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席设计师
“你们猜一猜,是谁的论文让咱们的BOSS能够露出这样的表情?”
“谁知道?好像从十分钟之前教授就露出这种表情了。”
“十分钟啊,他居然还没有发火!记得我第一次把我的论文交给教授的时候,他光是看了看我的摘要后,就直接摔到了桌子上,说我写的一塌糊涂。”
“我记得我前些天给他发去了我的论文,天啊,不会是我的吧……”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属于奥马尔·亚吉教授的办公室中,他的研究生们正看着他那凝重的表情窃窃私语着。
奥马尔·亚吉教授,2018年的沃尔夫化学奖得主,一般来说,得到了沃尔夫化学奖的科学家们,在之后都很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化学奖,而对于奥马尔·亚吉来说,他开创出了一种叫做网状化学的新化学领域,这种重要的成就,使他也完全有机会在排队个几十年后得到诺贝尔化学奖。
当然,对于他的研究生们来说,亚吉教授在过去所作出的成就,他们基本上都可以倒背如流了,所以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们亚吉教授看着论文时严肃的表情——以往只有亚吉教授觉得这篇论文狗屁不通的时候才会露出这种表情。
之后,他就会找写出这篇论文的倒霉蛋好好谈话了。
每个研究生都只能在心中祈祷:“噢!希望上帝会保佑那个倒霉蛋吧。”
然而,就在他们心中这么想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教授一个战术后仰靠在了椅子上,接着便抱起了他的头,露出了一副苦恼的表情。
研究生们顿时瞪大了眼睛。
看这情况,他们似乎可以准备给那个倒霉蛋准备一场退学分别宴了?
居然能够让亚吉教授都露出这种抓狂的表情,简直……太可怕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亚吉教授忽然拿起了手机,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见到亚吉教授打电话,这些研究生们还以为亚吉教授要给那个倒霉蛋打电话了呢,结果下一刻,他们就听到亚吉教授说道:“麦克伯德,我这里遇到了一个问题……《自然材料》那边给我发了一篇论文过来希望我审稿,但我发现我看不懂里面的数学式,我需要你的帮助。”
很快,亚吉挂了电话,而他的研究生们就呆住了,啥?
原来不是有倒霉蛋,而是因为他们的教授看不懂论文里面的东西?
这是什么情况?
亚吉这个时候转头看了一眼他的研究生们,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呃,教授,您在看什么论文啊?”
亚吉笑了笑,说道:“你们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几个研究生凑了上去,顿时就看到满篇幅的数学公式,让他们仿佛回到了曾经被数学支配的那段时光。
“教授,为什么您需要审核一篇数学论文啊?”一名研究生忍不住问道。
亚吉无奈地说道:“这不是数学论文,这是一篇材料化学的论文,只不过……它的作者稍稍有些不一般,于是让它看起来很像一篇数学论文。”
“它的作者是谁?”这些研究生们顿时都好奇起来,是哪位不一般的作者,才能写出这种论文来的?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者。”
顿时间,所有的研究生们都愣住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者,居然跑过来研究材料学了?
开玩笑吧?
这个时候,亚吉教授叫来的那位麦克伯德教授过来了。
麦克伯德是他们伯克利分校的数学教授,和亚吉教授关系不错,听到亚吉教授有困难需要帮助,自然没有拒绝,而后,两位教授就一起看起了这篇有点不一样的化学论文。
亚吉希望麦克伯德帮自己理解一下这些数学公式,他有些弄不懂这篇论文,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麻烦的数学公式,读起来也实在有些让人过于头疼了,尽管论文里面也有不少的图文解释,但依然显得有些局限。
然而,即使有麦克伯德的帮助,他们的进展依然有些缓慢,实在是林晓在其中用到的数学方法太过复杂了,其中的计算量也十分大。
但不管如何,最终他们还是将其中有关数学部分的内容给剖析出来了。
“钛的成键机理……居然是这个样子的吗?”
