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博物馆 第324章

作者:和光万物

“局长,您换位思考一下,其实这是一件好事。”

不怪曹向前恼火,这次的宿舍楼,可是有新闻出版社两栋楼,风都放出去了,现在又冒出来个集资建房。

他这个局长怎么和下面的人交代?

张俊平只好又把集资建房的好处和曹向前说了一遍。

张俊平提议的集资建房自然不会和后世的集资建房一样,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产权归属。

房子建好之后,直接归个人所有。

避免了后世那些集资建房的产权纠纷。

因为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都还是福利分房,这十来年国家的花多少钱建造房子?

这十来年还正好是福利房的建造高峰期。

现在搞集资建房,看上去,国家好像没有收到土地转让金,亏了。

可实际上,节省的钱更多。

老百姓把钱花出去,又变相的活跃了市场,增加了税收和就业岗位,怎么算,都是合算的。

“要是照你这么说,还真是好事。”曹向前经过张俊平的一番洗脑,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那肯定的!我能吃亏吗?这件事,其实就是一个双赢的决定,国家不吃亏,咱们老百姓也不吃亏。

领导,咱们也别两栋楼了,直接放开,局里又愿意参与集资建房的咱们都可以接受。

其他的局下属单位愿意参加的,也可以。

咱们直接建个大型的社区,到时候申请幼儿园,小学,中学,再建个社区医院,你说该多舒服?”张俊平继续忽悠着曹向前。

想了一下张俊平描绘的场景,曹向前真的动心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他决定了,集资一套房。

挂了曹向前的电话,张俊平又打电话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到他的办公室里来开会。

“就一件事,市里已经同意把咱们公司作为试点,搞集资建房。

办公室一会吧这个通知发下去,还是那句话,集资建房自愿参与,自愿报名。

具体建套房子,需要多少钱,这个要等专业的公司测算完才能知道。

你们回去先和下面的职工通一下气吧。”张俊平简单的把事情通告给大家之后,就宣布散会。

然后拿上自己画的效果图,开车离开了艺术品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系。

“罗教授,您看看,这是我们公司计划修建的住宅楼。

还得麻烦您,帮着完善一下图纸,另外帮忙测算一下建楼的费用。

我这边初步估计,需要修建二十栋楼,只会更多不会少。

麻烦您算出来,分摊到每个平方需要多少钱。”

张俊平和建筑系的罗教授也是老关系了,前面的七子楼和办公大楼就是罗教授带着学生帮忙完善的图纸设计和预算。

当然了,张俊平也没有亏待对方,茶水费没少给。

“张经理,你这房子的布局设计的漂亮啊!看的我都想买一套了。”

“罗教授想要,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我肯定给罗教授留一套。就怕罗教授看不上,咱们清华大学的教授楼,可比我这个更好。”张俊平笑道。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等着房子修好之后,给我留一套。

我是不缺房子住,可是我儿子要结婚。

这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一块住,不过也好,省的在一块住着闹心。”

罗教授也没客气,直接表示要一套。

这就是知识的价值,张俊平需要罗教授帮忙完善图纸,做施工预算,罗教授想要一套房子,张俊平自然能问他要钱。

而罗教授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张张嘴而已,大量的计算数据,都是学生搞定。

和罗教授沟通完之后,张俊平又进入到咸鱼状态。

不过,现在比以前多了一个工作,上班打卡搞创作,然后就是到八个工地转一圈。

转了两天,张俊平就忍受不了了,这个年代的效率简直是太低了,这样下去,不仅仅是时间慢,质量也没办法保证。

别的不说,就是这个混凝土,用的是滚筒搅拌机。

施工单位也是想尽了办法,用的都是大功率的滚筒搅拌机,弄来十几台滚筒搅拌机。

可即便是这样,效率依然是很慢。

一个滚筒搅拌机一个小时出三方混凝土,十几个搅拌机,一个小时才四五十方混凝土。

整个地下室,需要用上万方混凝土,这得干到什么时候去?

时间慢,质量也无法保证,到时候,地下室里全都是施工冷缝,哗哗的往里灌水。

张俊平干脆把刀疤脸叫到办公室。

“张爷,您有什么吩咐?”刀疤脸过来的很快,直接开着车来到了艺术品公司。

作为港商,肯定不能丢了面子,所以刀疤脸也有汽车,而且还是国内很稀有的平治。

这是直接从香江那边拖过来的,挂的是黑牌。

这是外商的特权。

“嗯,你去香江那边联系一下,在BJ建一座大型的混凝土搅拌站。”

“混凝土搅拌站?”刀疤脸很好奇的看着张俊平。

这个名词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一种专门生产混凝土的大型机械,香江那边应该有。

你去联系一下,连着搅拌站以及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输送泵,这一套全部买回来。

光是咱们今明两年就有不少的工程要干,后面,整个BJ都会有很多工程。

修建个混凝土搅拌站,绝对能赚钱。”

“我知道了,张爷!

