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罗汉
花花绿绿的人类隐入相思树丛悄然无踪,而露着蛋的人类正在大步赶来。麻豆人不学无术,逢林莫入的典故没学过,所以当勇士们转过一道小弯,从相思林和刺棘中间的小路走过时,并没有感到不妥——直到十米外的树后,整齐闪出一排人影为止。
“靠,这帮麻豆野人还真是凶猛!”短暂的战斗结束后,韩小波看着插在身旁树干上的标枪,心有余悸地说到。
“这还算好的,高山族更野蛮。”一旁卫远笑着说道:“缺乏交流呗,必然的,要不怎么有生熟蕃这一说。”
“唉,想想中央山脉上那些部落就头痛,将来都是麻烦。”韩小波一边忧国忧民,一边招呼部队抓紧行军,大部队毫不停留得从小路边的土著尸体旁经过,追着麻豆人的溃军而去。
原本得到模糊消息的麻豆社,组织部队是去萧垅社地盘探情况的,没想到半路被击溃。现在追兵一路赶杀过来,老少爷们连卷铺盖跑路的时间都没有,麻豆人这次是真扯到了蛋……
……
当天傍晚,大员最后一拨援军到来。这波援军没几个人,主要是善后工作组的人马,组长是罗教授。
罗教授最近又跳槽了。这厮现在已经混成大办公室行走,大概是因为需要一个酱油党人士来装点门面,所以政治属性淡薄的“逍遥派”的一员,罗教授,现在负责协助夏CEO处理一般性商业问题。
考虑到某人的全能属性,这次带领工作组的重任,领导直接就托付给罗教授,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样子。嗯,其实主要原因还是麻豆社蚊子太多,敢去的普通穿越众太少,万一嘘嘘的时候被叮到蛋怎么办……
罗教授对这种事向来是不推辞的,等他来到麻豆一看,和萧垅那边没什么区别:土著们正在枪口下痛苦的学习如何适应侵略者的风格。
罗教授这队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唯独带了不少蚊帐,当晚他们就下榻在麻豆社最大的村子里。
第二天开始,麻豆和萧垅两社活下来的头领,就开始在罗教授主持下,举行受降仪式,签订不平等协议。和原本历史很像,土人村长献上槟榔树苗,某人代表穿越势力接受土人的臣服,然后罗教授提出条件,土人一一照办。
真的和历史很像吗?乍一看是这样的。
穿越众在清乡中,通过和萧垅麻豆两社的战斗,打死的土著战士总数超过300,这个数字要比历史上荷兰人的数字高。
但是后续占大头的隐性消耗,在穿越众这里几乎就没有。
荷兰人历史上三光突击时杀掉的麻豆老幼,并没有统计数字。土著跑路到山里后,因为饥饿,疾病,以及被敌对部落杀死的人数也没有统计。等土著投降后回到家园,面临的是3000间房屋被烧的局面,也就是说,麻豆和萧垅两社的村庄和粮食几乎被焚烧一空,这之后的岁月里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也没有统计——以上数字加起来,远远超过了正面战场的死亡人数。
几千万印第安人怎么灭亡的?子弹打死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部落在枪口逼迫下迁徙,沿途中人口的非正常死亡,再加上天花这些大杀器的刷屏,才是主因。所以说,看似和战争无关,其实有着强烈因果关系的隐性死亡,才是殖民时代全球土著被消灭的主因。
在穿越众这里,萧垅和麻豆两社的人民躲过了这一劫,尽管他们意识不到全家被堵在老窝的好处……穿越众知道,但没法解释。好在胜利者现在也无需解释,他们只要提出条件就好。罗教授在受降仪式过后,立即向土著提出了一堆要求。
第一条:萧垅和麻豆两社各自出120名青壮去大员报道,立即出发。这些人属于战俘性质,劳动不计工分,三个月后,会有一次针对两社总体合作程度的评估,分值及格的话,这些人才会撤销战俘身份。
罗教授昨天一来,就把办公室那帮人拍脑袋定出来的400人安置计划给否了——第一批服劳役的人数被他降到240人。这中间有40人就是留着调剂的:桀骜不驯的就派去伐木填水洼。
剩下200人,一间10人宿舍原则上只安排一个,这样的话赤崁新区和窑区基地加起来,勉强能吃下。1:9的数量比,对土人同化效果最好:不给他们拉帮结派的机会。
