比例之后,她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既然确定是新的化合物,那她就按照流程,对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一次全面的初步分析。
由于样本有限,陈文娜也不敢浪费,小心翼翼地做实验。
对于这种新化合物,她并没有太过于在意,在亚马逊雨林中,有太多没有被人类发现的物种,其中不乏蕴含有新化合物的生物被发现。
并不是每一种新化合物都有用途,这就像开盲盒一样,运气好的人,可能一下子就碰到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新化合物;运气不好的人,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一种有价值的新化合物。
研究材料学,有时候真要看运气。
先测试的项目是物理性质。
突然陈文娜停了下来,目光看着屏幕上的一个参数,喃喃自语起来:“咦?电离分解之后,竟然会产生同步共振?”
她将那份化合物分解出来了两个亚型结晶体,小心翼翼地分开,然后放在两台冷冻电镜中,紧接着使用电磁波进行刺激其中一个亚型结晶体。
一开始,电磁波并没有产生异常反应。
直到测试到光波频率。
“33.5纳米的深紫外光……”
在33.5纳米的深紫外光刺激下,亚型结晶体出现了微微的震动。
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另一台冷冻电镜下的亚型结晶体,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竟然也出现了微微的震动。
看着两台冷冻电镜的反馈数据,陈文娜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是磁场共振?”
她赶紧打开磁场探测器,这是实验室级别的磁场探测器,精度可以达到纳米级别。
在磁场电镜下,陈文娜看到了非常神奇的一幕。
两个距离50纳米左右的亚型结晶体,其磁感线是相互连接的,但它们并不是一个整体。
一个名词顿时浮现在她脑海中:
磁单极子?
“真是磁单极子?”陈文娜也不敢妄下定论,毕竟她不是研究这方面的。
为了避免搞出乌龙,她赶紧做了十几次重复实验,并做了几次不同方案的验证实验。
而在这些实验中,这种新化合物电分解出来的两个亚型结晶体,彼此之间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磁体。
两个亚型结晶体中,一个是负极结晶体,另一个是正极结晶体,但它们又是分开的。
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场地,陈文娜只知道在20米内,两个亚型结晶体之间,仍然会相互影响。
她迅速通知组长,然后写分析报告。
这件事经过一层层上传,不到五个小时,这个新化合物的发现报告,就到了科学事业部负责人蒋明轩的手上。
蒋明轩一看到疑似存在磁单极子的化合物,就坐不住了,顾不得身在马达岛分公司,直接安排专机直飞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区。
同时他还调集了不少相关领域的研究员,让他们也赶紧前往亚马逊雨林区的猪笼草城一趟。
至于向李青叶汇报,蒋明轩觉得现在太早了,毕竟是没有完全确定的事情,万一是一个乌龙,那就真的太丢脸了。
所以他要亲自过去确认,如果是真的,那他就做好报告,向李青叶报喜;如果是造假或者误测,那他也可以随机应变。
智人公司在全球各地的相关实验室,也收到了这个消息,顿时不少领域大牛纷纷动身。
第五百零六章 喜忧参半
星河2年,3月11日。
亚马逊雨林,猪笼草城。
一架凤凰客机在猪笼草城的穹顶机场着陆。
蒋明轩来得非常匆忙,也非常低调,这其实也是智人公司管理层一惯以来的习惯,那就是出行低调。
毕竟在公司内部,安全性是非常高的,没有必要大张旗鼓。
而且其他员工也不会对管理层太过于讨好和恐惧,除非是李青叶,不然其他员工真没有太多敬畏之心。
管理科学事业部的蒋明轩,可是被下属指着鼻子骂过,特别是那些科研大佬,一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主。
没有太多科研成果的蒋明轩,在科研大佬们的眼中,就是一个打杂的,除非蒋明轩做的事情有理有据,不然大佬们可不会给面子,不满意就直接喷。
至于蒋明轩可不可以找机会给这帮家伙穿小鞋。
答案是不可能。
因为智人公司内部的监管机构太多了,加上生物芯片本身的约束力,没有理由找同事麻烦,或者栽赃陷害同事,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公司的一众高管,在很多事情上,是没有办法高人一等的。
蒋明轩这一次出行就带几个助理和研究员,当他下了飞机,猪笼草城的城级分公司方面,根本没有派人来迎接。
习以为常的蒋明轩,自己搭公交车过去生态调查队的办公楼。
各地的生态调查队都隶属于科学事业部,由科学事业部下属的生态调查总署统一管理。
蒋明轩从公交车下来,在生态调查队办公楼门口直接刷员工卡。
生态调查队的队长吉比特,是一个印第安人,他看到蒋明轩亲自过来,也露出一丝惊讶:
“部长先生,你怎么亲自过来?”