亚吉教授目光中严肃起来。
一旦这个成果验证为真,那么对于他们化学界和材料界来说,显然会引来一场震动。
而且,他本身就对于化学键有很深的研究,也清楚这个成果能给其他研究带来的启发性,正如这篇论文最后提出的那个问题。
如果他们能够找到所有原子的这种成键机理,那他们将越发接近物质形成的真理。
“这个成果,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够的评审的,需要更多人的意见。”
亚吉教授很清楚,这个结果需要得到学界的一致评审,并且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这样,他们才能够确定这篇论文的真实性。
而后,亚吉教授便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给了《自然材料》的编辑部。
《自然材料》得到了亚吉教授的回复后,立马便寻找了更多的审稿人,对这篇论文进行审稿。
直到两个月后。
……
新一期《自然材料》发布了,世界上订阅了这一期《自然材料》的科学家们们都在自己有空的时间中,拿起了它。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其封面。
只见上面出现了一个钛合金的晶胞,然后在这些晶胞的化学键上,写着各种奇特的数学公式。
这个封面上代表的内容,就意味着本期《自然材料》中被编辑部认为最重要的成果,而封面左上角,也记录着关于这个成果的信息。
【钛金属键结合新机制】
而这个信息下面,居然还罕见地出现了一句来自《自然材料》主编的评语。
【自从化学键的存在被发现后,对它的研究便一直没有停止过,而直到今天,我们终于再次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看到这个评语后,顿时间就吸引了每一位读者的目光。
在化学键上实现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所有研究化学、材料的人,都知道化学键的重要性,如今竟然有人在化学键的成键机制上再一次有了重大发现?
虽然只是钛原子的成键机制,但是这些成键机制都是原子核外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所以这对于其他元素成键机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顿时,所有人都放弃了从第一篇文章看起,直接找到了这篇论文看了起来。
大概是因为这篇论文对数学方法的运用,让所有材料学的研究者都感到了头疼,于是两天过去,都没有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直到第三天时,终于,世界所有化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沸腾了。
……
小木虫是华国的一个学术科研论坛,不少国内化学领域的人一般都比较喜欢在这上面逛。
此时一个才发布不到两天的帖子中,吸引了许多人的讨论,而这个帖子的主题为:【大家怎么看10月份《自然材料》上面那篇关于钛成键机制的论文?】
帖子的回复已经有一百多楼,显然,很多人都很关注这件事情。
『那篇论文我也看了,有一说一,总而言之,简言之,综上所述,概括来说,牛逼,我也看不懂』
『有你这么水字数的嘛?』
『这篇论文吧,我没看,我也看不懂,我导师看了(我导师是院士),他说他也看不懂,那些数学公式不是为难我们这些学化学的吗,学结构化学的也算是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吧,结果他搞的都是什么图论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都不怎么学啊』
『本人MIT材料化学在读博士,我导师说这篇论文很有可能为我们指引了未来的研究热点,只有通过学界的一致认可,那么未来对化学键的研究,将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我已经准备往这方面发展了』
『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说林神牛逼』
『林神?林晓吗?和他有什么』
『这个成果就是他搞的啊』
『我靠?』
『我焯,难怪那么多数学公式,居然是林神的!』
……
国内论坛的讨论十分热烈,国外相关论坛上面的讨论同样十分热烈,不管是各路大牛,再或者是各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等等,都在热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么是吐槽其中对数学的应用,让他们直接看不懂,而历经折磨总算看懂了一点点的人,也吐槽着其中对数学的应用,因为即使他们看懂了,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所以,依然没有人能够对此下达一个结论。
英国,伦敦,《自然材料》编辑部。
此时,他们正在召开着一场会议,而参加这场会议的人中,除了编辑之外,这里还有《自然》主刊的不少主编,以及《自然》背后的Macmillan出版公司的老板。
此外,这里还有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教授们。
从数学到化学,甚至包括物理学,各种学科的大佬们都来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化学、材料界的称赞
此时此刻,《自然材料》的主编,文森特·杜萨斯面对着在场这么多人,开口道:“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来到《自然材料》的编辑部,我是主编文森特·杜萨斯,邀请大家来到这里,是为了我们本月所刊登的一篇文章。”
“是的,也就是由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者,林晓先生发表于我们今年十月份期刊的那篇文章,《一种新的钛成键机制》。”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我们已经经过了严谨的审稿流程,可以确定这篇文章在论证过程以及最终的结论上均无错误。”
“但由于发表之后引发学界的热议,并且有多数读者向我们反馈,希望我们能够专门对这篇文章进行一次完整且更加通俗的解释,因此邀请了各位学识渊博的教授们来到这里,帮助我们完成这样一项工作,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毫无阻碍的理解这篇文章。”
“谢谢大家。”
文森特说完,然后看向了在场的每一位教授,心中微微感慨。
当初他审稿的时候,感受到了被数学按在地板上摩擦的滋味,后来这篇文章登刊了,没想到读者们同样也被按在地板上摩擦了。
这篇文章,真是厉害过头了!
