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284章

作者:素罗汉

在这之前,南洋攻略团队定下的战略,是尽可能利用北越人做炮灰来侵占更多的南方土地。

可是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时局发展,南洋团队发现,之前是有点思虑过头了:工业化的巨大力量无往不利,即便是远离本土的陌生地区,依旧能令穿越者身强体壮万事如意。

既然这样,那有些事就不用太过谨慎,可以适当快速推动发展进程。

本着这个思路,在北越朝廷统一一事上,穿越者毫无顾忌地和郑王爷翻了脸,不但按计划保下了阮氏族人,还额外插手武装了阮氏核心部队。

这样一来,公开扶持叛逆,就等于彻底和北越新朝翻了脸。

但同时也收获了一支相对忠诚的外围武力。

那么到了西贡破城的这一天,北越兵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也榨取干净了:之前联军在湄公河平原烧杀抢劫打草谷都是打着北越朝廷的名义去做的。

现在,王博要打发北越人滚蛋了。再往后经营湄公河产粮区,乃至攻打暹罗这些好事,都和北越新朝廷没关系了。

虽说这一路走来,北越主将也看出了盘踞西贡对于国家的好处。然而远在顺化的北越新朝廷现在还忙于整顿内务,根本顾不上将视线投射到湄公河平原。

所以面对王大司令这个再及时不过的要求,刚刚产生了一点占坑想法的北越主将,也只能咬牙点头应是,答应带部众“回国”。

北越主将很清楚,形势比人强。眼下明人的火枪队占了城池,还有阮氏兵马帮衬,自家这点人根本不是对手。万一起了龃龉,自家一定会吃大亏。

再说了,主将其实也没有从自家王爷那里得到什么捣乱的授权。

嚣张跋扈的王司令,压根没有正眼再看军将的动作……不识时务的人就没有好下场,明天再让老子看见你们在西贡周围晃悠,说不得就要开枪送客了。

打发走一干厌物后,王司令搓一搓脸,堆起笑容,下令召见侯在门外的一批客人。

什么客人呢?明人商贾。

后世有远赴非洲卖小商品的哥们,十七世纪也有在南洋各个城邦开门做生意的明人商贾集团。

这些明商熟知当地情况,又能写会算,血脉同源,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带路党吗?

事实上,南洋都督府之所以敢大踏步的“占地”经营,这些熟知各地情势的明商就是重要筹码,早就被纳入总体计划中了。

这也是明商们能第一时间来到副王府参见王大将军的原因:情报部门在发兵之前就派人来西贡联络沟通了。

商人们没有失望。

身为军人的王博极其干脆,双方甫一见面,司令大人就掏出了一叠由广东总兵府签发的委任书……明朝叫告身,开始搞火线提干。

火线干部们这次算是抄着了,他们从这一刻起,真是坐上了火箭,从平民一夜间被提拔到了副县级……整个湄南河平原被总督府划分了若干区县,火线干部们统统就地升任副贰官:县丞。

这种人人有功练……有官做的大场面,原本只是打算来当几天带路党混一点工业品分销权限的本地明商震惊了!

下一刻,王大人承诺:只要各位老实辅佐舰队随后送来的那些本土县令,那么大伙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到时候你们每家都可以在这肥沃的湄公河两岸跑马圈地,开种植园,给子孙挣下一份传世家业。

第635章 郑和岛

一直以来,随着某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茁壮发展,如今的大燕国,触角每伸到一地,基本都有了一套固定的开发流程。

因地制宜,核心程序不变。

远离大明的西贡城也不例外。

狭小逼仄的传统城池,缺乏各种市政设施,不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规划格局,还经常爆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

面对西贡这种并不算大的传统城池,入驻的南洋总督行辕还有更深一层考虑:举目皆敌的地方,起码在一开始的时间里,城池里面最好只住自己人。

想清楚后,大佬当日前脚入城,后脚就颁布政令,开始按照标准套路整治起来。

第一步自然是迁民。

一张白纸好做画。迁出居民,才能改造城池。最终,城池内只会留下军营+官廨+仓储的功能性建筑群。

可以理解为十七世纪的租界。

动迁的顺序很清楚,先是西贡城内的贫民区,然后是中产,最后是有钱人。一个月时间内,陆续都被拿着刀枪的士兵“动迁”,出城别居。

在大明这么搞,当政者要考虑“民怨沸腾”这个命题。穿越众当初宁可从无到有建设新区也不愿意开发广州城,就有这个顾虑在里面……大规模动迁容易出事情。

然而在西贡,无法无天的邵大总督压根没有和土著商量的意思,一切以效率为导向,不服……照着我这口刀说话!?