蒋明轩直接开门见山:“你们发现的那种新化合物非常重要,我必须亲自过来确认情况,这几位是马达岛分公司16908实验室的研究员,主要从事磁场和电磁领域的研究。”
几个研究员也和吉比特打了招呼。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茱莉亚小队的办公区域。
专业的研究员接手了陈文娜的相关工作,开始设计更加完善的实验方案。
一个多小时后。
智人公司在南美洲各地的相关实验室负责人和研究员,也凭借距离优势,来到了猪笼草城。
随着越来越多相关研究员抵达。
对于新化合物的研究,也变得越发深入起来。
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期间蒋明轩还从拉美大区分公司租借了一些设备和运输飞艇,测试了亚型结晶体的共振效应生效距离。
经过这些天的紧锣密鼓研究。
此时主持该项目的核心研究员劳伦斯博士、石峰博士,正式向蒋明轩等人做学术报告。
小会议厅内。
劳伦斯博士向众人介绍道:“这种新化合物非常奇特,它们本身很像磁单极子,但又拥有一个闭合的磁场,因此在本质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磁单极子,却又具备一部分特殊的特性。”
蒋明轩眉头紧皱:“也就是说磁单极子不存在?”
“不。”石峰博士摇摇头:“这恰恰证明了磁单极子的存在,因为我们确实观察到了两个单独的磁极,只是这两个单独的磁极为了稳定,只能相互配对而存在。”
劳伦斯博士补充道:“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我猜测形成这种配对磁单极子的情况,应该是这种结晶体内部的自旋和凝聚态能量场,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我看了诸位的研究报告,目前该晶体在地球的另一侧,仍然具备近乎无延迟的共振效应……”蒋明轩拿着平板询问道。
然而石峰却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我知道部长先生想问什么,这种晶体确实有可能作为远距离的通信载体,但是它现阶段几乎是一次性的。”
这也是蒋明轩此时头疼的问题。
该晶体目前的共振效应,哪怕是在地球另一侧,距离两万公里左右,仍然没有任何明显的通讯延迟。
然而这种晶体有两个致命弱点。
第一,那就是亚型结晶体内部的晶格中,形成凝聚态能量场的前提条件是之前的电分解过程中,歪打正着的“充电”,但是晶体中的电能会逐渐衰竭。
经过测试之后,虽然可以通过微波进行充电,但这种充电是有次数限制的,目前还没有测试出具体的限制极限。
不过根据好几次充电的实验,劳伦斯等人差不多估算出了充电极限次数应该在60~70次左右,超过这个次数,晶体的结构将出现不可逆转的崩解。
而60~70次充电,估计最多只能维持200天左右。
这个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第二个致命缺点,则是来自磁场共振效应的激发过程中,需要使用33.5纳米的深度紫外光进行刺激。
深紫外光是什么?这是波长非常接近X射线的光波,能量密度比较高,容易对有机物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
也就是说,使用深紫外光刺激亚型结晶体,会造成结晶体迅速老化。
在测试中,只要连续照射深紫外光52分钟,或者分段照射,但总照射时间超过117分钟,亚型结晶体就会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失去形成凝聚态能量场的特殊分子结构。
这两个问题非常致命。
充电时间是无法中断的,一旦中断了,就意味着两个晶体之间的磁单极子特性会被彻底抹除。
而充电微波、激发深紫外光,都会损伤晶体的分子结构。
也就是说,这种材料就算是应用在远距离通信上,使用寿命就两百天左右。
哪怕是使用核爆推进方案,可以在50~100天左右直达火星,这材料也没有办法用在上面。
使用寿命就是一个硬伤。
不甘心的蒋明轩询问道:“有没有办法改良这种材料,让其使用寿命获得延长?”
石峰博士无奈地回道:“我当然希望可以改良,但这需要时间,而且我不敢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