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小明
直到陶碗几乎见底,那孩童再也吃不下了,那瘦弱的女子,才一点一点吃起了米粥。
她吃的很仔细,直到碗底连一点的残渣都没有留下,她才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陶碗。
黄巾军虽然准备了粮食,但也并不多,连番战事,还有接下来的计划都需要大量的粮草,黄巾军也必须节衣缩食,谨慎调度。
不知道为什么郝昭的眼睛又有些难受了,连鼻子都有些发酸。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家道中落之时的窘迫。
“这些人都是佃农,少地的农户,只有栖身于豪强的统治之下,才能有一条生路,劳作一整日,却连饭食都无法吃饱。”
许安叹息道:“苛政猛于虎也,你虽出身豪强之家,却也不要和那些豪强士族同流合污。”
“你还年少,不要学那些高居于庙堂之上的高官,在方寸之地制定政策,不要认为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好事。”
“现今那些高居庙堂的高官,很多都不知道这民间的疾苦,都不知道这阡陌田野之间小事,增收税赋,却不按实情,连一条活路都不给于那些小民。”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留侯也不是如同那赵括一般只会夸夸其谈,他经历过无数的战事,见证了无数的变革,亦是亲身上阵,才得到如此称赞。”
郝昭有些愣神,但还是点了点头。
许安看着眼前的郝昭一时间有些失神,当初被他从路旁捡来的张季,也是如同现在的郝昭一般年岁。
“我有一个弟弟。”
许安面上露出了追忆的神色,郝昭在旁侧认真的听着许安的言语。
“他叫张季,是我在官道旁捡到的,当初刚看到他时,骨瘦如柴几乎奄奄一息,现在却是和我一般高了。”
许安脸色逐渐的沉重的起来,声音也逐渐的低沉了下去。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你们不知道冀州发生了什么……易子而食,以骨为薪,惨绝人寰,断绝人伦……”
“我奉命侦察周边,那天我在一处密林之中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动静,当我带着军卒拨开灌木时,我看到了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场面。”
张辽和傅祁两人此时也已经站在了许安的身后,听着许安的述说。
“灌木的后面,是两个人残缺的身体,他们的上半身还在,但是双腿却在烤架之上。”
许安的身躯都在微微颤抖。
“我在战场上杀过无数的人,开膛破肚,斩首断臂我全都见过,但那场面,我却是终身难忘……”
“他们在吃人肉……”
许安握紧了双拳。
傅祁微叹了一声,轻轻的摇了摇头。
“易子而食、以骨为薪、饿殍遍野……”
“那样的场景我此生都不想再见,天下乱象以现,各地叛乱蜂起,汉室倾覆,若是那些高居于庙堂、若是那些视民众为豚犬的枭雄夺取了这天下。”
“若是混战不休,甚至可能让匈奴、鲜卑、乌桓这样的外族侵入中原大地……”
许安握住腰间的雁翎刀,慨声道。
“看着吧,这千百年的愚民、弱民之策必然会被打破,黄天之世必然会降临在这华夏大地之上!”
许安目视着前方,目光明亮。
“我许安,一定会终结这乱世!”
“让着神州大地重现生机,再不复有此人间惨剧,再不复有同胞相食这样的惨剧的发生!”
第二百九十三章 祸起萧墙
幽州,渔阳郡的乡聚旁,有着一处隐蔽于山间的巨大坞堡。
坞堡上每隔数步都站着一名穿着布衣,手持着长枪的乡民。
矮墙之上除了那些站岗的乡民外,还不时有一队队手持兵刃巡逻的乡民慢慢走过。
若不是没有披甲,不见军旗,说这座坞堡是军营也并不为过。
那些乡民也并非是那些平日在田地间,在阡陌中所见的那些老实巴交,战战兢兢的农户。
个个身上皆是杀气腾腾,体格颇壮,彪悍有加。
坞堡的外面来一队数十人的骑士,其中有半数皆是披发左衽,骑乘着骣马(没有鞍具的乘马。)装束也并非是汉人的装束,倒是像北地的乌桓人。
但坞堡中的人还是允许了他们的进入的请求。
随着刺耳的响声,坞堡的吊桥被缓缓放了下来。
吊桥轰然落于地上,在地上溅起了一阵尘土。
坞堡之外的一干骑士毫不犹豫的纵马进入了坞堡之内。
凌乱而急促的马蹄声响起,面对这队乌桓人和汉人骑士参半的骑兵部队,坞堡内的人并没有惊慌。
他们都知道这是他们家主的朋友,每隔一段时间便回来到坞堡找寻他们的家主商议事情。
只是这次好像这队骑士焦急异常,往日里出于对他们家主的尊重,从来都是先在坞堡门口便一齐下马,然后步行前去他们家主的宅院。
不过就算有些反常,坞堡中的住民和武装后的乡民也没有人试图拦截那些骑士,毕竟对方早就有他们的家主的命令在先。
战马飞驰,不一会一座高大的宅院便映入了一干骑士的眼中。
“吁!!!”
众人勒住战马,纷纷翻身下马。
“你们全部留在外面,我一人进去便可。”
一名头戴着武弁大冠,身罩蓝青色战袍的短髯八字胡中年男子,向着周围的一众骑士吩咐道。
众骑士皆是拱手称诺。
这名中年男子,正是曾为中山相的张纯。
张纯振了振袖,稍稍整理一下仪表,龙行虎步的走入了面前略显华贵的宅院。
“兄长!”
