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第859章

作者:围城外的钟

翠儿疑惑的向路边看去,这才发现不远处有一间小小的学堂。

刻有“致知”二字的木匾在阳光下泛着淡淡金光,木窗敞开着,隐隐有孩童的读书声自当中飘出。

“是魏公子作的春江花月夜。”

抖了抖衣袖,贺景轻声说道:“想来先生正在教诗律。”

“哇,魏公子真厉害,作的诗竟连这样的小学堂都在教。”

翠儿不是文人,当然不知道魏长天如今在天下诗坛的地位,因此听贺景这么说不禁大为惊讶。

另一边贺景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笑了笑,然后便与翠儿走过学堂大门,继续去游赏这平江城的风土人情了。

很快,两人就这样慢慢走远。

而与此同时,名为致知的小学堂里,一个约莫八九岁的小男童则正有些崇拜的与同伴小声感慨道:

“喂,这魏长天好生厉害啊,咱们背的诗里我觉得属他作的最好!”

“听我娘说这个魏长天不光作诗厉害,打架也厉害的很呢!”

“我还听说皇上都要听他的呢!”

“真的么?那他一定很聪明了!”

“这还用你说,就是不知道他跟先生谁更聪明一些。”

“我觉得是先生。”

“我觉得先生或许不如他.”

“...”

窃窃私语中夹杂在背书声中,有清风过窗,拂动堂中孩童垂髫。

而那“先生”便就坐在一面屏风之前,手中捧着一本古书,表情温和平静。

既然孩童们会拿此人与魏长天作比,就说明在孩子们心中此人的才智极高。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致知书堂才开张不过三年,规模也很小,但送来的孩童学的总要比别家书堂的好上许多。

甚至有时有孩童家中遇到些麻烦事,他只用三言两语便能令人茅塞顿开,只要按他说的办,什么问题便都能迎刃而解。

如此一来,这个年纪并不大、估计只有而立之年的先生便也被很多名门大户看中了。

有人想请他来府上给自家子女做私教先生。

有人想请他做谋士。

还有人想与他合伙做生意,本钱不需他出一分一毫。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不论哪一个,赚的钱、收获的名声势必都要比在这里开学堂来得多。

但这人却统统回绝了,三年间就守着这小学堂教书育人。

哦,他还娶了一个很普通的娘子。

是城里一户寻常人家的姑娘。

长相算不上出众,身段谈不上玲珑,更没有与他相匹配的学识。

不过为人和善、踏实本分。

更关键的是,姑娘待他很好。

“相公,下堂了么?”

门帘轻轻掀开,一身布衣的女子探进一个脑袋,小声说道:“子时了,该吃午饭了。”

“师娘好!”

“师娘!”

“见过师娘!”

还未等先生开口,堂中孩童便嚷嚷作一团,看得出对这位师娘很是喜爱。

而那先生也笑着摆了摆手,孩童们立刻丢下书本,飞也似的跑出了学堂。

“哦!下堂啦!”

“回家吃饭喽!”

“...”

跟一群脱了缰的小马似的,不多时,堂中便只剩一男一女两人。

“相公,快趁热吃吧。”

“你最近几日咳嗽的又厉害了,我便熬了些梨粥”

一面说着话,一面从食盒里取出一只小瓦罐,几碟小菜。

饭菜的香味萦绕在空气里,正午温暖的阳光正惬意。

“好。”

先生笑了笑,盛了一碗粥先摆在女子面前,然后才给自己又盛了一碗。

两人相对坐着,一面闲聊几句家常,一面喝粥吃菜,清风翻动书页,有货郎在窗外街上叫卖,远近的声音里满是人间烟火。

如果要形容一下这幅“夫妻恩爱”的场面,那男人无疑一口气便能说出许多典故和成语。

而女子没读过书,估计是说不出来的。

不过她却知道自己早已认准了眼前这个男人,所以才会心甘情愿的对后者好。

哪怕男人从未告诉她自己来自何处,曾经又做过何等惊天动地的事

三月莺飞草长,早稻已冒出了绿油油的嫩尖。

马车不快不慢的行驶在平整的官道上,两侧尽是绿油油的稻田。

灌渠将远处的河水引至地头,一个个古怪的钢铁“小屋”冒着腾腾热气,在“轰隆隆”的响声中又将灌渠之水引入稻田,看得坐在车中的翠儿大感惊奇。

离开大汉两个月,她与贺景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大蜀蜀州。

而一入蜀地,沿途所见之景便与别处大不相同,其中最新奇的便要属这些能引灌渠之水的“铁屋子”了。

“相公,这都是些什么呀?”