服劳役的青壮减少,并不代表着穿越众就放过这帮土人,罗教授提出来的第二个要求是:南北对进。
窑区基地即日起派人越过新港溪北上,麻萧两社同时南下,最终目的是打通联系,铲除两地之间的植被。在这个过程中,穿越众只负责提供工具,而人手和粮食,由土著自己负责。
第三个要求很简单:赔偿。
战败自然要赔偿,这是国际惯例,除非像新港社一样直接臣服。
赔偿的项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包括暂一营士兵和后续临时工们的赏赐,还有今后的驻军费用,基本上老佛爷曾经掏过的款项,麻萧人民这次也没跑。当然,赔偿最后折合成鹿皮和粮食后,两社总共赔偿了储备物资的三分之二,看来今年冬天土人要多捕点鹿弥补亏空了。
第137章 盐场和船厂(一)
荷兰人在统治大员的前几年,通过极度压榨土著,每年都能收获10万张以上鹿皮,这些鹿皮最终全部被卖到日本。
然而好景不长,和北美野牛,加拿大鲑鱼……无数例子相同,土著无奈下被迫疯狂捕猎,没过几年,鹿皮贸易完蛋了——生态被彻底破坏,直至后世,再也没有恢复。这之后荷兰人才开始大力招收移民,发展台南的甘蔗种植,用来取代鹿皮贸易。
穿越众自然不可能竭泽而渔,在他们的规划中,岛上的原住民未来全部都要移走——南洋和北美大片的种植园和牧场放在那里,大家可以和明人一起去做庄园主。
所有治下的土著都要打散后殖民,这是基本规则,那种百十号人突然想起来自己是一个民族,天天游街要求政府提供补贴的蠢事,穿越众势必不会让它们再发生。
岛上的鹿群也会保留,至少在穿越众这个位面,台湾中央山脉和海岸湿地里的大批鹿群,会愉快地存活下来。
所以针对麻萧两社的战争赔偿数额,罗教授也是在实地考察土著的物资储备后,才给出的具体数字。而且他还慷慨的表示:为了保护生态,赔款可以平稳偿还,允许延期……加点利息就行。
好吧,作为保留家园和老幼的代价,麻萧两社人民在战败后,不但失去青壮,又遭到汇丰银行式的经济侵略,今后还要面临繁重的劳役,两社就此元气大伤,再不能对穿越众的开发计划造成阻扰。
而工作组接下来的任务依旧很繁忙:要动员土著南下烧荒开路,要协调土著去大员进行日常贸易,还要坐镇麻豆,派人去试探北方嘉义地区的邻居——和安雅族。
台湾的地形很好规划:一条平原带围绕着中央山脉,就像山脉四周的裙边。这些裙边被溪河天然分割成一个个区块。穿越众的势力范围,现在已经横跨新港溪和曾文溪之间的区域,下一步的攻略范围,自然就是曾文溪以北的嘉义地区。
罗教授来此的任务之一,就是调查嘉义地区和安雅族下属各社的软硬,评估对方实力,以便为下一次开新地图做好准备。
像暂一营这种民兵性质的部队,此战后肯定会有一个修整期,士兵们这趟算是打了个肥工,他们会拿着就地兑换的工分条高高兴兴回家,然后等待下一次征召。
……
麻萧二社土著的臣服,给穿越众即将施行的制盐,造船,以及农业这三个项目扫平了外部障碍。
最先行动的是盐场。
麻豆社降服后没几天,一只300人的劳工队伍,就开始进驻新港溪以北的一片滨海荒滩,开始艰苦的劳动——改造盐田。
带领队伍的是穿越者陆海洋。此君穿越前老家在渤海湾,隔壁就是羊口盐场,算是穿越众里唯一对盐场有了解的人。
就技术含量来说,开发盐田对于掌握着各种测量工具和气象观测手段的穿越众,实际上没有难度。而制盐的困难,主要在于劳动力:即便是在后世,有着各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制盐仍然是劳动条件最艰苦的工作之一。
穿越众的盐场队伍自然更加艰苦,属于彻底白手起家。陆海洋带领的这300号人,在这片滩涂上开发盐田的同时,还要搭建码头,清理植被,填埋湿地,修建住宅,工程量巨大。
传说中的那一桶柴油遥遥无期,窑区也不可能拉电缆过来,所以上述的一切工程都需要靠人力搞定……
眼下盐场的交通还是只能靠海运,这要比在湿地泄湖间修一条路要靠谱的多。搭载劳工队开荒的,自然还是元斗号,除了一些工具和粮食外,船上还搭载了几块彩钢板,回头能搭个集装箱小屋出来……这大概算是陆海洋唯一从大办公室得到的精神鼓励啦。
