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尊炼妖壶 第1021章

作者:轻浮你一笑

而这一刻,又岂是上官阳一人震惊。

在场众位真阳境,阳神境大能,即便是作为大会主持的莫成空和古魂天二人。

此刻看向韩风的目光,都如同在看一个“怪物”。

真阳境和阳神境的意义,便在于领悟完整的法则之力,法则与肉身或元神相融,完成一个“超凡脱俗”的过程。

甚至可以说,突破这两种境界,与此境之下的其他强者,哪怕是准日级,亦或是聚神境大圆满,依旧是云泥之别。

后者,永远不可能与真阳境和阳神境强者比肩,就如同凡人不可能“逆天”。

然而,韩风方才那一瞬间爆发的力量,竟然攻破了上官阳的防御。

固然,这并非是上官阳的全部实力,可是那一瞬间,韩风爆发出的能量,却已经极为接近真阳境层次的力量。

这种情况,打破了众人的认知。

原来日级强者并非可以碾压所有低境强者,还有似韩风这种,实力极其接近日级的妖孽,可以与之叫板。

得出这一结论后,广场上一片惊呼哗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军部以储老公爵和熊天罡为首,众多高层暗中对视,均是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和惊喜。

韩风如今已算是逐渐进入军部核心,他的实力和潜力超乎想象的恐怖,这对于军部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与之相反的,就是上官清风和丰暮云,乃至太子等人。

自从得知韩风并未身陨的消息,上官清风唯一能够安慰自己的,便是韩风尚未踏足真阳境,构成的威胁始终有限。

然而,今日见识到韩风的恐怖实力,竟然已经如此接近真阳大能,可谓是日级之下第一人。

这让上官清风心中的这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

他清楚的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必将成为上官家,乃至整个文官集团的心腹大患。

假以时日,此人的威胁,甚至可能会超过张定南!

此时,就连一直端坐龙椅,威严肃穆的武帝,看着虚空中大放异彩,如日中天的韩风,眼中也是忍不住闪过一缕精光。

他嘴角先是浮起一抹笑意,随后眉头又不可查的一皱,心情似是有些复杂。

但转瞬间,这一切情绪又都被,那深沉无底的帝王心术淹没。

这一刻,广场一双双强大摄人的目光,都锁定了韩风,惊人的气机笼罩,仿佛要将此人看个透彻。

而眼见上官阳收敛气势,停手罢战,还有些失望,考虑是否继续挑衅对方的韩风,感受到这些目光。

心中微微一凛,知道自己今日造成的轰动,已经足够巨大,应当适可而止了。

安耐住想要大战一场的冲动,韩风朝上官阳抱拳道:“上官大人,得罪了!”

此刻上官阳眼角淤青,早已经消失不见,伤势痊愈。

然而,不知为何,此刻上官阳却感觉刺痛加剧了几分。

勉强维持住淡然神态,上官阳还礼。

“韩总督,果然深藏不露,在下佩服!”

说罢,上官阳又朝武帝一拜,便拂袖回到了观战席上,眼帘低垂,再看不到丝毫表情。

而此刻,韩风也正要回到观战席,眼角余光,却扫向了皇城后宫,一座高阁之上。

隐约间,他看到一道熟悉身影,一闪而逝。

韩风神色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随后身形一闪,也回到了观战席。

此刻,月华空间内已是空无一人,但很多人,都还呆呆的注视着那片空间,回忆着方才震撼人心的一幕。

众人都意识到了,这场论道大会过后,“韩风”之名必将会再度响彻帝国。

不同于以往,总是被冠以帝国“后起之秀”,年轻一辈强者代表之名。

如今的韩风,已是当之无愧的强者,距离帝国顶级大能,也不过一线之隔!

而同样会名扬整个帝国的,当然还有“上官阳”之名。

不过,却不是上官阳如何强大无敌,亦或是成为新晋真阳大能中的第一人。

而多半要伴随着,上官阳被韩风,以一记旷古烁今的“王霸拳”,打肿了一只眼,从此名扬天下。

……

这场大战结束后,论道大会终于在一片唏嘘议论声中迎来了结束。

莫成空和古魂天,当场宣布了论道大会结束,并表示所有奖励,会在三日后发放。

而就在大会结束,众人即将离开皇宫之际。

司徒相国忽然起身,以平淡的声音,将广场上的喧嚣瞬间压下,声音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陛下有令,朝中二品以上大员,以及各大武道学院中,所有准日级和聚神境大圆满修为以上者,入皇极殿议事。”

众人闻言,都皆是心中一动。

而武帝已经率先起身,步入皇极殿。

韩风虽心中诧异,还是和熊天罡,储老公爵等人,一并走入殿中。

此时,皇极殿内,武帝高高在上。

殿中文武不过数十人,加之各大学院,准日级,聚神境大圆满以上的强者,共计不过百人。

众人聚集大殿内,文武官员站立两侧,武道学院强者,聚在当中。

殿内一片肃静,众人皆不知武帝召见所为何事,有人猜测,应该是事关沿海战场。

毕竟,此次论道大会,召集各大学院强者前来,必然要南下支援沿海战场。

果然,此刻武帝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朕召集你们前来,主要是商议此次南下,助战之事。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情,乃当务之急,也必须做出应对。”

闻言,众人略有疑惑。

便听武帝道:“相信你们当中,许多人都已经听说过,帝国西北边境,大炎帝国暗中屯兵之事了吧。”