不消说,无奈被赶出城的柬埔寨土著肯定是有怨气的。可令人惊诧的是,没过几天,怨气首先在贫民群体中消散了……

某些人的手段永远是老一套,但是永远管用。

首先,被赶出城的贫民,马上得到了一份工作:拆除城里城外的“杂乱”建筑,清理垃圾,收集建筑材料。

所有人手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负责在城内平整地基挖掘排水系统,修建新的功能建筑区域。

另一部分人负责在城外建造新住宅区……经适房。

在雨热地区,所谓的经适房,其实就是最常见的吊脚楼而已。只不过这一次修建的吊脚楼是标准化产物,建造速度非常快。

最后一部分人负责去周边地区收集建筑材料。

贫民得到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居住在城外经适房小区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慷慨的外来者,拿出了闪亮的钱币和各种日用品来支付工钱。

在盛产稻米的湄公河平原支付工钱,北方通用的粮食并不好使,硬通货是千里迢迢运来的日用品。

事实上,广袤的东南亚地区,过去现在存在的众多古国,都是华商所建。华人早在汉朝时期就推动了蛮荒地带的文明进程,也令土著知晓了各种中国日用品。

平时同样干着苦累的工作,拿着微薄报酬的贫民,在有了容身的居所,领到精美的铸铁汤锅和瓷碗后,很快就忘记了之前所有不快,开心地为外来者服务起来。

不能怪贫民的思想转变太快。

无论哪个时代,何种政权,生活困顿的贫民阶层,是最容易转变的群体。

更何况现在是十七世纪,是家天下、土王、部族、贵族和封臣的时代。近代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远没有在民众中形成,人类效忠的第一对象是自己的家族。

于是,当贫民发现日子反而比之前更好之后,很快就安心给外来者工作了,他们没有任何后世人所具有的思想包袱。

最大的群体安顿好后,剩下的中产和富人们,总督府并没有没收他们的财产,而是大方的允许这些人自由选择:带着浮财回归北方高原,也可以留下来做个顺民。

当然,前者在平原地带所拥有的私人土地,就要被没收了。

所谓善财难舍,一部分人最终还是冒险留了下来。这些人之前大多都是商人,有冒险精神。他们赌这一次,希望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所谓总督府,不会在事后侵夺他们的家财。

带着家眷和金银回归金边城的,大多都是一些柬埔寨权贵。这些人之前在西贡做人上人,靠的是王国的权威。这一次柬埔寨势力撤出低地,之前所谓的权贵没了倚仗,自然要跑路的。

邵强给这些权贵统统放了行。在他眼里,权贵留下的私人田庄才是最珍贵的。至于那点浮财……对于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根本不是事。等翻过年再和柬埔寨佬做生意,用杂货换回来就完事了。

时间:1634年10月底,联军占领西贡2个月后。

地点:西贡城外。

往日的城池,如今除了特有的石块城墙外,其余内外已经大变了容貌。

城头上用来守城的拍杆这类物事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拿着火枪的守军和青光闪闪的火炮。

城下,之前凌乱散落的菜市米市鱼市等等包括城关居民都已经重新安排。整齐敞亮的功能性竹木大棚,正在按照规划修建。

这其中位于城南,顺着湄公河岸延伸的码头区,是目前的重点基建项目。

在未来,河岸两旁会出现一连串的码头和仓库。一个大型的稻米交易市场会出现在这里。

无论是本地产的稻米,还是来自暹罗、印度,乃至印度尼西亚荷兰人地盘的稻米,未来都会在这个市场内交易。

然而今天的主题并不是稻米市场。

就在城外的码头区,战船云集,士兵景从。南洋总督府的所有大佬,此刻都聚集在码头上,正在给一支探险船队送行。

船队由三艘先进的浅吃水型蒸汽运输船和一艘黄埔级巡洋舰构成,指挥官是南洋舰队司令沙正明本人。

船队的货仓里,不但塞满了各种补给物资和建筑材料,另外还搭载了200名开拓军士卒。从码头上就能看到,船队的吃水线压得很深,属于重载船队。

这支探险船队意义重大。

穿越众第一次实质性的,将手伸向了几种南洋出产的战略资源:橡胶、镍铬矿,以及石油。

自1627年首批穿越者来到本位面,匆匆然已经过去了7年时间。

7年筹措,7年准备。时至今日,穿越者们实在是等不住了。对黄包车轮胎和不锈钢的渴求压倒了一切。

于是,新出炉的大燕国,不惜采用风险巨大的“蛙跳”战略,不惜在身后留下越南这样一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也要在远离本土的西贡建立基地。

一切都是为了今天……仅仅在占领西贡2个月后,连地皮还没有踩熟,探险船队就不顾一切要出发了。

“老沙,这一路上海况复杂,千万小心。”

紧紧握着沙正明的双手,前来送行的邵强邵总督一再叮嘱。

“呵呵,没事的。”沙正明身高体阔,面上也是一副让人放心的模样:“有雷达和声呐还怕什么,话说这些设备也是让那几位出血了啊,都是虎口拔牙,现场进口的。”

沙正明的笑话貌似令严肃的送行场面一松,大家纷纷附和着笑了起来。

然而笑声掩盖不住知情人士眼中的担忧:探险船队此行的目的地,海况陌生,地形复杂,光外围就有几千个零散岛屿礁石环绕。在十七世纪的原始环境下,还有无数暗礁在海面下林立,此去凶险异常。

那么仓促起航的探险队,此行目的地到底是哪里呢?