张纯刚走入庭院,便看到庭院的大树下,一名身穿着锦袍,长髯白面的男子。
这白面男子正是张举。
张举本为泰山太守,他虽然和张纯两人并无血缘关系,但其二人关系不错,便以兄弟想称。
看到张纯满脸喜色,张举笑着说道:“我早听人说你到坞堡外了,却不想你今天到的如此之快。”
“看你满面喜色,可是发生了什么喜事?”
“不瞒兄长,确实有喜事,而且是大喜事,我此番过来是特地来恭喜兄长你的。”
张举满脸笑意,双手作揖,向着张举先行了一礼。
张举面色一喜,急切地问道:“可是乌桓人答应了?”
“兄长果然是当世大才,丘力居已经答应和我们联手起兵,就等兄长号令,我等尽皆响应之!”
“好!”
张举握拳在向着虚空微微一砸,有些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
谋划了如此之久,总算是彻底的定了下来,有丘力居相助,攻取幽州不过探囊取物
此前讨伐凉州叛军,乌桓部族数次被征发,死亡略尽,人心浮动,军无斗志,而且汉廷又短缺其军饷,所以乌桓各部皆是临阵不战,一路逃归幽州各部。
张举神色兴奋,正待继续言说。
却发现张纯的面色有些奇怪,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张举当即言道:“我二人多年交情何事不能言,不需忸怩做此小儿女姿态。”
“确实有一件事,让我有些奇怪。”
张纯的面色仍是犹豫,不过还是说道。
“这是西方送来的一封信件。”
张举眼中微微有些疑惑,接过了张纯手中的帛书,诧异道:“西方?”
他不太清楚张纯口中西方说的是何处。
“黄巾军!”
张举握着帛书手微微一颤,手中的帛书差掉在了地上。
随即张举面色大变,惊恐的看向张纯。
那帛书是黄巾军送来的信件,其中的内容,便是请求和他们建立联盟,互为援助,共同对抗汉帝国。
张纯面色肃穆的摇了摇头,言道:“我麾下知晓此事的人,绝对没有可能和黄巾军的人有任何的接触。”
“幽州的太平道早就被扑灭了,就算没有扑灭,也绝对不会有能力获知我等密谋。”
张举脑海中思索了一番,知晓此事的人都是他亲近的人,没有太平道的信徒,也不可能和其他人有什么接触。
既然是密谋造反,这可是会导致灭族的大事,保密之事他怎么不做安排。
“难道那黄巾军的许安真懂卜算之法?”
张举以前曾经听闻过历史上那些方士、仙人,也知道商周时期的占卜之术。
许安现在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一般,几乎到了无人不识的地步,比发起黄巾起义的张角、张宝、张梁三人的名声还要大上数分。
八州并起,百万黄巾皆以败亡,但在许安的手上却是短短数年再度起死回生,而且传言更是言说许安乃是黄天的化身。
现在的黄巾军,占领了并州、河东、太行等地,正是如日中天之时。
“虽然不知道黄巾军是如何得知我等密谋,但我们共同的敌人却是汉廷。”
张纯沉声言道。
“帛书中言语,我认为却有几分可取,西有韩遂、王国,中有许安,我们自东方起兵,汉室虽衰,但其中原大地仍有不少的部曲,我们三家同伐汉室,胜算更甚单打独斗。”
“黄巾军占据太行山,我等攻下幽州南下之时,确实可以引为援助。”
“那张温小儿。”张纯面色阴狠,眼眸之中充满了怨毒之色,“我久在边郡,更是和乌桓人熟识,论起武略、军事何逊于那公孙瓒半分。”
“那公孙瓒不过仗着刘宽的门生,便夺取了我的职位,一介郡吏也敢与我争位,等到我等起兵之时,我必定让那公孙瓒,还有张温见识一下我等的厉害!”
张举点了点头,暂时将黄巾军的事抛于脑后。
虽然不知道黄巾军为什么会知晓此事。
但张举也知道,黄巾军来信与他们结盟一起对抗汉室,定然是真。
而且黄巾军远在并州,有太行山做隔,张举也不并觉得黄巾军会对他们不利。
天下人都知道黄巾军的最大的敌人便是汉室,两者势不两立。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有黄巾军这样的盟友,现在对他们而言更是锦上添花。
汉室要面对凉州叛军,还有并州的黄巾军,内乱频发,那么能用于幽州的兵马就更少了。
“既然丘力居已经答应,那就定于五日之后起兵,我在幽州各城皆有内应,到时候我们三人一起举兵,我往东,你往西,使丘力居袭扰援护,一举攻下幽州!”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
用时了近十数日,直到了八月底,在黄巾军的护送还有帮助下,所有临汾、绛邑一带的乡民终于安全抵达了较北一些地方。
在护送移民北上的途中,不仅有护送的黄巾军普通军卒以及鹰狼卫的缇骑维持治安,还有负责清点人丁的文吏。
黄巾军在河东郡任用的文吏因为河东郡的叛乱问题,所有的文吏也被罢免,现在河东郡的官吏,尽皆是黄巾军从道堂培养出的符祝充任。
不得不说,或许这些符祝对于一些政务并没有原来汉廷的官吏那么熟悉,但无论是工作的热情还是仔细,还有是认真的态度绝对是原先那些汉廷的官吏无法媲美的。
有了这些文吏的清查,傅祁也早早的制定好了屯田的计划,人员安排,土地分配都已经制定周详。
临汾北部白波谷。
河谷之地并不缺乏良田,现在河东郡北部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都已经是归于黄巾军的名下。
那些豪强世家基本都已伏诛。
许安一行人骑乘着战马,缓缓的行走在阡陌之间,巡视着周围的田土。
两侧的田地之中,皆是成片的农作物,那是之前河东郡的豪强尚在之时,耕种的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