此言一出,许多人暗自点头,韩风和沐云峰也是对视一眼,这正是两人打算大会结束后,向武帝奏报之事。

此刻,武帝神色严肃道:“朕已经接到密报,大炎帝国已兵分三路向南集结,合兵近百万,还有多位真阳境统帅出动,来势汹汹,此次大炎南侵,绝非空穴来风!”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救国之策 出使罢兵

武帝的话音落下,殿中许多人都是脸色骤变。

大炎帝国此次屯兵之举,在帝国朝堂早已经不是秘密,但许多人已经盖棺定论,认为这就是大炎帝国虚张声势,用来干扰乾岚帝国的招数。

然而,如今武帝在朝堂之上当众提出,并确信对方已有开战之意,这件事情的紧急程度,立刻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要知道,大炎帝国可是号称四大强国之首,即便乾岚帝国如今发展迅猛,最多也是与之比肩。

而如今南海之事,已经让乾岚帝国集结了全国,将近八成的力量,余下两成拱卫帝都和地方要地。

若是此时,大炎帝国大举南侵,后果不堪设想。

有大臣忍不住开口道:“陛下,大炎帝国选择此时南侵,难道他们打算放弃,参与争夺武神族遗迹了吗?”

有人附和,“对呀,以大炎帝国的行事风格,不应该在这种时候,做出如此不智之举。”

但也有人反对道:“那可未必,如今武神族遗迹出世在即,各方强者汇聚,必有一场决战到来。

大炎帝国或许是想另辟蹊径,放弃一部分利益,趁我们陷入南海战局,侵占我国疆域,从我乾岚帝国身上,弥补他们的损失。”

……

眼看朝堂之上,争执无果,司徒凌空漠然开口。

“此事帝国已经查明,消息属实,陛下请诸位前来,是希望各位建言献策,拿出应对之法,并非听诸位分析局势的。”

司徒凌空一句话,阻止了朝堂激辩。

上方,武帝也是颔首道:“不错,如今大炎帝国,已经大军压境,后方还在集结力量,南侵之势几乎成为定局。

诸位爱卿,你们可有退敌之策?”

朝堂之上,一片寂然,无人回应武帝这个问题。

非是群臣和帝国强者无能,而是如前乾岚帝国的处境,实在大大不妙。

南海战事即将爆发,胜负尚未预料,西北方的大炎帝国,又兴重兵前来,乾岚帝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

除非,乾岚帝国放弃沿海战场的武神族遗迹主动权,向天元王朝亦或是海妖一族妥协。

但若是如此,帝国之前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就全部付诸东流,甚至会失去更多。

所以,没人敢贸然提出这样的建议,除非是武帝本人。

大殿依旧寂然一片,君臣之间,心知肚明。

最终,司徒凌空出列。

“陛下,臣有一个建议,虽未必能够化解边境危机,但却可以一试。”

“哦……?”武帝闻言,颔首道:“相国有何良策?”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司徒凌空只回应了四个字。

“出使,谈判!”

“出使?”武帝目光微微闪烁。

司徒凌空道:“陛下,如今帝国军力,绝大部分集中在南海,若要开战,势必两边拖累,危险性太高,既然陛下决议全力支持南海。

那我们与大炎帝国,就必定不能开战,而若欲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外乎以外交策略,让大炎帝国退兵。

就如同当初,陛下派人出使星月帝国一般,只要能够达成协议,便是满足大炎帝国一些苛刻条件,也无不可!

除非是谈判破裂,否则,不到万不得已,帝国都不能同时开辟两处战场。”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是神色各异。

许多人却是暗暗皱眉。

虽然“出使谈判”的策略,古来有之,而且时常能够起到奇效,但也要分时机和对象。

乾岚帝国和星月帝国,两国邦交密切,彼此睦邻,乾岚帝国还曾出兵相助过星月帝国,帝国遣使与之达成盟约,自然不成问题。

可是大炎帝国却是不同,大炎与乾岚之间,边境纷争不断,相互结下仇怨,关系可谓十分恶劣。

而此时,乾岚帝国又是兵力不足,无法对对方形成威慑。

这种情况下,想要出使与大炎帝国谈判,让对方退兵,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众人正暗自思索之际,上方的武帝,却已是拍板道:“相国言之有理,此法可以一试!”

闻听此言,殿中群臣和各大学院强者,都是一愣。

陛下应允的如此之快,不经过众人商议,就下了决断。

有人已经猜到,武帝恐怕早已知晓此计,与相国大人,不过是在一问一答的演戏罢了。

果然,武帝此刻又面无表情道:“如今军情紧急,出使谈判之事,迫在眉睫。

在座不是帝国柱石,便是帝国培养的强者大能,不知哪位原意替朕分忧,出使大炎。

无论成败,你们都是我乾岚帝国的功臣,朕必厚赏,以国士之礼待之!”

武帝的一番话,固然具有不小的诱惑力。

然而,在场众人,多是精明之辈,都知道出使大炎的难度。

以大炎帝国如今的架势,此次南侵,在内部必然已经达成一致。

再加上两国越发恶劣的关系,出使大炎,让对方罢战,不但几率渺茫,而且危险性巨大。

甚至,出使之人,有很大几率,会被大炎帝国砍下头颅,用于敌军出征,祭天之用!

没有谁会蠢到毛遂自荐,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之事。

一时间,大殿又陷入到诡异的沉寂之中,半晌无人应答。

良久,人群中终于有一人站了出来,正是吏部尚书上官清风。

“陛下,臣无能,虽有报国之心,却自认无力促成此事,但臣想举荐一人,或可完成使命。”

闻听此言,殿中众人都是有些惊讶,武帝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