不过,厉害是厉害,现在读者们反馈了,他们《自然材料》也得花钱雇佣这些知名的教授们来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
于是接下来,下面的教授们就开始了讨论,拿着这篇论文一行一行地解读着,前面的都好解释,但是到数学论证的内容时,他们解读的速度就变得艰难起来。
如何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换成他们化学领域能够搞懂的内容?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尽管林晓在论文之中已经对这些数学公式进行一些解释工作,但显然还是有些局限性。
“林晓的数学天赋依旧这么犀利啊。”
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感慨着。
而来自牛津大学的另外一位教授笑着说:“你想让那样一个天才退步?还是算了吧。”
这位来自牛津大学的教授正是安德鲁·怀尔斯,他得到邀请后,听说和林晓有关,便跑过来了,反正还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林晓居然又能在理论化学这种领域上发光发热,怀尔斯也不由对林晓的兴趣之广,天赋之高而惊叹。
特别是他居然还将数学用在了理论化学的研究上,这就更加厉害了。
“好了,你们几个研究数学的,就不要闲聊了,我们还需要你们帮忙解释一下这些数学字符呢。”
这时候,旁边的一位化学教授吐槽道:“你们这些搞数学的,写个化学论文都这么离谱。”
听到这位化学教授的话,几位研究数学的教授呵呵笑了笑,目光中露出了来自学科鄙视链最顶端的傲然。
废话,不然为什么说咱们数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工作?
……
就这样,这些在学术界都可以称之为大牛的教授们,经过了将近十天的讨论,总算将这篇过于晦涩难懂但又十分重要的论文给全部解读完成了,而后《自然材料》便将这篇文章公布了出去,供所有人阅读。
有了这篇解读的文章,材料界和化学界中的人都理解了那个林氏钛成键机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顿时间,学界再一次沸腾了。
从国外到国内,特别是理论化学的研究人员们,都对这篇论文表示了极大的称赞。
包括有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更是赞扬道:“林的工作,为我们再次揭示了世界的一大奥秘,现在,我们距离化学与物质的本质,再一次接近了!”
总而言之,这篇论文为所有研究理论化学的人都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方向,在未来,关于化学键的研究将再一次成为热点,而这篇论文也将成为他们的圣经,因为它就像圣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启迪。
林氏钛成键机制,作为一个基础领域的发现,必然会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
而与此同时,研究化学或者材料的人,也都记住了林晓的名字。
这个数学上的天才,在来到他们材料化学的领域稍微耕耘了一下,就挖出了这样一个宝藏,这不能说不牛逼,只能说牛逼到不能再牛逼的程度。
至于林晓,也丝毫没有意外地得到了国内的各种关注。
媒体方面的就不用多说了,网上讨论的人也相当多,不过这回就没有登上热搜了。