我明天就出发去香江,把您说的那个混凝土搅拌站买回来。”张俊平都说赚钱了,那肯定是能赚大钱,刀疤脸立马答应道。

刀疤脸太了解张俊平了,小钱根本看不上眼。

比如在刀疤脸看来日进斗金的贸易市场,还有运输车队,人家都看不上眼。

现在,张俊平都说能赚钱了,那还不得是用车往家拉钱的买卖?

混凝土搅拌站,能不能赚钱,肯定能。

而且,还真能赚大钱。

一座搅拌站,干好了,一年一个小目标很轻松。

绝对的暴力行业。

是不是暴力行业,看什么人在搞,就知道。

初期都是南方人投资搞混凝土搅拌站。

到了后期,南方人撤了,换成了当地一些有暴力倾向的,颜色很深的个体公司。

南方人很聪明,很多赚钱的买卖,都是南方人发现的,然后又被北方人学了过去。

鹏城已经被划为特区,并开始建设,张俊平说的大型混凝土搅拌站,其实在鹏城已经开始使用。

只是往北方推广,还需要几年时间。

张俊平等不了,他的大楼也等不了,所以只能让刀疤脸来吃这只螃蟹。

第三百二十九章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张俊平让刀疤脸建大型混凝土搅拌站,也是有意加快国内机械化施工的进程。

第一座混凝土搅拌站建好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事例。

中国从来不缺少聪明人,也不缺少跟风的人。

混凝土搅拌站技术并不复杂,想要建混凝土搅拌站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有机械厂愿意研究生产这东西。

接下来,张俊平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服。

白天上班,搞创作,晚上搂着媳妇香喷喷软绵绵的身子睡觉。

隔三差五的唱唱京韵大鼓或者西河大鼓。

随着邱文燕的身子越来越重,张俊平自然不敢让邱文燕天天唱西曲。

公司集资建房报名的事情也不用他操心。

李文娟就直接办妥了。

中国老百姓对房子的追求,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套一百平方的楼房,需要大约三四万块钱。

具体多少钱,张俊平不知道,他是根据办公大楼的价格推算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才七九年,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上哪弄这么多钱去?

那你真是小看了中国老百姓对房子的追求。

艺术品公司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报了名。

有人甚至找到办公室打听能不能参与集资两套房子。

不仅是艺术品公司的人,就连新闻出版局那边,也认购了一百多套。

新闻出版局其他的下属单位,也认购三百多套房子。

加起来,差不多有八百多套集资房。

当然了,现在只是一个意向,最终多少套,还要等都交了钱,才算数。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刀疤脸那边效率很高。

去香江待了两天,就带着几个洋鬼子返回了BJ。

这几个洋鬼子是工程机械公司的业务员。

这小子,一通忽悠,把几个工程机械公司的业务员给忽悠到了BJ来。

这也是刀疤脸的精明之处。

到了香江一打听,卖混凝土搅拌站,还有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的有好几家。

有德国的公司,有瑞典的公司,美国的公司,还有小本子和棒子国的公司。

刀疤脸不知道买哪一家的好,刚才一通忽悠,往大了吹,让几家公司都感觉这是一个大单,拿下这个订单,今年全年的销售任务都不用愁了。

自然纷纷跟着刀疤脸来到BJ。

刀疤脸还有点愤青的思想,没有搭理小本子的公司,只把德国、瑞典、美国的公司带到了BJ。

张俊平只好亲自接待了三家公司的人。

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对方,然后要求对方明天下班之前,把价格以及最快投产时间点写成文字的报价单,报给他。

然后把三个打发走。

张俊平全程用流利的英语、德语和对方交流,把三个人唬得不轻。

“你小子,怎么不把小本子的人叫来?”

“叫小本子干什么?那群狗日的,我看见就想揍他们。”刀疤脸的愤青很严重。

“叫小本子来搅局啊!你不知道,小本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搅局。

四家公司报价,最后一点是小本子的最低,咱们可以不用他的,但是可以借小本子的手,来压价。

都是大老板了,做事情可不能意气用事。

要多动动脑子,你说咱们借小本子的手压下价格来,回头再不经意的告诉他们小本子的报价。

你说,他们三家公司会不会对小本子产生排斥?不比你直接把小本子排除在外,更爽?”张俊平笑着教训着刀疤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