元斗号在预定的滩涂靠岸。特意挑选出来的头一批100个熟练劳工,按照所属宿舍分成的10个标准小组,这时井然有序的开始下船。一部分人在滩头上卸载货物,另外一部分人举着火把,开始烧荒草: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劳工们现在很清楚穿越众的脾气,每到一地,清理植被和填埋死水,是最优先级的工作。
现在是阳历一月底,是台湾最凉爽的冬季,西班牙人此刻正在台北天天看雨,而台南平原依旧晴空万里——距离台南雨季到来的七八月份,还有至少6个月的时间。
这就是台南之所以适合晒盐的最大优势:气候。陆海洋率领的盐场队伍,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可能快的将盐晒出来,一旦有了能持续供应的盐,窑区那边就准备上马电解设备,用来制备一些当前急需的化学品。
……
陆海洋和他的300勇士,要在蓝天湿地之间修地球,这很寂寞;相比之下,穿越众的另一处工地就热闹多了,人声鼎沸,抠脚大汉云集——船厂。
台江船厂是规划已久的项目,然而项目书一直停留在纸面上,从未付诸施行,原因很简单,缺乏造船材料。
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和铁料。穿越众占据大员后,运输船队最优先输送的,永远是人口和粮食,肯定轮不到木材和铁。
窑区基地开张,木材成为富足产品,然而铁料的运输优先度依旧不高,再加上朝廷禁止大批铁料出海,所以大员一直以来,都是靠运输船队零散运来一些手工铁制品和少量铁料混日子。
随着某势力在大员站稳脚跟,摊子越铺越大,钢铁,确切的说,用明代粗铁料炼制现代钢铁,成为下一步工业发展的重点环节。所以在新年会议过后,大办公室发给杭州站的指令上,已经明确指示杭州站要想办法加大购买铁料的力度,调整船队今后的货物配比。
得到杭州站肯定的答复后,船厂的设备和人员开始调集;最近一批出发的运输船队,就装载了15吨生铁,看到电报后,台江船厂才正式开始动土。
第138章 盐场和船厂(二)
船厂的位置在台江东北角,和北线尾岛顶端的鹿耳门隔海相对,属于台江最偏僻的角落。
无论是后世的仿古木船,竞赛帆船还是钢壳渔船,穿越众没人造过。没办法,眼下人口基数还是太少:曹董每个月会不定时送来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新人,有时一个都没有,所以截至1628年3月,崇祯元年,穿越众的总人数只有170人。
这里面唯一一位之前的工作和造船沾点边的,是在十万吨船坞里给油轮装管路的……人家现在在窑区过得很好,一听造船就摇头,说不喜欢。
好吧,有钱难买人乐意,干工作最重要是兴趣,所以第二轮网上招聘,乔正泰这位对木帆船最有“理论研究”的人就当选了。
通过键盘舌战群丑,乔正泰这个前山地车厂的技术员,成功在所有人面前展示出自己对风帆战舰时代的了解。在一个没有搜索引擎的局域网里,大部分人原形毕露,而随时能说出各种17世纪风帆战舰的参数的乔正泰,就这样成了船厂厂长。
乔正泰走马上任后,由于船厂关注度比较高,所以各类资源的调集还是很方便的。
首先是人:大号嘴炮既然选出来了,小号嘴炮们也就不用再争,五六个平时就喜欢风帆战舰的穿越众一并跑来船厂栖身。
所有穿越众目前下辖的劳力,不分种族职业,只要和造船沾过边的,一律调派到船厂,这中间有个荷兰木匠是重点:老科勒。
老科勒是商馆之战的俘虏,当时只有他和另外一个木匠被安排到窑区的木工棚上班,其他俘虏都去修地球了。后来所有活下来的俘虏已经跟随彼得·奴易兹返回巴达维亚,而老科勒和另外一个荷兰木匠由于比较重要,所以被穿越众秘密扣留下来。
事实上老科勒也不想离开这里。
老科勒并不是荷兰人,他有着一头淡金色的头发和一张硬朗的脸庞。出身于巴伐利亚乡下一个厨师家庭的老科勒,现在已经是满脸皱纹,但他只有34岁。当然,在这个时代,34岁满脸皱纹是中产以下的标配,不分国籍。
老科勒在窑区见到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东西:无所不能的机器,精确到毫米的量具,没有一丝差别的成品,50个受到必死伤势(在他眼中),过些天又来上班的人。