答案是“郑和岛”。

在后世,郑和岛被称为巴拉望岛。

这是一个长条型岛屿,位于菲律宾西南方,和西贡隔海相对,两地之间的海程有1000多公里。

在西贡和郑和岛之间的这一片海域,就是后世国人耳熟能详的南海。海域中有着另一处人们熟悉的地名:南沙群岛。

前文说过,包括郑和岛在内的菲律宾所有岛屿,过去存在的众多古国都是华商所建,一直是中国的属国。历史上并不存在菲律宾这个国家,这一块殖民地,二战后才从美国手中乞求到了独立,代表不了“正朔”。

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南海周边众多古国的宗主权。而在后世,自从菲律宾擅自把中国南海改为“西菲律宾海”之后,在中国民间把巴拉望岛称为“郑和岛”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这也是内阁在探险船队出发前,专门给南洋总督府发电报确定“郑和岛”这个地名的原因。

事实上,在之前内阁和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的联席会议中,有关于南洋开发的大战略,第一站并不是郑和岛,而是位于马尼拉北方的吕宋岛。

可是计划不如变化。

谁也没料到,南下团队操作手段高超,一系列连消带打的骚操作,最终裹挟了一干越南土著打开了湄公河平原的大门。

这样一来,远在广东的大燕国高层猛然发现,位于郑和岛最西端的镍铬矿区,以及当地的热带地理环境,赫然成为了眼下最合适的综合开发试点地段。

当然了,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穿越者一朝占据了湄公河平原。

稻米才是南下各种大规模行动的基础原动力。

对于日益紧张的大明局势来说,不需要广东再输血,自身还能养活大批移民,顺带往北方输送稻米的湄公河平原,完全可以承担起战略支撑点的作用。

这也是郑和岛最终取代吕宋,成为首个南洋试验开发据点的的根本原因。

第636章 甲板话语

原始环境下的南海,碧空如洗,白云如纱,天光明媚。

低头看去,是热带海域特有的清澈洋流。嫩绿色的海底折射出七彩光线,斑斓的海鱼在红色珊瑚丛中穿梭,风景奇丽。

下一刻,煞风景的来了。

“噗”的一声后,有人往海里吐了口水。

浑然不觉自己素质很差的吴三爷,抹抹嘴角,若无其事地将将一个新式赛璐珞烟嘴塞进了嘴巴。

极其珍惜得狠吸几口,直到烟卷燃尽……然后三爷吸到了难闻的塑料味,这才发现廉价的赛璐珞烟嘴已经焦化不能用了。

用家乡土话咒骂了一声新区石牌村小商品市场的假货后,吴三爷将烟嘴弹进了清澈的海水……开辟了人类污染海洋的新篇章。

已经是出发后的第10天了。

之前的航程还算平稳。11月份的南海,遇到风暴的概率不算高。从西贡出发,船队放慢航速适应本地海况,兜兜转转,一路上兼顾测量,以白天3-4节,夜晚2节的速度缓慢南行。

就这样,500公里的海程足足晃悠了10来天。直至今晨,船队才由北方进入了南沙海域。

南沙群岛海域,海况复杂。根据后世统计,这片海域一共有230多座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

然而在十七世纪,这个数字大概率是不准的。谁也不知道几百年前这里有多少暗礁和暗滩,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相对后世有多少移动。

于是,来到南沙外围后,船底径直在一处大泻湖区下了锚,并没有着急进入群岛内部。这也是大伙能在大洋深处欣赏到浅水景观的原因,然而船队中大部分人已经对这些免疫了,一路从大明行来,这样的景色大家见得太多。

只能说,船队下锚暂驻,给了吴三爷一干人出舱放风,祸害环境的机会。

“三爷,抽我的!”

吴三爷前脚扔掉烟嘴,后脚就有那伶俐小弟给大哥递上了货。

“嗯,不错,扁担有长进!”

递烟说话的是贺扁担。

贺扁担这个永远吃不饱的挑夫,现如今在开拓军里混得不错。

吃饱吃好都是小事。经过之前几次出任务与各路贼寇打战,贺扁担的名声已经打了出去。现在开拓军内部很多人都知道,吴三爷手下有个陷阵冲锋的八尺猛人。

当然了,人都是喜欢听英雄故事的。至于贺扁担每次陷阵时身上穿的那些超越时代的护具,就没人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