趴在车窗边,翠儿愣愣的问道:“怎得在别处从未见过呢?”

“应当叫做蒸汽机。”

贺景估计此前听说过蒸汽机,所以眼下倒是能说出名字。

不过他毕竟没见过实物,故而其实也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有何作用。

“想来便如风车一般,是作抽水灌溉之用的吧。”

“蒸汽机”

翠儿还是不解:“可此刻明明无风,这蒸汽机为何还能引水?”

“这我就不知了。”

贺景诚实的摇摇头,由衷感慨道:“总之大蜀有魏公子在,出现何等神奇之物都不奇怪。”

“嗯,大蜀百姓的日子一定过的都很好。”

翠儿点了点头,落下车帘:“最起码有了这些铁屋子,耕种时便不需再那般劳累,也不必怕遇到旱灾了。”

“是啊。”

贺景视线远眺,一座气势雄伟的古城轮廓便出现在了目光尽头。

此刻时间尚早,太阳还未完全升起。

可哪怕便是在这朦胧的晨光里,蜀州城却也仿佛散发着令人向往的活力与新鲜。

翠儿说的没错。

现如今,大蜀百姓的日子确实过的很好。

而至于这个“好”究竟“好”到了什么程度.或许从现在大蜀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之中可以窥见一二。

耕种不必再问天,行商不必再拜官,修行不必再求仙。

蜀州城,未央宫,金銮殿。

“.陛下,关于第一条铁路修建一事,微臣的意见便是如此。”

“还请陛下尽早定夺。”

金顶玉柱,重檐九脊。

近百朝官手捧笏板立于殿中,端庄华贵的宁玉珂坐于龙台之上。

身为大蜀宰相的游文宗刚刚进行完“总结发言”,其中最重要的便属“修建铁路”一事。

如今天工局已经制造出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

那么接下来自然便是修建铁轨,正式将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推广开来。

修建铁轨并不难。

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这第一条铁轨的“规划路线”却尤为关键。

游文宗建议的路线是从蜀州城至大同城,刚刚也列举了许多这么做的好处。

不过这事儿肯定最终还是要宁玉珂拿主意。

只是后者思忖了片刻,竟缓缓说道:

“游大人,此事关系重大,还是待朕先问过夫君他之后再说罢。”

问过夫君再说

身为女帝、大蜀的最高统治者,宁玉珂这话怎么听怎么奇怪。

但游文宗居然丝毫没有惊讶,道过一声“微臣明白”后便躬身退回了队伍。

其它朝臣也都是一副平静的样子,似乎对宁玉珂刚刚说的话早已见怪不怪了

“还有无奏事者?”

“无事退朝!”

在小太监的喊声中,宁玉珂起身走下龙台,绕过一道屏风便消失不见了。

一众朝臣也纷纷走出金銮殿,三五成群的一边说话,一边往內宫外走去。

而就在众人还未走下那长长的汉白玉长阶之时,宫外,一道肉眼可见的白色光柱却突然冲天而起,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那是.”

文官们大都一脸茫然,看着光柱的方向愣住了。

不过武官们却是平静许多,立马便有人解释道:

“诸位大人不必惊慌,此乃突破二品境所引动的异象,很快便会消散的。”

“嗯?这么说是城中有人突破二品了?”

“没错,从这方位来看应当是魏公子府上。”

“啊,想来应是魏公子的哪位门客吧。”

“哈哈哈!大幸!大幸啊!”

“...”

心情从紧张变得放松,一群朝臣抬头看着光柱消散,然后便各自忙碌去了。

既然是魏府之中有人突破,那就没啥好担心的。

不过他们猜的却也并非全对。

这股光柱确实是自魏府而起,只是突破之人却不是魏长天的门客。

而是

“师、师父.”

身处人群中央,阿春怯怯的捏着手指,有些紧张的看向魏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