……其他的荷兰俘虏们认为这里是地狱,而老科勒,这个17世纪的工匠,他坚定地认为这里是天堂。
能在海上维修夹板船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老科勒被发配到木工棚后,很快就混成班长,每天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辱骂学徒——他当年就是这么学出来的。
当有一天老科勒终于搞清楚:让台锯动起来的神秘力量,来自于那台叫做“发电机”的奇怪机器后,他冷静得向木料厂厂长提出了一个要求:入籍。
“我已经老了,老到或许下一趟航行就会病死,然后被扔下海。所以,我在此郑重请求加入你们的王国,我知道,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学习到那些神秘的知识。”
木料厂长曾荣听完老科勒的要求后哭笑不得——一切都是草创,现在欠缺的部门太多了,管入籍的哪辈子成立鬼才知道。
所以曾荣当时只能对手下黄毛大将做出承诺:你的条件不错,努力一下肯定将来肯定能混到工程师头衔,嗯,等将来能入籍了,第一个就给你申报。
现在嘛,你就暂时委屈一下,可以边学习边工作……不过学习知识的代价,就是从今以后禁止和同胞接触……汝今能持否?
老科勒神色肃穆的以上帝为名当场发下誓言,发誓身在曹营心在曹……然后曾荣去新开张的情报局给老科勒报备一下之后,拿着绿卡的老科勒就算正式投奔光明啦。
现如今被一纸调令召唤到造船厂的老科勒,依旧很牛逼——另外一个荷兰木匠前些天病死了,老科勒现在是独苗。
乔正泰当然对老科勒也比较看重:无论穿越众手里有多少船舶的详细资料,最终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一块船板,一根铁钉开始,一点点积累经验,学习,改进。而曾经在17世纪全球最繁华的阿姆斯特丹港口干过十年船工的老科勒,无疑是台江船厂成立初期的骨干人物。
除老科勒以外,其余明人船工里倒是没有什么大匠,只有几个小工,能单独扛起一艘中式沙船工程的人物没有。好在船厂只是初建,未来有足够时间搜罗工匠,培训新人。
当前最重要的工程是码头,接下来会有一两个小型船坞,至于造船,小艇是唯一选择。两三个人就能操作的小艇,连船坞都不用,沙滩上直接开整……定个小目标,造它三五十艘练个手先。
乔正泰这种按部就班的规划,急坏了成天想开战列舰出去兜一圈的海军众。这帮自封的船厂监理最近没事就跑来晃悠,指手画脚不厌其烦,以穆龙城为首的装逼党人,还频频要和乔正泰探讨巨型舰炮战列舰的必要性……
穿越众的船厂,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开始孵化的:滑溜的滩涂上大部分人在挖沙子建码头,少部分人在一个黄毛的怒吼下,笨拙的给新舢板搭建围架……
看着眼前忙乱的景象,乔正泰不禁摇摇头——任重道远啊,哪怕自己准备了N种适合穿越势力的高大上船型,现在看看这些连围架都搭不顺溜的船工……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就是这么大,实在令人沮丧。
……
总得来说,眼下大员附近新开张的几处工地,除了土建还是土建,挖泥挖土挖沙子,没什么技术含量。
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就是窑区新进口的电炉了。
作为1628年开年重头戏的电炉系统,仅是前期的设备配件,就用完了整个2月份的5箱进口配额,这之后一不小心又追加了一箱耗材……
尽管炼钢是压倒一切的BOSS级项目,然而如此高的进口额度,大办公室也是硬着头皮做出的决定,这使得电炉系统毫无疑问成为穿越众有史以来进口量第一的项目,这无疑让某些一直等配额的人痛彻心扉。
第139章 电炉
咬着牙硬上电炉项目,穿越众也是迫不得已。
原因很简单:没有煤。
没有煤,就没有焦炭,就用不了平炉转炉这些设备。
台北有煤,但是那块地一年200天都在下雨,要在17世纪的台北丛林里开荒挖煤……准备死多少人开路填坑?何况先要赶走西班牙人,造出运输船队,开分基地……
台北的煤矿根本不用考虑,哪怕从广东和越南搞煤,也远比看上去很近的台北靠谱。但是眼下某势力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南下:厦门郑芝龙以及周边的海盗,澳门葡萄牙人以及周边的海盗,这些多如牛毛的敌对势力卡住了穿越众南下的通道。
煤这种廉价的大宗商品,现在只能少量弄一点,穿越众根本没有多余的运力来拉这玩意。
于是电炉钢项目就成了穿越众唯一选择。
……
窑区的电力资源有很大潜力,尤其是后来进口一批锂电池电锯后,伐木效率大增,每天光是木料厂出产的下脚料都用不完,这一次的3吨小电炉项目之所以上马,就因为眼下的电力资源充沛。
不过想要发挥资源优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窑区基地一开始只有一台发电机,是6000KW的小型西门子汽轮机。这套发电机组足够将现有的包括木料厂,砖窑,小农机,照明在内的所有用电项目包圆。
然而电炉一来就不行了。
一台3吨小电炉启动后,至少要占据三分之一的发电量。这还不是主要的,由于电炉的原理其实就是靠正负极短路产生高温,所以电炉在冶炼过程中,电压会出现各种波动和闪变。
只要电炉一开闸,这种电流瞬间产生巨大变化的恶劣环境,单薄的窑区电网大概当场就要给跪,所以专门建一套供钢厂使用的电路系统就成了前提,这也是为什么一座3吨小电炉就能用掉5箱进口配额的原因:电炉之外的设备占用空间太多,特别是电力设备,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所以要一次到位,变压器这些都是大号的,留够了余量。
圆形的小电炉是专门选购的瑞典通用公司产品,直径不多不少,2.8米。电炉看上去体积不大,但是附带的设备有很多:烟罩烟管,水冷电缆,炉盖提升设备,台车,渣料桶,油压缸,液压控制系统……
以上只是电炉部分。还有新得用来发电的一套汽轮机系统,配套的高压供电系统,整流器,变压器,以及低压控制台,各种控制箱,永远也不嫌多的电缆……
检测设备:直读光谱,荧光仪,硫碳分析仪,磨样机……等等等等。
这些设备足足装了5箱,这之后高功率石墨电极这种消耗品又追加一箱……
……
窑区最早的一座砖窑已经被拆除。这座窑属于应急产物,是老式的梯形窑,一次只能出一炉砖;后来随着电厂启动,制砖机开始产出源源不断的砖坯,这座老窑很快就跟不上节奏啦。
穿越众于是从新选址,在窑区下游,另外建造了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轮窑,轮窑主体是用玄武岩和红砖建成,耐火砖是自产的镁砖。
镁砖是煮盐的副产品,是的,就是煮盐。一开始穿越众的盐是杭州买的,窑区电厂运行后,就改成用电厂的余热,砌几个池子海水煮盐……有点LOW,但是产品不错,土著吃了都说好。
石灰窑建成后,穿越众用浓缩海水+石灰乳提取氢氧化镁,然后加热提取氧化镁,镁砖就是这样制造的。
有了新砖窑后,原本的老窑和配套的小砖场,就成为新钢厂天然的位置。现如今老窑早已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砖混结构,顶部有天车,脚下有滑轨,型高5米的大型车间。
一套银白色,闪闪发亮的电炉系统已经矗立在车间正中。圆形的炉身上方是金属横臂,这是负责石墨电极夹持的系统;身后是电缆连接着的整流器,变压器这些电力设备。
有着浓郁后现代工业风格的电炉系统,确实有点科幻味道:各种银白色的金属箱和电炉,中间用银白色的水冷电缆连接,就像某种金属章鱼怪的胡须一样,有点诡异。
上一篇: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下一篇:开局顶流的我怎么会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